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精通不是沒有天分,而是練習方法不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出處: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033107557847

想卓越,不是悶頭練習就有用

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稱的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引用了艾瑞克森的研究,在其暢銷著作《異數》一書提出廣為人知的「1萬小時法則」:「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超凡的必要條件。」
並舉英國披頭四樂團和比爾.蓋茲為例:披頭四在1960年代初期於國漢堡演出時,花了大約1萬小時練習、比爾.蓋茲也大約花了1萬小時撰寫程式,從中發展出的技能助他建立微軟帝國。
葛拉威爾認為「1萬小時法則」適合用於任何領域,這個成功法則一出,人人趨之若鶩,1萬個小時按比例換算,只要練習8個小時,一星期練5天,那麼5年後就能成為專家了。但天底真有這麼便宜的事嗎?
艾瑞克森在《刻意練習》中矯正了這個觀念。他曾以柏林藝術大學的小提琴學生為研究對象,並在1993年發表研究結果。艾瑞克森的論文曾提及:頂尖小提琴家在20歲以前,平均會花1萬個小時獨自練習。而葛拉威爾引用的便是這個數據。
但葛拉威爾卻忽略了一點:艾瑞克森強調的練習方法與一般練習法是有區別的。以致於後來人們都把重點放在練習的「時數」,而非練習的「方法」。披頭四在漢堡的長時間演奏,使他們有機會得到各方的回饋意見,設法改進缺失,並非只是單純的重複練習。
所以,想成為專家,光有練習的「量」不夠,還要兼具「質」的提升,而所謂的「質」指的便是「刻意練習」,也就是艾瑞克森一再強調的「目標練習法」。
出處:https://medium.com/agile-coffee/%E5%88%BB%E6%84%8F%E7%B7%B4%E7%BF%92-%E5%8E%9F%E5%89%B5%E8%80%85%E5%85%A8%E9%9D%A2%E8%A7%A3%E6%9E%90-%E6%AF%94%E5%A4%A9%E8%B3%A6%E6%9B%B4%E9%97%9C%E9%8D%B5%E7%9A%84%E5%AD%B8%E7%BF%92%E6%B3%95-e5a2cc73bc53

若「習慣成自然」讓你滿意,再練習也不會進步

一個人在學習新技能時,會先設定一個大概的目標,然後看書、上網或請教專業人士基本的操作方式,然後持續不斷地練習,逐漸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享受新技能帶來的樂趣,下意識地認為長此以往,技能自然會愈來愈進步。
但其實不然,當你的動作習慣成自然,就表示不會再進步了。時間久了,你可能會發現這一點,譬如學桌球,無論你練得多頻繁,和球友打得再痛快,有些技巧性的球你就是無法回擊,讓你十分錯愕無措,偏偏你又不知道原因,情況也不常出現,使得你根本沒有機會刻意去改進。
從一個健康的人會有穩定的心跳、血壓、體重等來看,人體其實喜歡一切穩定、運作正常。
可即使如此,一旦身體發生劇烈變化,被逼出了平時所處的舒適圈,細胞還是會有所因應,選擇打開或關閉某些特定的基因,而這些被活化的基因又會啟動細胞內的各種生化系統,在全身細胞的通力合作下,改變了細胞的行為,人體的行為也就改變了。
所以為什麼長期運動的人,肌耐力會逐漸加強,就是這個道理。
舒適圈很安全,但缺乏挑戰,唯有走出去,人才能進步。而大腦也跟身體一樣,只要稍稍被逼出舒適圈外,別離舒適圈太遠,那麼大腦就會設法重塑神經網絡,加速大腦的記憶、思考、動作控制等功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
在學習新技能時,運用目標練習法刻意練習,給予大腦適當的刺激,使之走出舒適圈,便能逐漸強化大腦的適應力,人的敏感度和判斷力也會跟著提升,自然學什麼都能學得又快又好。
出處: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3003738

大腦像身體,可以鍛鍊

一般人都認為成年人的大腦細胞數量已經固定,大腦結構和神經網絡也都成形了,不像身體可以經由鍛鍊增強適應力,讓體能愈來愈好。
其實不然,因為潛能的開發,靠的是神經與神經之間的連結,跟腦細胞的數量多寡無關。更不用說大腦組織跟肌肉纖維一樣,會因為練習而增大了,大腦的適應力絕對比你想像的更好。
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執照應該是全世界最難考的執照了。欲考照者得先熟記「知識大全」,其中詳細記載了上萬條街道,以及所有街道的分布位置,光是考前的培訓就要花3到4年的時間,才有資格參加嚴格的考照測驗,但最後往往只有一半的學員拿到營業執照。
2011年12月8日,倫敦大學學院惠康基金會神經造影中心教授艾莉諾.馬奎爾(Eleanor Maguire)發表了一篇觀察倫敦計程車司機大腦的研究報告。
研究團隊以磁振造影技術觀察16位倫敦計程車司機的大腦,發現比起年齡相近、職業不同的男性汽車駕駛人,倫敦計程車司機腦中的海馬迴後緣部負責處理資訊的神經細胞的灰質比較多,而且計程車開得愈久者,海馬迴後緣灰質就愈多。
表示這些司機的大腦為了容納大量交通資訊,腦部結構受到了影響而產生變化。也證明了大腦能因長時間訓練而有所改變,就像人體肌肉纖維一樣,會因為練習而增大。
如此說來,能否學會新技能跟年齡並無絕對關係,艾瑞克森就曾在書中舉一位78歲的瑞典男子培爾.赫姆洛夫為例。他69歲才開始學空手道,還立志要在80歲時拿到黑帶。為了這個目標,他每星期接受5、6個小時的空手道訓練,以及10個小時慢跑和健身。
為了進步,他開始找教練做個人指導。皇天不負苦心人,培爾74歲時晉級藍帶,本來打算參加棕帶考試,但因搬家無法繼續上空手道學校而作罷,但他每天仍會持續練空手道,做各種運動及健行。
正是因為培爾的刻意練習,而發展出一組有效的心智表徵,在沒有老師的指導和意見回饋時,心智表徵就擔任了監督和判斷對錯的角色。這也是大腦被鍛練出來的能力之一呢!
歡迎參觀本格其他作品——
我的烏龍鳥事:烏龍事件簿/我的連載小說:《桃花債》/我的奇思異想:包山包海
日光:若你喜歡本文,記得點心心拍個手(要拍五下也行),你的鼓勵是創作者最大的動力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獲奬無數的資深媒體人陳月卿,自2005年退出媒體工作,開始專注創食療養生推廣及寫作生涯,人稱「養生教母」。有此佳績,「綠拿鐵」居功厥偉。新鮮的蔬果透過調理機的充分攪拌,更容易消化吸收,且能增強消化功能、排除體內廢物及毒素,使身體能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及全營養。
像美美這樣,繞開了「買與不買」的前提,讓兩位客人接受她的暗示,將焦點放在顏色的決定,這種只提示「選A或選B」,讓對方一心想著只能選A或選B,完全忘了他也可以「都不選」。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錯誤的前提暗示」。
1997年,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寫下自己的奮鬥故事《總裁獅子心》一書,結果連人帶書一炮而紅,該書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嚴長壽也獲得「1999年度菁鑽大章」。
命理師詹惟中的女兒有段時間拒絕讀書、排斥上學,讓他十分頭痛,因屢勸不聽,一氣之下他對女兒吼道:「妳不讀書滾出去算了!」一句氣話讓女兒和他冷戰了半年。直到有一天,詹惟中幫一位客人算命時,聽說客人的小孩因為受不了被父母逼著讀書而輕生,才如當頭棒喝打醒了他,讓他從此轉念。
2018年6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在新加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兩人當時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人矚目。更有語言與溝通心理學家以放大鏡式的檢視方式,分析兩人的肢體語言。 一開始川普便主動靠近金正恩,一面伸出手和他握手,展現了接納對方的態度,建立起雙方融洽的關係。
梁益嘉目前是日本良品計畫執行董事兼台灣無印良品董事總經理,他的敢拚敢衝在業界十分有名。梁益嘉從統一超商儲備幹部入行, 37歲晉升無印良品的總經理。2017年更破格升任日本母公司良品計畫史上最年輕的執行董事,也是成員中唯一的台灣人。
獲奬無數的資深媒體人陳月卿,自2005年退出媒體工作,開始專注創食療養生推廣及寫作生涯,人稱「養生教母」。有此佳績,「綠拿鐵」居功厥偉。新鮮的蔬果透過調理機的充分攪拌,更容易消化吸收,且能增強消化功能、排除體內廢物及毒素,使身體能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及全營養。
像美美這樣,繞開了「買與不買」的前提,讓兩位客人接受她的暗示,將焦點放在顏色的決定,這種只提示「選A或選B」,讓對方一心想著只能選A或選B,完全忘了他也可以「都不選」。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錯誤的前提暗示」。
1997年,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寫下自己的奮鬥故事《總裁獅子心》一書,結果連人帶書一炮而紅,該書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嚴長壽也獲得「1999年度菁鑽大章」。
命理師詹惟中的女兒有段時間拒絕讀書、排斥上學,讓他十分頭痛,因屢勸不聽,一氣之下他對女兒吼道:「妳不讀書滾出去算了!」一句氣話讓女兒和他冷戰了半年。直到有一天,詹惟中幫一位客人算命時,聽說客人的小孩因為受不了被父母逼著讀書而輕生,才如當頭棒喝打醒了他,讓他從此轉念。
2018年6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在新加坡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兩人當時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人矚目。更有語言與溝通心理學家以放大鏡式的檢視方式,分析兩人的肢體語言。 一開始川普便主動靠近金正恩,一面伸出手和他握手,展現了接納對方的態度,建立起雙方融洽的關係。
梁益嘉目前是日本良品計畫執行董事兼台灣無印良品董事總經理,他的敢拚敢衝在業界十分有名。梁益嘉從統一超商儲備幹部入行, 37歲晉升無印良品的總經理。2017年更破格升任日本母公司良品計畫史上最年輕的執行董事,也是成員中唯一的台灣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天滑手機、追劇,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想提升自我卻老是力不從心?其實,你與成功人士的距離,可能只差「五小時」! 你可能沒聽過「五小時法則」,但你一定認識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這位美國開國元勳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更是時間管理大師。他之所以能成就非凡,關
Thumbnail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兩人(布萊德.史托伯格和史蒂夫.麥格尼斯)長年深入訪問了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獲取了最新的科學見解,並發現了一流人才保持顛峰的的共通點,而這些東西也是普通人可以實踐、學習的!!! 可以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Thumbnail
笑來老師說:“不管什麼事情,做到極致的方法論都一樣,就是「專心致志做很久很久」。 那“專心致志做很久很久”,是多久呢? 其實不了多久。 一般來說,三、五年足以淘汰掉絕大多數人。 一旦漸入佳境,不讓你做了你才難受,於是,一不小心就能做一輩子。”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每天滑手機、追劇,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想提升自我卻老是力不從心?其實,你與成功人士的距離,可能只差「五小時」! 你可能沒聽過「五小時法則」,但你一定認識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這位美國開國元勳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更是時間管理大師。他之所以能成就非凡,關
Thumbnail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兩人(布萊德.史托伯格和史蒂夫.麥格尼斯)長年深入訪問了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獲取了最新的科學見解,並發現了一流人才保持顛峰的的共通點,而這些東西也是普通人可以實踐、學習的!!! 可以
Thumbnail
天賦真的決定一切嗎? 當投入大量心力在一件事情上,得到的回饋不如預期時,總會以自己沒有天賦、才能為理由安慰自己,但實是真的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的高低的關鍵,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
Thumbnail
笑來老師說:“不管什麼事情,做到極致的方法論都一樣,就是「專心致志做很久很久」。 那“專心致志做很久很久”,是多久呢? 其實不了多久。 一般來說,三、五年足以淘汰掉絕大多數人。 一旦漸入佳境,不讓你做了你才難受,於是,一不小心就能做一輩子。”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