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興趣還是嗜好

《你是不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興趣還是嗜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思考過自己的興趣是甚麼?嗜好又是甚麼?兩個差別又在哪裡?

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註釋

嗜好:凡本性所愛好的,皆稱為「嗜好」。今指特別深的愛好。

興趣:樂於學習、注意的事。

很多人喜歡看電影、打電動、追劇、做木工、摺紙、做模型等等,興趣這兩個字非常的廣泛,可以說是"只要有愛好的事物",應該都可以稱為興趣。

這樣看的話感覺嗜好及興趣是一樣的,要特別的分開稱謂好像有點無聊;前幾天看了一本書給我很好的解答,書裡是這樣說的:

嗜好是做一件事,單純的釋放你的壓力,從中獲得快樂。



嗜好沒有甚麼錯的,甚至非常重要!該放過自己的時候就放過自己吧。

努力工作一整天了,憑甚麼不能好好看劇休息喘口氣,把自己逼久了,失去健康的不是身體就是心理。

我自己的嗜好是看電影,最喜歡看的是無腦的爆米花片,只要劇情不是BUG的太明顯,動作場面夠火爆,我都非常喜歡!每次看完都有種釋放壓力,非常享受看電影那兩個小時的時光,對我來說這種嗜好是無可取代的。

興趣呢?

興趣是把你的嗜好,想辦法變現創造收入。



喜歡看電影,記錄下每次看電影的心得,去分析這部電影為什麼這樣拍,劇情是否有其它含意。喜歡打電動,開台直播,讓更多人來看你打電動過程,並且跟觀眾互動,看看有多少人願意"斗內"你。

我跟媽咪的興趣是閱讀,也正在努力把我們的興趣轉成收入,把每天閱讀的感想、心得打成閱讀筆記或是文章、影片,分享給更多人;也努力把投資美股的興趣,製作成影片讓更多人看到。

不管是興趣還是嗜好,都很重要,也都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取決於你當下最需要的是甚麼狀態。



最差的是,你打電動、看電影連放鬆都沒放鬆到,渾渾噩噩的就渡過了幾個小時。

放假兩天也打了兩天的電動,追了一整個周末的劇;禮拜天晚上想到明天要上班了,才驚覺自己好像廢了兩天,不知道這兩天到底做了甚麼事。

到了禮拜一早上,拖著好像有又好像沒有休息到的疲憊皮囊去上班,開始了重複的一個禮拜。

這是自己知道必須做點甚麼,但又不知道怎麼做,兩種心態在拔河;可能是不清楚方向,或是習慣像之前那樣過生活了,不敢跳脫舒適圈。建議可以認真的思考自己想要甚麼、需要甚麼,選擇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方向,或許也可以嘗試一點一點的把嗜好轉變成興趣,嘗試看看是否能斜槓,搞不好你會發展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我跟媽咪開餐廳經營了七年,去年五月疫情嚴重打擊餐飲業,開始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

我跟媽咪就開始想著是否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磕磕碰碰的正在努力的一邊假日經營餐廳,平日經營Youtube;也認真的把每天閱讀的心得,或是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看的人有點收穫;偶爾也還是會耍廢看看劇,打打電動,

認真著生活,享受著當下

適當的放鬆、給自己點空間,你的嗜好將是最棒的休息,但當自己一直拿這當藉口的逃避,其實只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歡迎來我的Youtube頻道 媽咪阿晏 Daddy & Mammy 每個禮拜會分享個人成長及財經知識

avatar-img
晏姐莎曼莎-成長思維
22會員
27內容數
跨領域書籍的感想,從一本本好書的提取心得,分享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進一間餐飲店的時候,對於做事的流程還不清楚,一定要準備一本筆記本,詳細的記錄每個時間點,帶領你的人在做什麼記錄下來,如果可以拍照的話每個時間點也都要記錄,零售業要如何陳列、擺放,都有不同的既定流程。 待在店長訓練的我,選擇每半個小時記錄一次店長在做什麼?他在和誰對話?他做了什麼小細節?雖然不知道
這幾天看了芥川龍之介的短篇【諸神的微笑】,覺得非常的有趣。 以短篇為主,每篇都是獨立的內容,主題也不盡相同,相同的事都是描寫人的內心,每個人為心中重要的事物緊緊握著; 因為對每個人而言,重要的事從來都不相同,就算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樣子也完全不一樣。 喜歡的捧油可以去找來看看!
這本依然是用「年輕人與哲學家的來往對話」形式展開阿德勒的思想,與第一部不同的是更偏向實際應用,書中年輕人已是為人師表,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因為用阿德勒的教育理念而產生的挫敗以及問題,跟哲學家做激烈的辯論。 稱讚以及責罵 家裡的女兒剛滿五歲,自從讓她自己練習自已刷牙後,總是各種拖拉。 阿德勒的人生三角柱
剛進一間餐飲店的時候,對於做事的流程還不清楚,一定要準備一本筆記本,詳細的記錄每個時間點,帶領你的人在做什麼記錄下來,如果可以拍照的話每個時間點也都要記錄,零售業要如何陳列、擺放,都有不同的既定流程。 待在店長訓練的我,選擇每半個小時記錄一次店長在做什麼?他在和誰對話?他做了什麼小細節?雖然不知道
這幾天看了芥川龍之介的短篇【諸神的微笑】,覺得非常的有趣。 以短篇為主,每篇都是獨立的內容,主題也不盡相同,相同的事都是描寫人的內心,每個人為心中重要的事物緊緊握著; 因為對每個人而言,重要的事從來都不相同,就算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樣子也完全不一樣。 喜歡的捧油可以去找來看看!
這本依然是用「年輕人與哲學家的來往對話」形式展開阿德勒的思想,與第一部不同的是更偏向實際應用,書中年輕人已是為人師表,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因為用阿德勒的教育理念而產生的挫敗以及問題,跟哲學家做激烈的辯論。 稱讚以及責罵 家裡的女兒剛滿五歲,自從讓她自己練習自已刷牙後,總是各種拖拉。 阿德勒的人生三角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