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2023/10/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每本書在每個年齡層看的感想都不同,但這本書依照當下的心情狀態不同,得到的感想和見解也大不相同,這或許就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

  1. 〈否定心理創傷〉
  2.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3. 〈割捨別人的課題〉
  4.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5. 〈認真活在「當下」〉

  分成五個主題,適用在日常生活中,其中心理創傷這件事,不管是親情方面,還是情感方面的創傷心理,書中表示,我們並沒有心理創傷這件事,因為之所以會稱為心理創傷,是我們自己賦予它的名稱,如文中否定心理創傷的一段話:「無論任何經驗,它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簡單來說,心理創傷是我們自己去認為是心理創傷,甚至後續產生的負面情緒和感受都是自己去認定的,這話聽著或許奇怪,現在藉由以下的例子,來了解。

在一場你期待很久的聚會,突然得知有一位會欺負你的人在,你會選擇?

  1. 一樣去,那是很期待的聚會,怎麼可以因為一個人就不去,只要無視他就好了。
  2. 不去,會回想起跟那個欺負自己的人之前的事情,或設想待在一個空間的感覺。
  3. 選擇和其他人擇日再約,並且向其他人說明為何沒有赴約的原因讓他們知道。

這三個選項就是我們選擇要怎麼想,和怎麼賦予這件事的意義以及感受,如以下。

第一個選項:會回想與其他人的回憶,然後讓自己認為去也沒關係,說服自己出門

第二個選項:會回想起欺負自己的那個人,想起那時被欺負的感受,產生恐懼而不出門

第三個選項:不想爽約但也不想跟欺負自己的人在一塊,先避開但擇日再跟其他人見面

  我們覺得這件事是什麼樣的感受,這件事回想起時這份感受就會一起出現,所以換句換說,隨著時間推移,這件事和這份感受就變成習慣變成心理創傷,如果我們要把這個感受變成好的,就必須把原本的想法轉成其他,以上述而言,這個人欺負過自己,那假如我們把這件事跟其他人說過,對方聽完可能給予我們意見與安慰,那份被安慰的心情,就可以放在這件事來取代當時恐懼還有其他負面情緒的心情,又或者在發生那件事之後,自己的周邊或自己本身有沒有發生什麼好的變化,如:變更堅強了、更勇敢了、開始有些人會陪自己聊天等,藉由那份心情來取代原本的感受,心理創傷也能從中得到好轉。

願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的生活,不再有心理創傷這個名詞出現。

75會員
98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