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日常】關於我暈船德文的事

Kuan-avatar-img
發佈於冠廷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月前,我決定要認真學習德文,一門我從未接觸過、只看過幾張迷因圖片的陌生語言,但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也許有些遙遠的目標,比如說異地工作或念書,但都只是尚未成形的計畫。

經典的德文迷因 1

經典的德文迷因 1

經典的德文迷因 2

經典的德文迷因 2

那幹嘛學?曾經被 der, die, das 變化搞到懷疑人生的我,時常冒出這樣的疑惑。

不過,我其實很享受「學德文」這件事,光是能夠看懂(也唸對) Wir sind das Volk ——那款我愛不釋手的桌遊,就讓我很開心了,光是把德文規則書拿在手上,試圖從德文詞海裡面找到幾個我認得的字:Spiel、Kart、Land, Aktion ⋯⋯ 就過了一個下午。



德語是一座原始森林

raw-image

那天我在浮光書店看見《德語是一座原始森林》,讀到前言裡有一段文字,貼切地讓我領悟為什麼「學習德文」讓我如此滿足:

「德語對我來說像是一座原始森林,身處其中總覺得隨時會迷失,每一個詞彙與句子都是一條小路,每一個受到拉丁語、希臘語或任何外來語影響的概念,都是一條與其他道路交錯的岔路。」


德文文法的例外規則,就像行走小徑時偶然遇上的遺跡,它可能來自這個國家的過去,也可能是與其他文化碰撞的結果,學習德文,同時能夠感受到歷史和語言演化的歷程。

在德文裡,有兩個單字可以對應到中文的「歷史」,一個是 Historie、另一個是 Geschichte,前者單純描述事件經過,後者則要求使用者闡述歷史,經過解釋的 Historie 才能成為 Geschichte,才能煉成理論、故事、展覽與紀念碑。

一個將 HistorieGeschichte 分開的語言,也太浪漫了吧?理解這件事,是我對德文一見鍾情的時刻。

像上次學到 zu Hause,房屋是 Haus,為什麼多了一個 e 呢?

後來發現是舊式文法 (間接受格後面名詞 + e) 的遺跡,即使這個文法已不再使用,有些卻被保留下來,像是 zu Hause、im Walde ⋯⋯

雖然德文的學習過程容易讓人迷路(像是他媽的形容詞變化),但目前還是覺得,好想要一直學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玠庭-avatar-img
2022/11/14
英國詩人王爾德曾說:「Life is too short to learn German.」在學德語的撞牆期我以為這句話是在抱怨,現在扶著牆顫顫巍巍地走的我知道,那是因為學習德語是一生都會想持續做的事。事實上中文也是一生學不完的語言,我也仍然在持續學習中文。
Ku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15
雖然被德文文法整的糜糜卯卯,但在文學、電影和歌曲裡不曾停止感受到德文的魅力,也提醒我這個小菜雞要不斷學下去 🙈。
avatar-img
桌遊拌飯 Boardgame Podcast
116會員
58內容數
五位玩家用聲音跟你聊桌遊。 近期開始努力經營 YouTube, 希望我們的內容可以為你帶來歡樂, 歡迎一同入席,享受遊戲。
2024/05/04
BERG 是新宿車站內的一家小咖啡廳,除了提供美味的咖啡和食物之外,也傳達自身的理念,試著將這裡打造成每個人都能舒服休憩的空間,來到新宿就來 BERG 用餐吧!
Thumbnail
2024/05/04
BERG 是新宿車站內的一家小咖啡廳,除了提供美味的咖啡和食物之外,也傳達自身的理念,試著將這裡打造成每個人都能舒服休憩的空間,來到新宿就來 BERG 用餐吧!
Thumbnail
2023/04/27
《宿怨》與《仲夏魘》導演艾瑞.艾斯特的新作品《寶可噩夢》,預告釋出的那天起我就滿懷期待,在長達三小時(體感時間更久)的電影裡,雖然有許多令人享受之處,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如夢境般破碎的劇情。很明顯地,這部電影並沒有試圖解釋任何謎團,而是不斷推進阿寶惡夢般的返鄉之旅,每個場景都比上一個更加危險與詭異。
Thumbnail
2023/04/27
《宿怨》與《仲夏魘》導演艾瑞.艾斯特的新作品《寶可噩夢》,預告釋出的那天起我就滿懷期待,在長達三小時(體感時間更久)的電影裡,雖然有許多令人享受之處,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如夢境般破碎的劇情。很明顯地,這部電影並沒有試圖解釋任何謎團,而是不斷推進阿寶惡夢般的返鄉之旅,每個場景都比上一個更加危險與詭異。
Thumbnail
2023/03/08
好好看!連我這種電子麻瓜也能有舒服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易懂,讀完後,能稍微抓到電晶體研發與商業的發展脈絡。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東亞生產這麼多晶片,其中臺積電又是如何登基為臺灣護國神山(?),看這本準沒錯。
Thumbnail
2023/03/08
好好看!連我這種電子麻瓜也能有舒服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易懂,讀完後,能稍微抓到電晶體研發與商業的發展脈絡。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東亞生產這麼多晶片,其中臺積電又是如何登基為臺灣護國神山(?),看這本準沒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兩個月重拾了荒廢一年多的德文,學習的過程中有不少新的收穫與心得。學習一門語言像是在解謎,也像是一趟漫長的旅程。途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導致我們有放棄的念頭。但當我們堅持下去,就會發現自己獲得了很多珍貴的體驗與經驗。
Thumbnail
這兩個月重拾了荒廢一年多的德文,學習的過程中有不少新的收穫與心得。學習一門語言像是在解謎,也像是一趟漫長的旅程。途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導致我們有放棄的念頭。但當我們堅持下去,就會發現自己獲得了很多珍貴的體驗與經驗。
Thumbnail
你喜歡文字嗎?你對文字是甚麼感覺呢?你現在還有在閱讀嗎?不論是小說、文章、專欄、工具書、報紙、雜誌等等。或是早就脫離文字很久,幾乎不再看那麼多字了呢?反而只滑社群看親朋好友的分享的生活文,或是看短影音? 這篇為徵稿文,剛好趁機來分享我跟文字的連結還有感覺
Thumbnail
你喜歡文字嗎?你對文字是甚麼感覺呢?你現在還有在閱讀嗎?不論是小說、文章、專欄、工具書、報紙、雜誌等等。或是早就脫離文字很久,幾乎不再看那麼多字了呢?反而只滑社群看親朋好友的分享的生活文,或是看短影音? 這篇為徵稿文,剛好趁機來分享我跟文字的連結還有感覺
Thumbnail
一個月前,我決定要認真學德文,但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也許有些遙遠的目標,比如說異地工作或念書,但都只是尚未成形的計畫。 不過,我其實很享受學德文這件事,光是能夠看懂(也唸對) Wir sind das Volk ——那款我愛不釋手的桌遊,就讓我很開心了。
Thumbnail
一個月前,我決定要認真學德文,但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也許有些遙遠的目標,比如說異地工作或念書,但都只是尚未成形的計畫。 不過,我其實很享受學德文這件事,光是能夠看懂(也唸對) Wir sind das Volk ——那款我愛不釋手的桌遊,就讓我很開心了。
Thumbnail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做為近代歐洲的領導強國,德國的人文風情抑或政治大小事,常會透過媒體的力量傳遞到台灣,過去,總有許多說法將德國人塑造成保守與循規蹈矩的形象,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可說完全沒道理,但我們可以用更貼近現場的方式,去瞭解當地的生活與文化。
Thumbnail
做為近代歐洲的領導強國,德國的人文風情抑或政治大小事,常會透過媒體的力量傳遞到台灣,過去,總有許多說法將德國人塑造成保守與循規蹈矩的形象,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可說完全沒道理,但我們可以用更貼近現場的方式,去瞭解當地的生活與文化。
Thumbnail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Thumbnail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碰過一種人,他們可能是日劇控、美劇迷、電玩控,他們厲害到聽得懂演唱會上韓星講的話,或大概看得懂電玩的過場動畫和角色對白,能用有一點破但是還行的外文在歌手的社群帳號上留言。你有沒有問過他們,明明不是外文系,到底是怎麼自學外文的?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碰過一種人,他們可能是日劇控、美劇迷、電玩控,他們厲害到聽得懂演唱會上韓星講的話,或大概看得懂電玩的過場動畫和角色對白,能用有一點破但是還行的外文在歌手的社群帳號上留言。你有沒有問過他們,明明不是外文系,到底是怎麼自學外文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