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推薦的兩本書,都可透過 HyRead 在台北市立圖書館上免費借閱。
看劇的時候,我喜歡觀察角色在關鍵時刻的抉擇,他們的選擇通常回應了是否突破困境且接受挑戰(通常都有,否則會看不下去)。
這次在看《怪奇物語》第四季的時候,有一幕是核心人物(Eleven)面對權威長輩(PAPA)時,內心展現的衝突(感謝與恨意)與抉擇(服從或抵抗);最後, Eleven 堅定地從 PAPA 身旁離開,轉身加入遠道來拯救她的少年夥伴們。
「哇,英雄旅程的覺醒時刻!但如果 Eleven 當下退縮、否定這一切 ,依照她的個性,應該會成為永恆少年。 」
「什麼是永恆少年?」
「小王子啊!」
上面的對話,是我看劇時的突發奇想,靈感來自於講述英雄旅程公式的《千面英雄》以及反成長的《永恆少年》。這兩本都以「童話、神話故事」帶出心理分析理論,看完之後可擴張看劇/閱讀小說時的思維,更容易同理角色的心理狀態與處境。
《永恆少年》內文不生硬,譯者文筆也不錯,很快就可以翻完。我將《千面英雄》中英文版對照之後,比較推薦用字優美的英文版(這本走直譯路線,中文語句之間沒有修飾過,看了有點吃力)。
熱衷敘事的我,看劇時最期待的就是主角
覺醒時刻的出現:他們看清現況後,起身完成未竟之事,即神話學家 Joseph Campbell(約瑟夫·坎伯)於 1949 年提出的
英雄旅程公式。這段旅程由啟程、啟蒙、歸返三大幕中的十七階段所組成,範例與分析都收錄在敘事經典
《千面英雄》一書中。
然而,不是每一齣劇都有英雄,我們總習慣將主角的成長想得理所當然,很少考慮過「如果主角不想長大、婉拒挑戰、躲回窩裡,劇情會如何發展?」永恆少年就是不覺醒代表,想想小王子與小飛俠,有畫面了吧!
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是個偏負面的詞,最原始的定義是「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他們有一種神秘的特質,不擅處理責任與挑戰,更不願意經歷英雄旅程。
我對永恆少年有更多的好奇心,因為英雄總是如此耀眼,而永恆少年停滯的時光裡,想必埋了各種版本的多愁善感。
英雄旅程以及永恆少年的生命曲線,也可以對應到自己身上;我們每天都在做出各種選擇,然而下決定的時候,我們思考的是未來,還是無視問題的存在?
有趣又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兩本書,推薦給大家!
- 作者:Joseph Campbell
- 譯者: 朱侃如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6/03(1949年原文初版)
- 分類:世界經典文學、神話/傳說
- 作者:Marie-Louise von Franz
- 譯者: 徐碧貞(Pi-Chen Hsu)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18/11/20
- 分類:心理學、經典學派/大師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