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49

《禪林寶訓》卷二 14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11.17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圓極岑和尚①跋云:

「佛世之遠,正宗淡薄,澆漓風行,無所不至。

前輩凋謝,後生無聞,叢林典刑,幾至掃地。

縱有扶救之者,返以為王蠻子②也。

今觀疎山本禪師辯佞,詞遠而意廣,深切著明,極能箴其病。

第妄庸輩,智識暗短,醉心於邪佞之域,必以醍醐③為毒藥也。」

《叢林盛事》

【注釋】

①圓極岑和尚:宋朝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禪師江蘇撫州台城人。嗣雲居法如禪師

②王蠻子:方言俗語。此指法門中的奴才。

③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極甘美。佛教常用以比喻一乘教義。


【演蓮法師譯文】

太平圓極彥岑禪師為《辯佞篇》作跋說:

佛陀住世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正法的宗風愈顯得淡然微薄,人心越來越不厚道,歪風邪氣已經氾濫到無所不至的程度。前輩老成持重的大德相繼謝世,後輩的學者無所取法,叢林中的典型規範幾乎喪失至盡。

縱然有一二人極力在扶持挽救,反被人認為是多管閒事的奴才。今讀疎山如本禪師所寫的《辯佞篇》,詞意深遠而廣大,所說事理深切而鮮明,對末法時期僧團中的弊病極能起到規諫勸誡的作用。

然而那些虛妄平庸之輩智識膚淺,眼光短見,終日迷醉於邪佞之地,即使讓他們看到這篇文章,也必定把醍醐當作毒藥看待啊!」

raw-image

良因贊曰:

見圓極禪師說:「前輩凋謝,後生無聞」,心中頗有感觸。

法門凋零,後人難以為繼,往往就是因為缺乏典範,可作後人傚習之目標。

以前我 師父告訴我們,要多閱讀古德的開示、傳記,並稱之為「坐地參方」。

也就是以虔誠恭敬心,迎請古德來為自己開示。

以虔誠心故,縱然未能親見,但仍然可以感受古德法身不滅,加持力猶存。

因此道心、道行有所憑藉!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