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飧」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有首唐詩,大家都讀過,都可以說是家傳戶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當中的「盤中飧」,香港人和臺灣人都不會讀錯;但大陸人就一定會讀錯,而且是清一色錯讀為「盤中餐」。

剛剛收聽文昭先生的「談古論今」(20200812第801期),他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是錯讀了,應是「盤中飧」。「飧」,國音sūn,粵音孫。指簡單的飯食。

那不能責怪文昭先生,因為大陸這幾十年來,無論在大中小學,抑或是老師、教授、學生和教科書等等,對這個「飧」字,全都刻意改為「餐」。現在即使在大陸的網上查字工具查找「飧」字,結果是查無此字。

如果跟大陸人爭論究竟是「盤中飧」抑或是「盤中餐」,他們都一致堅認是「餐」。

飧,《說文解字》:从夕、从食。意指晚上的飯食。那是「會意」字。夕,日落時;食,飯食。這個「飧」字,在古代是常用字。例如:

①饔飧不繼,指生活貧困吃不飽。

②杜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把「飧」字改成「餐」呢?

這是個好問題。接下來,下一講會分享【關於「盤中飧」與「盤中餐」之考證】,然後再下一講【再談「飧」與「餐」】,屆時再向大家報告。謝謝!

(寫於2020年8月13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6會員
854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5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3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2025/03/21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木蘭花慢 其二 登樓觀稼作》 宋·呂勝已 押詞韻第四部 (六魚七虞) 無言憑燕几,愛香裊、博山爐loo5 (lu5)。 正暖日輝輝,晴雲淡淡,千里平蕪bu5。 田家盡收刈了,見牛羊、下壟暝煙孤koo1(ku1)。 聞說豐年景緻,老農擊壤嗚嗚oo1(u1)。 狂夫hu。 素乏良圖too5 (thu5
Thumbnail
《木蘭花慢 其二 登樓觀稼作》 宋·呂勝已 押詞韻第四部 (六魚七虞) 無言憑燕几,愛香裊、博山爐loo5 (lu5)。 正暖日輝輝,晴雲淡淡,千里平蕪bu5。 田家盡收刈了,見牛羊、下壟暝煙孤koo1(ku1)。 聞說豐年景緻,老農擊壤嗚嗚oo1(u1)。 狂夫hu。 素乏良圖too5 (thu5
Thumbnail
《試院雜詩五首 其一 》南宋 · 朱熹 齋宇夜沉寂,凄凉群物秋。 卧聽簷瀉盡,心屬故園幽。(見下首詩作) 了事知何日,分曹喜勝流。 笑談真暫爾,不敢恨淹留。 宋 劉子翬《雜韻》四首之ㄧ 簷溜停清瀉,林聲息怒號。 水浮秋色遠,山帶夕陽高。 短短的一首五言絕句,就能勾畫出一幅「恬靜」的山水圖!功力不淺啊
Thumbnail
《試院雜詩五首 其一 》南宋 · 朱熹 齋宇夜沉寂,凄凉群物秋。 卧聽簷瀉盡,心屬故園幽。(見下首詩作) 了事知何日,分曹喜勝流。 笑談真暫爾,不敢恨淹留。 宋 劉子翬《雜韻》四首之ㄧ 簷溜停清瀉,林聲息怒號。 水浮秋色遠,山帶夕陽高。 短短的一首五言絕句,就能勾畫出一幅「恬靜」的山水圖!功力不淺啊
Thumbnail
《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二十一》 南宋 · 釋居簡 今日中夏了也,畢竟事作麽生。 當陽一機,轉身一步。 左右逢原,了無回互。 本等牧牛人,何曾頭角露。 【生】,是唐人習慣用的語尾助詞! 等於「樣,然」,例如:唐.李白〈戲贈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至今,閩語還保留此種說法,
Thumbnail
《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二十一》 南宋 · 釋居簡 今日中夏了也,畢竟事作麽生。 當陽一機,轉身一步。 左右逢原,了無回互。 本等牧牛人,何曾頭角露。 【生】,是唐人習慣用的語尾助詞! 等於「樣,然」,例如:唐.李白〈戲贈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至今,閩語還保留此種說法,
Thumbnail
「回到家以後,老僕人為陳恭端來一碗羊肉羹,拿來兩塊餌餅。」
Thumbnail
「回到家以後,老僕人為陳恭端來一碗羊肉羹,拿來兩塊餌餅。」
Thumbnail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有次下江南私訪,遇見一孩童。乾隆問:「上學堂了嗎?」孩童說:「上過。」又問:「唸過《論語》嗎?」答曰:「唸過。」乾隆欲要考一下這孩童,當即指著牆上「此巷不通」四個字,問孩童:「認識這些字嗎?」孩童說:「認識三個。」乾隆又問:「哪三個?」孩童答:「巷——不——通,頭一個字不認識。」
Thumbnail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有次下江南私訪,遇見一孩童。乾隆問:「上學堂了嗎?」孩童說:「上過。」又問:「唸過《論語》嗎?」答曰:「唸過。」乾隆欲要考一下這孩童,當即指著牆上「此巷不通」四個字,問孩童:「認識這些字嗎?」孩童說:「認識三個。」乾隆又問:「哪三個?」孩童答:「巷——不——通,頭一個字不認識。」
Thumbnail
詩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限時吟詩的文字遊戲,大約出現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福建以及廣東地區。後來傳入台灣,變成台灣的傳統,目前台灣各台語漢文傳統詩社定期擊缽時,仍常常習作詩鐘,與集句略有差異。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老師編 2021年6月初稿
Thumbnail
詩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限時吟詩的文字遊戲,大約出現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福建以及廣東地區。後來傳入台灣,變成台灣的傳統,目前台灣各台語漢文傳統詩社定期擊缽時,仍常常習作詩鐘,與集句略有差異。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老師編 2021年6月初稿
Thumbnail
【盤飧】ㄙㄨㄣ 盤中的菜餚。唐.杜甫〈客至〉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祇舊醅。」也作「盤餐」。  
Thumbnail
【盤飧】ㄙㄨㄣ 盤中的菜餚。唐.杜甫〈客至〉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祇舊醅。」也作「盤餐」。  
Thumbnail
對岸廈門電視節日講一句俗語:「虎嬗水牛𤸸 (益字加上疒)」(兩人爭鬥了半天,也都累了!)因為對方音字的選擇奇特,造成就算是本地人也是有看沒有懂!這個「嬗」字,還算音對,就是念錯,ㄕㄢˋ念成ㄊㄢˊ音了!那,這個「疒益」只能是記音! 康熙字典只簡單說「病也」就結束!完全無書證!所以,來賓中無人猜對
Thumbnail
對岸廈門電視節日講一句俗語:「虎嬗水牛𤸸 (益字加上疒)」(兩人爭鬥了半天,也都累了!)因為對方音字的選擇奇特,造成就算是本地人也是有看沒有懂!這個「嬗」字,還算音對,就是念錯,ㄕㄢˋ念成ㄊㄢˊ音了!那,這個「疒益」只能是記音! 康熙字典只簡單說「病也」就結束!完全無書證!所以,來賓中無人猜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