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23: 法律哲學篇1- 法律的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上一篇在談到富爸爸窮爸爸裏的B-I triangle時,富爸爸對法律是有相當的重視,今天這一篇也是順着B-I triangle裏的法律部分,進行延伸,希望除了探討人類圖這種對內的自我了解工具之外 ,也沒有忽略對外因素的認知.這樣才能在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過程中,整合出一個更為全景性的了解.
我們從法律哲學開始,因為法律哲學應該是整座法律大廈的地基.
可是,在小編當初從事法律職業時,看到一些香港的執業律師,好像他們不乏都對法律哲學這門科目不屑理會.小編當時猜可能是跟 “賺錢”這個主要目標沒有太大關係的原因吧.
但是法律哲學這門科目,卻是直指法律的存在意義的.如果沒有 “法律的存在”,哪裏來 “執行法律”的理由呢?顯然這是不合邏輯的道理.
但在小編從事法律職業當初所看到的人事物,好像當中不乏有人覺得,能够達到“賺錢”, “吃飯”, “生存”, “享受”才是最合理的,其餘的都是不合理的.走去鑽研這些不合理部分的人,更是被認為腦子是有問題的.
當然,小編當初在法律界從事的時間不長,有以偏蓋全的成份.
如果我們撇開執業律師或法律從業人員的角度看法律,而是以普通市民的角度看法律,看看會否能在創業或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中,發掘一點點的啟發.
<<法律的概念>>這一本書,應該是在英國普通法的法系中,不能忽略的一本重要展述法律本質的書.
一開始,哈特就認為法律的概念是模糊的。他說,從日常經驗來看,它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人們可以認識到法律的一些特徵。
-在這個階段,哈特似乎不想定義法律存在的原因。他寫道:
“除了孩子或外國人,幾乎每個人第一次遇到‘法律’這個英文單詞時,都能輕鬆地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而且大多數人還能做得更多。如何查明某件事是否屬於英國法律;”
-然後他假設了人們認為的法律特徵的五個特徵:
1. 規定
2. 補償
3. 強制性
4. 處罰和賠償規則
5. 程式性規則
然而,他說這些都不能用來定義什麼是法律。這種模糊性的原因是有一些類似法律的規則,但它們沒有通過立法程式制定,沒有有效的制裁制度來組織。這個例子可以是一些原始法律和國際法。
此外,他還表示,有些規則在某種程度上是偏離了所謂的法律。那就是說明成為法律的 “標準”。在某些規則中有一些伴隨詞,因此它與“法律”的含義有所區別,但它們又具有“法律”的一些特徵。
他提出了三個問題來確定什麼是法律。
1. 在以威脅作為後盾的命令和法律相比,兩者的義務從何而來?
2. 如果道德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道德規則和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3.習慣或一些習以為常的行為與社會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作者後來解釋,當中的答案不能歸結為法律的預測性,因為法律是具有指導性和辯護性,而不是法官沒有自由裁量權,而要必須遵循的強制性陳述。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不能用強迫性的感覺來解釋。在解釋法律時,法院有各種選擇,以適應案件的最佳結果。這將引發選擇正確性的合法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觀察到一個國家的法規是法律的來源,而不是法律的一部分。
-他進一步提出,因此,法律不能被概括為一套行為規則,因為它不能提高對法律本質的理解。否則,它就是一個循環論證,就成了 “既然它是行為的規則,那麼它就是法律。”
此外,如果法律的定義可以無限制地擴展,那麼法律的定義也可能是無用的。因此,構建描述的適當上下文背景是至關重要。例子可以說 “腳”是一個人的腳,也可以是一座山的腳。
在說明了在界定什麼是法律時應注意的事項之後,他再次指出了所關切的中心問題:
1. 對奧斯丁命令理論的批判
2. 道德與法律的關係與正義的概念。
3. 其他概念具有相似的特徵,並與法律有所區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1會員
124內容數
在這裏,你會了解到各大門派對Human Design的不同理解,包括BG5;OC16幫助你更整全地窺探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以及如何應用至生命的各層面,讓你找到生活全方位的蛻變之道.Life Architect提供個人職涯解盤/人類圖合盤/心理及情感人類圖解盤/親子關係人類圖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fe Architec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文章,小編談及了在創業初期要準備的元素是什么.現在今天就談余下的B-I triangle的元素以及和人類圖是有着怎樣的關係.
現在我們繼續其餘書中所提到的兩個秘密: 第二個必須知道的秘密:不帶遺憾地離開 作者承認可能讓人類感到最恐懼的,莫過於遺憾.因此,如果想讓生命找到真正的滿足和意義,那我們就要擁抱第二個秘密-不帶遺憾的離開. 這意味着承接上一個秘密,以勇氣追求自己所願,不是躲避自己所害怕的,才能不帶遺憾的離開.
人類圖密碼子閱讀札記的分享是其中一環,這個系列主要不在於分析人類圖,因為正如在談 “隱含在人類圖裏的靈修道路”所曾提到英雄之旅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人類圖只是英雄之旅必需的第一階段而已,但真正讓一個人意識和精神上有所獲益的是英雄之旅的第二階段. [易經28卦簡介] [人類圖閘門28現象]
在富爸爸窮爸爸的故事裏,有一個很具標誌性的架構,就是B-I triangle.小編覺得這個架構並非騙人,很可能是真的能幫助每位創業人重新審視自己業務的邏輯框架.在這裏稍作歸納,同時也道出應用這套框架在細節上要注意的地方: 當合適的團隊成員就位,錢會跟着團隊走.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本比較入門級的書籍-微復原力(結合科學與正向心理的幸福生活習慣). 如果你需要照顧家庭,又要在21世紀的社會裏努力爭取表現,苦惱於不知如何面對龐大生活壓力,那這本書就是可能讓你快速拿回生活主導權的解藥了. 她認為復原力可以從五大方面着手,分別是: 1. 讓大腦重新聚焦 3. 轉念
暢銷書<<富爸爸 窮爸爸>>可能是許多人的理財啟蒙書,而書中所提到的四象限,也就是ESBI(員工,自營業者,企業家和投資者),當初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方向選擇. 但是後來按作者說法執行的人,有一些部分並沒有變得富有起來,生活沒有發生什么改變,於是在網絡上開始有了一些對該書說法起懷疑的聲音.
上一篇文章,小編談及了在創業初期要準備的元素是什么.現在今天就談余下的B-I triangle的元素以及和人類圖是有着怎樣的關係.
現在我們繼續其餘書中所提到的兩個秘密: 第二個必須知道的秘密:不帶遺憾地離開 作者承認可能讓人類感到最恐懼的,莫過於遺憾.因此,如果想讓生命找到真正的滿足和意義,那我們就要擁抱第二個秘密-不帶遺憾的離開. 這意味着承接上一個秘密,以勇氣追求自己所願,不是躲避自己所害怕的,才能不帶遺憾的離開.
人類圖密碼子閱讀札記的分享是其中一環,這個系列主要不在於分析人類圖,因為正如在談 “隱含在人類圖裏的靈修道路”所曾提到英雄之旅般,知道和了解自己的人類圖只是英雄之旅必需的第一階段而已,但真正讓一個人意識和精神上有所獲益的是英雄之旅的第二階段. [易經28卦簡介] [人類圖閘門28現象]
在富爸爸窮爸爸的故事裏,有一個很具標誌性的架構,就是B-I triangle.小編覺得這個架構並非騙人,很可能是真的能幫助每位創業人重新審視自己業務的邏輯框架.在這裏稍作歸納,同時也道出應用這套框架在細節上要注意的地方: 當合適的團隊成員就位,錢會跟着團隊走.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本比較入門級的書籍-微復原力(結合科學與正向心理的幸福生活習慣). 如果你需要照顧家庭,又要在21世紀的社會裏努力爭取表現,苦惱於不知如何面對龐大生活壓力,那這本書就是可能讓你快速拿回生活主導權的解藥了. 她認為復原力可以從五大方面着手,分別是: 1. 讓大腦重新聚焦 3. 轉念
暢銷書<<富爸爸 窮爸爸>>可能是許多人的理財啟蒙書,而書中所提到的四象限,也就是ESBI(員工,自營業者,企業家和投資者),當初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方向選擇. 但是後來按作者說法執行的人,有一些部分並沒有變得富有起來,生活沒有發生什么改變,於是在網絡上開始有了一些對該書說法起懷疑的聲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了解基本法律常識,保住自身權利的一本法律書籍。 ​ 喵星律師在書中用很白話且幽默的口吻, 將生活上常見的事情, 比如網購、租屋、離婚、借錢等例子, 講解給讀者, 我們可以更能保護自己的權益, 未來如果遇到糾紛, 也能知道如何透過法律途徑, 爭回公道。 ​ 法律上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在洛克(John Locke)的3種基本權利中(財產、生命與自由),土地作為一個物,便是財產權、物權的範疇。然而,權利並非等於「物」,財產權並非財產,在法治國中,法律非「物」本身,卻賦予「物」權利,其之間是如何運作?又法的概念如何落實到「物」之上?本文將以《土地法》為例,說明土地與《土地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這是一個生活法律的部落格,旨在幫助大家輕鬆瞭解臺灣法律,分享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及解決方法,幫助人們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糾紛。
從大一開始,不論是老師講台上的講解,或是自行在書本上習得之解釋方法說明,把重心放在哪一種解釋方法比較好,一路搞不清楚狀況的讀法條。到近來才驚覺「每種解釋方法都有其價值」,沒有哪一種就一定比較好,而是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 各種的解釋方法,原來是相輔相成。重點是要讓個案能夠有妥適的結果。法律是社會科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輕鬆了解基本法律常識,保住自身權利的一本法律書籍。 ​ 喵星律師在書中用很白話且幽默的口吻, 將生活上常見的事情, 比如網購、租屋、離婚、借錢等例子, 講解給讀者, 我們可以更能保護自己的權益, 未來如果遇到糾紛, 也能知道如何透過法律途徑, 爭回公道。 ​ 法律上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在洛克(John Locke)的3種基本權利中(財產、生命與自由),土地作為一個物,便是財產權、物權的範疇。然而,權利並非等於「物」,財產權並非財產,在法治國中,法律非「物」本身,卻賦予「物」權利,其之間是如何運作?又法的概念如何落實到「物」之上?本文將以《土地法》為例,說明土地與《土地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這是一個生活法律的部落格,旨在幫助大家輕鬆瞭解臺灣法律,分享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及解決方法,幫助人們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糾紛。
從大一開始,不論是老師講台上的講解,或是自行在書本上習得之解釋方法說明,把重心放在哪一種解釋方法比較好,一路搞不清楚狀況的讀法條。到近來才驚覺「每種解釋方法都有其價值」,沒有哪一種就一定比較好,而是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 各種的解釋方法,原來是相輔相成。重點是要讓個案能夠有妥適的結果。法律是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