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失敗的感覺:失敗對大腦而言是最好的練習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攝影師:Brett Jordan,連結:Pexels
伊藤佳子是日本一名知名的高爾夫球選手,她曾經說過:「只有一種父母教不出一流的選手。」
是哪一種父母呢?
「只在意結果的父母。如果父母的情緒跟著結果起伏,孩子就會害怕失敗。如果父母表現得比孩子還要失望,孩子就沒辦法成功。」
所以這些害怕失敗的孩子,其實是父母和社會期待造出來的。
心理學有個詞叫「復原力」,就是經歷過失敗和挫折,整理好自己之後,有力氣站起來去處理困難的能力。而缺乏復原力就是在現代社會,許多人面對失敗後爬不起來的最主要原因。
*
之前我看到一篇新聞,覺得很感慨。內容講述的是一對高中的小情侶,男生不小心讓女生懷孕了。
但這個男生是高材生,從小父母跟身邊的環境就灌輸他讀書最重要,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完美和最好。
可想而知,女方懷孕這件事情,讓男生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也跟著女生到女方家裡去跟對方家長道歉。
女方的父母或許用了很激烈的言詞責備他,也因為考量到雙方的未來,他們決定要讓女孩墮胎。
女生告訴男生,非常感謝他願意陪著自己面對父母;可是男生卻很自責,傳訊息告訴女生他沒有辦法活下去,就跳樓自殺了。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
*
我覺得這個故事難過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還非常的年輕,未來人生的路還很長,可能這只是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挫折,但他卻把它視為生命中無法挽回的污點,不是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越沒有受過挫折的孩子,就會在跌倒時無限放大這個跌倒的傷口。
但不論多大的傷口都會有癒合的一天,只是能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應對,把傷口包紮好之後,再重新站起來。
⁡除了孩子,這也是父母在教養上需要重新思考的議題,不允許孩子失敗,會不會讓孩子在未來遇到更大的挫折時,走不下去呢?
「失敗」對於大腦而言不可或缺,不僅如此,我們應該大力歡迎失敗,而非刻意迴避失敗。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如果你看了文章很有感覺或共鳴,想和我預約個別諮商或職涯諮詢(實體或線上都可):
預約連結在這兒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Podcast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本篇沒有要指責孩子或父母純粹只是描述我看到的現象 ⁡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想要一個東西但又不想要的矛盾心情。 ⁡ 我有,也有聽過許多。 ⁡ 很想吃鹹酥雞但又不想這樣長肥肉 很想追尋自己的理想但又擔心父母的期望 很想當自由工作者但又擔心收入不穩定 很想進大公司但又不喜歡公司很多制式規定 ⁡
    #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時區 這是我今天看到一句很認同的話,這也可以說明了為什麼每個人對人生有不同的選擇。 有的人認為三十而立之後,要成家立業有車有房,這才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有的人卻認為活得自在且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才是不枉此生。 因為當你已經成人之後,再也沒有什麼人可以逼著你去做你不想的事情。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你允許自己生氣嗎? 和曾經工作時和個案討論到遇到生活煩心的人事物,我們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生氣。但生氣只是最表層的情緒,底下藏著的可能是委屈、難過、煩躁、不安、無奈....,讓我們很難覺察到生氣以外的情緒。 ⁡* 1.生氣表層下的其他情緒 ⁡ ⁡⁡* 2.我可以生氣嗎? ⁡ ⁡ *⁡⁡ ⁡ ⁡*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最近談的個案都恰好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人,談了許多在異國生活的辛苦。朋友都給我封號可以當 #跨國行動心理師(是說我也覺得這樣聽起來很酷📷) ⁡ ⁡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
    看你最近的樣子,就知道你的狀態和過的好不好? 這句話是我最近心情的寫照,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這句話也是我的老師曾經說過的: 「看一個心理師所呈現的樣子,就知道他過的好不好。」 * * 而這些比較會讓你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還需要再更多更努力,反而更加焦慮。 預約連結在這兒
    ⁡ #本篇沒有要指責孩子或父母純粹只是描述我看到的現象 ⁡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想要一個東西但又不想要的矛盾心情。 ⁡ 我有,也有聽過許多。 ⁡ 很想吃鹹酥雞但又不想這樣長肥肉 很想追尋自己的理想但又擔心父母的期望 很想當自由工作者但又擔心收入不穩定 很想進大公司但又不喜歡公司很多制式規定 ⁡
    #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時區 這是我今天看到一句很認同的話,這也可以說明了為什麼每個人對人生有不同的選擇。 有的人認為三十而立之後,要成家立業有車有房,這才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有的人卻認為活得自在且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才是不枉此生。 因為當你已經成人之後,再也沒有什麼人可以逼著你去做你不想的事情。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你允許自己生氣嗎? 和曾經工作時和個案討論到遇到生活煩心的人事物,我們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生氣。但生氣只是最表層的情緒,底下藏著的可能是委屈、難過、煩躁、不安、無奈....,讓我們很難覺察到生氣以外的情緒。 ⁡* 1.生氣表層下的其他情緒 ⁡ ⁡⁡* 2.我可以生氣嗎? ⁡ ⁡ *⁡⁡ ⁡ ⁡*
    #本篇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嘔心瀝血分享 #海外人生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最近談的個案都恰好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人,談了許多在異國生活的辛苦。朋友都給我封號可以當 #跨國行動心理師(是說我也覺得這樣聽起來很酷📷) ⁡ ⁡ 很多的快樂或痛苦都會因為你在異國而加倍感受。 ⁡ * #孤單就會更加寂寞 ⁡
    看你最近的樣子,就知道你的狀態和過的好不好? 這句話是我最近心情的寫照,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這句話也是我的老師曾經說過的: 「看一個心理師所呈現的樣子,就知道他過的好不好。」 * * 而這些比較會讓你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還需要再更多更努力,反而更加焦慮。 預約連結在這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悲痛,會不會是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前言  內人的球隊有位球友,老師退休,先生去大陸經商,兩個孩子由她照顧,雖然分隔兩地,然而感情似乎不受影響……,有天突然接到要求立即離婚的訊息,因為小三有了身孕,孩子和小三都需要名分,她錯愕痛心之餘,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天,驚惶痛苦又覺得羞愧之下,也不知向誰求助。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當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時,才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真理。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作為球員家長,從擔心孩子長不高,到擔心孩子受傷,心路歷程不斷轉變。這篇文章描述了家長在陪伴孩子打籃球過程中的轉變心態,從一開始只在乎孩子長高、不受傷,到後來陷入放棄與鼓勵之間的拷問,最後面對孩子的受傷和手術,逐漸理解孩子成長的辛酸和執著。場景觸動心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悲痛,會不會是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前言  內人的球隊有位球友,老師退休,先生去大陸經商,兩個孩子由她照顧,雖然分隔兩地,然而感情似乎不受影響……,有天突然接到要求立即離婚的訊息,因為小三有了身孕,孩子和小三都需要名分,她錯愕痛心之餘,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天,驚惶痛苦又覺得羞愧之下,也不知向誰求助。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當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時,才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真理。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作為球員家長,從擔心孩子長不高,到擔心孩子受傷,心路歷程不斷轉變。這篇文章描述了家長在陪伴孩子打籃球過程中的轉變心態,從一開始只在乎孩子長高、不受傷,到後來陷入放棄與鼓勵之間的拷問,最後面對孩子的受傷和手術,逐漸理解孩子成長的辛酸和執著。場景觸動心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