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魚回憶錄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次到國外正式的生活,所有事情只能自己面對。也因為這樣才發現了在台灣有多方便,有多少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或許你會說在台灣跟在國外一樣,我也認同這個說法,只不過我的家庭對我相對的嚴格與過度保護,所以很多同年齡層知道的事情我並不知道。
但我想以下的事情,在台灣應該不會出現吧。
我一直有一個“擔心過多”的習慣,以至於一到國外的我就不斷的在想辦法處理所有事:登記保險 開銀行帳戶 找房子 預約簽證 辦手機號碼
問題:為什麼不先找好房子要這樣冒險?
事實上我寫了很多信,不是沒有消息就是房東希望看到本人而不是透過信件說要簽約,一方面比較保險另一方面雙方可以互相認識交流一下。
一週後在學校聽見有人在找房客接自己的位置然後順利的找到了房子。房子的故事下面會接上。
起初辦手機號碼和登記保險並沒有問題,問題是從我去銀行想打開我在台灣就辦好的帳戶開始,銀行人員表示必須出示在地居留證才能協助完成開戶。短短一周我寫了不下十封的信件給簽證辦事處,而得到的永遠只有罐頭訊息『您的郵件已送達,因為作業繁忙我們希望您能理解,並請不要重複一樣的問題』後來輾轉得知在這裡要預約到簽證的難度係數是滿級,果不其然我一直到半年後才得到預約,看到這裡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剛剛銀行人員說的話,那就是『必須出示在當地的居留證才能協助完成開戶。』所以我放了一年生活費的銀行戶頭也完全打不開。
起初三個月我把身上僅有的現金繳了最重要的租金和押金,而在國外租房子跟在台灣不一樣,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你租的真的是一間房子”一間全空的房子,你所需要的傢俱所要用到的桌椅你必須自己購買。對於身上只剩幾百塊的我而言完全是晴天霹靂,一個床墊最便宜也要將近100塊對當下的我而言是天價,逛完Ikea最終我買了一個單人床骨和一個毯子在50塊以內解決,想著讓自己在房間不至於只躺在地板上,毯子也是墊在床骨上自我催眠比較軟,每晚身上蓋的是我帶來的外套,而我的衣櫥則是我當初拖來的行李箱。能幫助你想像的描述大概是一個全空的正方形空間,右下角有一個床墊大小的長方形床骨以及一個行李箱。這就是當初的我的樣子,堅持了兩個月的房間。如果你想問為什麼不把房間弄的舒適一些?因為經費有限,身上所剩不多的幾百塊中需要拿出一百塊來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辦的簽證費,剩餘的則是我不知道要撐多久的伙食費。而我的伙食費是怎麼算的呢?
每一週半左右去到超市買一條快一元的工廠吐司,再買一罐罐抹在吐司上的調味醬,不論鹹甜,每天我的三餐就是兩片吐司,唯一不一樣的是我抹在上面的醬。這樣堅持了一個半月,身體終於也撐不住了開始出現各種問題,還好當初的保險費是選擇銀行自動扣款所以每個月會從那個打不開的銀行裡扣,而我也能拿著這張健保卡去看醫生。看完醫生的我拿著處方簽不是去找藥師配藥,而是去藥妝店找維他命吃,不為什麼只因為我需要的維他命比藥便宜。
當初結識了一個朋友,聽到我的狀況後她週末偶爾會找我去她家吃飯,她做菜我洗碗,雖然現在已經沒有聯絡了但心裡還是很感謝當時她的幫忙。
這時候的時間已經來到了十一月中,是冬天。可想而知我絕對撐不住,每天洋蔥式穿法穿了五件夏天的衣服還是擋不住即將下雪的天氣。看了看錢包身上只剩下十塊錢,於是我再一次的苛責著自己的不孝打了電話回家
『那個…妳明天有空嗎?』
:『什麼事』
『對不起..我的銀行因為簽證的關係一直打不開身上只剩十塊,妳能不能明天去銀行匯幾百塊到我同學的帳戶..』
(一陣安靜後)
:『我明天去匯』
『好…對不起…』
後來的我在隔天順利的領到錢,在十一月底也終於買了床墊和棉被但其他桌椅家具還是不敢買,雖然不用再過著每天三餐吃吐司的日子但也不敢太花什麼錢,因為很怕自己再開口跟家裡要錢。
時間來到2018年四月初,在國外半年後的我終於辦到了簽證,辦完的當下我衝到銀行想打開這個長滿灰塵的小倉庫,繳交一切資料興沖沖地等待的我再一次的被所謂的效率送了一拳。因為各種作業及資料安全的原因,銀行將在一兩週後以信件的方式寄給我銀行卡及開卡密碼,而這兩個東西不會一起寄。於是我左等右等的過了兩週什麼都沒收到,再次去到銀行,對方只表示已寄出要我再等等,過了三天後我終於收到密碼了,但卡呢?再次去到銀行,銀行表示這不應該於是要求總部再次寄出新卡給我,又過了一週,終於我收到卡了,馬上衝去銀行想打開這個遲了半年的帳戶,結果顯示錯誤,銀行人員表示這張卡的密碼不對,我出示了所有來自銀行的信件最終得到了結論:這個密碼屬於舊卡,我收到的卡是新卡,我要繼續等待新的密碼才能開我的帳戶。又再過了幾天我收到了另一張卡,拿去銀行詢問銀行表示這張卡已經在新卡寄出的同時取消掉了所以當下在我面前剪掉了這張卡。繼續地等待又等待終於在五月我收到了新卡的密碼,所以前面說的一兩週在我這邊花了一個月,這也是我漂泊在外第一年學習以外的生活體驗。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悠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的跨國考試只為了找一個答案
第一次的跨國考試只為了找一個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在二十四歲買入,五年後因為生涯規劃的因素,我買掉房子的時候,看到存摺裡的數字是三百萬,那年我二十九歲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著存錢還房貸和買屋的差價累積而來。這是因為對於房地產,我的概念是,它就是一種資產,而且政府願意用很低的利率借款,沒有理由要自住好幾年的房子不能自己負擔。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Chloe!今年八月要去法國里爾交換,收到姊妹校錄取通知(5/15)後,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開始辦理簽證和找住宿,最讓我頭痛的就是宿舍,由於是第一次在外面住(台灣也都住家裡),剛開始實在不知道怎麼下手,很怕沒地方住ㄟ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將要到日本念書、打工度假,還是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住宿問題。 在台灣租屋,通常都會附上傢俱和基本家電,像是書桌、冰箱、衣櫃等,租屋族只需要帶著自己的行李和家當。 但在日本,還得繳交押金、禮金、手續費等,日本租屋學問大,這篇文章就來告訴大家,在日租屋該怎麼選,還有哪些跟台灣不同的地方!
Thumbnail
第一次找房在高中 到了高三學校宿舍就沒辦法再住成,因為要留給新生住, 我們學校是個非常偏僻的地方,前面有後龍溪後面有田園四周什麼都沒有, 所以在高中的時候就要開始就要開始找房子了, 我記得我第一臨時住地方,是補習班宿舍,但只住了一個禮拜我就受不了離開了, 那環境真的太糟糕了,因為是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很早就看了不少關於日本租房的文章,也很早做好了房子難租的心理準備。 可真正到了具體操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低估了這個實際難度。 思前想後,決定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希望可以給其他後來者提供些幫助 (一)考學租房篇(計劃租房半年至1年) 兒子是2018年4月1日去的日本,因為去日本考學決定的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人生中的第一間房子,在二十四歲買入,五年後因為生涯規劃的因素,我買掉房子的時候,看到存摺裡的數字是三百萬,那年我二十九歲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著存錢還房貸和買屋的差價累積而來。這是因為對於房地產,我的概念是,它就是一種資產,而且政府願意用很低的利率借款,沒有理由要自住好幾年的房子不能自己負擔。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Chloe!今年八月要去法國里爾交換,收到姊妹校錄取通知(5/15)後,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開始辦理簽證和找住宿,最讓我頭痛的就是宿舍,由於是第一次在外面住(台灣也都住家裡),剛開始實在不知道怎麼下手,很怕沒地方住ㄟ
Thumbnail
描述了作者獨自來到東京生活的心路歷程,從習慣自己在外生活,到在陌生的環境中迷茫但又感到強壯,充滿著對新生活的好奇和熱情。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不論你是將要到日本念書、打工度假,還是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住宿問題。 在台灣租屋,通常都會附上傢俱和基本家電,像是書桌、冰箱、衣櫃等,租屋族只需要帶著自己的行李和家當。 但在日本,還得繳交押金、禮金、手續費等,日本租屋學問大,這篇文章就來告訴大家,在日租屋該怎麼選,還有哪些跟台灣不同的地方!
Thumbnail
第一次找房在高中 到了高三學校宿舍就沒辦法再住成,因為要留給新生住, 我們學校是個非常偏僻的地方,前面有後龍溪後面有田園四周什麼都沒有, 所以在高中的時候就要開始就要開始找房子了, 我記得我第一臨時住地方,是補習班宿舍,但只住了一個禮拜我就受不了離開了, 那環境真的太糟糕了,因為是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很早就看了不少關於日本租房的文章,也很早做好了房子難租的心理準備。 可真正到了具體操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低估了這個實際難度。 思前想後,決定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希望可以給其他後來者提供些幫助 (一)考學租房篇(計劃租房半年至1年) 兒子是2018年4月1日去的日本,因為去日本考學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