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談創作一篇外語教學文章 ── 台上五分鐘,台下十年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你知道那個 "fu" 嗎?

自從開始投入這一類型的文章寫作,已經有快要一年半的時間,我想到為自己的實戰結果做個盤點。翻了翻三個寫作平台和一個小粉絲團的統計數據,創作約400篇文章,從出道第一個月的10位追蹤者,到現在總計有570位。想到這人數大概可以開個簽名會了(笑,但我還沒有出版著作給大家簽名餒...),總算感覺到自己的創作在這麼多人的生活中起了一些作用。

在出道前,我已讀過了好幾年別人寫的教學網誌,還用RSS軟體追蹤了30個網誌,每天有讀不完的新文章,剛再去點開來看竟然累積一千多則要讀。在資訊爆炸時代,這麼海量的外文資訊連我也吃不消。讀過了這麼多前輩寫的教學文,也領教過他們外語程度之高深,所以我對教學文的架構有個基本概念。有些文章的架構鮮明有條理,我相信是有很專門的工作團隊在編寫;也有些寫得比較簡潔,方便讀者數秒內就能知道外文的中文意思是什麼。

讀久了之後,我發現這個「業界」(?)還有一個大缺口還沒填補起來,就是解說語感,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能使用與不能使用。當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個缺口不是個爽缺,是個難度很高的門檻,很少有人能有這麼多時間去為讀者仔細解釋這一塊。

如果你不知語感是什麼,講白了就是人家講話帶給你的一種fu (feelings,潛意識的感受,英文的正式說法是connotation,又稱為內涵意義),這種fu你很難用話語講給對方聽懂,大多只能各自心領神會。


( ⬆ 你聽懂樹人格魯特講的每一句話是什麼Fu嗎?)



要「懂」字,才會「用」字

我學了英文快三十年,日文快二十年,一直在找有沒有專門教外文語感的網誌,發現部分網誌有提到一點點語感,但大多是簡單帶過。這方面對我來說越來越欲求不滿,因為有太多與人接觸的經驗,讓我發現很多中式的怪英日文會出現,是因為沒有正確了解外文的語感。很多我們自以為的表達方式,對外國人的語感來說是很怪奇的,干擾溝通的。其實外國人的說話,有很多fu是我們中文沒有的。我認為學外文最重要的其中一環,是去搞懂老外講話的那種fu!(你懂我的fu吧?所以我說fu這種抽象的東西很難解釋。)

還有一個問題是讓我很困擾的。我明明看懂外文,但當時我在閱讀教學網誌時,卻發現我還是得花費大量時間去死記。當時我還是不懂為什麼美國人說的「曲棍球桿(hockey stick)」是比喻事業暴衝(如今我已經查到原因),為什麼「不吻合」的日文要叫做「辻褄が合わない」,其中的「辻」和「褄」是什麼鬼漢字,是拿來幹嘛的,為什麼要用這兩個字?很少人能回答並告訴我外國人那種講話邏輯(fu)是怎麼來的。事實上這些慣用語背後一定有什麼原由,只是因為很難解釋,而且要花很多時間去調查。但話說回來,對我的大腦來說,你沒告訴我為什麼,我就只能死背,結果就是讀了這麼多網誌一年過後,當我在生活中遇到某個場合需要回想時,竟發現想不太起來,或是看到讀過的外文字時,卻忘了是什麼意思。我只記文字表面,沒真正體會背後的奧義,所以記憶一直是斷鏈的。你必須要「懂」字,才會「用」字。你中文很溜,是因為你懂中文講話的調調,懂中文的fu。

試想看看,每當學生族群發明了新字 (哈囉、2486、塑膠、osso、母湯、粗乃丸、不要不要的、94狂),就會有人去PTT或論壇發問請網友解釋那個字怎麼來的、怎麼用。如果不懂新字的語感,你很快就遺忘了,或是用錯場合被人家挖苦取笑。學外文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老外可能基於禮貌,不好意思在你面前指正,或是在心底一笑置之罷了。



我想走出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決定出道,寫出我自己想要的外文教學網誌,我想融合過去閱讀別人網誌的經驗,加上我自己的特色:專攻「語感」和「為什麼」。以最糟的狀況來說好了,就算幾年後你遇到情境時可能一時想不起你學過的單字(解決方式請學我用這絕招),但至少某天你在閱讀或聊天中遇到同樣的單字時,可以透過「了解原由、知道為什麼」,很快回想起那個單字的意思。語感能夠強化你與外文之間的記憶鏈,這就是了解語感的好處。總之,我的教學專欄就這樣誕生了。(灑花...)

起初我本想說應該不會有很多人看,就只簡易寫下我的學習筆記就好,但仔細想想,還有很多人都缺外文語感的訓練,所以既然要寫就寫得專業徹底和淺白好懂。如果哪天遇到伯樂賞識可以讓我的創作出書的話,至少我的素材都是完整的,也能實現我想補足業界缺口的志向了。

殊不知,為了要寫得徹底,我發現檯面上我每篇長度雖然只有短短的5分鐘閱讀時間,檯面下真是要花上十年累積語感的功力。



創作的三道關卡

首先,感謝自己10年前就注意到自己缺語感的訓練,所以我很早就在補強自己的能力。走到今天能夠說明外國人講話的邏輯,這中間經過了好幾年的訓練,才有「本」能夠提筆寫專欄,但這樣其實還不夠。

外語要學的單字與慣用語,數量和宇宙的繁星一樣多,我不可能知道全部。所以提筆寫稿之前的查證作業最重要,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查證佔了我八成的作業時間。

同樣一句話或一個單字,可能可用於很多使用情境。不僅中文是如此,外文也是如此。寫作的第一道難關,是怎麼把這麼多使用情境,全都查出來。

第二關是怎麼用一套有系統的說法來整合和解釋這些情境。如果你不懂我說的,不如想想,假如你要向外國人解釋「你很『機車』(難搞、難相處、過分、心地壞)耶」,你要怎麼說明『機車』會在哪些情況下用,為什麼難搞要叫做『機車』而不是火車公車?這些都是學中文的老外一定會問你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撰稿前要先設想到和查好的。

至於查證的環節非常繁瑣,我這一細說應該會讓大家睡死,所以只講重點。我會把市面的線上字典都查過一輪,然後彙整各家字典的解釋,尤其是針對語感方面的解釋。另外我還會追查老外解釋的語感和原由,這代表至少要翻閱十頁的網路搜尋結果。查不到的話我會很不爽(因為這樣的話很難記起來會很困擾),索性上國外論壇親自問老外,為的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當然,大多數情況是要靠我自己多年來累積的語感,才能在茫茫的網路大海中,辨識出哪些網友的解釋是正確的,或是有問題的。相信我,很多你在網路上查到的鄉民解答(尤其是奇摩知識),大多是鄉民自己幻想出來、完全沒經過徹底查證的怪奇外文,所以奇摩知識是我九成機率會第一個刷掉不理的頁面,但很偶爾也會挖到一些珍寶。

每篇文章寫完的當下,我會先校對第一次,隔天校對第二次,發文前校對第三次。為何要隔天再校對?因為睡過一覺之後,大腦會被重置(reset),被強制抽離原本的想法,換句話說,你能夠用第三者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文章,發現哪裡還有缺漏要補。我常在隔天發現可以去找其他很有梗的圖片或動圖來輔助理解外文,或是又被我查到其他好用的外文可以補充進去(然後再花時間追查和撰稿,歐買尬太「爽」了,你懂我說的fu吧)。

此外,你可能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幾乎每天發文。我的素材都來自日常接觸的綜藝節目、遊戲、電影、書籍,一邊接觸一邊查證外文,搞懂老外的想法。看到有趣好用的外文就會被我挑起來撰文,所以這種東西跟宇宙的星星一樣多到我寫不完(真的太「爽」了),為了不讓自己白學了也為了讓讀者學到精隨,抓到了一顆星星就要寫出來才不會讓它被遺忘了。

第三關是時間的花費和運用。我仔細計算過,從構想、查證(1~2小時)到撰稿(2小時)、三次校對(每次10~20分鐘)、補充追加內容(1~2小時),每一篇5分鐘閱讀時間的文章,完工平均要使用4~6小時左右。

所以結論是,我終於懂為什麼其他網誌很少詳細解釋語感了(燦笑)。希望我的專欄能讓你更了解外國人講話的那個fu!



編寫外語教學文章耗時費力,如果有幫助你拓展外文視野,如果你喜歡我作品,懇請訂閱並追蹤我的「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所有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完整收錄在此專題中喔!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andy Chang-avatar-img
2021/09/12
感謝你一直以來用心的分享!(已為此拍手)
聽你這麼說很高興^^
你的語言能力好強喔
過獎了過獎了 應該是龜毛和練苦功換來的 (笑
avatar-img
外語自學大丈夫!語感王私藏祕笈
25.7K會員
1.1K內容數
想成為英文通、日文通, 或想兩者雙修? 每週各一次英文和日文學習帖, 跟我一起從電影戲劇、電玩和老外互動中學到實用外文。 最推薦給英文系、日文系、翻譯系、觀光旅遊系、傳媒系背景的大大, 想自學的上班族、家庭主夫婦、各種鄉民都歡迎, 踏進我的沙龍,開啟提升外語技能的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永遠試著用「具體」、而且是盡可能大量且充沛的具體,來理解「抽象」概念。
Thumbnail
永遠試著用「具體」、而且是盡可能大量且充沛的具體,來理解「抽象」概念。
Thumbnail
日本在各式各樣的場域上都有所謂的「隱語」,這種隱語只有內行的人才知道。 有的時候,隱語也意味著某些不方便說出來的話。
Thumbnail
日本在各式各樣的場域上都有所謂的「隱語」,這種隱語只有內行的人才知道。 有的時候,隱語也意味著某些不方便說出來的話。
Thumbnail
自學外文很忌諱「發懶」,除非是土生土長的ABC擁有天然的外語環境,否則懶得查字,會學得很顛簸。除了不能懶,還要知道哪家字典的獨家特色能給你想要的資訊,你才能速戰速決。這篇來介紹和推薦我的字典口袋名單。
Thumbnail
自學外文很忌諱「發懶」,除非是土生土長的ABC擁有天然的外語環境,否則懶得查字,會學得很顛簸。除了不能懶,還要知道哪家字典的獨家特色能給你想要的資訊,你才能速戰速決。這篇來介紹和推薦我的字典口袋名單。
Thumbnail
在過去一年半左右的寫作歷程中,我在五百多篇的英日文教學文章之間翻滾,摸索著試圖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圖,我想寫切入點和別人不同的內容,嘗試過幾個不同主題(搶救怪怪英文、文筆補充錠、這句話怎麼說、作品推薦等等)。春節長假是個很好的沉思時機,我給自己找到了具有深刻意義的定位。
Thumbnail
在過去一年半左右的寫作歷程中,我在五百多篇的英日文教學文章之間翻滾,摸索著試圖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圖,我想寫切入點和別人不同的內容,嘗試過幾個不同主題(搶救怪怪英文、文筆補充錠、這句話怎麼說、作品推薦等等)。春節長假是個很好的沉思時機,我給自己找到了具有深刻意義的定位。
Thumbnail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Thumbnail
這篇我想聊一聊創作英日文教學文章的歷程。要寫一篇我認為有質有量、有細緻度且同時能用接近聊天的語調來潛移默化的外語教學文,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關卡。這類文章背後有哪些獨自作業的挑戰需要克服?邀你來一窺我的創作秘辛。
Thumbnail
訓練寫作 提高輸入 批判思考 強化輸出  只有公開寫作才是真的寫作(我也為此而來) 怎樣才是好文章? 提供新知創造價值 資訊量大且密度高 邏輯性強論證精彩 容易理解不能高高在上 真誠溝通不說教不輕佻 讀者思維 確認寫作目的 確認閱讀對象 確認閱讀
Thumbnail
訓練寫作 提高輸入 批判思考 強化輸出  只有公開寫作才是真的寫作(我也為此而來) 怎樣才是好文章? 提供新知創造價值 資訊量大且密度高 邏輯性強論證精彩 容易理解不能高高在上 真誠溝通不說教不輕佻 讀者思維 確認寫作目的 確認閱讀對象 確認閱讀
Thumbnail
原本我像一般的網路鄉民一樣,四處看看知名的外語教學網誌,每天這邊學一點。本身做雜誌外文編輯的我,一天撰寫數千字、校對上萬字的圖文、翻譯五千字以上的文字,例行的庶務工作之餘,哪來的餘力和腦力每天再另外寫兩三千字的外語教學文章?從沒想過自己也會來這邊做專題作者。直到某個客戶的一句直白話,激起了我的寫作魂
Thumbnail
原本我像一般的網路鄉民一樣,四處看看知名的外語教學網誌,每天這邊學一點。本身做雜誌外文編輯的我,一天撰寫數千字、校對上萬字的圖文、翻譯五千字以上的文字,例行的庶務工作之餘,哪來的餘力和腦力每天再另外寫兩三千字的外語教學文章?從沒想過自己也會來這邊做專題作者。直到某個客戶的一句直白話,激起了我的寫作魂
Thumbnail
除了英語以外,日語也算是最多台灣人學習以及使用的第二外語,那麼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土生土長的外語環境,到底該如何簡明地表達語意,順暢地與外國人溝通呢?在這期間,到底鬧了多少語言笑話,多少次把自己置身在不知所以的尷尬情境呢?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痛,那麼這次要推薦的專題,也就是這樣一本極為實用的打怪指南。
Thumbnail
除了英語以外,日語也算是最多台灣人學習以及使用的第二外語,那麼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土生土長的外語環境,到底該如何簡明地表達語意,順暢地與外國人溝通呢?在這期間,到底鬧了多少語言笑話,多少次把自己置身在不知所以的尷尬情境呢?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痛,那麼這次要推薦的專題,也就是這樣一本極為實用的打怪指南。
Thumbnail
在方格子出道三個月的現在,細數累積了135篇、9.2萬字的專文,想想已經水到渠成,有了一個專題的規模。再想想既然我的理念是要讓大家多接觸更道地的外文,讓那些千奇百怪的怪英日文無所遁形,不如就把專題命名叫「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吧。 我將這一百多篇專文整理分成五個類別:這句話怎麼說、妖怪外文退散...
Thumbnail
在方格子出道三個月的現在,細數累積了135篇、9.2萬字的專文,想想已經水到渠成,有了一個專題的規模。再想想既然我的理念是要讓大家多接觸更道地的外文,讓那些千奇百怪的怪英日文無所遁形,不如就把專題命名叫「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吧。 我將這一百多篇專文整理分成五個類別:這句話怎麼說、妖怪外文退散...
Thumbnail
我是雙語雜誌編輯,長年學習英日文,更是終生的自學者。我在雜誌撰寫外文報導、社論和專欄,有將近10年的撰文與翻譯經歷以及20多年接觸外語的經驗,深入研究了解外文的學習技巧和語感。 我會把新學的英日文用語在這裡分享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並傳授我自己使用的聯想記憶法。你會發現課本教的內容,跟你實際..
Thumbnail
我是雙語雜誌編輯,長年學習英日文,更是終生的自學者。我在雜誌撰寫外文報導、社論和專欄,有將近10年的撰文與翻譯經歷以及20多年接觸外語的經驗,深入研究了解外文的學習技巧和語感。 我會把新學的英日文用語在這裡分享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並傳授我自己使用的聯想記憶法。你會發現課本教的內容,跟你實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