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怎樣我都愛你」-吳麗娟老師講座心得

2022/07/03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因為我知道這些,知道這些東西,
其實也是一種想要親密自主的表現
「謝謝妳願意分享,這是她上了我七次IP課程,又聽了1.5小時演講後的分享」
(by 麗娟老師)

【 for you 】

看見老師給我的回饋時,我幾乎是哭著看完的。
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在增強、鼓勵以及看見我做的「努力」——這些努力在平常是不容易被看見的,連我自己也看不見,可是老師看到了,我覺得好不可思議——原來,有一個人可以看見我是多麽努力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展信閱讀的你,也許從文字中,隱隱知道我是誰(我的文字好像蠻好認的哈哈,認出我的話,你可以選擇來和我相認,也可以選擇把這個故事放在心裡就好),也許,你和我素昧平生(很高興我們跨越時空相見了,祝福你可以在這些文字裡獲得一些溫暖),但這都沒關係,我一樣愛你。(大笑)(開始到處使用麗娟老師常說的話)
我想說的是,老師一開始詢問我,可不可以改寫,然後分享給她的學生們,讓有同樣經驗的人知道他們不孤單,有人和他們一樣,又或是,給正在諮商心理這條路上摸索的心理師們作為參考,可以更瞭解案主可能會有的脈絡——不論是怎樣的幫助,只要可以帶給這個世間某個角落的你/妳一點點溫暖,我都是非常願意的,因為這就是我走進諮商的初衷。也謝謝你們,願意花時間閱讀我的文字。這其實是一篇演講心得,所以可能組織上會有點零散,也請大家多包容呦!

【正文】

從IP第一堂課與老師相遇開始,我覺得我的生命開始改變了!
(等等怎麼聽起來很浮誇,很像電台賣藥的(威~~~)
但這是真的,我真的覺得我開始改變了,很多以前卡住的地方,因為遇見麗娟老師還有IP,我開始覺察到很多我過去不曾看到的感覺,像是:我開始可以看見關係中的動力,也開始對自己一些負面的內在感覺不那麼排斥——因為那也是我的一部分,為什麼一定要很兩極化地為負面情緒貼上「糟糕的、不好的、邪惡的」標籤呢?
我想,最大的改變是關於「親密自主」的練習,我開始有老師所說的「X光眼」呦!!我開始知道原來過去的我會有那些舉動、反應,是因為親密自主的需求一直被我忽略——就像老師演講中說的:「我覺得不管是憂鬱症還是焦慮症,都是壓抑啊,本來是要in control,結果奠定失控扎實的基礎。出問題的都是那個too,太…,僵化使用了」、「如果你只是吃藥,沒有改變生活習慣,那還是一樣在累積生病的因子呀」、「就像你還是在走開,不去正視問題,不去看見自己的憂鬱難過」
「我覺得不管是憂鬱症還是焦慮症,都是壓抑啊,本來是要in control,結果奠定失控扎實的基礎。出問題的都是那個too」——尤其是這一句,我真的真的瞬間被擊中,因為我常常重演這樣的模式(大笑)甚至前陣子還到了一個更進階的地步——我沒有感覺到我在壓抑,還覺得自己已經說服自己了,完美地接受那些我其實承受不了的事情與負擔。從小,我的母親(應該說我的家,因為父親長年在國外工作,我和母親有很緊密的共生關係)就很不允許我不快樂,我的內在也有一台不停播放的錄音機:「聽著,妳不可以不快樂,妳看,妳現在忍一下,忘記不快樂吧,這樣很好,這樣妳就可以快樂,請繼續維持。」
沒想到,卻在某一天,因為一件別人看起來很小的事(但我知道那件事其實不小,至少對我來說),輕易地引爆我的崩潰。
那一刻我是很驚嚇的,我真的以為我很快樂,為什麼很快樂的我會變成這樣?尖叫然後大哭,接著是無法離開房間,從一個善解人意、體貼、美好的女兒,頓時失功能、變成一團會呼吸的肉。
我簡直嚇壞了。
是什麼讓我變成這樣?我的heart發生了什麼事,身為主人的我居然不知道。
然後,我聽到老師分享了李維榕博士書裡的案家,以及老師接案的一些經驗,我好像有點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雖然還不是很明白,也可能不會有完全明白的一天,但我開始了這個歷程)
「故事整個改寫了,本來以為他拿刀子要傷害媽媽,聽完之後,才知道他有多在乎、多愛媽媽」——老師舉的這個例子,我也很有共鳴,雖然我所遭遇的,並不完全一樣(比較像玉石俱焚),我也曾經以為,那是因為她很恨我,所以才這樣做,但昨天聽老師說完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好像跟自己和解了。現在,因為我知道這些,知道這些東西,其實也是一種想要親密自主的表現(只是代價非常大)我突然可以釋懷了——但還是想要去抱抱十七歲嚇壞的、難過的自己,那個脆弱的女孩;也看見在那個當下,生氣的母親其實同時也非常傷心——
當時我和要好的鋼琴老師談這件事,我記得老師靠著鋼琴,看著我,慢慢地說:「媽媽大概很後悔,其實她的本意應該不是要那樣做的,只是她沒有控制好自己,她一定也很難過,可是她不知道怎麼辦,妳可以懂我的意思嗎?我也是一個母親,我聽完覺得很難過,妳也嚇壞了吧?」那時候我其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鋼琴老師會這樣說,那時只有十七歲的我,只覺得媽媽好可怕,甚至覺得鋼琴老師為什麼要幫媽媽說話?——現在,二十二歲的我終於懂了。
與其說是他老是欺負我,但其實50%是我,我可以照顧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我好喜歡老師演講裡的這段話,分享給大家。
我不是一直都是被決定的,我是可以決定的,這對我來說好重要啊,因為相信自己是無法改變、無法決定的,是一件多麽絕望的事!就像IP課本裡的一段話:「很多案主相信那些重複上演的,是他們的命運」——我好能懂那種感覺,會覺得,天啊,如果這是我的「宿命」,我又不是老天爺,我不能改命耶!那怎麼辦?難道只能繼續承受這些痛苦嗎?「我不想要,可是我又不能改變」——這是多深的無助與無力。
但現在,應該說,從我開始、開始踏進諮商的世界,我慢慢地療癒自己,慢慢可以懂,一切不是不能改變的,雖然我不能改變別人,不能要求世界一定要對我溫柔以待,但我可以改變自己,我可以對自己溫柔,我可以、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允許自己真實,這不是不被允許的,好重要啊,知道這個道理,對我來說,真的好重要啊。
我原來是被放逐到大海的,只剩下一小塊浮木可以勉強抓著,載浮載沉。我游了好久,還是看不到盡頭,以為自己大概就要這樣,被淹沒在海水裡,或是被太陽曬乾。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好像離開了那片絕望的海——現在正用雙腳,在陸地上行走,我可以決定要不要搭車,搭車了也可以決定我要在哪裡下車。
這是一件好讓我高興的事,就像十月中家裡的那次大吵,我第一次、第一次為自己決定,買了逃去台中的車票,那一刻我其實是很快樂的(雖然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縮在車站角落、死死盯著車站大廳巨大的時刻表,後來還讓住在附近的朋友衝過來陪我),雖然連假的高鐵票貴死了,可是我好高興,我學會照顧自己了,我知道我需要暫時離開那個環境,所以我也那麼做了,並且同時,很真實地在家裡的群組,如實告訴他們,「我想去台中,冷靜三天,三天後我會回來,我沒有要逃家,也沒有不愛你們,我還是很愛你們,只是現在我需要、很需要給自己一個空間。」
「我告訴你,全世界的人都有差異,可是誰願意正視差異,你的親密自主就比較容易被滿足,不是以和為貴是錯誤,是那個『太』(太走開、一直走開),就像把傷口用布蓋起來」——老師演講裡的這段話,也深深觸動了我。
我想起,吵架之後,父親和我說:「何必呢,一家人和和樂樂的不好嗎?」我當下其實是生氣的,會覺得,他口中的「和和樂樂」都是犧牲了我或是犧牲了誰,換來的,簡直是血淋淋的,然後被他說的很簡單、很容易,好像我現在不想要犧牲了,就是犯罪。會覺得,父親就是害怕我和母親的傷口(可能還有他自己的傷口),所以急著想要趕快拿一塊大黑布遮起來,什麼都看不到,就什麼都好了。
但對我來說,鮮血是沿著黑布一滴滴、一滴滴……滴落的,傷口沒有不見,而且還跟其他大大小小的傷口,一起潰爛了。
冷靜之後,我再想一次整個脈絡,我知道不能責怪父親,畢竟他沒有受過訓練,也許他的成長背景讓他養成這樣的處理方式,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因為他沒有同理我,所以我當下好生氣,可是我也不能要求人家都一定要做到同理啊(笑)我知道父親是為了我們家好,只是方式不太好,但初衷應該是這樣的,我的情緒也就緩下來了。
「你現在就是在學『允許』,以前你不允許的,現在允許自己可以不用堅強、可以哭。」——
現在,我也允許我自己還沒有辦法「馬上」調整好一切情緒,我允許自己可以慢慢來,不再像以前一樣,不顧一切地、不擇手段地,要讓自己可以「迅速」看起來是「好的」。我知道,這些傷痕,需要被看見,也需要時間結痂,所以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了,以前那麼做,好像硬逼自己把傷口泡到很刺激的藥水裡,也不管自己可不可以承受。(我還是一個超級怕痛的人)(大笑)
最後,我想跟麗娟老師說,謝謝老師和同學給我一個很安全的環境練習,真的很謝謝你們!!我想跟老師說,我慢慢地上手了!!
也謝謝所有讀完故事的你,雖然我不知道這些零碎的小故事可以帶來些什麼,也許就只是一個經驗。很謝謝你們願意看完我的文字,真的非常感謝,
麗娟老師是我們的橋樑,讓我們可以透過文字相遇,我好開心呀。祝福我們都可以越來越懂得親密自主!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你會無意間在電腦裡重新看到這篇文章,希望那時候的你和我都是幸福的。

【演講金句!!】(收錄麗娟老師在演講中的經典句子)

「我發現過去我還是在做跟父母親、老師一樣的imposing,我其實也是要案主往我想要的方向去,只是我們比較委婉而已(大笑)」
「我到現在還在學大學一年級老師說的:如何以案主為主」
「我跟REBT八字很合,所以我讀了很多REBT,也做了很多練習,幫助我大大降低許多的「應該」、「必須」的非理性想法。」
「人有兩個基本假設:親密與自主」
「親密:我把自己當一回事,喜歡自己、活出真實的聲音」
「跟別人,如果我跟你在一起,親密自主可以滿足,這種關係最好~親密中,我仍可以真實選擇要吃辣的不辣的、要看什麼電影,我可以真實跟你在一起。」
「如果在一起的時候,你允許我做自己,我也允許你做自己,那麼我們會很喜歡在一起」
「很可惜我們的國粹是挑錯,從挑錯中來教導,雖然他是為我們好,但是代價很大,踩著我們的親密自主,讓我們很難開心快樂」
「還有一個國粹:共生文化,你=我。我打你罵你,一定要你照我的方式做,其實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善意,但是,我太相信我的唯一真理,要按照我說的做,才能成功、才對,若你跟我不同的話,我會很焦慮。亞洲文化常常出現:把你變成我希望中的模樣,沒有什麼界線的話,很常變成窒息的愛,和你在一起,我無法做自己。」
「我從美國回來後,整個慢下來了。以前很成就動機,一直doing,很累很辛苦」
「我在美國學習的經驗很滋潤,所以回台灣之後也繼續參加許多工作坊研習,讓自己不斷有活水湧現的感覺」
「我以前啊,是非理性之母啊,什麼應該必須我都有,接觸理情行為治療跟人際歷程治療之後,才漸漸鬆了」
「我跟著李維榕學習21年,我發現她很會解構我。我原本以為我不會做家庭治療,但學了之後,我覺得家族治療很powerful,很重要。」
「壓抑的代價非常大,壓抑=沒有親密&自主,他跟自己沒有連結,情緒截斷,用走開的方式因應問題,壓抑常常帶來很大的代價啊,把自己在「沙漠」中,沒有陽光、水的滋潤。」
「我覺得不管是憂鬱症還是焦慮症…各種疾病,都是壓抑的結果啊!本來是要in control,結果奠定失控扎實的基礎。出問題的都是那個too~太走開、太不正視問題/情緒,累積到後來,就容易爆開」
「問題行為就是黃燈,在提醒主人出問題了,是我們的好朋友啊,像感冒的黃鼻涕」
「如果你只是吃藥,沒有改變生活習慣、生活型態,那還是一樣在累積下次生病紮實的基礎呀」
「就像你還是在走開,不去正視問題,不去看見自己的憂鬱難過,那憂鬱難過、那問題仍存在」
「代價大的照顧自己的方式,除了太走開、太順服啊,還有攻擊,他有多用力罵你,大概就是他覺得他有多需要保護他自己」
「順服的人,常常是趴在地上的,覺得自己沒有權利要求」
「問題是互動出來的,與其說是他老是欺負我,但其實50%是我要負責,為何我選擇不讓他知道我不喜歡他這樣對我。這個部分,是我可以做的,我可以照顧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
「攻擊的人,習慣用攻擊來保護自己的人,自主性是很高的,她很照顧自己啊,但是代價很高,最後大家都走開了」
「我現在講的好像跟我原來打算要講的,都不一樣,不過,沒關係,我都是follow my heart在分享, 哈哈哈」
「Satir的想法是~問題不是問題,怎麼解決才是問題,如何因應問題,是重要的。家族治療是循環因果論,大家彼此相互影響,不是誰的錯,是互動關係上出了問題。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常是為系統在生病,家庭中有一些未解決的矛盾衝突,常常讓孩子們很焦慮,他們沒辦法控制整個系統啊,那麼焦慮,哪還有心思學習、往窗外看?他成天一直在擔心家裡,如何安心就學,你看,家庭影響孩子有多大。」
「看了李維榕現場示範家族治療21年,看了許多的案家,至今我還沒有看到真正過動症的孩子。孩子剛開始,或許會過動,但當孩子發現父母坐在一起,沒有爭吵了,會互相安慰的談話了,過動的孩子,竟然就安靜的坐在那裏一、二個小時,聽父母的談話,不再過動。問題行為,常常都是間接地在說話,我們需要去了解~在說甚麼話?!」
「我不憂鬱行嗎?我一憂鬱,我媽的憂鬱就好了、我一割腕媽媽就讓我轉學了——你想想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孩子常常在為父母生病——常常是因為,孩子生病了,家長的功能就恢復了,孩子才會用這個方式來「救」父母,但代價太大了。」
「問題行為都是被養成的,他發現這樣有用,這樣才能得到親密自主」
「其實我不會覺得是情緒勒索,有點太負面的說這現象,我覺得那是他在追求親密自主,他的生命教會了他,要這麼用力的操弄、脅迫對方,他才能得到他要的親密&自主,但代價很大」
「孩子最怕悲傷媽媽的臉。有些孩子覺得要生病、出問題,讓媽媽很忙,這樣媽媽就不會憂鬱、沒時間憂鬱,讓媽媽有活力。」
「我們以為吵得很厲害的人是關係不好,其實是相反,是太黏密了」
「我會喜歡李維榕的治療工作,是因為她很像在聊天,她問的問題,案主們都很容易回答,不像我們學院派的「嗯哼嗯哼,你的感覺是甚麼呢?」(大家一起笑)你要問感覺之前,可能需要先讓案主說說發生甚麼事情,說一些具體的事件,案主容易回答外,更全面的了解整個脈絡,而且,在敘述的過程中,感覺也才能慢慢產生,才更清楚有甚麼感覺、想法等。」
「答案都在個案身上,不問不知道案主是怎麼想、怎麼做的。通常,諮商師都不習慣問案主,多問不在現場的督導,這時,或許我們也要思考的問題是~甚麼阻止諮商師不直接去問案主呢?」
「你們猜為什麼,哥哥說:『跟媽媽大吵,甚至都已經要動刀了,這是在照顧媽媽呢?』」「哥哥說,因為那是媽媽最有活力的時候」媽媽每天哭,讓哥哥很擔心,所以,哥哥很有創意的想出一個keep 媽媽 alive的方式,就是:天天跟媽媽大吵!很有孝心,但代價太大。晤談後,「故事整個改寫了,本來以為他拿刀子要傷害媽媽,天天跟媽媽大吵,是很不孝順,聽完之後,才知道他有多在乎、多愛媽媽」
「我們治療師都要能大智若愚,常常我們諮商師『越失功能』,案主就越高功能。不要幫案主做太多、想太多,不小心剝奪了案主成長的機會」
「我們其實要反映、回應什麼,常常是按照案主的回應而定,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哦」
「到案主人家家去,你還導覽他家給他看」
「先覺察什麼在影響我們」
「我覺得越小的小孩,越怕看到媽媽悲傷的臉」
「所以小孩會做一堆事,讓媽媽不要哭」
「媽媽聽到之後很驚訝」
「我告訴你,全世界的人都有差異,可是誰願意正視差異,你的親密自主就比較容易被滿足,不是以和為貴是錯誤,是那個『太』,就像把傷口用布蓋起來」
「諮商就是創造一個對話的舞台,讓案家有機會去經驗、去聽到、去看到」
「你選擇這一套思考、做法,不代表他們也要這麼做。你學了這一套,就想要去救爸媽,可能我們只能救自己吧!我們要父母照著我們的方式做,這和小時候,他們要我們照著他們的方式做,動力都一樣,都是不允許跟我不一樣,都是你要跟我共生、和我一樣,不允許對方做自己。我們正在和父母~做一樣的事情。」
「當我們要改變人家的時候,就已經正在踩人家的親密自主需要了,就已經間接在說:你這樣不對,你應該要…,常常就會引出對方的自我防衛,他會反抗的」
「你越不去命令他,人家看到你做得不錯,自然就會來學你了」
「不要把學來的東西變成唯一真理」
「允許我跟人家不同,知道我在做什麼」
「『不負責』還是從那個應該必須的角度來的,你學通了,就會說,那是休息,你允許自己休息、把自己的疲累當一回事等」
「剛才我只是要講家族治療很重要,結果沒想到講那麼多,原本計畫要講的都沒有講(大笑),現在趕快開始講,給你們看一下我準備了半天的投影片」
「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就是金鑰匙」
「我到美國讀博士才懂什麼是尊重」
「什麼是尊重,我現在講,應該是允許差異,允許做自己」
「我去美國之後,因為們強調每個個體的自主性,強調automy,所以,我每天都很被當一回事,每天都覺得很感動」
「我以前就是太認真負責,搞得壓力很大,自己好不好,都是被外界的掌聲、分數決定」
「我為了要當個好老師,要把諮商學好,所以也非常認真,把諮商所學都用在我的生活裡,本來只是想做好老師,結果不小心也做了好媽媽、好太太」
「你怎麼對人家,人家就怎麼對你。身教、內化、潛移默化的學習很powerful!我兩三歲的小孩,居然就可以做到親密自主,我想,是因為我平常可以讓她做自己,也經常滿足她親密的需求,她一植被親密&自主的對待,所以,她也這樣親密&自主的跟我、跟別人互動」
(澎澎裙故事)
「我最強調的、一直不停的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視為理所當然,不斷看到人家的好,不斷的滿足人家&自己的親密自主需要」
「還有要常常做reframing,從正向角度來看,我都不太需要情緒管理了,我可以很快看到好的地方,所以所有能量都可以平和的來處理事情,而不會陷在負向情緒當中」
「我們很難給別人我們沒有的東西」
「真實是會帶動真實的」
「治療師的專業成長是『成為一個人』的成長歷程」
「我的生活就是REBT+IP+家族治療的白話版的實際應用成果」
「 降低大人的焦慮,就是講道理——如果我們前面在加一點讚美、增強鼓勵,讓人家覺得他是好的、是棒的,滿足對方親密&自主的需求,這樣代價就不會那麼大」
「成就取向,沒有問題,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我們的文化『太』成就取向了」
「如果孩子都不來跟我分享,我會去想我做了什麼,讓她不敢來分享,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但往往我們改變了,對方常常也跟著有所不同」
「只有誰可以陪你?你自己呀,這麼忠誠的人,我們怎麼對她?還一日三省吾身,一天打三次。」
「內容上,你知道要增強鼓勵,但如果你的process沒改變的話,仍然一直挑錯、批評自己的互動方式,你學得越多,多學了九個學派,就會變成多了九把刀,會砍自己砍得越多」
「我覺得最大把的金鑰匙,是能看見自己的好」
「我就是知識,知識就是我」
「沒在教也是在教,那就是IP的精神,我們說尊重接納,我們就真的做到尊重接納,案主感受到你的尊重接納,也開始尊重接納自己」
「用歷程觀把成就取向中和掉」
「如果你要學諮商,沒有歷程觀,大概活不下去(大笑)他來你這裡,不過一小時,你要求自己要很快去鬆動那麼多年的經驗是不可能的」
「教育就像滴墨水,要滴很久才會變色,輔導諮商更像在河流滴墨水,要滴更久才會變色」
「我在後段班當輔導老師,很多經驗讓我覺得,走過必留痕跡,久了真的會變色的」
「他們經歷這些事,居然還可以活到現在,我覺得太不容易了」
「你現在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大概不是那個數學教最好的,而是那個滋潤你的HEART,讓妳覺得很被肯定、接納的老師吧!」
「REBT讓我把事情跟人分開,學會『具體化』,行為不等於人的價值,幫助我很大」
「認知行為學派它的限制是,很多人都知道道理,但多做不到」
「ELLIS的回答是,那他可能對新的想法,還不認可」
「但我也不完全認同Ellis的回應,我覺得案主仍然做不到,常常可能因為內心有一些情緒的創傷,需要先處理。所以,我發明了一個情緒凹洞的理論~情緒創傷,我們先處理好了,再來處理認知,會更有力量去做應該要做的事情」
「我的一生都是被動的,好像有點莫名其妙地前進,例如,本來不想升等的我,因為太喜歡教學,終身當講師都沒有關係。但,有一次有位教授跟我說,如果當講師,是不可能休假的,我一聽,那不行,我就為了當教授才能有一年的休假,就努力升等當教授了」
「越早面對差異,就越容易處理」
「過度的照顧會讓人失去自主的機會」
「案主可以活到現在,他們比我還強。」
「人家哭,你以為他很脆弱,不不不,她是因為堅強很久」
「你愈具體化,你的負向情緒就越少」
「MINUCHIN說一個健康的家庭,不是沒有問題、衝突,而是知道怎麼修補關係,會正視差異。我跟我先生是很不一樣的,把我反過來就是他,除了我是人、他是人之外,幾乎沒有共同點,但我們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正視、討論、修補我們的差異」
「在美國的時候,我們吵最兇了,我才知道原來我丈夫要的是賢妻良母,兩個都在修博士,我憑什麼就要負責煮飯,最後,我們分工到3.5天輪流煮… 總是能想出我們二人都同意的方法。我們願意正視問題,花時間討論。」
「我們願意面對問題、正視問題、真實說出貼近自己,不一直走開,花了很多時間討論」
「現在回頭看,會謝謝我們當時都把自己都當一回事,不會覺得很計較。謝謝自己當初能夠把自己當一回事的討論,一直討論出二人都同意的方式,才能持續的做」
「REAL is better than PERFECT」
「你現在就是在學『允許』,以前你不允許的,現在允許自己可以不用堅強、可以哭。」
「堅強的人,允許自己依賴,依賴的人允許自己獨立」
「把自己的missing piece找回來」

【麗娟老師的回應】

親愛的
哇!
好真摯
好貼近自己
跟自己,很親密自主
跟閱讀者,也很親密自主
你不但很認真細心用心的
把演講的東西都記錄下來
你也開始在實踐
給你用力拍拍手
真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若滿分一百分
我給你1000000分呢!
我真的覺得 You are amazing!
妳不但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跟我一樣
~知識就是我,我就是知識
努力的把自己當一回事,做一點不同,
這其實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個性、人格、習慣、
小時候分分秒秒、日日夜夜的
教誨&刻骨銘心的情緒經驗
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鬆動改變
要走過這個從小到大的「框」,談何容易啊
但,妳做到了! 用力的給妳拍拍手!
諮商師也是人,
我們需要比cl更把自己當一回事、照顧自己
不然
我們怎有力量給別人呢! 尤其,人一定會不高興、不快樂的 但是,習慣 迴避衝突、以和為貴的亞洲文化 很能接受我們身上這些很正常、很自然的部分 一直「霸凌」排擠它們 還好,妳現在是自己的父母 可以決定重新接納它們 當然,也允許父母他們能做自己 能繼續擁有他們的思維 他們、我們都對, 只是大家選擇相信的價值觀不同而已
妳能接納不快樂,非常重要 因為來談的每一個案主,都是不快樂的 若妳能接納自己的不快樂 自然,妳就較能接納他人的不快樂 不然,在諮商中,妳會很辛苦的 (很難真的接納不快樂的案主)
真高興,妳和我一國,
願意把自己當一回事,
花時間照顧自己
我們值得!!!!!!!
我真是太高興了,
妳能允許自己不高興、不快樂、脆弱、...
小瑄一定很感激大瑄,看到她了!
認她了!
恭喜妳找回失落在外的骨肉
把被(文化社會家庭價值)排擠在外,
我們的親骨肉~找回來 & Re-own小瑄了
真要放鞭炮慶祝啊! 太棒了!!
大小瑄妳們大團圓,
真想登報大大慶祝妳們的團圓!
很高興,藉著學習,妳把missing的
情感、不快樂、脆弱等負向情緒找回來
這樣,我們就更統整了
~能快樂,也能不快樂 能衝突矛盾,也能以和為貴 能堅強也能脆弱、
能獨立也能依賴、
能笑也能哭、
能配合他人
也能生氣保護自己不被他人mistreat
.....太棒了! 我們就更完整了!
該開心時,就開心 該不高興不快樂時,就不開心不快樂 該堅強的時候,堅強
該依靠的時候,就依靠 能真實自由自在地 做自己
所以說,甚麼叫親密?
親密就是~~願意呈現自己的脆弱面
所以,人們才會親密!!
再次深深感謝妳這麼把我的演講當一回事 寫了這麼鉅細靡遺的報告 真是太棒了! 謝謝妳啊!
我有被妳看到的感動與感謝!! 謝謝啊! 由衷地!
妳一級棒的報告,可以給我word檔嗎? 謝謝
【瑄回應】
嗚嗚真的好謝謝老師跟我說這段話(真的看到哭耶哈哈)很謝謝老師讓我又一次看見我的閃亮時刻
我也好高興可以和老師分享這些以前我會想要假裝沒發生過的事情
我真的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像老師說的「大小瑄團圓了」(大笑)(天啊現在又哭又笑好複雜XD)
【麗娟老師的邀請同意】
我很感動 也非常喜歡妳的不同 , 我可以冒昧的請求妳一件事情嗎?
因為太多太多人都跟妳我一樣,
我也是從妳的位置出發,到今天不同的位置,
這過程中,有許多想妳這樣分享內心話的貴人,
跟我分享他們真實的話,
很激勵、感動我,更帶動我的改變
所以,
妳可以講妳跟我的分享, 修改成 可以對外 匿名分享的的內容嗎?
重點,會是我的回應
希望大家 能知道,
不只他們 有這種感覺~不准自己 脆弱、哭泣、生氣....,
大家都有
只是,有些人更早面對,發現 不同的經驗
所以,
若妳ok 可以匿名'具名分享 都可以
當然
妳永遠有選擇權
沒分享,表示妳 有自主性, 妳一樣好,當然,我也一樣愛妳
原諒我實在太欣賞妳的 不同了!
我又是一個太認真、熱情的人,總是喜歡 好東西與好朋友們分享
【瑄回應】
好哇!!當然可以
如果可以讓一些跟我一樣 抱著這些議題長大的朋友看見
知道他們一點都不孤單 我也會很高興的!
這也是我當初走進諮商的初衷
也謝謝老師給我回應!!!!
麗娟老師邀請同意分享
妳可以給我一個可以對外分享的版本
我的學生也有大陸夥伴們喔!
都是諮商師們 被我督導的 大家都在這成長的過程中
諮商師的成長 更重要啊 不然我們會很難 真正接納案主的
我要去上課了
好!!
【瑄回應】
不會不會
我也謝謝老師
【麗娟老師邀請同意分享】
若改變主意,也完全ok的喔
再次深深感謝
你願意跟大家分享
真的
我們人類的共同需要與掙扎
都非常非常類似
只是內容情節不同
動力、歷程都是非常相似的
誰先抓到改變的金鑰匙
誰先離開原來的位置
離開原來習慣的動力
誰就更快開展不同的生活
我覺得你已經拿到那一把金鑰匙了!
再來就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了
不斷不斷地練習
慢慢地
會往我們想去的方向前進的
我想吃起司蛋餅
我想吃起司蛋餅
吃浪漫長大的人/喜歡羊毛與花、村上春樹還有獨角獸/擅長做白日夢/如果每天都可以吃提拉米蘇就好了?/在諮商所的大洞裡求生存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