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一直在局外秀智商,不如一起進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端午剛過,你的端午怎麼過呢?
不論南部粽還是北部粽;加糖加醬油。
讓我們先放一邊,來聊聊端午的來由: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以及給我們的一些啟發。
我們都知道端午是為了誌念屈原的投江自盡。
但對於他為什麼如此,通常都只得了一個朝野腐敗、志不能伸的一個小故事。
故事似已交代,卻有些違和。

屈原的選擇與當時風氣的落差:
有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春秋戰國時各國普遍有能人出走。
就算在原本國家不能發揮,那便轉走異鄉改投他國,可能便就飛黃騰達。
案例更是如商鞅、樂毅、吳起....等,不勝枚舉。
不得志,那大不了一走了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 但最後屈原卻選擇了投江?知道這些讓我疑惑。
在查閱了一些資料後,才恍然大悟,造成屈原最後如此選擇的理由有三:
1️⃣在思想上:屈原是楚人出身,楚國地處南方;天生與自然親近且帶有很多神秘色彩。思想上與出自南方的道家較為親近,屬於由民間迸發的力量,屬於非帝王派。
但他卻也深受北方帝王派;聖王政治的影響。這種思想代表是儒家和墨家,他們言必稱上古的堯舜禹湯,他們的理想很熱烈,要恢復上古的美好政治。這個出發點是國家化的、貴族化的。
屈原在參政的過程裡,使用的是北方的政治思想,在他的《離騷》《九章》《懷沙》裡里,這些篇章都在深情地呼喚著儒家理想里那些賢明愛民的上古帝王,他執著地想在楚國推廣這種仁政模式。同時,他對於個人命題的那些思考,他的情感,乃至他的審美,卻又完全是楚人式的,他對自然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
所以,屈原的思想和個性屬於南北混合的產物,既有深沉情懷,又有奔放思想。
2️⃣在出身上:祂是生來就對楚國有責任的「王子黨貴族」,楚國早期的政策也大多經他的手,他對外主張聯合齊國抗秦、對天下有遠大的抱負,他不是幫楚王的忙,那就是他自己也有股份的事業。他對天下政治的理想,必須是由楚國來完成的,非楚不可。
3️⃣最後,在志向上:祂當時對天下的態度就是:自己有那個責任義務,把楚國的「北方聖王政治加南方文化活力」的模式推到中原去,為天下塑造一種他理想中的政治。那時代的男子漢大丈夫,多半多對國家及民族有著一份榮耀與責任感。
綜合以上三點,不難看出為什麼當屈原的政治和民族理想破滅了,祂選擇自沉以明志,這又是一種楚人式的性格。在祂之前,楚國的將軍如果戰敗了,常常要自殺以謝國人,這種壯烈或者說是激烈的行為,在楚國是很受景仰的,像霸王自刎于烏江,有人說是祂氣量不夠,其實那是楚國男子漢的文化傳統。
而結局如此,如何定義這一前人呢?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做事的人;一位躬身入局的前輩。

躬身入局:
記得在2019年的12月31號;跨年夜選擇待在家、聽跨年演講的我,有句話讓我如獲至寶並決定貫徹一生。
那句話是:躬身入局;出自清代名將曾國藩。
來自於祂說的:「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在演講中,主講人,得到的羅胖註解了這句話:「什麼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數。」這句話勾起我的回憶。
記得在部隊時,我們常說體制内裡面有三種人:做官、做人、做事。
簡單來說,做官的求發展、做人的求和諧、做事的幹實事。
做官的,通常比起執行任務、解決問題,他更在意上級對他感覺如何以及該站誰那;所以他一切的命令與執行都將注重在滿足上級,這類人在上級眼中通常績效最好。
做人的,在執行任務的同時。大多講求一個互相及尊重。他不太會接受、發布無道理的指令,也容易授予下屬足夠的權限。
做事的,更看重如何解決問題、增加效率。不講空話、不畫大餅;專注做事。但在如今的體制內,也容易累死自己的同時、還落得上級一個不受控的評價。
如今看來,這些區別沒有好與不好,有的也只是升遷發展與付出間的差異。
個人選擇什麼,完全仰賴自己對未來的期盼。
而看前輩、看未來,去想像未來自己的樣子,也促成了我的離開。
本以為不會再遇到,但在後來民宿的創業中,也看到好多類似的現象。
也產生了多次疑惑,為何明明是件對大家都有益的事情,也有具體要達到的目標及方針。
但卻有總是有些人,不只置身事外;沒少的是對那些努力做事的人的批評及中傷。
直到聽到演講的橋段,我才恍然大悟。
關於悟了什麼? 我想先說說躬身入局是怎麼來的。

曾國藩的躬身入局:
過去,曾國藩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迅速吸引並聚攏了湘軍集團的骨幹分子,為日後的謀篇佈局奠定基礎。
在他眼裡,躬身入局、身處其中、擔當作為,是能幹事、會幹事、幹實事的不二法寶,避而退縮,消極應付,在其職而不盡其責、不謀其事,就是最大的恥辱。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不難發現兩種人;一種入局;一種不入局。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就是典型的不入局;這類人對什麼都是這事我問問,這事我瞭解一下,卻從來沒準備參與其中。
而入局的人又是如何?他或許會因為意見不同而與別人發生爭執,也會如常人一般出初錯、拖延,但他永遠都在解決問題的路上。
而世界往往相當務實,當你真的想做成什麼時。入局將是相對較好的選擇,當我們把自己變成局內人時,永遠會比局外人更有機會「破局。」
伴隨的,我也學到一個道理:「局外人是沒有資格評價局內人的。」
局內人,縱使可能燈下黑、當局者迷,但他始終知道自己是局內人,並為之而努力,事情就總有機會推進和解決。
而局外人,看向身邊周遭;在虛擬與現實裡,總不難發現多的幾乎都是批評、指責甚至嘲弄。
站在局外人得立場,縱使可以以評價吐槽、以彰顯自我優越為樂,但這會讓他自己、以及一切變得更好?我想答案顯而易見。
說白了,局外人多半只是略知一二,但又覺得自己全知全能。
我們從來不詳細知道他人的處境,又有什麼資格去勸他人為善呢?

主動入局:
關於入局,曾國藩曾講過一個故事:
兩個挑擔的農人,相遇在狹窄的田埂上無法錯身,誰都不願意讓路。這時候來了一個旁觀者,他跳到了水田裡對其中一位說:「來吧,把擔子交給我,我替你挑過去,你側身過去。」就這樣把僵持的局面瞬間破解。
所以,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看似根本無解,其實只缺一個契機,就是把自己放進去,置身其中。只要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放到這個局裡去,設身處地思考問題,沒有什麼局面破解不了,沒有什麼難題是死結。因為,所有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有其正必有其反,有鎖,必有鑰匙。
換個角度想,就只是一個轉念得問題。
有一句話:「為何學了這麼多道理,仍過不好這一生?」想必是很多朋友的困擾。
但其實,這單純是因為立場。
過去的我也熱衷於學習;不約而同地也陷入這個狀態,甚至曾有朋友評價我的知識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
而在改變了心態、方法過後,我才發現了:「如果你沒辦法做到,就浪費了所有知道」。
為什麼學過就忘?為什麼知道卻做不到?
是因為你並沒有按照道理的邏輯規律去實踐,只是做為旁觀者去看問題;沒有躬身入局,才是問題的關鍵。
無論學習或處事,空泛的口號都是無效的。
有用的,是自己設身處地的扎實力行,只有做了,才真正知道哪裡不足;所以說實踐出真知是有其道理的。

領悟:
已故的偉大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曾在受訪時被問到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外界對自己的挑剔。」
來源於祂的所有偉大作品,都是歷經萬難與挑剔來的。
貝聿銘對此的回答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因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
應著這2019年得到的啟發,
現在的我不再追求學習量,而是針對性的學習、補強並實踐;慢即是快。
畢竟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那如何當好這個角色?
我想就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堅持當個入局者,去處理解決面臨的問題。
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行動,而不是站在旁邊當個高高在上的評論家。
願未來,大家都不是局外人;期許自己,如同貓頭鷹一般,擁有代表的智慧及猛禽類的勇氣,去躬身入局。
如此,即為我輩,敬所有的實幹家。

raw-image


補充:我們的歲月靜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雖已離開,但國軍現在仍有好多偉大的入局者們在體制中,克盡職責讓體制維繫並保家衛國,讓人敬佩且尊敬,謝謝你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旺旺先輩-葉旺旺的沙龍
3會員
26內容數
2022/10/26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Thumbnail
2022/10/26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Thumbnail
2022/09/26
記得之前寫下兩個概念: . 🅰內耗: 一直想一直準備 然後都不做 . 🅱內卷: 一直做 卻始終沒去想方向 然後很害怕停下來 . 不論是哪一個,我都經歷過。 而這些過程也並不舒服 .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 . 我覺得那就像麻繩一樣,把繩子擰緊 越擰越緊,到最後整條繩子就會像一顆石頭一樣...
Thumbnail
2022/09/26
記得之前寫下兩個概念: . 🅰內耗: 一直想一直準備 然後都不做 . 🅱內卷: 一直做 卻始終沒去想方向 然後很害怕停下來 . 不論是哪一個,我都經歷過。 而這些過程也並不舒服 .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 . 我覺得那就像麻繩一樣,把繩子擰緊 越擰越緊,到最後整條繩子就會像一顆石頭一樣...
Thumbnail
2022/09/20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但是,他不好;也不見得壞。 因為...
Thumbnail
2022/09/20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但是,他不好;也不見得壞。 因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端午節將至,現代愛國發聲之路應如何?文中設想了屈原是一位熱愛國家的網路作家,如何利用社交媒體發聲,減輕創傷並成功洗清自身冤屈。同時介紹了一本複利領導書籍,帶你認識「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有力量」這句格言。
Thumbnail
端午節將至,現代愛國發聲之路應如何?文中設想了屈原是一位熱愛國家的網路作家,如何利用社交媒體發聲,減輕創傷並成功洗清自身冤屈。同時介紹了一本複利領導書籍,帶你認識「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有力量」這句格言。
Thumbnail
考黜的意思,是引導「善」,廢除「惡」。 明智的君主在上,內心如同蒼天一樣清楚明白,察知天下所有的善惡。即使是最小的官員,或是平民老百姓,也在蒼天的眷顧之下。 任用賢能善良的人,廢去貪心懦弱的人。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讓更多的賢人聚集過來。這就是引善除惡所帶來的好壞。 欸?哪裡講到壞了?
Thumbnail
考黜的意思,是引導「善」,廢除「惡」。 明智的君主在上,內心如同蒼天一樣清楚明白,察知天下所有的善惡。即使是最小的官員,或是平民老百姓,也在蒼天的眷顧之下。 任用賢能善良的人,廢去貪心懦弱的人。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讓更多的賢人聚集過來。這就是引善除惡所帶來的好壞。 欸?哪裡講到壞了?
Thumbnail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 舉直的「舉」很好理解,舉用起用。 為什麼說「直」?孔子說過「以直報怨」嘛,你要起用的不是好的人,有德行的人,而是正直的人。 好壞賢能,本身有很多主觀性的判斷。同樣是說話很直,我們身為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情況去判斷好壞。 不要,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先不要判斷,是直男就先用了再說
Thumbnail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 舉直的「舉」很好理解,舉用起用。 為什麼說「直」?孔子說過「以直報怨」嘛,你要起用的不是好的人,有德行的人,而是正直的人。 好壞賢能,本身有很多主觀性的判斷。同樣是說話很直,我們身為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情況去判斷好壞。 不要,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先不要判斷,是直男就先用了再說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是哪種人呢?又是哪樣的人才可靠?
Thumbnail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是哪種人呢?又是哪樣的人才可靠?
Thumbnail
(品舊文)今天是端午節,時序在公元兩千零一十六年。接近兩千三百年前,汨羅江邊,屈原與漁父的對答,成為千古絕唱,漁父的曠達,屈原的執著,影響者後世無數代的讀書人。 楚辭.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
Thumbnail
(品舊文)今天是端午節,時序在公元兩千零一十六年。接近兩千三百年前,汨羅江邊,屈原與漁父的對答,成為千古絕唱,漁父的曠達,屈原的執著,影響者後世無數代的讀書人。 楚辭.漁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
Thumbnail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我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一、
Thumbnail
  我知道標題很驚悚,但卻是事實!   以往我們總囿於傳統對諸葛亮忠君愛國以及《三國演義》鞠躬盡瘁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法盡善盡美。因此,這次就從高中國文課本選文〈出師表〉第三段,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至於寫作呢?我就埋個伏筆,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一、
Thumbnail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會讓你,了解曾式成功之道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曾國藩在我們讀書時,這名字都聽過,但對於曾國藩這個人卻沒有深刻的了解。一位資質平庸甚至有點愚笨,又有3低(低出身、低資質、低體質),卻能幹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兩江總督(一品大員),有勾起你的好奇心了吧!這是多數人可以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會讓你,了解曾式成功之道 圖取材自:台灣世界展望會 曾國藩在我們讀書時,這名字都聽過,但對於曾國藩這個人卻沒有深刻的了解。一位資質平庸甚至有點愚笨,又有3低(低出身、低資質、低體質),卻能幹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兩江總督(一品大員),有勾起你的好奇心了吧!這是多數人可以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初聞此言,半信半疑。因為現在市面上關於曾國藩的書汗牛充棟,多以成功學論筆,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權謀家,野心家。在此背景下,張巨集傑著述的《曾國藩的領導力》殊為可貴。他用詳實的史料和理性的分析給我們呈現了另一個曾國藩。
Thumbnail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初聞此言,半信半疑。因為現在市面上關於曾國藩的書汗牛充棟,多以成功學論筆,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權謀家,野心家。在此背景下,張巨集傑著述的《曾國藩的領導力》殊為可貴。他用詳實的史料和理性的分析給我們呈現了另一個曾國藩。
Thumbnail
但要知道,屈原對楚國的這種熱愛在春秋戰國時代並不普遍。那時,人們對諸侯國的認同並不高,最高認同是華夏文化。對華夏文化的認同高於對出生國的認同,就好像我們今天對國家的認同要高於對省籍的認同。只要在華夏文化圈內,沒有跑去為周邊的夷狄做事,就都沒問題。
Thumbnail
但要知道,屈原對楚國的這種熱愛在春秋戰國時代並不普遍。那時,人們對諸侯國的認同並不高,最高認同是華夏文化。對華夏文化的認同高於對出生國的認同,就好像我們今天對國家的認同要高於對省籍的認同。只要在華夏文化圈內,沒有跑去為周邊的夷狄做事,就都沒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