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老子判別為政者的四個層級(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老子的政治觀點裡,對為政者,可以判別為四個層級:
①第一個層級,也是最高的層級——「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說:最上等的國君治理天下,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順其性,各安其生,各行其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裡,跟本都不知道有國君的存在。
所謂居無為之事者,「無為」,就是「無違」,就是不違反合乎自然規律的人為措施。故此,但凡國君有任何政令,他首先都會考慮這政令會否違反人的自然天性,用現代語來說,即會否違反人的基本尊嚴。
即使沒有違反人的基本尊嚴,在執行上,都只能行不言之教;而不是國君說了算。
至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完全不受政府的干擾,甚至老百姓都不知道哪位是國君。
這是首個層級,就是「如魚得水」。
②第二個層級——「其次,親而譽之」。
老子說:次一等的國君,以德教化民,以仁義治民,所以人民都親近他、讚譽他。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也就是說:以人格來引導百姓,用仁心的禮法來教化人民,使人人都有羞恥之心,而能自覺為善去惡。
這個層級的國君,雖然有所為,但基本上都是啟發人的天性,而以民為本,亦即是民本主義。
當然,要能做到老百姓都會親而譽之的話,大前提這個國君必須能以德服人,亦即孔子所講的「修己安民」。(待續)
(寫於2020年8月10日於海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2020年一月,筆者提及從事政治與行政的最高境界,就是「如魚得水」。 另外在七月底,老朽又提及老子在函谷關,在有些不得已的情況下,留下了那五千言,馬上就神神秘秘地離開了函谷關,不知所蹤。連他自己的真實姓名,後人都無法確知啊! 上述這兩點,看似是兩件事,實在又有關聯。 何解?
《道德經》第57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治國的三綱領: (一) 以正治國 (二) 以奇用兵 (三) 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的政治智慧,確實值得為政者學習啊! (寫於2022年3月2日) 下一講:談老子判別為政者的四個層級
俗語說:「一醉解千愁」;但李白又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那麼,究竟是「解千愁」呢?還是「愁更愁」呢?總之,酒,乃穿腸之物也! 唐朝杜甫(公元712-770年)就是喝得酩酊大醉,夜間猝斃的。 唉!一代感時傷世的詩人,「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這樣就與酒長眠啦!
俗語說:「酒後失言」;又說:「酒後吐真言」。唉!失言,可能會招至殺身之禍的呀。真言,一般人都不愛聽的呀! 他五六歲的時候,舉家遷移到四川。他少年時期,性格就很特別,任俠尚義,輕財重施,愛讀奇書,好擊劍術;但一生卻懷才不遇。不了解他的,就說他恃才傲物。 晚年,寄居於他一個堂叔家,悒鬱以終。
早前提到在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豪——東晉陶淵明(公元365-427年),他嗜酒,但從不發酒癲。由於家貧,居漏屋,穿破衣,常挨餓,只好在親友請客時,喝個足飽,就馬上回家。要是在家醉了,他會向親友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就這樣真率。
先前介紹到陶淵明、李白和杜甫,他們的境遇都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一生潦倒,經濟拮据。 但,晚唐·杜牧(公元803-852年)他的家勢就相當顯赫。他的先祖是開國的宰相杜如晦,他的祖父也是當過宰相杜佑,而他父親也是在朝的官員。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在2020年一月,筆者提及從事政治與行政的最高境界,就是「如魚得水」。 另外在七月底,老朽又提及老子在函谷關,在有些不得已的情況下,留下了那五千言,馬上就神神秘秘地離開了函谷關,不知所蹤。連他自己的真實姓名,後人都無法確知啊! 上述這兩點,看似是兩件事,實在又有關聯。 何解?
《道德經》第57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治國的三綱領: (一) 以正治國 (二) 以奇用兵 (三) 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的政治智慧,確實值得為政者學習啊! (寫於2022年3月2日) 下一講:談老子判別為政者的四個層級
俗語說:「一醉解千愁」;但李白又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那麼,究竟是「解千愁」呢?還是「愁更愁」呢?總之,酒,乃穿腸之物也! 唐朝杜甫(公元712-770年)就是喝得酩酊大醉,夜間猝斃的。 唉!一代感時傷世的詩人,「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這樣就與酒長眠啦!
俗語說:「酒後失言」;又說:「酒後吐真言」。唉!失言,可能會招至殺身之禍的呀。真言,一般人都不愛聽的呀! 他五六歲的時候,舉家遷移到四川。他少年時期,性格就很特別,任俠尚義,輕財重施,愛讀奇書,好擊劍術;但一生卻懷才不遇。不了解他的,就說他恃才傲物。 晚年,寄居於他一個堂叔家,悒鬱以終。
早前提到在中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豪——東晉陶淵明(公元365-427年),他嗜酒,但從不發酒癲。由於家貧,居漏屋,穿破衣,常挨餓,只好在親友請客時,喝個足飽,就馬上回家。要是在家醉了,他會向親友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就這樣真率。
先前介紹到陶淵明、李白和杜甫,他們的境遇都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一生潦倒,經濟拮据。 但,晚唐·杜牧(公元803-852年)他的家勢就相當顯赫。他的先祖是開國的宰相杜如晦,他的祖父也是當過宰相杜佑,而他父親也是在朝的官員。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為學與為道的區別,以及判斷何謂稱職的領導者。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為學與為道的區別,以及判斷何謂稱職的領導者。
Thumbnail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段講的是統治者的等級之分,無為而之,親民,害怕,侮辱,不信,這些都是百姓對統治者的行為表現。坊間有很多人把這一段用作企業老闆或主管的態度作風來說。從商業的角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