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MOOC】[國際經濟學] 要素稟賦論-其形成的前提條件與理論背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理論的介紹從初期的絕對優勢理論到比較優勢理論,接著進入到要素稟賦論
這裡會分為三個部分介紹,首先先從要素稟賦論的假設條件開始,接著進一步瞭解其內容和推論,最後提到了里昂剔夫之謎
理論的部分真的會有些無聊,不過感覺搞懂會比較容易理解接下來的內容,只好耐心地讀下去

要素稟賦論是什麼?

要素稟賦論(Factor Endowment Theory)也被稱為"赫可歇爾-俄林理論",或稱為(H-O理論)
主要是在1919年由赫克歇爾(Heckscher)在其著作中提出要素稟賦論的概念,之後由俄林(Ohlin)承襲這概念並於其在1933年出版的《域際貿易和國際貿易》一書中,創立了要素稟賦論
當看過要素稟賦論的假設前提後,就會深深感覺要素稟賦論即是針對比較優勢理論中不足的部分,加以補充和探討
讓我們來繼續瞭解要素稟賦論的前提假設吧!

要素稟賦論的前提假設

要素稟賦論有七個前提假設:
  1. 2x2x2模型,即2個國家(A國家和B國家)、2種產品(X產品和Y產品)、2項要素(勞力與資本)
  2. 產品生產函數相同、技術水平一樣、規模報酬不變
  3. 偏好相同
  4. X產品在兩國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Y產品在兩國都是資本密集型產品
  5. 完全競爭,無任何貿易障礙,沒有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
  6. 要素在一國內自由流動,國際間不流動
  7. 資源被充分利用等等
以上這七點假設前提,可以看出是不是幾乎和比較優勢理論相同
不同的是第1點和第4點,最主要就是將勞力和資本這兩項要素加入探討
此外,雖然後續會探討第4點,但還是要提出其重要性
在這個假說中,一個產品在兩國間被認為是哪種要素型的產品要是一致的

勞力密集型產品 vs 資本密集型產品

這兩者其實是相對的概念,是透過兩國比較所產生"相對"勞力密集和資本密集
換句話說,同一產品在不同兩國的比較,可能會從勞力密集變成資本密集,這裡和比較優勢理論所使用的"比較"概念一樣
老師在當中舉了美國、中國和印度的例子,她提到這三個國家人口數都是很多的,但美國和其他國家比較,通常產品還是會偏向資本密集而非勞力密集
所以這兩個要素不是絕對地多就是多,而是相對哪個要素相對優勢、哪個要素相對劣勢
既然如此,要如何判定哪個是勞力密集型產品?哪個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呢?

國家的要素豐裕度

判定一個國家的資本和勞動力哪個比較多的時候,就要使用要素豐裕度(Factor Abundance)進行計算
這裡是使用資本總量和(K)和可利用的勞動總量(L)進行比較,也就是用資本總量(K)除以勞動總量(L),即K/L
在兩國相比時,如A國大於B國,即A國相對來說資本總量(K)比較大,而B國相對為勞動總量(L)較大,所以我們就說A國為資本豐裕國而B國為勞動豐裕國
但在產品要比較前,還要注意要素的價格比,這部分的前提條件是要素的需求相同,因為要素的變動會影響價格進而改變需求,會使得公式變得太複雜而無法探討
要素價格比是使用工資(w)和資本利率(r)進行比較,也就是以工資(w)除以資本利率(r),即w/r
兩國相比時,如A國大於B國,即A國相對來說是資本豐裕國而B國為勞動豐裕國

產品的要素密集度與密集度逆轉

產品的要素密集度首先是使用產品的資本總量(K)和勞動總量(L)進行相比,和上面國家的比較相同
當兩產品比較,K/L大的即為資本密集型產品,另一個則為勞動密集型產品
但是,當同質產品在要素豐裕度不同的國家其要素的密集度不同時,會使得產品的要素密集度產生逆轉
這時就會違反了假設前提的第4點
雖然這情況在現實是時常發生的,但因為在做理論的探討,所以將這部分先認定並不會有逆轉的現象,讓兩產品在兩國間是相同的密集度

結論

這部分其實就慢慢地加入了更多的觀念
尤其是在思考國家豐裕程度、產品密集度時要盡量搞通,如果沒想清楚的話,不光是這個理論,後面的理論可能也都會遇到障礙
好了,要素稟賦論的假設前提就到這兒告一段落
下一課會進入到要素稟賦論到底如何進行並探討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感覺下一課才是硬仗的開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會員
232內容數
一個講化妝品的地方,會慢慢整理化妝品相關的知識、法規還有安全性報告等等在這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完全的自由貿易體系下,自然美個國家都會把它的資本和勞動力用於最能為自己的社會帶來福利的地方。這種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與整個社會經濟密切相連的。 《政治經濟學及稅賦原理》-大衛李嘉圖 上一課提到了比較假設的條件,接著使用比較分析理論解釋貿易是如何發生的,並且也說明了通過貿易是如何對雙方產生好處的
商品的價值或其所能交換的任何另一種商品的量,取決於其生產所必需的相對勞動量。 《政治經濟學及稅賦原理》-大衛李嘉圖 比較優勢理論的起源 比較優勢理論的八個假設前提 在正式講述比較優勢理論前,要先瞭解比較優勢理論的八個假設前提 2x2模型 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 完全競爭市場 自由貿易政策 2x2模型
財富是交換勞動的權利 -亞當斯密 在結束了緒論的介紹後,開始進一步地介紹國際經濟學中的各個知識 首先第一個就是針對國際貿易理論進行介紹 這部分會分為五個部分,今天是第一個部分的第一個知識點:重商主義和絕對優勢理論 最早的商業-重商主義 由亞當斯密創造出的絕對優勢理論 結論
「自由貿易」是一個口號,它被設計出來以攻擊與自己競爭的經濟體從而保護自己的利益。 第一節的最後一個單元,除了再總結一次前面兩個單元的重要知識點外,並提出了國際經濟學主要在探討的十個面向 這些面向相互有關聯又各自獨立,真正再探討時會選擇想要針對的幾個面向進行探究 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的利益——生產要素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使用更有效率。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進入到了第一節的第二個部分 一樣,來記錄、整理自己聽到的課程內容,也分享給有興趣、喜歡自我學習的人 讓大家可以相互砥礪、相互進步 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兩個面向 這時,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 站在超國家的角度 結論
什麼是好的經濟制度,一個好的經濟制度就是鼓勵每個人去創造財富的制度。 《國富論》 好久沒有認真聽課了,也好久沒有認真作筆記了 來記錄、整理自己聽到的課程內容,也分享給有興趣、喜歡自我學習的人 讓大家可以相互砥礪、相互進步 第一堂課,主要針對經濟與市場的歷史進行講述,並介紹經濟學到國際經濟學的演變
在完全的自由貿易體系下,自然美個國家都會把它的資本和勞動力用於最能為自己的社會帶來福利的地方。這種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是與整個社會經濟密切相連的。 《政治經濟學及稅賦原理》-大衛李嘉圖 上一課提到了比較假設的條件,接著使用比較分析理論解釋貿易是如何發生的,並且也說明了通過貿易是如何對雙方產生好處的
商品的價值或其所能交換的任何另一種商品的量,取決於其生產所必需的相對勞動量。 《政治經濟學及稅賦原理》-大衛李嘉圖 比較優勢理論的起源 比較優勢理論的八個假設前提 在正式講述比較優勢理論前,要先瞭解比較優勢理論的八個假設前提 2x2模型 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 完全競爭市場 自由貿易政策 2x2模型
財富是交換勞動的權利 -亞當斯密 在結束了緒論的介紹後,開始進一步地介紹國際經濟學中的各個知識 首先第一個就是針對國際貿易理論進行介紹 這部分會分為五個部分,今天是第一個部分的第一個知識點:重商主義和絕對優勢理論 最早的商業-重商主義 由亞當斯密創造出的絕對優勢理論 結論
「自由貿易」是一個口號,它被設計出來以攻擊與自己競爭的經濟體從而保護自己的利益。 第一節的最後一個單元,除了再總結一次前面兩個單元的重要知識點外,並提出了國際經濟學主要在探討的十個面向 這些面向相互有關聯又各自獨立,真正再探討時會選擇想要針對的幾個面向進行探究 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國際貿易政策
國際貿易的利益——生產要素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使用更有效率。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進入到了第一節的第二個部分 一樣,來記錄、整理自己聽到的課程內容,也分享給有興趣、喜歡自我學習的人 讓大家可以相互砥礪、相互進步 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兩個面向 這時,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 站在超國家的角度 結論
什麼是好的經濟制度,一個好的經濟制度就是鼓勵每個人去創造財富的制度。 《國富論》 好久沒有認真聽課了,也好久沒有認真作筆記了 來記錄、整理自己聽到的課程內容,也分享給有興趣、喜歡自我學習的人 讓大家可以相互砥礪、相互進步 第一堂課,主要針對經濟與市場的歷史進行講述,並介紹經濟學到國際經濟學的演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本文探討了經濟市場中的障礙與壁壘對於買賣方和投資者的影響,指出這些障礙可以是優勢的來源,同時也提到了克服障礙可能帶來的超額報酬。
Thumbnail
美國經濟還是自由市場的典範嗎 任教於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的頂尖經濟學家 Thomas Philippon 用各種數據 統計分析研究 和經濟學家的研究 指出 美國的產業結構出現越來集中的現象 而產業集中的成因是好是壞呢 本文有充分的數據 和圖表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
Thumbnail
市場力量類似於巴菲特護城河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此概念可能並不陌生。但本書除清楚地論述各市場力量的效益面、障礙面以及不確定性外,更進一步為剖析我們各市場力量的強度決定因子,十分精采。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大家最常聽到供需由市場來決定,但是常常商業上卻不是這樣。 供需理論裡面:最重要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模型中用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Equilibrium]。 這個曲線模型的因果關係為價格(Price)是因、數量(Quantity)是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1. 生產力經濟學,源自於Adam Smith國富論,但很可惜並無後人將其引申,普通經濟學理論太過強調需求的變化,卻忽視生產活動的變動段均衡價格及產出的影響。 2. 這個理論寫在這裡,作為後續投資理財的重要參考依據!
本文探討了經濟市場中的障礙與壁壘對於買賣方和投資者的影響,指出這些障礙可以是優勢的來源,同時也提到了克服障礙可能帶來的超額報酬。
Thumbnail
美國經濟還是自由市場的典範嗎 任教於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的頂尖經濟學家 Thomas Philippon 用各種數據 統計分析研究 和經濟學家的研究 指出 美國的產業結構出現越來集中的現象 而產業集中的成因是好是壞呢 本文有充分的數據 和圖表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
Thumbnail
市場力量類似於巴菲特護城河的概念,大部分人對此概念可能並不陌生。但本書除清楚地論述各市場力量的效益面、障礙面以及不確定性外,更進一步為剖析我們各市場力量的強度決定因子,十分精采。
Thumbnail
自由市場實際上是一個追逐利潤和迴避虧損的體系,對經濟效率而言,虧損的訊息與利潤一樣重要,它告訴生產者該停止生產什麼產品,由於生產決策由價格引導,因此社會對稀有資源運用更有效率。 最簡單、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們喜歡在價格低時多買一點,價格高時少買一點;同樣的,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人,喜歡在價格高時多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大家最常聽到供需由市場來決定,但是常常商業上卻不是這樣。 供需理論裡面:最重要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在經濟學模型中用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Equilibrium]。 這個曲線模型的因果關係為價格(Price)是因、數量(Quantity)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