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這本書中,作者王意中臨床心理師針對每一項對立反抗的行為,分別詳細的提供輔導與教養秘訣。
全書所提到關於對立反抗的孩子通常會發生的情況:不聽話、易怒、予取予求、不在乎後果、挑釁、不遵守規矩、破壞秩序、選擇性配合、言語辱罵、愛爭辯、經常發脾氣、將問題歸咎給別人、態度惡劣、心存報復、充滿恨意與敵意等。
這些大人眼中的脫序行為,其實都有其原因。我們該如何找出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採取正確的解決之道?
帶給我的觸動
看完這本書讓我在第一線教學現場上有更多辦法可以直接應用,我也不再只是看見學生的表面行為,當對立反抗的衝突發生時,我更容易思考到孩子這麼做背後的可能性,往他的內心探究根本原因。也使我更能夠放下長期的偏見,不讓孩子口無遮攔的謾罵影響當下的情緒,大人的第一時間反應特別重要,孩子會看在眼裡。
當我們想要修復與孩子的關係時,先釋出善意主動和解,向他證明我們是在乎他的感受,並且也願意做調整與變化。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曾有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活動量充沛,又經常衝動行事,不遵從管教,怎麼勸告都沒有用。
當有一天這個孩子出現違抗的態度,對我的要求產生激烈的反彈,我察覺到他內心有許多不滿的情緒,為了避免他這樣的情緒長期積累,導致日後演變為對立反抗的孩子,最終刻意干擾破壞秩序。
當天我空出一段時間來,與那位學生對話。先請他反省後告訴我他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再由我補充說明懲罰原因,如此他便能理解自己為何被懲罰。若我們只處罰孩子,沒有告訴他受處罰的理由,長久下來,會造成孩子心理不平衡,而產故意不配合的態度。
最後,我向學生說明自己能夠理解包容他這樣的狀態,不過基於班級秩序考量,對於這樣失控行為的表現他還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平時,面對這位ADHD的孩子,我深知有些失控的行為是孩子情非得已,因此採取較為寬鬆的態度接納他。偶爾讓他幫忙做一些跑腿、協助其他同學、或者打掃教室環境等動態的事情,自然消耗他的活動量,也讓他感受到在這個團體中因為付出而產生的成就感。這位孩子現在每一天都熱心助人,與同儕之間也相處融洽。
書中喜愛的段落
1. 練習自我覺察,覺察自己在說這些話時,情緒是否也跟著浮現上來。
2. 我們不希望哪些行為、情緒在孩子身上出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及情緒。
3. 當我們願意面對與坦誠自己的錯誤,也是讓孩子瞭解大人和小孩都會犯錯。不怕犯錯,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