什麼時候該說謝謝,而不是「你辛苦了」,又什麼時候說「麻煩了」,才不會引起對方的不舒服?語言的使用要得體,除了用詞遣字與使用時機,更關鍵的,是你抱持什麼樣的心情來回應。
很多時候,說話不應該是慣性回應,更需要觀察與深思熟慮。
Chapt 3 把「謝謝」說出口
你是不是在請人幫忙或與別人一起完成事情時想感謝對方的付出時,常常使用「辛苦了」、「麻煩了」這樣的話呢?
今天想分享一下,這些話的可以與不可以的使用場合。
常常在舉辦茶會後,學校的同學看到我忙前忙後的樣子,都會在離開前說:「老師辛苦了。」
或者是,在遲交作業的時候,補上一句:「麻煩您了。」
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對嗎?
但我總是覺得有點說不上來的怪,發生很多次以後,我突然醒悟為什麼我會覺得不舒服。
因為在茶會的忙前忙後是想給學生一個可以舉辦好茶會的經驗,聽到「辛苦了」感覺對方似乎不在茶會中,事不關己的樣子,而且還有一種被處於下位者的感覺。
而「麻煩了」則更讓我有種「你知道會添麻煩還這麼做嗎? 我為什麼就必須要接受呢?」的不舒服。
有一天,我直接把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我問著同學,有沒有覺得什麼不對勁呢?
「沒有啊!大家都這樣說」同學回答道,「這樣不是比較有禮貌嗎?」
呃…這可不好說呢! 我又問:「那妳們會跟爸爸媽媽這樣說嗎?」
「爸爸媽媽不用說吧!? 說了感覺好奇怪喔!」同學又說﹔「感覺尷尬。」
欸? 尷尬? 為什麼? 我很好奇的問,為什麼跟爸媽說「辛苦了」或「麻煩了」感覺會尷尬?
「因為是爸爸媽媽,是家人啊!所以會覺得講『辛苦了』或是『麻煩了』會讓人覺得很生疏。」有個同學補充道:「老師也不會這樣跟爸爸媽媽說話吧!」
的確。我也不會。
「但是,不這樣說,要怎麼說比較好? 老師你為什麼不喜歡我們這麼說?」同學再度提出新問題。
這真是大哉問啊! 我是不喜歡,但要怎麼解釋才會讓同學明白呢? 心一橫,我決定剖析我自己的心情感受來讓他們了解為什麼我會覺得不舒服。
「在辦茶會的時候,我是老師,我在教學,但是你們說『辛苦了』好像是在上位者給我的『慰問』。」我停一停又說:「感覺很事不關己。又不是我老闆之類的」
「诶~」同學們大叫,我知道他們可能覺得我是超級玻璃心的老師吧! 其實我知道他們沒有居上位者的意思,也不知道這樣的話給人的感覺。
「那我們要說甚麼?如果我們真的覺得你辛苦的話。」同學問。
「說謝謝就好了。」我回答道:「如果你覺得對方真的付出很多,你真的因為這些付出得到好處了,你可以說謝謝。」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把覺得對方哪裡辛苦說清楚,然後再加上謝謝。」我舉例到:「老師留這麼晚確認我們茶會的收拾狀況真的辛苦了,謝謝您。」
「所以重點是謝謝嗎?」同學問:「為什麼? 」
嗯嗯,看來同學不清楚「說話者的立場」的重要性呢!
「是謝謝,不過我先問你們,什麼時候你會說謝謝?」我提問。
「當別人做了事情幫到我或是對我有好處的事吧!」同學回答,「或是本來他不需要做的事。」
對了,因為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會懷抱著感謝的心情。如果今天你說話的對象是長輩或是上位者,用著帶有「慰勞」之意的「辛苦了」,就明顯的不適合了。
「可是老師你不是也說老師跟我們是平等的,為什麼不可以說『辛苦了』?」同學犀利提問。
「嗯…這是好問題喔!你們知道說話的立場是甚麼嗎?」
同學們一臉茫然。
我說;「的確人跟人之間是平等,需要互相尊重的,但是當你在跟別人相處,需要去建立或維護關係時,認清楚自己和對方之間說話的立場就顯得很重要了。」
舉例來說,當我跟我的老師在說話時,老師會尊重我,但是同時我也希望老師能夠繼續以老師的身分關照我,提攜我,所以對於教學以外的事情,我也抱持著感謝的心情去回答,因此「謝謝」就比「辛苦了」更能夠傳遞這樣的心情。如果使用「辛苦了」,則會有一種「對於老師花費心力的事情感謝,而缺少了一點關係上的感謝。」的感覺。
「 所以對於老師或是老闆、長輩都不適合用『辛苦了』對嗎?」同學再問: 「因為尊重老師或長輩,所以他們所做的事情把它視為一種『指導』或『協助』嗎?」
「可以這麼說,就是不跟對方平起平坐的『感覺』。」我補充著:「所以對於平輩、晚輩或下屬說『辛苦了』,就可以把表達出「讓你付出這些真是感謝」的感覺。
台下同學似懂非懂,但感覺出來他們有在思考,這時候有同學問: 「那『麻煩了』呢?」
「其實這也是要先把自己的立場定位清楚。」我在黑板上畫上關係圖:「假設平輩之間今天對方應該要提供文件給你,但是卻缺少了一些,你請對方補上時說『麻煩了』或『辛苦了』都沒甚麼問題」我頓了頓:
「但若是你對於長輩或上位者,或是在請求別人幫忙時只說『麻煩了』、『辛苦了』就不適合了。」
「為什麼?」
「因為會有種『我知道你需要因為我的事情多付出』的態度,容易帶給對方上對下、疏離的感覺,」我補充道: 「這時候可以加上『謝謝』來緩和。」
「所以是『給你添麻煩了,謝謝。』這樣嗎?」同學確認著:「好麻煩喔!為什麼不能說『麻煩了』就代表這些意思」
「網路說「辛苦了」跟「麻煩了」都有感謝對方付出的意思啊!」
的確,不過語言這個東西,除了要清楚表達意思之外,還不能主觀認定自己的用詞遣字對方都能理解。往往一個語氣,一個斷句,在不同的耳朵裡聽起來都會有不同的狀況啊!...不過現在要談這些,這些小大人應該會消化不良覺得大人很麻煩吧!
「如果想跟對方好好維護關係,要先考慮自己跟對方的立場,然後去了解或多在意對方的感受,所以清楚明白地把感謝說出口,會減少很多別人的誤會喔!」
「喔!」同學們開始了解了,「如果只講「辛苦了」或「麻煩了」容易把對方的幫忙看作太理所當然,所以加上謝謝會更好。」
「沒錯喔! 直接說謝謝也可以,多在乎對方的感受,就可以用的很自然啦! 下課!」
從小家中長輩在對晚輩或是受雇者的付出表示感謝時,多用「勞力」、「偏勞」等字眼,相當於現在的「辛苦了」、「麻煩了」的意思,帶有些「慰勞」的感謝。但是在現在社會,人與人的關係重視相互尊重和彼此之間的平等關係。因此如果是抱持事情「不理所當然,所以感謝」的謙虛心情,會更容易與對方親近。聽起來似乎很麻煩,感覺時刻需要去思考說話的內容,但是如果理解「語言」是為了表達給對方「理解」,進而可以相互「溝通」的工具,一個謙虛的立場來發言是很推薦的方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