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順著大腦來生活】用大腦喜歡的方式活出創意、健康與生產力的最高生活法

Onday-avatar-img
發佈於BOO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從工作、學習、健康、人際相處等面向著手,教讀者認識大腦運作特性,學會改善心智表現、發揮創造力、調節情緒活得更健康、順利溝通贏得好人緣。


願你保持低濃度的皮質醇、高濃度的多巴胺、催產素豐富、血清素累積到很棒的高水準,而且這項觀察大腦運作的能力也使你著迷,直到你的最後一口氣。祝你旅途順利。 — David Rock


真是一本讀來酣暢淋漓的好書啊!自從交換回來恢復閱讀習慣後,大多看的是文學、歷史、遊記、自我成長等領域的書籍,鮮少有關於科學領域的閱讀,而這本書恰恰補充了我這方面的涉略,書中內容也是我很有興趣的腦神經科學,碩士目前最喜歡的課也是關於探究人類心智模式的課程,這些關於人類行為與想法的科學知識讓我覺得很奇妙,也很期待可以把它應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順帶一提,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它在小蘇的書桌上出現了,我想這也算是打卡同款了(哈)!


《順著大腦來生活》這本書的原文是《Your Brain at Work》,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有「好癢!在長腦子了!」的感覺,作者用故事來解釋不同的大腦行為會導致怎樣不同的生活。某些部份需要極度專注才能真正讀進去書中的文字,也折了許多的書頁,認識到大腦中負責決策、判斷、回憶、解釋的區域:前側葉皮質,還有日常動作行為的基底核等等大腦區域。接下來就整理一些書中的重要知識吧!在這之前先解釋一下書中舞台跟演員的概念,舞台是大腦是可思考的空間,演員是我們所注意的東西,舞台上一次只能站幾個演員,人太多的話會無法表演。


大腦每次有意識地執行某個想法時,都會消耗大量的有限資源,最重要的心智歷程(例如確認事情的優先順序),通常會花費最大的心力。

要把有意識的思考視為需要保留的有限資源,盡早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為複雜的想法創造視覺效果,並列出工作項目,使大腦與資訊互動,而非嘗試儲存資訊,就像每天寫下代辦清單,就能把記憶的耗能省下來,節省出大腦的空間去做其他更有創造性或旭要專注力的事情。


大腦裡的舞台很小,比一般察覺的還要小,一旦嘗試記住不只一個想法,記憶力會開始下降,在不同的項目之間做出決定時,最佳的比較數量是兩個,一次要記住不同想法的最佳數量不要超過三或四個,最好是三個。

一旦冒出太多資訊,就把資訊分成幾個組塊,因為大腦喜歡簡單的東西,要練習讓最重要的演員先登上舞台,而不是那些最容易上台的演員(那些會讓你分心的事物)。


大腦一次只能專注於一項有意識的任務,在不同的任務之間做切換會消耗心力,一次執行多項有意識的任務,準確度或表現會大打折扣。

發現自己想同時做兩件事,反而要慢下來,並盡可能地把重複性任務嵌入到腦海中。


大腦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分心會耗盡前額葉皮質的有限資源,一直開機(與他人透過科技聯繫),會使智商大幅下降,抑制會消耗大量能量,每次你抑制某事,你再次抑制事情的能力就會降低,你必須在衝動最初浮現之時,趁在還沒行動之前,就逮住衝動、予以抑制才行。

如果需要集中注意力,請排除所有的外部干擾,在著手困難的任務前,也先整理你的思緒,以減少內部干擾的可能性。


大腦最佳的心智表現需要恰到好處的壓力,而不是極少的壓力,一旦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達到恰好的濃度,就會創造巔峰表現,這兩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與警覺度和興致有關。

必要時請想像輕微的恐懼來提高腎上腺素濃度,必要時,也請用用任何形式的新奇感,包括改變觀點、幽默或期待正面的事情,來提高多巴胺濃度。


而在大腦過度激發導致似乎無法思考時,把想法寫下來,將他們從腦海中抹去會有幫助,這就是為什麼要寫日記,將所思所想從腦中抹去,讓大腦有空間去思考新的事物。另一種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圍的聲音上,這能啟動負責感官資訊的大腦區域,也可以做些運動來啟動運動皮質,像是散步,使氧氣和葡萄糖流到大腦中更多啟動起來的區域。如果某個大腦區域被過度啟動,有時可以透過啟動另一個大腦區域來解決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人們會說壓力很大時,可以散散步,就是這個原因。


大腦令人驚訝的是,針對問題,人們很容易陷入少數幾個相同的解決方案當中,這稱為停滯現象,解決停滯需要讓大腦放空,以減少啟動錯誤答案的機會,在需要洞見出現時,需要一顆安靜的腦袋,而愈是輕鬆快樂,洞見就愈頻繁地出現。

遇到撞牆期時,要有意識的讓自己減輕壓力,休息一下,做點有趣的事情,盡可能地減少焦慮,嘗試讓自己的大腦平靜下來,看看更微妙的連結中有什麼東西。


大腦的最高指導原則是,盡量減少危險(避凶反應),並盡可能增加獎勵(趨吉反應),避凶反應比趨吉反應更強烈也更持久,而把情緒標籤化可以減少邊緣系統的激發,標籤必須是象徵性質的,不是一大段敘述文字,才能減少激發。

練習在情緒出現時注意到它們,以便更早的感知他們的存在,練習用字詞描述情緒狀態,以減少情緒上來時的激發程度。


心理學文獻中有個著名的發現,顯示在變得半身不遂和中樂透的六個月後,兩種人的快樂都回到事件發生前的原點。顯然,即使是最糟糕的狀況,人們也能找到樂觀的理由,你始終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控制你對情況意義的解釋,而這正是重新評估的奧義。就像常見的一句話是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它。


我們的情緒反應最終來自於我們對世界的評價,如果能夠改變這些評估,就會改變情緒反應。而如果我們能夠改變情緒反應,那就必須試著這樣做,從某種層面來說,不這樣做,是相當不負責任的。


確定性和自主權是大腦的主要獎勵或威脅,重新評估是管理激發增強的有效策略,懂得重新評估的人顯然過著更好的生活。

請練習注意這一點:不確定性會帶來威脅感,自主權減少也會帶來威脅感,要盡可能找到創造選擇和感受到自主權的方法。可以透過重新解釋事件,重新排列價值觀的優先順序,或重新定位你的觀點來重新評估,重新評估自己的經歷是管理內部壓力源的有效方法,若你對自己的心智表現感到焦慮,可以使用這技巧:那只是我大腦的問題。


期望是大腦注意到潛在獎勵或威脅的體驗,恰當的預期有類似嗎啡臨床劑量的效果,期望會啟動多巴胺迴路,這是思考和學習的中心,整體上心情要期待美好事物,這樣會產生良好的多巴胺濃度。

練習注意任何情況下的期望,練習把期望降低一點,為了保持正向的心態,即使是很小的事,也要找到方法讓事情超乎你的期望。期望對我來說很重要,日子有盼頭對我來說很重要,這會讓我更有感受生命的熱情與動力。


書中有一個有趣的鏡像神經元的研究,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臉部表情時,會在自己的運動皮質中啟動同樣的表情,但是我們也會將這個資訊傳遞到與情感有關的腦島,當我看到你的臉部表情,我會知道你的臉部動作,這驅動了我臉上同樣的運動反應,所以微笑會帶來微笑,而運動共鳴也會傳送到你自己的情緒中心,因此你會跟眼前的人有同樣的情緒。這真的很神奇,所以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伸手不打笑臉人等等俗諺大概也是因為鏡像神經元?


社交聯繫是主要需求,有時候與食物和水一樣重要,我們很快把別人歸類為朋友或敵人,但在沒有正面線索下,會預設對方是敵人。

每當遇到新朋友,要盡早努力建立人際聯繫,以減少威脅反應,透過分享個人經驗,或創造機會讓大家有不限形式的經驗分享,讓大家變成自己人。


公平是可以是大腦的主要獎勵,不公平性是則可以是主要的威脅,把公平與期望聯繫起來,有助於解釋陌生人的好意帶來的喜悅,以及被親近的人背叛的強烈情緒。

在與人打交道時,要保持公開和透明,記取容易引起不公平的情形,尋找方法來感受周圍公平性上升的情形,也許是透過志工服務、定期捐贈金錢或資源,別讓不公平的事情沒有受到懲罰。


在工作和人生經歷中,地位是重要的行為趨動力,地位提升的感覺,即使只有很小的程度,也會啟動你的獎勵迴路,地位下降的感覺會啟動你的威脅迴路,光是與老闆或地位較高的人講話,通常就會啟動地位威脅,人們很注重保護和建立自己的地位,而沒有固定的地位等級,幾乎有無限的方法能讓人感覺比別人好,由於人感知自己時,使用的是等同於感知別人的迴路,所以可以透過與自己競賽來欺騙你的大腦,與自己競賽可提高你的地位,又不會威脅到別人,地位是五大社交領域之一,他們都是主要的獎勵或威脅,也就是SCARF模型,由地位、確定性、自主權、關聯感和公平性所構成的。

與重視的人相處時,要注意他人的地位是否受到威脅,透過給人們正面的回饋來減少對他人的地位威脅。除此之外找到與自己競賽的方法,並重視任何漸進的改進,一點點改善的感覺,就可以產生令人愉快和有益的獎勵。


提供回饋通常會產生強烈的威脅反應,這無助於人們提高成效,讓人們獲得自己的洞見,是使人們快速回到正軌的方法。

在某些時候,要制止自己去提供回饋、解決問題,或提供解決的方案,讓人們專注於微妙的內在想法,來幫助他們思考自身思緒,但不要涉及太多細節,想辦法體現出人們給自己回饋的價值,獎勵他們啟動自己的導演。


書中有很多案例讓我了解那些情緒與行為背後,其實都有科學依據,更重要的收穫是清楚認知到注意力是稀缺資源,不要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不要無意識的看社群媒體,在被那些資訊轟炸時,會失去自已思考的能力和精力。


此外,在遇到任何事情時,解決的辦法不一定是加倍努力,因為大腦的能量有限,尊重自己的侷限,而不是與之抗衡,這樣只會降低工作品質,所以該休息時就要休息,要適時的讓自己慢下來,讓大腦平靜一下。


最後,愈留意自己的體驗,愈有機會變得自覺,懂得停下腳步來,好好觀察,與其跑到山上打坐來提高自我意識,不如在工作時也這樣做,覺察很重要,了解大腦如何運作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留意到自己的大腦正在運作,並觀察自己的思緒與行為,這樣才能達到知行合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day
19會員
295內容數
幸福快樂的研究生,專注於生活中的體驗與創造。認為閱讀及觀影可以讓人空無的框架長出血肉,在這裡分享我的一些觀後手記!
Onday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草必須成片,必須在底部連接,草的生命不是為了讓他人欣賞,草必須如自身一樣生生不息的活著。草的經驗、草的情感、草的倫理、草的希望,蔡崇達寫這一本書,如同一顆草摹仿一顆草,一顆草連接延伸到天邊的無數草。
Thumbnail
2025/04/20
草必須成片,必須在底部連接,草的生命不是為了讓他人欣賞,草必須如自身一樣生生不息的活著。草的經驗、草的情感、草的倫理、草的希望,蔡崇達寫這一本書,如同一顆草摹仿一顆草,一顆草連接延伸到天邊的無數草。
Thumbnail
2025/03/25
2025/03/25
2025/02/28
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處牧場,在這裡,活著與死亡的事情都會被打磨去尖銳突兀的稜角。在這裡,無論一個生命是最終獲救還是終於死亡,痛苦與寒冷最後一定會遠遠離去。
Thumbnail
2025/02/28
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處牧場,在這裡,活著與死亡的事情都會被打磨去尖銳突兀的稜角。在這裡,無論一個生命是最終獲救還是終於死亡,痛苦與寒冷最後一定會遠遠離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5%的微改變,簡單有效的正念練習,提升自我調適能力,遠離疼痛、焦慮、壓力、憂鬱
Thumbnail
5%的微改變,簡單有效的正念練習,提升自我調適能力,遠離疼痛、焦慮、壓力、憂鬱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大腦和身心得到放鬆及休息,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及觀念,幫助投資心智,用來對抗壓力,化危機為轉機,協助我們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大腦和身心得到放鬆及休息,將會是重要的課題。 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及觀念,幫助投資心智,用來對抗壓力,化危機為轉機,協助我們創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 終結分心與瞎忙》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最懂大腦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認為,當我們根據腦內物質的特性,去「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就能大幅提升自我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質。」 書中根據大腦運作的方式,以腦科學為基礎,衍生出七招用腦方法。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
Thumbnail
《別再錯用你的腦,七招用腦法 終結分心與瞎忙》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最懂大腦的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他認為,當我們根據腦內物質的特性,去「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就能大幅提升自我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和品質。」 書中根據大腦運作的方式,以腦科學為基礎,衍生出七招用腦方法。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