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3/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raw-image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良因曰:

嬰兒的眼睛都靈明清澈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混濁、甚至呆滯。

因為眼睛是心的窗口,所以這其實也就是內心的顯現。

如同《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因此只有寡欲,方能安住於自性,

猶如同廣袤的天空,萬里無雲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老子《道德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多久以來,我們就像培養皿內的生物,遠離大自然, 將自己密閉在電視、電腦等虛幻的世界中。 漸漸的,心靈麻痹了,覺照能力失去了......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老子《道德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多久以來,我們就像培養皿內的生物,遠離大自然, 將自己密閉在電視、電腦等虛幻的世界中。 漸漸的,心靈麻痹了,覺照能力失去了......
Thumbnail
2013/12/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良因曰: 語言,是內心活動的顯現,只有欲界的眾生才如此多語。 當安住於清淨心之有情,自然寡言、慎言。 相對的,謹慎自己的言行,也能幫助恢復內心的清淨。 因此以修心為主,慎言為輔,漸漸回復到本來面目, 不再作慾望的奴僕!
Thumbnail
2013/12/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良因曰: 語言,是內心活動的顯現,只有欲界的眾生才如此多語。 當安住於清淨心之有情,自然寡言、慎言。 相對的,謹慎自己的言行,也能幫助恢復內心的清淨。 因此以修心為主,慎言為輔,漸漸回復到本來面目, 不再作慾望的奴僕!
Thumbnail
2013/10/2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良因曰: 明,智慧也。 世俗人向書本、文字、甚至謀略中求, 可是得到的往往只是世智辯聰,甚至是機偽之心。 如陽光本來燦爛,只是被烏雲所蔽; 當透過語言文字的引導,煩惱調伏後, 自性本具的智慧自然開顯。 定慧均修,即生智慧!
Thumbnail
2013/10/2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良因曰: 明,智慧也。 世俗人向書本、文字、甚至謀略中求, 可是得到的往往只是世智辯聰,甚至是機偽之心。 如陽光本來燦爛,只是被烏雲所蔽; 當透過語言文字的引導,煩惱調伏後, 自性本具的智慧自然開顯。 定慧均修,即生智慧!
Thumbnail
2013/10/6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良因曰: 無心並非不別青黃赤白的一向無知,那只是跟愚癡相應罷了。 真正的無心,是與「無我」相應。 面對境界時,不執著「我喜歡」、「我不喜」、「我的感覺」、「我的想法」…… 甚至最後連能思考分別的「我」也不可得。
Thumbnail
2013/10/6 良因法師 格言法談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良因曰: 無心並非不別青黃赤白的一向無知,那只是跟愚癡相應罷了。 真正的無心,是與「無我」相應。 面對境界時,不執著「我喜歡」、「我不喜」、「我的感覺」、「我的想法」…… 甚至最後連能思考分別的「我」也不可得。
Thumbnail
2013/5/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 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良因曰: 當思諸法如夢,而不執取,自然以和氣迎人,又不失其正氣與浩氣。
Thumbnail
2013/5/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 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良因曰: 當思諸法如夢,而不執取,自然以和氣迎人,又不失其正氣與浩氣。
Thumbnail
2013/3/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良因曰: 嬰兒的眼睛都靈明清澈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混濁、甚至呆滯。 因為眼睛是心的窗口,所以這其實也就是內心的顯現。 如同《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因此只有寡欲,方能安住於自性,
Thumbnail
2013/3/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良因曰: 嬰兒的眼睛都靈明清澈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混濁、甚至呆滯。 因為眼睛是心的窗口,所以這其實也就是內心的顯現。 如同《老子》所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因此只有寡欲,方能安住於自性,
Thumbnail
《格言別錄》 2013/3/10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良因曰: 心之所趨,則氣之所趨。 當情昏時則氣動,一點小小境界,往往就能使人心浮氣躁。 所以境界不過是個觸發點,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來自於欲心攪擾。 故情昏氣動,遇事則戾。
Thumbnail
《格言別錄》 2013/3/10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良因曰: 心之所趨,則氣之所趨。 當情昏時則氣動,一點小小境界,往往就能使人心浮氣躁。 所以境界不過是個觸發點,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來自於欲心攪擾。 故情昏氣動,遇事則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