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5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5.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東山空和尚①答余才茂借脚夫書云:

「向辱枉顧②,荷愛之厚。別後又承惠書,益自感愧。

某本巖穴間人,與世漠然,才茂似知之。

今雖作長老居方丈,只是前日空上座。

常住有無,一付主事,出入支籍,並不經眼。

不畜衣鉢③,不用常住,不赴外請,不求外援,任緣而住,初不作明日計。

才茂既以道舊見稱,故當相忘於道④。

今書中就覓數脚夫,不知此脚夫出於常住耶?空上座耶?

若出於空,空亦何有?若出常住,是私用常住。

一涉私則為盜,豈有善知識而盜用常住乎?

公既入帝鄉求好事,不宜於寺院營此等事。

公閩人,所見所知,皆閩之長老。

一住著院,則常住盡盜為己有。

或用結好貴人,或用資給俗家,或用接陪己知,

殊不念其為十方常住招提僧物也。

今之披毛戴角,償所負者,多此等人。先佛明言,可不懼哉。

比年以來,寺舍殘廢,僧徒寥落,皆此等咎。願公勿置我於此等輩中。

公果見信,則他寺所許者,皆謝而莫取,則公之前程未可量也。

逆耳之言,不知以謂何如?時寒,途中保愛。」

《語錄》

【注釋】

①東山空和尚:南宋福州雪峰・東山慧空禪師福州人,俗姓。十四歲出家,即遊諸方,遍謁諸老,後得法於泐潭善清禪師紹興癸酉(1153)開法雪峰。

②枉顧:屈尊下顧。常用作稱人過訪的敬辭。如袁士元《謝樊天民見訪》詩云:「歸來自愧窮途客,枉顧多勞長者車。」

③衣鉢:此借指僧家之錢財。因錢財本非僧家應持之物,故以委婉之詞稱之。

④相忘於道:出自《莊子·大宗師》,孔子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意謂魚游於江湖之中就會忘記一切而得優遊自適,人能潛心於道法之中,就會忘記了一切煩惱而得悠閒自在。


【演蓮法師譯文】

東山慧空和尚在答覆余才茂借腳夫的信上說:

「前時承蒙枉駕相顧,感念至深。別後又承惠書,使我更加感愧。但我只是一個岩居穴處的閒人,對於世事人情本來就淡漠,我想你是應該知道的吧?雖然我現在作長老居於方丈之位,其實我仍然是以前的那個慧空上座。

對於常住的一切財物,完全交給主事僧掌管,凡出入支付的帳簿,我從不過目。我個人不積蓄財物,不侵用常住,不出外應酬,也不會去攀緣,只是隨緣安分過日子,連明天會怎麼樣我也從來不去想它。

才茂你平日對我既以道友故舊相稱,則你我都是道中人,那麼我們最好還是忘了道法以外的事務吧!

今來信請我幫忙雇腳夫數名,但不知這腳夫是出於常住呢?還是出於我慧空上座?

如果讓我出,我是一無所有,若是出於常住,那就等於是私用常住。一涉及於私,便是犯了盜戒。難道身為善知識還會去盜用常住嗎?

你既然要到京師求取功名,這本是好事,但不應該向寺院中去要腳夫。

你是福建人,平常所見所知的都只是福建的長老,只要他們一當上住持,便把常住財物盜為己有,或用於結交巴結權貴,或用來供給俗家,或用於贈送知己,

何曾想到我今所用的這些財物,原是屬於十方常住的僧物啊!今生披毛戴角做牛做馬償還前生所欠的,多是這些盜用常住財物的人,這在佛經中曾經明明白白地告誡我們。因果報應分明,絲毫不爽,這是多麼可怕的啊!

近年以來,各地寺院殘破毀廢,僧徒稀少零落,究其原因,都是由這些盜用常住財物所造成的過咎。

所以希望你不要把我也置入這一等人當中。你如果能相信我的話,即使其他的寺院願意給你派腳夫,你也要謝絕,不可以接受。那麼你的前程將不可限量。

我這些逆耳的話,不知你還能聽得進去嗎?

近來天氣寒冷,望途中善自保重珍惜。」

raw-image

良因贊曰:

空禪師所言:「一涉私則為盜,豈有善知識而盜用常住乎?」

因此佛教徒如入佛寺,應當自省,是為求善知識而來?為求惡知識而來?

是為培福而來?是為造業而來?

若真求善知識、為培福,當依戒律而行;反之,

則佛寺反成罪業窟,自他皆損矣!

善知識真正的慈悲,來自於對弟子的教授,乃至惡辣鉗鎚棒喝;

而非縱容習氣,此事僧俗應知。

空禪師之慈悲善巧,足為後世典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一個和尚,從靈隱山上的長泉寺,匆匆忙忙、沒命似地逃下山,一直逃,一直逃!直到他的頭髮長到可以高束,遠到人們不再記得他的法號……。       和尚年老的時候,有一個很談得來的小孫女,聰明伶俐。       老人家決定,把當年的秘密說出來。       內心畏顫顫地,他說,當
Thumbnail
一個和尚,從靈隱山上的長泉寺,匆匆忙忙、沒命似地逃下山,一直逃,一直逃!直到他的頭髮長到可以高束,遠到人們不再記得他的法號……。       和尚年老的時候,有一個很談得來的小孫女,聰明伶俐。       老人家決定,把當年的秘密說出來。       內心畏顫顫地,他說,當
Thumbnail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隨緣住」是佛教用語,意思是隨機緣而居住,不執著於某個地方。這在中國隨緣居住,來時的路途就像在夢中行進一樣。天海茫茫,歸途遙遠,但乘著法舟,就會感到輕快。水月映照著禪寂的
Thumbnail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隨緣住」是佛教用語,意思是隨機緣而居住,不執著於某個地方。這在中國隨緣居住,來時的路途就像在夢中行進一樣。天海茫茫,歸途遙遠,但乘著法舟,就會感到輕快。水月映照著禪寂的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今天要說一件很重要的事:天助自助。如同之前一直說的,有事,請先自己尋求方法,沒辦法再找人協助,再沒辦法,才來找我們這些道士。 我不敢說我是最後的防線,確實大部份時候我都是有話直說,但是少數情況下,我寧可背上騙子或神棍的名號也要說謊。為什麼?還是為了客人。 常常有人問老玄一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今天要說一件很重要的事:天助自助。如同之前一直說的,有事,請先自己尋求方法,沒辦法再找人協助,再沒辦法,才來找我們這些道士。 我不敢說我是最後的防線,確實大部份時候我都是有話直說,但是少數情況下,我寧可背上騙子或神棍的名號也要說謊。為什麼?還是為了客人。 常常有人問老玄一個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