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事業:獨立書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接著,我更想用一篇文章介紹獨立書店的忠實買家。所有的災難與期望都能在疫情時一口氣看透。他們大概是我目前遇過最惜書的人,我所認知的惜書者,也可稱為「雜食性」讀者。幾乎,什麼都可以讀。好像生而為人只為了看書,每一本對他們來說都像寶石,終生受用。細心呵護是他們唯一能做好的事。
一位獨立書店經營者,用長年積累的生活格調、知識涵養開一家書店。他能賣的除了書以外,還能賣自己的所有。
所以買一本不經打折的書,到底是賺還是賠?
倘若你仍認為實體書店不需要額外的生財器具,那請先看看由文青背書「誠品生活」、由沒有音樂等同死亡的人撐腰「誠品音樂館」為什麼變得如此重要?我不會為了保護即將滅絕的生物-獨立書店,而刻意選擇去獨立書店買書。就算知道書店生態已瀕臨潰爛、就算我曾經是獨立書店店員,我仍然相信社會力量是建立在自然法則之上: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可是,值得敬畏的是,那些明知道書市生態已潰爛仍然堅定不移的經營者與支持者們。他們,想破頭也要讓自己成為適合市場的那個。
消失(滅絕)等同死亡,而所有的定義、意義都是在死亡之後。疫情茁壯了人類的憐憫之心,尤其是獨立書店的客人。去年三級警戒時,時常收到客人私訊購書的訊息,那陣子,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郵局。身為店員,我完全感受到大家多想扶著這家書店走過險峻的路。店員與老闆還異想天開:「不如我們當起UBEREAT?怎麼樣?幫大家送書到離家最近的捷運站。」最後,我們摸摸鼻子,算了!我們也會怕啊!
那陣子,每天上門買書的客人不會超過三位。其中有一位客人,到現在我仍記憶猶新。「我今天特地為了買書才出門的。能看到你們大門敞開我很是幸福。」對的,他用「幸福」形容當時的生活狀態。在足不出戶,只能待在家裡與家人大眼瞪小眼的時期,他選擇用「幸福」囊括一切。
「前方巷口左轉就可以看到我們另一家書店,那裡跟這裡的選書不太一樣,可以去看看。」後來,我才知道。他那天都待在二店看一本書,並且買下它。他用行動證明:侵略性的浪漫。在獨立書店工作的時候、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我是為了與這樣的人相遇才停留在這。
三級警戒前,每逢小週末都會遇到客人S。他習慣坐在靠近陽台的位置,轉身就可以去陽台抽煙。抽完之後,熱美式也來了。他不急於坐下,他都會先環顧四周,看看新書展示區、雜誌櫃,接著他一定會拿起一本書前來櫃檯結帳。一路從晚上七點閱讀到打烊。我每次都覺得他既不是來喝咖啡也不是來陶冶心靈,他是來「上課」的,自己幫自己上一堂閱讀課。準時且從未缺席。
-
看書是幸福的,何必在意打折與否?
一本書能省下的錢有限所以商家不需要為了讓讀者買到更便宜的書而舉行折扣戰,甚至舉行無腦的週年慶、年中慶。當然,更不需要為了賺錢鋌而走險抑或傾家蕩產。看書是幸福的、看書是幸福的...
#一月一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45內容數
一個女子,一隻老狗,一張悠遊卡,一本書,一段夢想,幾行文字,一個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月一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我肯定,他們是一群懂得聆聽的人。
小時候,我很喜歡自我介紹。通常我都是班上前幾位勇於舉手的人。現在,反而會懷念小時候的勇敢,以及,誠實地介紹自己的機會。我說的就是誠實。誠實很難,尤其長大後更難。
先從輕鬆的話題開始—聊聊最近都忙些什麼?或是耍了哪些必要的廢?忙,忙著適應書店的起承轉合,有時像無頭蒼蠅般的裝忙,好像,城市裡的人都來書店裡消費一樣,我好忙,書店好忙。忙到廢,廢到想繼續廢。
有嗎?有看過Richard Says Goodbye 嗎?對於最後一幕我極其深刻,理查開著車左看右看後,他哪裡都不走,也不選擇哪條路,他直直地走,走上屬於自己的終點與原點。不覺得跟忍者有幾分相似之處嗎?走自己想走的路,哪裡有容身之處、生存之地就往哪裡鑽,鑽久了,就豁然了。
不管如何又如何,我們還是能相遇再見面而一直想見卻不敢見的人也都還在心裡面。來來去去的人,日復一日的疫情,使得人際關係變得脆弱與沈重。於是,被時間留下的記憶變得更五味雜陳。
長大根本無法應付人生,所以才要感謝宇宙,它讓我們的內心永遠都住著一個人。
所以我肯定,他們是一群懂得聆聽的人。
小時候,我很喜歡自我介紹。通常我都是班上前幾位勇於舉手的人。現在,反而會懷念小時候的勇敢,以及,誠實地介紹自己的機會。我說的就是誠實。誠實很難,尤其長大後更難。
先從輕鬆的話題開始—聊聊最近都忙些什麼?或是耍了哪些必要的廢?忙,忙著適應書店的起承轉合,有時像無頭蒼蠅般的裝忙,好像,城市裡的人都來書店裡消費一樣,我好忙,書店好忙。忙到廢,廢到想繼續廢。
有嗎?有看過Richard Says Goodbye 嗎?對於最後一幕我極其深刻,理查開著車左看右看後,他哪裡都不走,也不選擇哪條路,他直直地走,走上屬於自己的終點與原點。不覺得跟忍者有幾分相似之處嗎?走自己想走的路,哪裡有容身之處、生存之地就往哪裡鑽,鑽久了,就豁然了。
不管如何又如何,我們還是能相遇再見面而一直想見卻不敢見的人也都還在心裡面。來來去去的人,日復一日的疫情,使得人際關係變得脆弱與沈重。於是,被時間留下的記憶變得更五味雜陳。
長大根本無法應付人生,所以才要感謝宇宙,它讓我們的內心永遠都住著一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各出奇招,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銷售模式,比起網路販售或電子書的銷售模式,能尋求的生存方式,已經不是關乎價格或便利性,而是人們在意的什麼? 而這個什麼?可能是傳統書店最厲害武器,果然還是互動導向與人性化的銷售。 說實話,以上介紹的銷售模式,我是都很想體驗,閱讀是有趣,但去這種書店消費與互動,閱
Thumbnail
獨立書店是否應該實施低消政策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其他地方都有低消為何書店不能有?但也有人認為,獨立書店的精神應該是開放、自由的,不應該讓低消限制了逛書的樂趣。作為書店的兼職店員,我有了與眾不同的體會和觀點。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這個E化年代;閱讀對於現代人變得越來越不實際。書店經營變的很困難,如果和每天都樣來一杯餐飲結合那麼書店就變成複合店。在日本發源引進台灣成功打造連鎖書店TSUTAYA BOOKSTORE就是個最佳例子。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類似經營模式書店那就是益品書屋(英文名稱:   EP BOOK)。 益品書屋相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各出奇招,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銷售模式,比起網路販售或電子書的銷售模式,能尋求的生存方式,已經不是關乎價格或便利性,而是人們在意的什麼? 而這個什麼?可能是傳統書店最厲害武器,果然還是互動導向與人性化的銷售。 說實話,以上介紹的銷售模式,我是都很想體驗,閱讀是有趣,但去這種書店消費與互動,閱
Thumbnail
獨立書店是否應該實施低消政策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其他地方都有低消為何書店不能有?但也有人認為,獨立書店的精神應該是開放、自由的,不應該讓低消限制了逛書的樂趣。作為書店的兼職店員,我有了與眾不同的體會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