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閱讀短評 | 願我們都能再理解彼此多一點點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甚至不只宗教,還有政治或某些組織和論點。這本書解釋了這些。信任某些信念,只是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理由,而宗教,解釋了科學到目前為止不能解釋的----死亡。因為不能解釋死亡,不能接受一個曾經很親密的人瞬間消失,不能接受自己一輩子的努力化為沒有,於是我們借助宗教,用來世、用天堂地獄來試圖減少一點點痛苦和恐懼。這本書也加深了我想去印度再更多一點,但時機尚未到,現在去印度還沒能有所體悟。印度和華人社會最大的不同是,死不是與生有所分別的,在那裡,生死沒有界線,在恆河,孕育生生死死。我們總避諱討論死,因為死是一切的失敗,只能眼睜睜的面對,什麼努力也做不了,於是沒有人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甚至畫上界線,人和鬼,相互害怕著。但學會面對死亡,才有能力面對生命裡的失敗。

文字裡,我圍繞著死亡,我想那是因為,關於死亡的敘述,是我心中最震驚、不曾接觸、也不曾想過的議題。三年後,去了加拿大、日本,回台灣也進入職場,甲狀腺亢進、憂鬱症、焦慮症,經歷了種種後,再回來看這本書。在書頁裡加上了標籤,我發現,依然是死亡議題牽動了我的心


作者在書中分了三個大類別:生是意外,死是必然情感的力量真正的快樂,很明確的就是三個議題,生死、感情與快樂。

快樂,這很常聊,很多的書都會教導我們快樂。作者在書中強調著,快樂應該由內向外,而非由外在刺激內在。刺激,購物、玩樂、旅行、休閒......由外牽動的都是短暫的,平靜的心帶來的快樂,才會是長久的。「多」可以來的很容易,而「少」卻能感動我們。

感情,作者分享了一個很特別、也深深觸動了我的觀點,「所有的感情都是刻意的」。談到人際關係,我們總是說想要「真誠」,好像沒有心機、不經過設計矯飾、不刻意做什麼,才是真誠,但另一面的意思卻是:我不刻意做任何事,我想暢所欲言、為所欲為,好像變成了耍賴、不在乎對方感受,就是表現毫不刻意,真誠的自己,這樣的關係會平衡嗎?會快樂嗎?刻意為之,且雙方都要刻意,就像人們常說,感情就像跳探戈,一個進一個退,刻意的前進與後退,找到在乎對方與在乎自己的平衡,才會是長久的吧!

而了解死亡,是感情、也是快樂的根本,也因此這是作者在一開始的第一章,也是不論三年前三年後都最觸動我心的部分,就讓我用激起我心中波瀾的書中金句來分享吧!

1,

我們人很難接受一個至親好友原本好端端的,結果人突然就沒了。他哪裡都不會去,沒有天堂,沒有極樂世界,也沒有來生,什麼都沒有,他就是這樣不見了,消失了。我們怎麼可能有辦法接受?

「一個好端端的人就這樣沒有了。」

第一次讀到這段話的時候充滿震驚,真的耶!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確定他是去到極樂世界又或前往來生,就霎那間停止了鼻息,在繁瑣習俗推進後,化為灰燼。如果是生病也許還有些準備空間,乍然離世的人又要怎麼接受?接受那個昨日可能還暢談甚歡的人憑空消失。

「很多話語與儀式是給還活著的人的。」

2.

或許,對於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我們幾乎都可以有個「合理的說法」、有個解答,但唯獨死亡沒有。死亡好像是一道我們無法跨越的鴻溝,一個沒有人能打贏的戰場。

「死亡的必然沒有人能夠躲得過。」

喜歡作者的論述,「如果接受了死亡這項終極、絕對的失敗,那人生裡還有什麼失敗是無法承受的呢?」,網路上有句流行金句:人生除了生死以外,其餘都是擦傷。這句話很可愛,每次在開心、平靜的時候看到總是讓我會心一笑,但若在憂鬱泥沼時,這句話總能勾出嚎啕大哭的聲息。

我不妄想哪天我能看破死亡,因為死亡這條線後的神秘與未知永遠無法捉摸,但只要還活著就是機會、就是希望,那是每個泥沼的夜晚提醒我自己的動力。

3.

印度哲學大師寂天在著作中曾說過一段話:大地布滿荊棘與碎石,但我們不可能把大地都鋪上地毯;然而,只要剪兩塊地毯在腳上,那保護腳的效果,跟把整個大地鋪上地毯其實是一樣的。這段話是指,我們不可能扭轉外在的恐懼與現實,但如果我們扭轉自己面對恐懼的方式,恐懼可能就不會如此巨大了。

我們求不得別人怎麼想、怎麼做,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怎麼去想、怎麼去做,不只是面對恐懼的時候,還有太多太多別人的眼光。心境轉換好難,但每次我都會把這個小故事放進心裡面想過一遍,讓焦躁的心平靜一些。

4.

認為自己有能力的人,比接受自己無能的人容易掉入痛苦的迴圈裡。

嘿!看到這句話我笑了!我常常自嘲著說:「就是那些聰明但又不夠頂尖的人才或憂鬱症呢!所以我也是滿聰明的嘛...」認為自己有點能力,卻又常常被現實打的體無完膚,然後建築著層層高牆,以為自己在保護自己的內心,孰不知,是把自己關在痛苦迴圈裡無法逃脫。傻有傻的幸福吧!但好強的我也曾在生命旅途上品嘗過豐美的碩果呀!不論是哪方面的能力,即便是我的好強,那個把我關在痛苦迴圈裡的好強,也曾帶給我快樂與成就感,不管如何,他們都是一體兩面的,好處與壞處都不能獨得,就帶著這些能力,繼續前進吧!

5.

我們看不到對方的恐懼,而只關注在自己的恐懼上,才會造成對立。

啊!又是一個恍然大悟啊!

大學時我曾與人爭執,一吵吵了半年,我們是社團的幹部,因為爭吵而失去了團結,兩匹馬拉著往不同的方向奔跑,讓社團的營運停滯不前。那時候我下了一個結論,關於我們的爭吵,是來自於兩個自卑的人碰上了,我們把自卑保護而膨脹成為了自大,那自信滿滿的錯覺相衝突,成為了不能理解的彼此。而今,這句話給了我新的解答。

作者在書裡提出很多案例,最常見的大概是就是青春期的孩子與漸漸年老的父母吧!父母恐懼著孩子不再依賴自己,孩子恐懼著無法長大成自己想成為的大人,於是試著脫離父母,這樣的恐懼明明可以表達和共存的,我們卻藏在我們的內心裡不說、不看,用衝撞來表達,然後兩顆心就受傷了。

6.

能夠「讓別人安心」,我覺得是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能不能體認到其他人也有他們的恐懼,不只是我們自己有所擔憂而已。

最近的我在教滑雪,前些日子我一直很在意著如何有條理、有章法的將技巧傳授給學員,希望他們的能在短時間內學會基本技能,但最近接觸了很多孩子才發現,技巧並不是學習新技能最重要的事,而是「安心」,只有在有安全感的環境裡,你才會敢做出不熟悉不擅長的動作。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是一樣的。而大人更會偽裝,隱藏著心中的害怕,強化而無視,這樣的我們,擁有再多技巧也無用武之地。

於是我開始嘗試著,假裝理解每個人的害怕,對,是假裝,因為我永遠無法真的理解了誰,但我想讓對方覺得我理解、我在乎、我感同身受,然後陪伴他一再嘗試。

突然發現,不只是這份工作,生活也是吧!旁人的抱怨多半會在覺得傾聽者理解時暫緩,因為他們得到了安心、得到了安全感。

想成為這樣讓人安心的人:)

7.

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將關心變成「如果你害怕,沒關係,我來幫你解決問題」,這種態度背後,常常是潛意識裡的優越感。

接續著第六點,這好像也是我常常發生的事。解決問題很難,但如果能靠自身的力量解決,那必定是很大的成就感呢!而剝奪旁人這樣的成就感,是多麼慘忍的事呀!適其適量的關心,收放自如的理解,是一生中不斷練習的功課。


每本書在每個時期都有不一樣的體悟,很高興,我又再咀嚼了一遍!

關於生與死、情與恨、快樂與否,我們都還在學習和理解著。喜歡這本書也分享給你,人生的路上,如果能多理解一點點,是否可以多一些些的安心、一些些地從容、一些些地自在。


藤蔓的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藤蔓的沙龍
8會員
13內容數
講『憂鬱症』未免沉重,講『焦慮』未免單薄,找不到適合的字眼,姑且就讓我在憂鬱裡當個作家吧!
藤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30
「我為何總是愛胡思亂想呢?」 對於每件事總是纖細敏感的你,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想努力活得跟別人一樣「理性、冷靜、客觀」, 一旦你接受「自己很特別」,幸福就會到來。 你常常被人說:「你想太多了。」或是常因胡思亂想而對人生感到疲憊、厭倦嗎?你是否「腦袋總是轉不停,甚至夜深人靜時,這些『胡
Thumbnail
2021/06/30
「我為何總是愛胡思亂想呢?」 對於每件事總是纖細敏感的你,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想努力活得跟別人一樣「理性、冷靜、客觀」, 一旦你接受「自己很特別」,幸福就會到來。 你常常被人說:「你想太多了。」或是常因胡思亂想而對人生感到疲憊、厭倦嗎?你是否「腦袋總是轉不停,甚至夜深人靜時,這些『胡
Thumbnail
2021/01/14
想了很久,最後決定《靈魂急轉彎》這部動畫的影評放到我的憂鬱症專題中,雖然啦!我的憂鬱症專題也沒認真寫過什麼(笑)。 於是乎,這篇文其實不完全是在寫著《靈魂急轉彎》,浪漫的說法是,在靈魂急轉彎間尋找自己的藤蔓,不浪漫的說法就是,用靈魂急轉彎的標題騙你按進來看我的故事(大誤)! 為什麼
Thumbnail
2021/01/14
想了很久,最後決定《靈魂急轉彎》這部動畫的影評放到我的憂鬱症專題中,雖然啦!我的憂鬱症專題也沒認真寫過什麼(笑)。 於是乎,這篇文其實不完全是在寫著《靈魂急轉彎》,浪漫的說法是,在靈魂急轉彎間尋找自己的藤蔓,不浪漫的說法就是,用靈魂急轉彎的標題騙你按進來看我的故事(大誤)! 為什麼
Thumbnail
2020/12/08
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 也許你跟我一樣有著憂鬱症,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難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也許你跟我一樣身無一技之長, 我承認自己的弱小,摸索不用故作堅強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希望我的故事,也能帶給你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 作者是個日本人,23歲罹患憂鬱症,兩度
Thumbnail
2020/12/08
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 也許你跟我一樣有著憂鬱症,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難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也許你跟我一樣身無一技之長, 我承認自己的弱小,摸索不用故作堅強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希望我的故事,也能帶給你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 作者是個日本人,23歲罹患憂鬱症,兩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熊仁謙是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國,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及語言學,同時為網路「快樂大學」的創辦人。作者透過印度哲學帶領著讀者重新認識自己與學習看待生死、探究情感的力量與追尋真正的快樂,讓我們在忙碌生活的漩渦中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熊仁謙是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國,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及語言學,同時為網路「快樂大學」的創辦人。作者透過印度哲學帶領著讀者重新認識自己與學習看待生死、探究情感的力量與追尋真正的快樂,讓我們在忙碌生活的漩渦中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
Thumbnail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
Thumbnail
規劃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請用你手邊的一張紙跟一枝筆,規劃你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例如,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結婚、讀研究所、生小孩(?)、創讀書會社群、環島、成為作家、把台南的咖啡廳都去過一輪……。不過,請等一下,你怎麼能確保你還有二十年?進一步說,你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在明天來臨?但你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Thumbnail
規劃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請用你手邊的一張紙跟一枝筆,規劃你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例如,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結婚、讀研究所、生小孩(?)、創讀書會社群、環島、成為作家、把台南的咖啡廳都去過一輪……。不過,請等一下,你怎麼能確保你還有二十年?進一步說,你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在明天來臨?但你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Thumbnail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的終點是死亡,卻對死亡所知不多,而我們對未能掌握的事物總是感到畏懼和無力,因此大家都敬畏死亡,盡量不去思考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真的如燈滅嗎?抑或就算肉身死亡,靈魂卻永恆不滅?如果真的有靈魂存在,死後的靈魂又會去哪裏? 對於死亡,我們知道其存在卻極力迴避,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
Thumbnail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的終點是死亡,卻對死亡所知不多,而我們對未能掌握的事物總是感到畏懼和無力,因此大家都敬畏死亡,盡量不去思考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真的如燈滅嗎?抑或就算肉身死亡,靈魂卻永恆不滅?如果真的有靈魂存在,死後的靈魂又會去哪裏? 對於死亡,我們知道其存在卻極力迴避,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