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然一直有聽說這本書,但不知為何都沒有買、也沒有借到,可能是沒有緣分吧?直至今日我才因緣際會借到這本書拜讀(可以看看它的外觀,顯然在圖書館歷經風霜,翻閱時很害怕書皮被我撕下來⋯⋯),從第一章「否定心理創傷」就給了我一個震撼彈。
被討厭的勇氣
心理創傷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掛在嘴邊、很親切近人的心理學概念,在阿德勒心理學中,他其實是沒有意義的;過去的創傷不代表你未來會受到影響,你所有的行動都是自己決定的,而非由過去決定。
書中有些概念現在已經有不少人知道了,例如課題的分離、活在當下等等,但是有些概念還是比較少聽見(我原本想說式微,但有可能只是我自己眼界太小了),例如否定心理創傷、以鼓勵取代稱讚(稱讚是縱向的關係)等;最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用艱澀的心理學敘述來講這些觀念,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生活化的例子,很容易讓人代入實際生活碰到的情況。
下面我會列出印象最深刻的概念,但我對心理學的所知甚少,可能會有偏誤,也無法在這裡完整呈現出書裡的論述,敬請見諒。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心理創傷」的背後,其實是目的論和決定論的對決。佛洛依德派比較接近決定論:把問題歸咎於「心理創傷」,就像是醫生說「你感冒是因為昨天吹風」,彷彿你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決定的,沒有任何人為介入的因素,也無法改變。過去決定了一切,你現在的每個狀態都是過去某件事的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比起「過去的不幸造成心理創傷、導致現在的不快樂」,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根本沒有心理創傷這回事,你現在的不幸以及不快樂,其實都是自己(可能是無意識間)選擇的。有些人之所以會不快樂,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選擇了悲傷的世界觀,用悲傷的角度去解釋他的生活,但你只要意識到、具備改變的勇氣,就可以選擇別的生活。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
問題不在你經歷過什麼事,而是你如何去解釋、運用它;有時人會用過去的事件當作藉口或是盾牌,告訴別人或意圖讓別人覺得「是過去某件事導致你只能這樣生活」,但事實上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都跟你未來要怎麼生活無關。

自傲的人,同時也感到自卑

很多人會說:
只要我有時間,我也可以做到⋯⋯
只要我有富裕的家境,我也可以⋯⋯
只要我身高再高一點,我就可以⋯⋯
如果我跟某人一樣開朗活潑,我就不會⋯⋯
(圖片來源:PIXABAY)
類似的句型在書中提到很多次,從自卑感開始,延伸出「自卑情結」、「優越情結」、「炫耀不幸」這幾種常見的狀態:
1.自卑情結
書中對「自卑情結」的定義是: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就是「因為A,所以達不到B」。也許你會因為家境或學歷比較低而說出類似的句型,但你其實是害怕付出實際的努力、犧牲現在的生活,所以選擇維持原狀。
2.優越情結
另一個角度是,當你說出「因為A,所以達不到B」的時候,其實是要表達「如果不是因為A,不然我是可以的」,雖然同樣有自卑感,卻沒有勇氣用健康的態度——例如努力與成長——去補足自己缺乏的部分,反而沈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這樣的人也有可能傾向「展現權威」讓人覺得自己很優秀,例如認識哪些人、炫耀自己的功勞、執著於過去的光環⋯⋯等,以讓身邊的人認同自己。這其實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
3.炫耀不幸
用過去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表現出自己是「特別」的,但是當別人想要提供幫助、給予意見的時候,又用不幸當作擋箭牌,認為其他人永遠都無法理解這種感受;這樣其他人就會特別對待他,他也永遠需要這種不幸的狀態。
這一系列關於自卑感的討論,與「人際關係」有很深的關聯:當你不自覺地與他人競爭的時候,就會開始一連串的競賽,產生不健康的自卑感。但其實健全的、會驅使自己進步的自卑感是與「理想中的自己」比較的結果,而非和他人比較產生的。

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

這幾年比較常聽到「課題分離」這個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也要切割清楚:如果是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例如家長要求你考公務員、規定你要和什麼樣的男女朋友交往結婚,沒有達成他們的期望,他們就會感到十分痛苦或與你決裂),那就是他人涉入了你的課題。
區分課題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已經成人的子女與誰交往、買什麼東西、做的工作,都是子女自己要承擔後果;小孩不認真唸書,最後也是小孩自己承擔後果。把不屬於自己的課題切割開,就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單純。
(圖片來源:PIXABAY)
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當你跳脫出來,分辨出哪些是屬於你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你就能拋開「害怕被別人評價」這個束縛。如果你總是在意其他人對你的評價,想要過「受歡迎的人生」,你就會一直被別人的課題綁架,無法擁有自由的人生。
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書中的哲學家在「受歡迎的人生」和「被討厭的人生」中,選了後者:只有自己具備「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掌握人際關係的主導權,擁有自由。

意見的正確性和勝負完全沒有關係

除了前面寫到的幾個觀念外,書裡關於憤怒、吵架的段落也很發人省思:
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那瞬間就已經一腳踏入了權力鬥爭。⋯⋯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不管其他人的意見是什麼,都應該在這裡畫下句點。
有些人吵架時會十分憤怒,出現情緒性的言詞、甚至人身攻擊,都是為了使他人屈服;一旦你也進入爭論,你們就已經在權力鬥爭之中,無論輸贏,落敗的人會進入復仇階段,讓事情變得難以解決。但事實上進入爭鬥後,吵輸、吵贏和意見是否正確就已經沒有關係了。此時能做的只有盡快脫身。
(圖片來源:PIXABAY)
一開始我有點猶豫要不要寫,因為我很擔心寫錯、或者被提問答不出來、被挑戰書中的觀念;但思考過後,我還是想把這本書的內容分享給更多人。
阿德勒心理學被認為是「使用」的心理學,我覺得很貼切,它幾乎可以解決所有的人際關係難題。但其中有許多觀念和一般世俗觀念有所差異,就算讀完這本書,也還需要一點時間消化。
*注意:透過下方連結購買的話,我會獲得分潤收入(雖然很少)
如果介意的話請自行到相關網站購買喔!
博客來購書連結
讀冊購買連結
    閱讀筆記|心得|書評,以商業管理及自我成長書籍為主,其他類別不一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你覺得女性上班族的時間管理方式,和一般上班族的管理方式一樣嗎?或者拿掉上班族,「女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和「男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在工作、家庭、個人的時間分配上是相同的嗎?你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網路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就是讓知識工作者陷入淺薄工作的迴圈。在隨時連線的文化中,我們無法測量分心這件事帶來多少傷害,破壞了多少深度工作;而且使用收件匣管理自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安排自己的目標和深度工作時間,用收件匣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忙碌,似乎是最省事的途徑。
    你覺得女性上班族的時間管理方式,和一般上班族的管理方式一樣嗎?或者拿掉上班族,「女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和「男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在工作、家庭、個人的時間分配上是相同的嗎?你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多年前在書局裡看到書名與副標後,回家在TAZZE上面看到有人在販售二手書,立馬下單的一本書。記得那時候的我對自己相當沒有自信,應該可以說是自卑吧!心裡總有許多負面的思考,看待人事物也總會以悲觀的角度去解讀,常常會覺得無論我怎麼做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開始培養
    Thumbnail
    心想事成是每個人都想達到的狀態,但為什麼我們每次都和願望失之交臂?為什麼好像越渴望到最後卻離它越遠?本書用神經醫學及心理學的角度教你如何突破這種窘境、如何活出你理想中的人生。
    Thumbnail
    就這麼偶然的,我在咖啡廳裡再度翻閱《遇見你之前》,這部片堪稱是催淚經典,2016年讓我在電影院裡爆淚,哭啼聲之響亮引起旁人注目(雖然我常在電影院哭……) 許多人說年紀越大越不敢看悲劇,然什麼才叫悲劇、虐心?那種刻意的虐,親族大仇、宮鬥嗆辣題材老實說已打動不了我;過於圓滿的結局又太虛偽,超乎現實,逢
    Thumbnail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漫威史上第一部以華人為超人角色的電影。起初,我很直覺地認為這部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商業片,實則讓我意外。
    Thumbnail
    擴大到生活上,每人遭遇到每件事,是好或壞,取決於自身怎麼去看待這件事。但這點其實大家都知道,我比較好奇的是,NLP跟一般勵志書籍提到的激勵方法有何不同,先不預設有沒有用,只要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就是有用。這本書探討的三大主題是「改變負面思維」、「改變限制性信念」、「學會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多年前在書局裡看到書名與副標後,回家在TAZZE上面看到有人在販售二手書,立馬下單的一本書。記得那時候的我對自己相當沒有自信,應該可以說是自卑吧!心裡總有許多負面的思考,看待人事物也總會以悲觀的角度去解讀,常常會覺得無論我怎麼做別人都不會喜歡我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開始培養
    Thumbnail
    心想事成是每個人都想達到的狀態,但為什麼我們每次都和願望失之交臂?為什麼好像越渴望到最後卻離它越遠?本書用神經醫學及心理學的角度教你如何突破這種窘境、如何活出你理想中的人生。
    Thumbnail
    就這麼偶然的,我在咖啡廳裡再度翻閱《遇見你之前》,這部片堪稱是催淚經典,2016年讓我在電影院裡爆淚,哭啼聲之響亮引起旁人注目(雖然我常在電影院哭……) 許多人說年紀越大越不敢看悲劇,然什麼才叫悲劇、虐心?那種刻意的虐,親族大仇、宮鬥嗆辣題材老實說已打動不了我;過於圓滿的結局又太虛偽,超乎現實,逢
    Thumbnail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漫威史上第一部以華人為超人角色的電影。起初,我很直覺地認為這部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商業片,實則讓我意外。
    Thumbnail
    擴大到生活上,每人遭遇到每件事,是好或壞,取決於自身怎麼去看待這件事。但這點其實大家都知道,我比較好奇的是,NLP跟一般勵志書籍提到的激勵方法有何不同,先不預設有沒有用,只要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就是有用。這本書探討的三大主題是「改變負面思維」、「改變限制性信念」、「學會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