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有時候「見不得別人好?」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也很感恩,她沒有在什麼奇怪的場合被逼迫要稱呼自己為中國台灣。(中華台北也是很機車啦,但目前就是沒辦法。)​

​賽後沒多久,新聞媒體也劈哩啪啦的出來;「戴資穎超神逆轉勝」、「一雪前恥」、「戴資穎霸氣痛擊」​

​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戴資穎是你的朋友,你會覺得很光榮呢~還是會覺得忌妒?​


​大部分都覺得光榮吧?甚至覺得小戴身為台灣人、是我們台灣人的驕傲。​

​那、換個例子。今天公司同部門、年資比妳淺的阿花,業績大噴發,老闆升他做整個區的區主管。​

​妳會覺得光榮嗎?會因為她是跟妳同部門出身、也同樣覺得是妳這個部門的驕傲嗎?​

​恩....好像有點難講了齁?​

​再來再來。​

​妳發現妳對插花、品酒蠻有興趣的。​

​妳打算用工作之餘考考品酒師啊、花藝師啊之類的考試。多讓自己培養點興趣,也許未來職涯考量上會有各種新的可能。​

​然後,前面那個例子中,顧人怨的阿花說:「哇,好像很有趣耶!」然後她就默默也報名了。​

​每天把作品打卡、限動、貼文狂PO,搭配一些「活出自我的女人最美」的無病呻吟。​

​然後她只用妳一半的時間,就考到了妳全部想考的證照。身邊整個朋友圈,每個都誇她有氣質、才華洋溢。​

​半年後,她跳出來教課、開了個什麼「女人我最美自信學院」,正式離開社畜生涯。​

​妳什麼感覺?嗯?​

​會不會覺得:「妳這個學人精...可以不要這麼討厭嗎?」​

自尊的維護決定了是否會忌妒

​為什麼會這樣?到底讓我們對待別人的成就,形成兩種反差反應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問題,老早就有人幫我們研究過了。這個理論叫做「自我評價維護理論」​

​這個理論的研究者,是亞伯拉漢.泰瑟Abraham Tesser。他針對「忌妒」這樣的心理狀態進行研究,​

​他發現很巧妙的是;人有時候會因為他人幹了些好事,然後大喊:「看啦那是我姊妹!」、「我之前跟他喜歡過同一個男生唷!」搞得好像那件事情是他自己幹的一樣高興。​

​而有的時候,面對這樣的成功,卻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是------「喔我覺得還好啊,也沒很屌嘛!」、「她只是運氣好啦!」​

​在泰瑟的理論中,前者就是進入了「反映」過程。會覺得與有榮焉、為對方的成就感到高興,即便不是自己,也對這樣的快樂感同身受。​

​而後者,則叫做「比較」過程。會開始對他人成就雞蛋裡挑骨頭、蔑視、甚至是打壓。​

​而潛意識會讓你進入哪一種狀態?是「反映」?還是「比較」?則要看下面三個條件。​

​妳會不會忌妒的三個條件】

成就的可證品質​

​簡單講,就是凸顯對方很厲害的這個證據明不明確,越明確、越沒得含扣。​

​越沒得含扣、那對方成就傷害到我們自尊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舉例來講,假設妳聽朋友說,「昨天阿花在東區逛街一個小時內被三個男生搭訕耶!」​

​這種道聽塗說的事蹟,絕對比不上妳親身在現場,感受那一個小時內,妳一直被那三個男生忽視的自尊毀滅強。​

可證性越高、親身被妳看到、聽到、感受到的證據越多,潛意識越沒有逃避空間。​

​妳的小腦袋瓜,就越是得接受「對方是不是真的比我優秀」的可能。​

​妳的自尊、越容易被傷害到。​

​當然,這只是第一個要素。還得搭配另外兩個要素一起看,才會知道妳會不會開始忌妒。​

​兩人間的回饋圈及親疏性​

​妳根本不認識戴資穎,她對你而言是疏遠的,她是公眾人物。​

​妳對她的關係建立、回饋圈的建立,只能透過報章雜誌網路媒體。而不是真正實際相處及認識。​

​在這種距離關係保持的前提下,公眾人物表現得越是跟我們類似,我們會對她越有親和感。​

​一旦跟這個公眾人物有了親和感後,而公眾人物達到了非我們領域的成就時,我們反而會試著拉近與她的關係。​

​什麼同鄉啊、同窗啊、同學啊、同事啊、同姓啊,都可以拉一下。​

​目的是什麼?目的是為了藉此提升我們的自尊。​

​白話講,親疏性越遙遠、越不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自尊,越不容易進入「比較過程」、也越不容易引發我們的忌妒。​

​阿當然,如果是妳「完全」不認識的阿呆阿瓜,他們不管拿了什麼宇宙盃冠軍獎項,當然也是與你無關了。​

​再來是第三個,也是我認為真正的關鍵。​

對方這份殊榮,是否在妳的「自我認同確認」之中​

​妳覺得自己細心、有耐心、對工作認真、閒暇之餘喜歡看看畫展,對世界名畫如數家珍。​

​妳慢慢發現自己對「美」好像特別有感覺,也試著自己畫一些小東西,放上網路之後大受好評。​

​這個時候妳的自我認同就慢慢建立了。​

​在這個例子中,妳對自己「美」的感知會越來越有自信,也越來越「認為」這就是妳獨一無二的特質。​

​花花世界裡,有人愛錢、有人愛權。有人為了幾個臭錢爭得大打出手、有人為了權力鬥得你死我活。​

​妳覺得,那都與你無關,妳只是喜歡「美」、喜歡欣賞、喜歡創作。​

​直到....直到前面例子中,那個在東區街頭被連番搭訕、然後還只用妳一半時間考到全部的證照、開了一間公司的阿花又出現了。​

​「噢~~我的好姊妹啊~~妳花藝、跟品酒師的證書考到了嗎?」阿花用極度誇張的方式,眨動那在你眼中超不對稱的假睫毛​

​「嗯,怎樣?」妳努力擠出個笑容。​

​「哇~~妳在畫畫唷?好厲害耶!」阿花用蓮花指拎起妳用下班的閒暇時間,畫了一個星期才完成的畫作。​

​左右端詳。​

​「三位乾哥哥~~」阿花轉頭「妳看我姊妹的畫,好看嗎?」​

​三隻舔狗其聲說道:「好看!太好看了!」「當然好看!」「只要是阿花妳姊妹的東西,都一定漂亮一定好看!」​

​阿花轉頭看看妳的反應,又悠悠把頭轉回她在東區收服的三隻舔狗。​

​「三位阿哥哥~~我姊妹的畫這麼好看~人家也想要學啦~~~」阿花嬌嗔:「人家也要!人家也要!」​

​「阿花啊我的好妹妹啊!我們三人替妳出學費!替妳找最棒的畫畫補習班!」三人異口同聲說道。​

​好,我掰不下去了,總之我相信妳開始清楚那種恨得牙癢癢的感覺了。​

​忌妒!這就是忌妒啦!當然我也不否認我故意把阿花寫得很欠揍。​

​不過這就說明了,對方成就會不會引發妳的忌妒、引發比較過程?最關鍵的第三個重要的要素,就是有沒有觸及妳的自我認同。​

​如果對方已經滿足前面兩個要素,也就是有「成就有可證的品質」、「不管你喜不喜歡,跟妳又蠻熟的」​

​如果這時候,她展現成就的方向,又剛好在妳「自我認同的確認領域中」那麼傷害妳自尊的機會就會超級大。​

​接下來,妳大腦就會進入這四種狀態。​

​潛意識挽救自尊受傷,延伸的四個行動

​當妳前面三個要素都滿足了,從「自我評價維護理論」來看,就容易進入「比較過程」。​

​進入「比較過程」,妳開始不爽、妳開始忌妒後,潛意識為了保護妳那薄如蟬翼的小小自尊,會引發妳的意識產生四種行為:​

​1.良性競爭,更加努力的增進自我,反超對手。​

​2.用一些惡意的手段,打壓、抹黑、或是暗算對手。​

​3.拉遠親疏關係,把這個對手變成妳不熟識的人,降低聯繫。​

​4.保持親疏關係,但妳開始漸漸對這項領域失去興趣、轉向投入其他領域找尋自尊。​

​後面兩種,是這種感受還比較淺薄、還停留在潛意識感覺到不舒服、但仍然有較多彈性空間時,人容易做出的行為。​

​前面兩種,則是比較外顯的情緒,多半搭配著無法脫離的環境。例如妳不想換工作的職場、家裡的手足、一群朋友間的共同好友。​

​前兩者的前提下,改變擅長領域或是遠離這個人的改變成本都太大,只能聚焦在現狀的改變。​

​在這情況下意識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尊受到傷害或挑戰,督促妳立刻做出修正​

​結語​

​大家比較沒有認知到的是,在生活小康還過得去的前提下,大部分的人對於金錢的追求,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強烈。​

​身而為人,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追求自我認同的建立、以及自尊的維護。​

​現在以「NLP」、「自我評價維護理論」的角度來切入判讀,妳就能更清楚的看出,為什麼有些人會做出類似玉石俱焚、我不好過妳也別想好過的行為​

對於他人任何看似荒誕的行為,妳如果從常理來判斷不可解,那麼,往她內在的心理動機、往自尊、往正向意圖去挖掘,往往都能一目了然。​

​把這段內容分享給妳,記得幫我收藏這篇文章、或分享給妳身邊,正在遭受「自尊受傷」的朋友,讓她知道她的大腦怎麼了吧!​


​也許你會想要認識更多:

彭博的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學|NLP|催眠】 彭博
138會員
80內容數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2024/01/26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2024/01/26
在人生中,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未來,這種觀點將成為我們的資源和框架。本文將探討如何面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並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首先是透過探討未來的自己,從現在的角度去感受未來的的生活,另一個方法則是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2024/01/05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Thumbnail
2024/01/05
前幾篇文章跟大家用很簡短的方式講了「如何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這件事情。迴響挺好的,真的有解決不少人對於常被評價「說話沒有邏輯」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見解。 然而,好端端討論心理學、催眠、NLP的專題區、為什麼要討論起邏輯這件事情呢? 因為,正是你有邏輯、所以我才能催眠你
Thumbnail
2023/11/24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Thumbnail
2023/11/24
我作為完全透過網路起家的NLP創業者、許多服務都是先收款、再提供服務的。像是NLP專業執行師課程、催眠療癒啊、身心靈課程啊,通通都是這樣。 錢沒到位、服務不會展開。 我也自然不會延伸出這篇文章的問題---客戶爽約、怎麼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一段是說踮著腳走路不穩,跨越腳步無法快步,自執己見,自以為是,自誇者,輕浮的人,這些行為的人都無法長久下去,就像剩菜剩飯一樣讓人討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
Thumbnail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一段是說踮著腳走路不穩,跨越腳步無法快步,自執己見,自以為是,自誇者,輕浮的人,這些行為的人都無法長久下去,就像剩菜剩飯一樣讓人討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
Thumbnail
每當在諮商中談到嫉妒的話題,來談者總離不開難受卻又難以控制的焦躁與不滿的情緒。 其實在諮商中,最怕遇到這樣類型的案主,為什麼呢? 當我的案主對我說出:我沒有辦法,我就是會這樣想時⋯ 都會讓我心中警鈴大作,有意識到事情變的棘手起來。 為什麼? 其實會來會談的人,大多是有改變動機的,他們渴望生活有改善,
Thumbnail
每當在諮商中談到嫉妒的話題,來談者總離不開難受卻又難以控制的焦躁與不滿的情緒。 其實在諮商中,最怕遇到這樣類型的案主,為什麼呢? 當我的案主對我說出:我沒有辦法,我就是會這樣想時⋯ 都會讓我心中警鈴大作,有意識到事情變的棘手起來。 為什麼? 其實會來會談的人,大多是有改變動機的,他們渴望生活有改善,
Thumbnail
※但凡是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忌妒心。因為從小在家中、學校中,耳聽目染。相信大部分父母、老師都不在意這種被西方文化稱之為[正常情緒]的心裡想法。 但忌妒是惡念。太上教誨我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遇見他人成功時,常有歡喜感恩心,祝福成就他人,種下如此善念善因,日後人神襄助,事事順遂,自己事業如何會不成就呢?
Thumbnail
※但凡是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忌妒心。因為從小在家中、學校中,耳聽目染。相信大部分父母、老師都不在意這種被西方文化稱之為[正常情緒]的心裡想法。 但忌妒是惡念。太上教誨我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遇見他人成功時,常有歡喜感恩心,祝福成就他人,種下如此善念善因,日後人神襄助,事事順遂,自己事業如何會不成就呢?
Thumbnail
因為我從小一直被挑剔,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容易自我審判與批評他人的法官,而且還不覺得自己是法官。 「我只是為你好啊~~」 「我用心良苦~~」
Thumbnail
因為我從小一直被挑剔,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容易自我審判與批評他人的法官,而且還不覺得自己是法官。 「我只是為你好啊~~」 「我用心良苦~~」
Thumbnail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那如果小戴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好友,我們會替她感到高興呢?還是會忌妒他? 又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形成哪一種情緒呢? ​ ​ ​ ​ ​ ​ ​
Thumbnail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那如果小戴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好友,我們會替她感到高興呢?還是會忌妒他? 又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形成哪一種情緒呢? ​ ​ ​ ​ ​ ​ ​
Thumbnail
東京奧運結束了,留下許多運動員動人的故事,本文以透過女子羽球運動員戴資穎與陳雨霏的比賽過程、完賽後續,及哲學家的提出的思考點,反思我們在人生裡該如何認識自己,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找到專屬自己的人生金牌。
Thumbnail
東京奧運結束了,留下許多運動員動人的故事,本文以透過女子羽球運動員戴資穎與陳雨霏的比賽過程、完賽後續,及哲學家的提出的思考點,反思我們在人生裡該如何認識自己,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找到專屬自己的人生金牌。
Thumbnail
東京奧運讓百無聊賴的疫情警戒期間,隔海透過螢幕體驗競技運動的刺激與激情。東京奧運激情過後,做四年一會的一日球迷仍然陸續透過文字報導、花絮影片品嚐賽事餘韻。有一則資深小戴球迷文章引起我關注,他為部分網友與中文轉播主播頻頻以「失誤」過多去描述戴資穎與陳雨菲鏖戰,感到忿忿不平,他指出小戴在比賽過程中這些
Thumbnail
東京奧運讓百無聊賴的疫情警戒期間,隔海透過螢幕體驗競技運動的刺激與激情。東京奧運激情過後,做四年一會的一日球迷仍然陸續透過文字報導、花絮影片品嚐賽事餘韻。有一則資深小戴球迷文章引起我關注,他為部分網友與中文轉播主播頻頻以「失誤」過多去描述戴資穎與陳雨菲鏖戰,感到忿忿不平,他指出小戴在比賽過程中這些
Thumbnail
2019年去奧捷拍的 那天在群組裡看到有人問:為什麼人有時候看到別人做不好時,會見獵心喜? 其他朋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所以藉由比較,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好。 藉由批評來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當生活沒有照著預期方向前進,就習慣把原因歸咎於外在,抱怨這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 藉由批評,釐清自
Thumbnail
2019年去奧捷拍的 那天在群組裡看到有人問:為什麼人有時候看到別人做不好時,會見獵心喜? 其他朋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所以藉由比較,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好。 藉由批評來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當生活沒有照著預期方向前進,就習慣把原因歸咎於外在,抱怨這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 藉由批評,釐清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