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徵收被強制拆除後的剝皮寮

因徵收被強制拆除後的剝皮寮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同的經驗、各帶有偏見的經驗。縱然法官的判決無絕對的客觀性、無統一的解釋,但判決的偏見也不能偏離太遠,否則就會與一般大眾的觀感產生落差而被稱為恐龍法官。法官不可能無偏見,而偏見不代表就是壞的;此偏見是法官與其同時代的人所共享的、是社會的生命史、是文化。以多元成家為例,當代的法官便是有對多元成家象徵進步價值的偏見。


  而實用主義的法律作為一種工具,其限制在於,無法提供事物的目的及價值。故法律判決的是「形式的」而非「實質的」的正確。法律只能挑錯,而無法找出事實(如無法找到殺人犯殺人的理由、無法將壞人變成好人等)。如此形式的法律,便是處理「原則」而非處理「罪犯」。因此我國的司法制度壞人不會因為被關起來、眼不見為淨後就自然會變成好人、不會去探究罪的原因甚至價值。法律的目標是追求說服效力、符合社會需求,而非追求真理(正義)。但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若一切僅依法論法,那麼法官不過是法匠。既然法律是經驗,那麼此經驗應該是有溫度的。法律研究的目標即是預測,而最好的預測便是站在壞人的角度思考,如此所訂定法律,目的亦是為了避免壞事的發生,以及保留壞人為人的尊嚴、重返社會的可能。


  法律的經驗,是壞人幹壞事的經驗、是預測壞人幹壞事可能得到的經驗、是避免好人成為壞人的經驗。然而,好與壞是道德概念,非法律概念,法律不等於道德。法律(實證法)雖然是由道德(自然法)而來,但法律不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是道德文化的產物。因此,若惡法亦法,其犯法是好人還是壞人便不在法律討論的範圍,且法律永遠是落後於道德的,必須滾動式的檢討,如隨著近幾年興起的自駕車、空拍機等所產生的立法。


  綜上,何謂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首先,在建築的相關法規中,如:建築法、建築技術規則、都市更新條例、都市計畫法、都市設計準則、甚至政府採購法、文化資產保存法等。其生命亦是經驗,是立法者的經驗、審議委員的經驗、適法者(建築師、公務員等)的經驗。建築法規不僅反映同時代的人所共享的偏見(對都市、對建築、對文化資產等的看法),背後更反應都市發展史、建築史與文化發展史。


  然而,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定作為一種工具,其限制同樣在於,無法提供事物的目的及價值。故建築法規無法提供我們建造行為中建造(新建、增建、改建、修建)的理由、無法提供我們都市計畫中劃定各使用分區的理由。而都市設計或文化資產等審議,其結果是「形式的」而非「實質的」。因為每個委員的經驗不同、對於都市設計、文化資產保存下的「想像」亦不相同。在都市開發完後、在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後,我們不會再去「檢證」當初所設想的都市景觀或再利用計畫是否有被全然落實。爰此,建築法規只能「預測」而無法「檢證」。


  而法律永遠是落後於道德的,因此都市是先有了都市的道德問題(是否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才有了都市計畫的相關法規。同樣的,文化資產是先有了文化資產的道德問題(是否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才有文化資產的相關法規。建築法規有無可能由「形式」邁向「實質」?建築法規有無可能在工具性之外提供目的與價值?價值或者意義永遠是自我思辯後的結果,而非法律所能提供的。建築法規當然能夠作為被思考的對象,與此持續不斷讓法與時俱進、更合情、更合理。


  建築法規是經驗的、是有感覺的;當我們有感覺時,表示法對我們有影響。例如:在甲乙雙方簽訂完契約,雙方都知道要依契約行事,但到底會如何、依哪條行事則是走一步算一步的逐步達到共識(只能「預測」而無法「檢證」)。對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而言,沒有「好壞」的建築法規,只有「不同」的建築法規,因為決定如何使用法規是操之在人的。在實用主義者的相對主義真理觀下(有用就是真),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不關心所謂的真理,而是關心由社會需求所證成的「信念」(主流偏見),讓人們更能普遍接受、感受該解釋所產生的結果。如同德國法官鮑爾(Fritz Bauer, 1903-1968)認為:「法律並非寫在羊皮紙上,而是寫在有感受的人類肌膚。」

2020/7/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進入了訴訟階段後 我在網路上看了非常多的案例 我也在現實的法院課程中遇到比我處境更艱難的同學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我想可以代表我們這群 「在法院與家庭之間奔波的爸爸們」 真心想要對抗的就是: 《不合理的》最小變動原則與《不合理的》幼兒從母原則
Thumbnail
進入了訴訟階段後 我在網路上看了非常多的案例 我也在現實的法院課程中遇到比我處境更艱難的同學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我想可以代表我們這群 「在法院與家庭之間奔波的爸爸們」 真心想要對抗的就是: 《不合理的》最小變動原則與《不合理的》幼兒從母原則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業務性質變更 VS 調動5原則 「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分之部門原有業務種類(質)之變動外,最主要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參照)
Thumbnail
業務性質變更 VS 調動5原則 「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分之部門原有業務種類(質)之變動外,最主要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參照)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