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人物|走進那軀殼,便完全成為另一個人──克里斯汀.貝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說到當代樣貌最多變的演員,克里斯汀.貝爾無疑會在名單上排得很前面。他在電影裡忽胖忽瘦,亦正亦邪,常叫人認不出來。明明有天生的帥氣外貌可以輕鬆當個萬人迷,但他百般不願意,常挑選在外人眼中根本是活受罪的戲來演,並經常大幅改變體型與外貌。多數狀況下,觀眾在新電影作品裡看見他,根本不會想到「那是克里斯汀.貝爾」,而是看見一個新的人物──今年貝爾在《雷神索爾:愛與雷霆》飾演的「屠神者格爾」亦然。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劇照/IMDb
貝爾這回為新片理了光頭、穿起灰袍、上了厚重繁複的妝,化身為屠神者,為了失去摯愛而輪廓凹陷、身形佝僂,為了向眾神復仇而充滿痛苦與恨意。在戰鬥畫面中,他那空洞駭人、發出琥珀色光芒的眼睛,以及迅速敏捷的動作,讓他更像是一縷幽魂。貝爾全心投入的演出,成為全片最大亮點之一。
這位變色龍般的男星,有著不平凡的成長經驗。貝爾在 1974 年生於英國威爾斯,母親是馬戲團表演者、父親曾四處工作旅行後來成為機師,但由於父母離異,貝爾 17 歲跟著父親搬到加州。童星出身的他,12 歲就被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選中,在《太陽帝國》擔任主角,飾演二戰時期於中國上海長大的英國男孩,與父母走散後被帶去日軍集中營,每天都是生死存亡的挑戰。貝爾在戲中必須從 9 歲演到 13 歲左右,從幼稚演到早熟老成模樣,幾乎每一幕都有他,小小年紀首度主演電影就有精采表現,引來許多讚賞與人氣。
《太陽帝國》劇照/IMDb
不過外界的關注也帶來壓力,使得原本喜歡的表演工作,變得更像一種責任,有一小段時間貝爾幾乎失去表演的動力,加上父親生病、家中經濟狀況需要他拍戲賺錢,令他對於「演戲」有著愛恨交織的感受──能夠負擔家計讓他感到榮耀,但如此年輕就因為演戲走紅,讓他彷彿身陷囹圄。
但貝爾終究是喜愛演戲的,他漸漸找回熱情、享受表演,同時盡可能將私人生活藏在眾人目光之外。2000 年的《美國殺人魔》,確立貝爾是影壇不可忽視的實力派演員,他飾演的 Patrick Bateman 是個華爾街金童,冷酷、嚴厲、充滿自信,生活方面有非常固定且一絲不苟的程序,貝爾為了詮釋角色,積極控制飲食、鍛鍊肌肉,這些對完美體態的執著,不僅是為了演繹出 Bateman 的表面形象,它也是該角色的靈魂所在,畢竟 Bateman 連在享受魚水之歡時,在意體態美感的程度都大過性愛歡愉,他對於身體控制的嚴厲要求,反映內心對事物的看法,而當貝爾將自己雕琢成那樣精壯健美的軀體,更容易由外到內變身為 Bateman。
《美國殺人魔》劇照/IMDb
之後貝爾的新片參演消息,最受人矚目的往往是外型的改變。例如 2004 年《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貝爾為戲暴瘦二十七公斤,殺青後接著要拍攝的電影是《蝙蝠俠:開戰時刻》,因此得在幾個月的時間增胖四十五公斤。這樣的外型與體重變化不時在貝爾的職涯出現:2010 年為了《燃燒鬥魂》的拳擊手兼毒蟲角色大幅減重,到了 2013 年的《瞞天大佈局》又增重成一個胖子騙徒,2015 年在《大賣空》是個身材適中的基金經理人,但到了 2017 年拍攝《為副不仁》時又快速增重約 20 公斤以飾演美國副總統錢尼;緊接著為了能將自己塞進《賽道狂人》的窄小跑車,再度快速瘦身。
恐怕不少人會對這樣忽胖忽瘦、近乎殘害身體的演戲方式,感到不以為然。但在 2018 年的一篇《衛報》訪談裡,貝爾曾提到,他看過有些演員能夠在角色與真實的自己之間輕鬆轉換,可是他不行,他會很清楚意識到「我還是我」。或許正因如此,貝爾刻意像變色龍一般嘗試各種不同外表與形象的角色,因為扮演這些非常不像自己的人物,可以讓貝爾更自信且自在地脫離自己、成為別人。
《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劇照/IMDb
當外表的模樣琢磨對了,貝爾就能完全走進角色裡,全然相信自己就是那個人,演戲不再是演戲。例如《克里斯汀貝爾之黑暗時刻》的主角是個一年沒睡過覺的工廠技師,時常出現幻覺,瀕臨崩潰邊緣,貝爾為飾演該角瘦成皮包骨,整個人像個脆弱的空殼,彷彿一碰就要碎掉,這讓人驚駭的外表,即是主角內心各種折磨與罪惡感的具象化,貝爾將自己包覆在那皮相之下,就能「忘我」成為那位迷惘痛苦的失眠技師。
這或許也能解釋貝爾拍攝《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時,為何因工作人員誤入鏡頭而失控飆罵四分鐘。事後貝爾多次表達相當後悔、也承認錯誤,但可以想像在事發當下,由於貝爾是個需要那麼用力投入的演員,演出被打斷所造成的挫折感相當嚴重。
《燃燒鬥魂》劇照/IMDb
而這位經常將自己逼到極限的演員,終於在 2011 年因導演大衛.歐羅素的《燃燒鬥魂》拿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本片根據拳擊手家庭真人真事改編,貝爾飾演的 Dicky Eklund 是沉浸於往日拳擊榮光的毒蟲,他為此角大幅瘦身,確保擁有吸毒過量的人該有的外型,雙頰凹陷、骨瘦如柴。這角色的情緒,往往是常人的放大版,幾乎讓人覺得不真實,記得我剛看完正片時,還在懷疑貝爾是否演得太過火,結果片尾畫面馬上播出 Dicky Eklund 本尊相關影片,這才發現貝爾演得算克制了呢,Dicky 就是如此誇張的人哪。
貝爾曾於《Vulture》訪談中提及,他喜歡飾演有真實人物為參考的角色,並常常與這些人物成為朋友,例如在《瞞天大騙局》裡的角色原型 Mel Weinberg、《燃燒鬥魂》的 Dicky Eklund 與《大賣空》的 Michael Burry 等等。飾演真實人物給他自由的感覺,比如當導演認為貝爾太搶戲、演得太超過的時候,至少有個真實人物擺在那裡證明「這個角色就是這個樣子」,因此詮釋真實人物是最滿足、最自由的演出經驗,畢竟有個本尊形象可以替他背書。
《為副不仁》劇照/IMDb
這位熱愛演戲的演員,即使屢屢像要把靈魂掏空那樣扮演人物,仍沒想要找個不費力的角色來喘口氣、賺個輕鬆錢,從影超過三十年依舊在電影裡挑戰極限。貝爾提過自己喜歡冒險、旅行、接觸新事物,這點與他的父親很像,非常害怕無趣的生活。我猜想,貝爾在各種富挑戰的角色裡,可以找到許多新奇冒險,體驗不同的生活,一般人只有一生,他卻可以在好多個人物及人生之間跳躍,做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法嘗試的新鮮事,並在玩膩或受夠之前離開,這對害怕無聊的貝爾而言確實是幸運。例如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搶救黎明》裡,貝爾飾演在中南半島墜機成為戰俘的德裔美軍飛行員,受過各種虐待後與其他戰俘歷經千辛萬苦逃生,拍攝期間要親自演出許多非常挑戰極限的行為,像是赤腳於叢林逃生、吃蛆、被水蛭咬、在泥地被拖行、被土石流沖落等等,其他人對這種終生難忘的經驗恐怕避之唯恐不及,貝爾卻能當成有趣偉大的冒險來嘗試。
圖片來源:GQ英國版
大概就是這冒險犯難的特質,使得貝爾選擇角色的邏輯,像是在做一次又一次的實驗,看看自己身為演員從外表到內在的延展性多強大、極限在哪裡,可以詮釋多麼不同的人物。他也跟許多名導合作過,包括陶德.海恩斯、克里斯多福.諾蘭、雷利.史考特、韋納.荷索、泰倫斯.馬力克、大衛.歐羅素等等,風格差異甚大。
但身為旁觀者的我,倒覺得貝爾與他許多成功角色都有個共通點──執迷與決心,戲裡的角色有異常堅定的執念,而戲外的貝爾對「我要由外到內完全成為那個角色」的執著也很強烈。他有好幾個令人難忘的角色,都有相當程度的偏執,近乎瘋狂。
《頂尖對決》劇照/IMDb
例如貝爾與諾蘭導演合作的幾部片中,最讓人難忘的演出就是在《頂尖對決》裡,他與休.傑克曼飾演兩位魔術師,於競爭過程中反目成仇,為了贏過對方不擇手段。貝爾飾演的角色終生有一半時間要扮演另一個人,放棄任何擁有愛情與幸福的可能,不顧風險與犧牲,甚至可能毀了親近他的人的一輩子,只為了成為頂尖,但那頂尖卓越的本身,是如此空洞哀傷,幾乎讓人難以理解追求這目標的理由是什麼,就像一股失控的力量推著他衝進那個黑洞裡,此等決心教人害怕。
在與大衛.歐羅素二度合作的《瞞天大佈局》裡,貝爾為戲增重飾演大騙徒,電影開頭就是這位肥胖禿頭男 Irving 非常專心仔細地黏他的假髮片,嚴謹之程度彷彿在拆炸彈,這種專注與偏執,是騙徒 Irving 的敬業精神,每一片髮片都是他全心投入騙局所需的角色中的重要環節,是讓他的獵物放下心防而上當的關鍵之一,這種精神倒也與戲外扮演他的貝爾相輝映呢。
《瞞天大佈局》劇照/IMDb
貝爾與導演亞當.麥凱合作過《大賣空》與《為副不仁》,他飾演的角色一位是美國專業投資人、另一位是美國前副總統迪克.錢尼,一位專心致志於數字分析、另一位終生執迷於權力,都是相當頂尖的表演,但角色從外型到內心都是南轅北轍,唯有執著與堅持是他們的共同點。緊接著貝爾在《羅根》導演詹姆士.曼格的《賽道狂人》飾演賽車手兼汽車工程師 Ken Miles,又是一位相當執著的真實人物,只想好好做自己熱愛又擅長的事情,願意冒險突破至前人尚未到達的境界,將生死置之度外。
我想,雖然克里斯汀.貝爾很費心挑選許多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但終究,「執著」特質仍然貫穿大多數角色,而且貝爾都詮釋得非常成功。這些異常執著甚至為此受盡苦頭的人物,這些演起來彷彿要把貝爾撕裂再重新組裝的角色,就是最適合他的。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貝爾曾在受訪時提過,有人找他拍浪漫喜劇,他覺得對方瘋了,「我可是個認為《美國殺人魔》很好笑的人欸」。但是,從外人偶爾窺見他的私生活點滴裡,反而透出浪漫喜劇的味道。貝爾與妻子 Sibi Blažić 結婚已超過二十年,育有一子一女,還有幾隻小貓小狗。當年 Blažić 是薇諾娜.瑞德的助理,瑞德與貝爾在拍《新小婦人》時成為朋友,瑞德於是介紹 Blažić 給貝爾認識,就這樣,原本自認不想結婚的貝爾,遇上 Blažić 卻 180 度大逆轉,成為好萊塢少數婚姻穩定的明星,這不就是浪漫喜劇情節嗎!
或許,在貝爾演出一個個刺激、偏執、駭人、找死的角色時,他也把美好愉快的浪漫喜劇留給自己的真實人生了。哎,聰明的傢伙。
貝爾與妻子 Sibi Blažić/IMDb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算上《少年吔,安啦!》的金馬獎最佳錄音,杜篤之共獲 12 座金馬最佳音效、最佳錄音獎項,豐功偉業早已無需贅言;談起生涯早期,新電影影人拚搏奮鬥的時光,充滿革命情感的過往,更有藏不住的飛揚神采。
《徘徊年代》將鏡頭聚焦台灣內部,當新住民已經跟著社會脈動走到了今日,社會也應該要回應、跟上這個現實,而非停留在過去的空虛想像。張騰元期待未來新住民終能卸除「身份」的標籤,不需再強調「新住民」這個身份,並依照各自的意願保有原鄉的特色,最終達成「族群主流化」的社會。
長大後的我們,時常有如此經驗,生活中遇上某些事物所產生的微妙感受,彷彿內心有某處久違地被碰觸,有時想得起感受源頭,有時則難以名狀。然這些感受皆其來有自,或許是童年陰影,也或許是幼時啟蒙,與父母、同儕甚至這個偌大世界的交互作用,儘管隨著年齡漸長,我們關心的事物變多而逐漸淡忘,那些身體裡的感官依然存在,
生長環境塑造出冷漠的性格,再反過來鞏固、強化人際關係的困局,所謂個人與環境互為因果,雙雙牽引彼此,彷彿有一股看不見的下沈螺旋,持續地把少女往下扯。所幸,朴東勳踏入李至安的生命,真摯的關懷與付出,完全不求回報,只求對方過得幸福,就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暖陽,溫柔剝除生人勿近的隔閡感。
本期《釀電影》從「我們想談那些美美的電影」出發,但越是挖掘,越是往後退,最後讓我們真正著迷的,是那些追逐著美,為美而耽溺,在美學的路上跌倒又爬起、終能找到自己的人們。
想起自由的模糊形狀,亦想起這次「法國經典影展」中的百態之美,透過這次空前的策展,有幸讓身在此刻的我們得以從銀幕裡回望那個自由年代,那些沒有情節、邏輯,無法被定義,甚至是無法看懂的電影,都真真實實地代表風起雲湧的電影里程碑──是餘暉底下的金黃色巴黎、波光粼粼的塞納河、以及迷離在浮世裡的眾生魅影。
算上《少年吔,安啦!》的金馬獎最佳錄音,杜篤之共獲 12 座金馬最佳音效、最佳錄音獎項,豐功偉業早已無需贅言;談起生涯早期,新電影影人拚搏奮鬥的時光,充滿革命情感的過往,更有藏不住的飛揚神采。
《徘徊年代》將鏡頭聚焦台灣內部,當新住民已經跟著社會脈動走到了今日,社會也應該要回應、跟上這個現實,而非停留在過去的空虛想像。張騰元期待未來新住民終能卸除「身份」的標籤,不需再強調「新住民」這個身份,並依照各自的意願保有原鄉的特色,最終達成「族群主流化」的社會。
長大後的我們,時常有如此經驗,生活中遇上某些事物所產生的微妙感受,彷彿內心有某處久違地被碰觸,有時想得起感受源頭,有時則難以名狀。然這些感受皆其來有自,或許是童年陰影,也或許是幼時啟蒙,與父母、同儕甚至這個偌大世界的交互作用,儘管隨著年齡漸長,我們關心的事物變多而逐漸淡忘,那些身體裡的感官依然存在,
生長環境塑造出冷漠的性格,再反過來鞏固、強化人際關係的困局,所謂個人與環境互為因果,雙雙牽引彼此,彷彿有一股看不見的下沈螺旋,持續地把少女往下扯。所幸,朴東勳踏入李至安的生命,真摯的關懷與付出,完全不求回報,只求對方過得幸福,就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暖陽,溫柔剝除生人勿近的隔閡感。
本期《釀電影》從「我們想談那些美美的電影」出發,但越是挖掘,越是往後退,最後讓我們真正著迷的,是那些追逐著美,為美而耽溺,在美學的路上跌倒又爬起、終能找到自己的人們。
想起自由的模糊形狀,亦想起這次「法國經典影展」中的百態之美,透過這次空前的策展,有幸讓身在此刻的我們得以從銀幕裡回望那個自由年代,那些沒有情節、邏輯,無法被定義,甚至是無法看懂的電影,都真真實實地代表風起雲湧的電影里程碑──是餘暉底下的金黃色巴黎、波光粼粼的塞納河、以及迷離在浮世裡的眾生魅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萊塢很愛推出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像是蜘蛛人、蝙蝠俠、貓女、X戰警、超人等等,大部分都能成功吸金,再海撈一票。其中蝙蝠俠應該算是最長壽的一個角色,每回換人來演,又再次引發議論。
Thumbnail
史坦頓.卡萊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父親病逝後,他放火燒掉房子跟父親遺體。 揹起行囊搭長途公車在終點站下車,漫無目的隨人潮走入正在演出的馬戲團, 團長正吆喝群眾親眼見證毛骨悚然驚世奇觀的最後機會, 快進來一探究竟,看看是人是獸? 經由歐美兩地頂尖科學家驗證過,判定為人類的生物, 能連續
Thumbnail
一般人看電影或影集,都是衝著主角而看,如果主角上山下海、出生入死,就能讓觀眾更加死心踏地的追劇。雖然都知道高難度動作是替身上陣,但觀看作品的當下,沈浸在享受與悸動,幾乎沒人會去思考「做出那個特技的替身是誰」吧。
Thumbnail
眾所周知,巴比倫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直白地說,他就是電視劇裡典型聰明得令人髮指的怪胎。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派對上,孤身拿著裝著酒水的紅色塑膠杯,安靜站在距離音響很遠的地方。諱莫如深的深色眼珠死盯著因人聲嘈雜與青少年玩樂而漣漪片片的泳池水面,好似隨時都能在一邊解出哥德巴赫猜想。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從高概念出發,探討明星身處流行文化的大起大落,卻仍不忘回到人性底層的慾望,重新理解媒體的本質不是邪惡,而是使用媒體的方式,讓我們迷失自己原本的渴望。如果哪天初嘗爆紅滋味,面對眾人眼光的犀利時,我想,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是誰,才不會莫名變成他人口中的噩夢吧?
Thumbnail
他可能看過<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原著,當然還有翻拍的電影,他太想知道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筆下的這個角色如果形象化會長得怎麼樣?麥特·戴蒙(Matt Damon)?或許吧,顏值說不上怎麼讓人過目不忘,但仔細著裝似乎還算
Thumbnail
快打旋風系列最終的大魔王,以高強實力輾壓一眾對手的男人!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萊塢很愛推出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像是蜘蛛人、蝙蝠俠、貓女、X戰警、超人等等,大部分都能成功吸金,再海撈一票。其中蝙蝠俠應該算是最長壽的一個角色,每回換人來演,又再次引發議論。
Thumbnail
史坦頓.卡萊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父親病逝後,他放火燒掉房子跟父親遺體。 揹起行囊搭長途公車在終點站下車,漫無目的隨人潮走入正在演出的馬戲團, 團長正吆喝群眾親眼見證毛骨悚然驚世奇觀的最後機會, 快進來一探究竟,看看是人是獸? 經由歐美兩地頂尖科學家驗證過,判定為人類的生物, 能連續
Thumbnail
一般人看電影或影集,都是衝著主角而看,如果主角上山下海、出生入死,就能讓觀眾更加死心踏地的追劇。雖然都知道高難度動作是替身上陣,但觀看作品的當下,沈浸在享受與悸動,幾乎沒人會去思考「做出那個特技的替身是誰」吧。
Thumbnail
眾所周知,巴比倫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直白地說,他就是電視劇裡典型聰明得令人髮指的怪胎。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派對上,孤身拿著裝著酒水的紅色塑膠杯,安靜站在距離音響很遠的地方。諱莫如深的深色眼珠死盯著因人聲嘈雜與青少年玩樂而漣漪片片的泳池水面,好似隨時都能在一邊解出哥德巴赫猜想。
Thumbnail
傳記電影《作家不跳舞: 等待貝克特》是以愛爾蘭、法國諾貝爾文學獎者-山繆貝克特的一生為主。在獲獎當夜,劇作家貝克特試圖逃離原本典禮現場,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們從過去談論到現在,兒時的母親、跳舞的女子、二戰的摯友、伴隨一生的妻子等。貝克特試圖找尋人生的汙點、戲謔與荒誕,跳上舞台韃靼的脫離現實主義。
Thumbnail
《夢行者保羅》從高概念出發,探討明星身處流行文化的大起大落,卻仍不忘回到人性底層的慾望,重新理解媒體的本質不是邪惡,而是使用媒體的方式,讓我們迷失自己原本的渴望。如果哪天初嘗爆紅滋味,面對眾人眼光的犀利時,我想,保持清醒、清楚自己是誰,才不會莫名變成他人口中的噩夢吧?
Thumbnail
他可能看過<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原著,當然還有翻拍的電影,他太想知道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筆下的這個角色如果形象化會長得怎麼樣?麥特·戴蒙(Matt Damon)?或許吧,顏值說不上怎麼讓人過目不忘,但仔細著裝似乎還算
Thumbnail
快打旋風系列最終的大魔王,以高強實力輾壓一眾對手的男人!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