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卡普曼戲劇三角」解析「華燈初上」

2022/03/2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華燈初上第三季
這篇忍到現在才寫,主要就是怕自己一不小心變成爆雷仔。
不過都過這麼多天了、大家華燈初上應該都追完了吧?
華燈初上這部戲,為什麼可以在三季的過程、全程都佔據Netflix榜首的殊榮呢?
排除那些隨便一個人站出來都能擔當一部戲主角的超誇張卡司、以及鮮少人去提及的本土日式酒店題材外、這部戲能夠叫好又叫座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貼近人性。
是的。比起一些大時代題材下的人性光輝或社會陰影,在我們人生中的痛苦,其實比較像是華燈初上劇中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猜疑、付出、背叛。
這部片不同於好萊塢風格-----沒有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沒有高舉光劍拯救世界、沒有捨身而死賺人熱淚的犧牲奉獻、也沒有透過雨天、藍色調、不講話的演員,來刻意呈現意識形態的不著邊際。
有的,就只有層層疊疊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累積出的那些簡單的幸福及一不小心就後悔的痛苦。
就跟你的人生、我的人生一樣。平淡且珍貴。
這樣市井小民發生在都市的故事,更能引起你我的共鳴。
-----各自有各自的遭遇、各自有各自的痛苦。而你的痛苦在別人眼裡往往不是問題、而別人的悲慘故事從你來看,也覺得不屑一顧。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看到阿達、花子、蘿絲媽媽這些角色的演出時,腦袋情不自禁就會跳出:
「阿~~他這樣子的表現,不禁讓我想到某個朋友呀......」這樣的感覺。
每個人的每個行為都有明確動機、而這些動機發展出的行為放在他身上,又是那麼合理。
就像是寶寶今天受了蘿絲幫忙、會高傲的抬起頭,但卻又肯親自登門致謝,這很寶寶。
可是換作是蘇,他會不動聲色的謝謝蘿絲,然後回到家裡,在她那本死亡日記本裡狠狠記上一筆----這也很蘇。
而要評論一部戲劇中角色的互動能不能打動人心?能不能蘊含心理動力、就不能不提一套由戲劇研究轉為心理學思維模型的理論----卡普曼戲劇三角。
我會試著把這套思維工具分享給你、讓你檢驗生活當中更多的人際溝通細節。
同時,順便用這套工具、來檢驗華燈初上這部片中,3組特別吸引我的角色。
先提醒一下,下面是真的有雷喔!

卡普曼戲劇三角溝通



卡普曼戲劇三角(Karpman Drama Triangle)是TA溝通分析學派的思維理論,由史蒂芬.卡普曼(Stephen Karpman)所提出。
當時剛從杜克醫學大學畢業的他,本身也是美國工會的成員。對表演有著熱愛的卡普曼,便試著解析所有戲劇和童話出現的角色互動,試著在這其中找出「公式化」的可能,於是提出了卡普曼戲劇三角。
在卡普曼戲劇三角中,卡普曼將一段互動關係中的呈現以一個三角形來作呈現,而這三個角分別是:迫害者(Persecutor)、Victim(受害者)、拯救者(Rescuer)
卡普曼戲劇三角
卡普曼認為、優質的戲劇都會確保劇本中出現這三種角色。而這個卡普曼這個理論,後來也被TA溝通分析學派創始人Eric Berne認可,並大力鼓吹卡普曼發表。之後就成為心理學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基礎。
當一段關係,符合被戲劇三角觀察的條件時,常會有這些現象發生:
  1. 同一個人,可以在一段關係不同事件中,輪流多次的在三個位置出現
  2. 受害者可能在另外一個事件關係中,身處迫害者的位置
  3. 關係事件的形成及維穩,在於三者在背後都有不同的正向意圖
  4. 三者中若沒有角色可以看見事件全貌的話、那關係會持續滾動下去
  5. 拯救者很容易在舊事件關係結束後,成為受害者眼中的迫害者
  6. 三個角的位置不一定要是人,可以是任何的人事物及整個世界
  7. 任何一個位置的角色,在另外的關係中,有可能呈現不同的角色
可以說,被稱為戲劇三角的主因,就像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在華燈初上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中許多角色的互動,就是在這三角上面遊走、轉換自身角色。帶著卡普曼戲劇三角、及上面五條概念,我們可以一一來檢視一下。

蘇媽媽、蘿絲媽媽

  • 同一個人,可以在一段關係但不同事件中,輪流多次的在三個位置出現
  • 受害者可能在另外一個事件關係中,身處迫害者的位置
  • 拯救者很容易在舊事件關係結束後,成為受害者眼中的迫害者OO
蘿絲媽媽、蘇媽媽
這條主線貫穿了第一季至第三季。甚至間接地造成了蘇媽媽的死。
年輕時的蘇媽媽在卡普曼戲劇三角中,毫無疑問就是屬於被害者的角色。
迫害者,則是當時的學校同學、老師、以及蘇的母親跟父親。蘿絲媽媽在這時候以拯救者的身分出現,平衡了整個戲劇三角。
平衡的意思是,三個位置中每個人都扮演好該位置的角色。這會造成拯救者的介入也不能真正打破這個三角形。拯救者只是給足了心理動力、讓受害者繼續停留在受害者的位置。
這樣的狀態,持續到蘿雨儂去坐牢後才被打破。蘇媽媽在那時候才正式從三角形中脫出---有著自己的事業、自己奮鬥的目標。
可是戲劇三角就是這樣弔詭。在三角形上的人,如果不能真正看到整段關係的全貌,那麼即使是分開了三年、四年。再度碰面的時候依舊會被捲入三角之中。
羅雨儂出獄之後,蘇媽媽在心理上很想脫離受害者的身分。他想以拯救者之姿重新出現在羅雨儂面前,邀請羅雨儂加入光酒店。
幾年過去,一連串的光酒店劇情線、感情分支線,又再次讓蘇媽媽回到受害者身分。
這次,過去的拯救者羅雨儂、成為她認知世界中的迫害者。而新的拯救者成為江翰。
而明白了在台面上的爭奪,自己想得到的始終都爭輸羅雨儂後,蘇媽媽黑化,成為關係中的迫害者-----她不再需要拯救者來挽救她的人生了,她要親自搶奪屬於她的一切。
從戲劇三角來檢驗的話,是不是就能稍微明白蘇媽媽的內心世界的變化了呢?

花子、蘿絲

  • 受害者可能在另外一個事件關係中,身處迫害者的位置
  • 關係事件的形成及維穩,在於三者在背後都有不同的正向意圖
  • 三個角的位置不一定要是人,可以是任何的人事物及整個世界
花子為人單純、與世無爭。這點從劇中光酒店小姐的紛紛擾擾中看得出來。在酒店內各種爭執,花子永遠是躲得遠遠的。
從這裡可以對花子的性格可見一斑。性格軟弱的她,坐實了受害者的位置。她的遭遇、她的身世,都說明了她的三角中,世界是她的迫害者。
而唯一的拯救者是蘿雨儂。
花子性格軟弱、為愛不惜賣身。跟男友處在畸形的戀愛關係中。在此時,花子世界中的拯救者是前男友。
直到前男友惡言相向後,花子殺了前男友,由受害者身分轉變為迫害者。
入獄後,在監獄中和獄友、蘿絲呈現完整的戲劇三角。而在回歸社會後,雖然原本迫害者身分的獄友消失了,但出社會的不明確,讓她跟蘿絲關係依舊穩定,依舊成為完整的卡普曼戲劇三角。
而在花子受侵犯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取代蘿絲給出關心和陪伴的是阿達。在這個橋段中,阿達本來是不一定有機會完全取代羅雨儂,成為新的拯救者的。
直到蘇背著蘿雨儂,要求花子離開光酒店。戲劇三角又再次完整。而當蘇媽媽跟花子產生紛爭、阿達介入善後,花子跟阿達的共同正犯結構產生。
在這個戲劇三角中,花子世界的三角,迫害者從獄友--社會--蘇。而拯救者的身分從蘿絲媽媽--阿達。
阿達成為新的拯救者。

百合、亨利

  • 同一個人,可以在一段關係不同事件中,輪流多次的在三個位置出現
  • 任何一個位置的角色,在另外的關係中,有可能呈現不同的角色
  • 三個角的位置不一定要是人,可以是任何的人事物及整個世界
百合、亨利
百合及亨利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對CP。會特別喜歡這對情侶檔的原因,是因為我很能明白全世界都不甘你的事,只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最安全、最重要的感覺。
而這對情侶檔恰恰好就都帶著這樣的認知看世界,差別在亨利會偽裝自己,融進這個大染缸、任由自己被染成綠色白色。
而百合則是有限度地讓自己的某個部分進入染缸。
兩個有著類似價值觀的人碰在一起,從卡普曼戲劇三角型,又能觀察到什麼樣的火花呢?
亨利與百合這對比較特別。在他們各自認知的三角中,社會及世界是他們的迫害者、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而百合的拯救者是亨利、但亨利的拯救者,卻是葛檢。
中間亨利對於百合的控制堪稱一絕,也很適合另外拉出來單獨寫作一篇兩性間的心理控制關係,但在今天這篇主題中,值得探討的是百合。
百合在知道亨利的雙插頭特性之後,頓時昏天暗地,彷彿看破一切。
但奇妙的是,在這之後,百合並沒有心碎欲絕的展開報復,而是雖然向檢警調舉發了亨利跟葛檢的關係、但背後的心理卻是覺得自己能夠幫助亨利。
原本的受害者,在那一瞬間昇華成為了拯救者。
在看守所,百合跟葛檢的對話也很耐人尋味:
「我們就看,誰能愛他到最後。」百合狹促一笑。
在百合的腦內上演的,可能是她要等亨利出獄,然後幫助亨利再次站穩腳步、一起面對這個大世界的迫害。
只是我們不知道華燈初上有沒有第四季。如果有的話、按照心理學的角度,其實百合的想法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
因為亨利八面玲瓏、埋藏真心。習慣透過手段控制他人。
在這樣的性格使然之下,很難想像亨利最後會如百合所願,進入亨利---受害者、百合---拯救者、世界---迫害者這樣的卡普曼三角。
更有可能的,出獄後的亨利,視角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百合是迫害者、而葛檢依舊才是那個拯救者。
從卡普曼三角來看待人物間的情感流轉、是不是更能摸清所謂的人性呢?

成哥---特例

以上三組角色,是整部戲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
當然,排除這三對,整部戲當中還有許多的角色關係都能夠用卡普曼三角來檢驗他們的心理動力有沒有符合現實。
例如像寶寶跟蘿絲媽媽、阿季跟蘿絲媽媽、愛子離開光酒店後來又回來光酒店的心境變化,通通都符合卡普曼戲劇三角的檢驗標準。
值得另外再提及的,是整部片中,唯一無法用卡普曼戲劇三角檢驗的對象,就是潘文成。
正因為他被塑造的角色是正義的化身,所以當他陷入與羅雨儂之間的關係時,那些不善言辭、大開大合性格背後的小細膩,才會如此打動人心、卻又充滿神秘。
編劇巧妙的設計,讓他能極大限度的在這部片中沾染一點兒女私情、卻又不脫離警察使命感的色彩。
而也正因為他無法被卡普曼戲劇三角檢驗,所以成哥留給觀眾的人設,始終都會留下一小塊空白。
他調走妹妹、用意為何?
最後爬上副局長、難道是黑化了嗎?
跟蘿雨儂吃過一頓飯、後面這條感情線就終結了嗎?
正因為這些空白,所以才讓成哥給人印象深刻。
而這種留白的手法,又可以以另外一篇完形心理學的封閉性來解釋其角色魅力。今天,就先留個坑吧!
歡迎你討論戲劇中觀察到更多卡普曼戲劇三角的橋段及角色呈現,不但可以回味戲劇後的尾韻、也可增加你日後生活上的觀察力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