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內向人的B2B銷售技巧:用專業贏得客戶信賴

這篇分享希望能讓你了解
什麼是「顧問式銷售」?提高銷售成功機率的關鍵為何?內向人也可以成為Top Sales的關鍵
本篇會從幾個議題來分享:
1.顧問式銷售 v.s 傳統銷售
2.SPIN + FAB
3.說故事的藝術
4.建立屬於自己的銷售流程 
我在剛從學校畢業、踏入業界的時候,由於因著職務需求需要與客戶進行溝通,但對於銷售又沒有太多概念,同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與客戶形成有效的互動,因此在初期時只能準備好客戶想聽的簡報、回答客戶的疑問,對於客戶的需求與想法一片模糊,回去只能燒香拜佛期待客戶買單,並等待著對方的再次通知,最後才發現被發了無聲卡,像極了我第一次面試的過程。
談案子就像談戀愛,彼此互相信賴、滿足需求,才能走得長遠
通常當案子落入由客戶掌控著對話主導權的被動情形時,贏下案子的變數就會增加,客戶聚焦的就會在整體方案的價格,形成價格導向的銷售模式,而不是在銷售流程中我們所展現的價值與專業,造成的結果就是殺到見骨的價格與不盡理想的毛利。
因此,為了能有效地增加案子成交機率,並達到客戶需求與銷售利潤的雙贏交易,在主管的指導下開始接觸到所謂的「顧問式銷售」,透過掌握銷售流程與運用銷售技巧,用專業建立客戶信任,將銷售機會從價格轉為價值導向。

顧問式銷售 v.s 傳統銷售

Resource by pexels
所有的交易都是建立在雙方之間的互信上,如同我們上網購買物品前,都會查詢賣家的信用評等一樣,而顧問式銷售與傳統銷售的差別,在銷售思維和個人特質上,皆有很大的不同。
你希望客戶錢花的哀怨,還是錢花得甘願
從銷售思維的角度來看,銷售員是以銷售商品為導向,著重在短期關係的建立,只要能夠促成交易,客戶的實際需求是否被滿足,並不是他們太在意的重點,但過於積極的推銷,往往讓客戶容易卻步,進而產生無形的防衛機制,不容易對你說出他們真正的需求。
而顧問式銷售則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著重在長期關係的培養,站在客戶的立場挖掘他們的需求,以客觀的角度給予客戶的建議回饋,並透過專業幫助客戶找出能符合其需求的方法。
舉例來說,當你今天需要一支手機而到通訊行準備購買時,有一個銷售員不停地跟你推銷一款新型的智慧型手機,並且不斷的向你表示有什麼特色、多少強大功能,並且現在活動促銷可以折扣多少元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溝通橋樑,因為這是單向的傳統銷售;但另一個銷售員反而開始詢問你,你買這支手機的用途為何?是否有手遊或照相需求?有沒有想改善過去使用上的一些缺點等問題時,你會發現你們之間開始有了討論,並且能夠在了解你的想法後,運用他的專業給予你適合的方案建議,這就是雙向的互動。
對於不同的族群,也有不同的銷售思維,如果是一般消費性產品或民生用品等必需品的話,通常傳統銷售就能滿足這種單純的一次性銷售情境,尤其個體用戶數大,快餐式的銷售往往也能彌補客戶流失的成本,但對於像企業的資訊設備汰換、產品導入這種高價值性的複雜銷售情境時,因為既有客戶的損失很難透過開發新客戶彌補,同時也不同於消費性產品的單一銷售特性,因此建立雙方長期信賴關係形成穩定的合作夥伴,從而達到我們與客戶的雙贏,是顧問式銷售的價值所在。
撕掉外向與魅力的標籤,試著用專業取代特質吧!
自從讀了馬修‧波勒(Matthew Pollard)的書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銷售即便是內向人也是可以學得來。過去我對於一個成功業務的想像,可能是穿著西裝筆挺、梳著帥氣俐落的油頭、不怕生的性格與伶牙俐齒的口條,而這樣的個性與魅力,對於像我這種看起來外向,但自認內向的「假性外向者」來說,要扮演好這種角色實在是過於辛苦了一點。
但馬修‧波勒在他的著作中所提到「銷售流程」的概念,更是徹底翻轉了我認為只有外向者才能勝任銷售的想法,在書中馬修所提倡的銷售流程,透過系統性、結構化的方式定義出從零到成交的流程,換句話說就是擬定一個劇本,透過事先擬定好劇本,就可以掌控整個銷售階段的走向,並引導至你所希望的結果,強調的是你在過程中所展現的專業價值,而非個人魅力,並減少突發情形與臨場反應的情況。
Resource by pexels
從馬修的觀點來看,依靠個人特質與魅力的業務,在表現上大多是起起伏伏的情形,不是大好就是大壞,並且他人無法複製成功的經驗,但透過銷售流程搭配顧問式銷售,可以保持在穩定的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排除了先天性的個性因素,讓所有人都可以透過訓練與練習,提高自己的表現。
那劇本的概念又是什麼呢?又要該如何學習與掌握呢?
接下來提供大家兩個實用的技巧,各位也可以試著練習看看哦!

技巧一:SPIN + FAB

SPIN與FAB是在顧問式銷售中非常重要的銷售技巧,雖然行之有年,但依然管用,如果能夠在銷售階段中有效利用這兩種技巧,離成功的距離又會更近了一些。
SPIN的核心,是建構起顧客需要購買的價值,再說明產品如何有效滿足。主要是由情境式問題(Situation)、探究性問題(Problem)、暗示性問題(Implication)與解決性問題(Need-Payoff)這四種面相所組成的溝通邏輯。
Resource by David
情境式問題:確認既有資訊,並蒐集客戶現有狀況等背景資料
探究性問題:
找出客戶現有的問題、困難點與不滿意之處
暗示性問題:
詢問客戶這些問題會帶來的影響、後果,強調客戶潛在損失
解決性問題:
提供能解決客戶問題與痛點的解決方案,強調價值或效益
SPIN這種溝通技巧的關鍵,就是在於透過暗示性的問題,引發客戶思考這些問題,並放大這些問題的影響,強調不處理這些問題,對於企業的損失影響為何,等到客戶想通了,認同這些問題會對公司/個人帶來何種影響時,自然就會有興趣聽聽你有什麼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你可以說:
情境式問題:請問過往你們採購伺服器,都是由哪個單位起案呢?
探究性問題:目前的設備有發生什麼問題嗎?貴公司的備份政策大概是如何呢?
暗示性問題:系統崩潰會對營運造成直接影響嗎?一小時的停機是可接受的嗎?
解決性問題:若有一個解決方案可讓停機從一小時降為五分鐘,您會有興趣嗎?
當客戶對你的解決方案有感興趣時,要如何在短時間向客戶傳達產品的價值與效益呢?這時候FAB的技巧就可以幫助你清楚地向客戶說明。
FAB主要是由特色(Feature)、優勢(Advantage)與效益(Benefit)三項構成,這種溝通技巧的關鍵,就是在於產品有什麼樣的效益,可以滿足或解決客戶的需求。
Resource by David
特色:產品有哪些特性或功能
優勢: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異
效益:對客戶可帶來哪些好處
舉例來說,你可以說:
特色:SimpliVity超融合內建備份功能
優勢:相較於其他超融合需要購買備份軟體,SimpliVity還能做到快速備份還原
效益:因此除了節省備份軟體成本外,快速備份還原也能減輕問題造成的損失
透過將SPIN與FAB的結合的技巧,就可以串起與客戶之間的對話,也能達到收斂的效果,避免有時候話題被客戶給帶走了。

技巧二:說故事的藝術

一個有趣的故事,總是可以讓聽眾聽得入迷
很多客戶對一個解決方案感興趣時,接下來就會在意自己是不是第一個使用這項方案的人,所以通常就會詢問有沒有其他同行也有使用,深怕自己當上那第一支小白老鼠。
因此「成功案例」是在與客戶面談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客戶聽到有其他同行也有在使用時,懸掛的心就會放鬆下來,至少當他老闆問他為何要用這套產品時,他還可以告訴他的老闆說某某企業目前已經導入這套系統了。
一個戲劇性的故事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能讓客戶在心中留下一個記憶點,而一個好的故事,會具備四種元素:
背景:故事主角、時間、客觀資訊等
困境:
遭遇的問題、痛點或瓶頸
轉折:
過程中與客戶經歷的愛恨情仇或心酸血淚
作法:
最後如何歡喜大結局
故事的好處很多,有時候可以藉由故事背後的寓意,讓客戶了解你想表達的概念,又或是當客戶提問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時,也可以透過故事婉轉地表達你的想法,因此平常多準備一些案例,或許在某個時刻能派上用場。

建立屬於自己的銷售流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方式與步調,所以需要花時間去摸索與練習,在初期沒有太多概念的時候,常常觀摩前輩在實務上的做法,有一點概念之後再搭配從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慢慢構築出完整的銷售流程。
Resource by David
而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不斷地透過大量的練習來讓自己習慣,使其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要能夠做到輕鬆寫意、自然表現的階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即使我在文章中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但回過頭來,其實自己還是有很多不熟悉、或是因為緊張而忘記的部分。
因此,要能夠成為一個讓人信賴的顧問,除了具備的專業知識之外,包括你的談吐、舉手投足,甚至是諮詢風格,都會是讓客戶判斷能否信任與願意合作的要素,而透過顧問式銷售的概念,結合標準化的銷售流程與溝通技巧,也可以幫助內向的人可以試著以不同的思維與方法來著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David | 資訊科技小學堂
David | 資訊科技小學堂
目前任職於系統整合產業,有感於網路上對於資訊產業的資料不易取得與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所以除了希望可以透過平台記錄自己學習的過程之外,也能將生澀的概念和知識用顯而易懂表達方式呈現,讓正在資訊的道路上前進,或即將踏進產業的朋友,可以一起努力與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