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3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7.6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謂佛鑒曰:
「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
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
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
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
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大小皆奮其力。
與夫持以勢力,迫以驅喝,不得已而從之者,何啻萬倍哉?」
《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佛鑒禪師說:
「作為住持在原則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在生活方面,對大眾要寬宏大量,關懷備至;對於自己,則務必一切從簡節約,至於其它瑣末的小事就不必去操心了。
在用人方面,必須推選誠實不欺、忠直厚道的人委任職事。在說話方面,要慎重發言,而且要有分量,所謂一言九鼎,言出法隨。
說話得體有分量,才能顯出住持的尊嚴。用人能推選誠實厚道,則眾心必然感動。
住持的品德尊崇,不必故用威嚴,而大眾自然悅服。大眾對住持既懷感仰,住持縱然不下命令,各種事務也能辦得妥妥貼貼。
這樣,無論賢人、愚人,大家都能心悅誠服;無論事大事小,眾人都願各奮其力。
比起那些利用威勢,憑仗權力,用驅使喝罵的方法,使人不得已而服從的情形,相差何止一萬倍呢?」
良因贊曰:
待人以寬、以誠;律己以簡、以嚴,
這道理一般佛教徒都能接受。
但是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什麼呢?
例如雲霧繚繞時,很難看清山的真面目;
我們的心被我執、煩惱所繚繞,又如何能見到自性而起妙用呢?
蕅益大師說: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這是下手處!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7.5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古人樂聞己過,喜於為善,長於包荒,厚以隱惡, 謙以交友,勤以濟眾,不以得喪二其心。 所以光明碩大,照映今昔矣。」 《答靈源書》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所以他們光輝偉大的形象,永遠照映在古今人們的心中。」 良因贊曰: 德玉禪師說:
禪林寶訓 2014.7.4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 察其偏邪諂佞,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 人皆莫測。 烏乎!蓋祖之取捨,必有道乎。 《耿龍學跋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別人都無法測度他這樣對待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前面討論的少欲、知足、精進、智慧,都是為了培養智慧資糧;而第六覺則是說明如何培植福德資糧。 這就是第六:布施平等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五覺悟: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這是第五:多聞智慧覺。我們前面說過,要常常生起智慧的觀照,並安住在佛法的正念中,才是真正的精進。而智慧的培養,必須要假借多聞。
《禪林寶訓》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
《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禪林寶訓 2014.7.5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古人樂聞己過,喜於為善,長於包荒,厚以隱惡, 謙以交友,勤以濟眾,不以得喪二其心。 所以光明碩大,照映今昔矣。」 《答靈源書》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說: 所以他們光輝偉大的形象,永遠照映在古今人們的心中。」 良因贊曰: 德玉禪師說:
禪林寶訓 2014.7.4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 察其偏邪諂佞,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 人皆莫測。 烏乎!蓋祖之取捨,必有道乎。 《耿龍學跋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別人都無法測度他這樣對待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前面討論的少欲、知足、精進、智慧,都是為了培養智慧資糧;而第六覺則是說明如何培植福德資糧。 這就是第六:布施平等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五覺悟: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這是第五:多聞智慧覺。我們前面說過,要常常生起智慧的觀照,並安住在佛法的正念中,才是真正的精進。而智慧的培養,必須要假借多聞。
《禪林寶訓》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
《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以布施開闊心胸 以持戒護道修行 以忍辱堅定意志 以精進步步增上 以禪定持守正念 以智慧明心見性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以布施開闊心胸 以持戒護道修行 以忍辱堅定意志 以精進步步增上 以禪定持守正念 以智慧明心見性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