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18 心靈麻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老子《道德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多久以來,我們就像培養皿內的生物,遠離大自然,
將自己密閉在電視、電腦等虛幻的世界中。
漸漸的,心靈麻痺了,覺照能力失去了......
無量的輪迴中,能夠遇到佛法,
比夜空中的一刹那閃電還要短暫。
因此,我們需要少一份的攀緣,多一份的內省。
多接近大自然,多在佛法上多用功,抉擇生命的真理,
並迴光返照......請珍惜自己的善根!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親近過幾位善知識,儘量以弟子相服侍師長, 並虔誠地學習與思惟師長的教誨, 深刻地感受到「那是一種福分」。 他們開啟了我們人生道路的光明, 也幫助我們走過了坑坑坎坎的旅程。 因此,無怪乎《梵網經菩薩戒》說: 願大家都能不斷地迴向,也期盼各位能早日找到真正相應的善知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雖說現在正處末法、鬪諍堅固的時代, 但是同樣的「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怨結與自身的煩惱。 但是慈悲心並不是愛染的心,也不等同於同情心, 它的生起,首先必須先生起出離心。 因為深深地見到自己的苦,才能放捨無益之事;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天台初祖智者大師說: 「末法時代的眾生,親近善知識, 要像是在垃圾中取寶一樣, 雖說有不淨之處,但畢竟其中有寶。」 其次,我看見大乘經論裡面, 很多菩薩、阿羅漢發願要來末法度眾生, 但是我們怎麼都看不到? 因為我們的心不淨。 當你心淨了,善知識就會顯現。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所謂超越束縛,不是放縱自己, 而是像《般若心經》所說: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察一切法(財富、權勢、地位.....), 真實性不可得,有什麼好執著呢? 那才是真超越,真瀟灑。 如果以為「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做」, 那只是地獄種子,準備要吃大苦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安然學佛的人,往往不能珍惜,等到失去了 ,如籠中鳥,才知婉惜。 我們能沒有障礙的學佛,可要珍惜啊! 世間無常,往往因緣稍縱即逝。 我們面對世間五欲的追求,往往也是如此,一直追求到死, 也不知道實際上只是在追求虛幻的陽焰。 卻也同時不斷地越來越饑渴,直到筋疲力竭。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親近過幾位善知識,儘量以弟子相服侍師長, 並虔誠地學習與思惟師長的教誨, 深刻地感受到「那是一種福分」。 他們開啟了我們人生道路的光明, 也幫助我們走過了坑坑坎坎的旅程。 因此,無怪乎《梵網經菩薩戒》說: 願大家都能不斷地迴向,也期盼各位能早日找到真正相應的善知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雖說現在正處末法、鬪諍堅固的時代, 但是同樣的「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怨結與自身的煩惱。 但是慈悲心並不是愛染的心,也不等同於同情心, 它的生起,首先必須先生起出離心。 因為深深地見到自己的苦,才能放捨無益之事;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天台初祖智者大師說: 「末法時代的眾生,親近善知識, 要像是在垃圾中取寶一樣, 雖說有不淨之處,但畢竟其中有寶。」 其次,我看見大乘經論裡面, 很多菩薩、阿羅漢發願要來末法度眾生, 但是我們怎麼都看不到? 因為我們的心不淨。 當你心淨了,善知識就會顯現。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所謂超越束縛,不是放縱自己, 而是像《般若心經》所說: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察一切法(財富、權勢、地位.....), 真實性不可得,有什麼好執著呢? 那才是真超越,真瀟灑。 如果以為「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做」, 那只是地獄種子,準備要吃大苦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安然學佛的人,往往不能珍惜,等到失去了 ,如籠中鳥,才知婉惜。 我們能沒有障礙的學佛,可要珍惜啊! 世間無常,往往因緣稍縱即逝。 我們面對世間五欲的追求,往往也是如此,一直追求到死, 也不知道實際上只是在追求虛幻的陽焰。 卻也同時不斷地越來越饑渴,直到筋疲力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深入經藏依次第修學。」很多人都是現在靜不下來、聽經會打瞌睡,或只要我一講經他手就癢、手就痛,都快要講完了他還在摳手,沒病都快摳出病了,那是「業障」。很多事情,讓你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人生有幾十年,可以好好讓你修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你要做好多事情,讓你分心、讓你沒有辦法學佛。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见、闻、忆念世间安乐,一切皆应作是念云:此是世间,此亦世间,此皆是苦,非可治疗,发呕吐心。如是思惟,昔从无始漂流生死,厌患出离,及思今后仍当漂流,令实发生畏惧之心,非唯空言。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深入經藏依次第修學。」很多人都是現在靜不下來、聽經會打瞌睡,或只要我一講經他手就癢、手就痛,都快要講完了他還在摳手,沒病都快摳出病了,那是「業障」。很多事情,讓你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人生有幾十年,可以好好讓你修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你要做好多事情,讓你分心、讓你沒有辦法學佛。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见、闻、忆念世间安乐,一切皆应作是念云:此是世间,此亦世间,此皆是苦,非可治疗,发呕吐心。如是思惟,昔从无始漂流生死,厌患出离,及思今后仍当漂流,令实发生畏惧之心,非唯空言。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