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526116977494-90748acc0cad?crop=entropy&cs=tinysrgb&fm=jpg&ixid=MnwyNTY4N3wwfDF8c2VhcmNofDQ4fHxhZXN0aGV0aWNzfGVufDB8fHx8MTY1MzE5MDQ1Nw&ixlib=rb-1.2.1&q=80" data-width="6016" data-height="4016" data-source="{"name":"kevin laminto","url":"https://unsplash.com/@kxvn_lx","provider":"Unsplash"}" data-position="center">在上世超老師的課的時候,總覺得他就是徹底被美學浸泡過的質感家,以至於說出的話絕大多數都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輕易領悟的,在上課的當下聽不進去,或是一知半解,可卻在後來的生活中,發現自己對於“美”有更敏銳的感覺,老師說過要有美感首先要培養“醜感”,當你對生活中愈來愈多的東西不順眼時,美感才會慢慢進入你的知覺。“你是最常跟你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所以說環境的影響何其大,而這種影響也都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的塑造了一個人。在過去所謂時代的精神代表了一個時代價值觀的共識,而今天的時代精神就是沒有共識。現代社會人人可以發表意見,像是百家爭鳴般各佔一方,而選擇消息來源與查證,也是現代人的必修課題了。他們沒有生活,只有儀式。寶德老師太厲害了!人人說生活必須要有儀式感,但又有多少人為了追求儀式感而敷衍此刻的生活呢?什麼都要搞儀式,結果什麼都只剩儀式,本末倒置真是生活悲劇,物質上的儀式是無法掩蓋心靈的空缺的,唯有在心靈富足的情況下,儀式感才能是生活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