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美容院都在做什麼?” 期許孩子,一個正常的童年與青春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在澳洲坎培拉的小女兒去剪髮。剪髮時,韓裔美髮師Abby問她:「你今年幾歲了?」

每隔一陣子,美髮師就會如此一問,不是她不記得小女兒已成年,而是因為她幾乎是看著孩子長大的,從小女兒剛來澳洲時的九年級到現在,算來也有十年了。

「我總是記得妳和姐姐,每次都會帶書來看。」

raw-image

小女兒剪完髮後,便迫不及待的跟在台北的姐姐和在拉哥斯的我,分享跟Abby的對話。

「有嗎?!我們有嗎?!」不只孩子們驚歎的問著,連我也忍不住問:「你們有嗎?!」

「我也不知道?!」大女兒說,她不大記得了。

我也記不太清楚,因為屬於個人美髮工作室,是採預約制的;Abby通常不會讓我們久候,唯一較長時間需要等候,就是我們輪流修剪髮時吧!

「Abby說,你們跟其他孩子不一樣,你們總是在等候時會主動閱讀。」妹妹分別跟我和姐姐說。

「可能吧,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讀,有時她那兒有報刊雜誌,我們也總是好奇感興趣的隨手拾起,煞有其事的認真讀了起來!」姐姐回想起。

「上次回台灣,週日一早我在隔壁巷的美髮工作室待了大半天,期間陸續有爸媽帶孩子們來修剪頭髮,有的小學,有的中學,多數孩子都很乖。而他們每個人都分別拿著參考書、作業本,有的算數學,有的寫習題,有的做作業,其中一位在剪髮過程裡的國中生,參考書完全、完全、完全未離過手。」我跟孩子們也分享了今年三月,在台北住家附近燙髮時的週日光景。

難得的週日上午,孩子們即使理髮都還要猛做習題和讀參考書,分秒都不願錯過。雖說這是他們的日常,但一旁久違家鄉的我,仍不免觸目揪心;知道孩子們身在其中,當然必須照規定遵守,完成大人、學校,補習班或課輔的各種要求。

置身其中,總有身不由己之處,而很多事,習慣就成了自然。

raw-image

七月初,先生ㄧ同事的家人首次來訪拉哥斯。

「家人何時回台?」我訊息關心。

「7/13!」同事告知。

「什麼?才來十天?!」我驚訝回覆。

「是啊,因為7/25孩子有暑期考!」同事百般無奈的講。

我和其他同事聊起時,大家都覺得非常、非常不可思議,這些擁有令人稱羨學歷的同事們,大家都走過台灣的教育制度,也經歷過中學時傾巢而出的大小考。但也和多數人們長大後一樣,離開學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當教育現場的壓力不再是夢靨時,大概就不會記得那麼一清二楚。更難想見現在的孩子還要這樣的考,除非自己躍升為人父母,孩子也經歷其中,才可能會再次深刻體驗、感受到那股早早面臨到的升學壓力。

人總是健忘的,時間過了,很多事情就不需記得那麼清晰,更何況,離開校園後的職場人生,又與校園的機制、考核迴然不同,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不用記得那麼多。

「想不到Abby 記得我們的是這些….」「她的回溯,有點感人⋯⋯,也讓我們回想,一些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事….」孩子們紛紛表示。

聽到Abby的回憶,我也有些感動。

raw-image

今年三月,當女兒們研究所都畢業了,我在台北看到的下一世代孩子的週日一早,卻仍是手寫習作、勤讀參考書。我不知道,如果在澳洲的Abby記得的是這個,我和孩子們是否還會擁有一樣的感動?還是覺得我們終於走過了?

台北週日的美髮工作室,讓我原先悠閒輕鬆開懷的心境徒然沈重不堪,雖然我的孩子已成年,雖然我早已遠離中學數十年,但我卻莫名的感到萬分心痛與難過。因為我知道,青春可以不一樣,就如同一個國一升國二的7/25暑期考的必要性,以及為何國家教育體制可以允許這些「偷跑」、「違規」和「窄化」?!

但我也深刻明瞭,任何身在其中者,不論是孩子、父母或師長,必然都有其無奈之處,也必然有因為不知道、或以為這是最具競爭力與公平的方式,而必須、也欣然的全盤接受。

餐桌上,我跟同事孩子說,其實,教育有很多種,學習也有很多方式,你要是可以適應,是很好。不過如果你也知道有不同形式,雖然你照樣可以跟著既定模式走,但卻因為知道學習能有所不同時,你就有機會超越在司令台、講台、周遭的許多大人的思維與框架,那其實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上美容院時都在做什麼 #同事孩子驚訝聽到有兩點放學的地方 . #澳洲中學三點一到學校空無一人 #芬蘭學校暑假是不可能出現暑期考的 #暑假作業暑期考應該是我們的特有文化 #但文化絕不是不能改變的 #不是滿檔就會有競爭力 #一再期許有天我們的孩子也能擁有真正正常的童年與青春期 #教育應該可以不一樣


若喜歡這篇 一起看見不同世界 出版專題內容,歡迎點擊右上方的「愛心」,也歡迎按下文章下方的「綠色拍手」,更歡迎追蹤此專題與頁面,以及閱讀更多其他專題文章~

其他出版專題:轉角即是南北半球 臉書專頁:陳之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之華的沙龍
79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陳之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8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2023/05/08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2023/05/03
當大衛侃侃談起瑞恩狀況時,恍惚間我根本分不出他是洋人或亞裔,只有充分感受到一個做兒子的對自己父親的濃郁關愛。孩子年齡和我相仿的大衛,與我都有相同的親情感觸。 親情到最後,是一種人們自然天成的反哺態度與微妙的情感表達,應該沒有過多地域性的差距與族裔、膚色的不同啊!
Thumbnail
2023/05/03
當大衛侃侃談起瑞恩狀況時,恍惚間我根本分不出他是洋人或亞裔,只有充分感受到一個做兒子的對自己父親的濃郁關愛。孩子年齡和我相仿的大衛,與我都有相同的親情感觸。 親情到最後,是一種人們自然天成的反哺態度與微妙的情感表達,應該沒有過多地域性的差距與族裔、膚色的不同啊!
Thumbnail
2023/04/17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2023/04/17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忙了一段時間,頭髮也長了,在學校、生活還好,帶個帽子就遮過去了,但有時因為工作需要,就過不去了。 多年來頭髮都是在朋友的工作室剪的,偶爾也會讓小女兒幫忙。 今天一早從學校回來,看看鏡子,好像需要整修一下,因為晚上要出去露臉工作。 聯絡了朋友,她連續休假出門去了,等小女兒下班又太晚了
Thumbnail
忙了一段時間,頭髮也長了,在學校、生活還好,帶個帽子就遮過去了,但有時因為工作需要,就過不去了。 多年來頭髮都是在朋友的工作室剪的,偶爾也會讓小女兒幫忙。 今天一早從學校回來,看看鏡子,好像需要整修一下,因為晚上要出去露臉工作。 聯絡了朋友,她連續休假出門去了,等小女兒下班又太晚了
Thumbnail
過完七月份的第一個週末周末假期,也迎來2023下半年的第一天上班日,陽光仍然耀眼,黃昏依舊絢麗。學生開始享受長達兩個月的暑假,上班族繼續面對 KPI 永不止歇的考核;然後,我也開始準備中斷長達一年的修煉。
Thumbnail
過完七月份的第一個週末周末假期,也迎來2023下半年的第一天上班日,陽光仍然耀眼,黃昏依舊絢麗。學生開始享受長達兩個月的暑假,上班族繼續面對 KPI 永不止歇的考核;然後,我也開始準備中斷長達一年的修煉。
Thumbnail
小時候 熟悉的理髮廳 巷口的雜貨店 每次去都不用說要什麼 老闆就知道你要什麼 關係已經不是單純的老闆跟客戶 而是成為朋友 隨著社會的改變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速 快速理髮 越來越多 十分鐘 就可以剪完頭髮 似乎少了一點人情味 重點是服務本身而不是服務帶來的金錢收益 長輩對子女總是有很多的期許跟期待 在
Thumbnail
小時候 熟悉的理髮廳 巷口的雜貨店 每次去都不用說要什麼 老闆就知道你要什麼 關係已經不是單純的老闆跟客戶 而是成為朋友 隨著社會的改變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速 快速理髮 越來越多 十分鐘 就可以剪完頭髮 似乎少了一點人情味 重點是服務本身而不是服務帶來的金錢收益 長輩對子女總是有很多的期許跟期待 在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固定每個月會去的剪頭髮的髮廊,設計師跟我分享了他女兒最近發生的事。設計師的小孩目前是小學二年級,從小就送去何嘉仁的幼稚園學英文,上了小學以後很自然的也在何嘉仁的課後安親班就讀,但最近卻因為事件而離開了何嘉仁,故事的輪廓是 ... ​ 「老師,可以借我削鉛筆機用嗎?」
Thumbnail
凝望着她那一臉認真,腦海內仍是那不夠三歲剛上幼稚園那胖嘟嘟的臉,她那時會邊唱歌邊用幼兒剪刀剪貼老師發給她的「功課」。歲月如梭,原來小時候認真剪貼的小娃娃十年後仍然努力不懈地做功課。
Thumbnail
凝望着她那一臉認真,腦海內仍是那不夠三歲剛上幼稚園那胖嘟嘟的臉,她那時會邊唱歌邊用幼兒剪刀剪貼老師發給她的「功課」。歲月如梭,原來小時候認真剪貼的小娃娃十年後仍然努力不懈地做功課。
Thumbnail
台北週日的美髮工作室,讓我原先氣定神閒悠哉開懷的心境徒然沈重不堪,雖然我的孩子已成年,雖然我早已遠離中學數十年,但我卻莫名的感到萬分心痛與難過。因為我知道,青春可以不一樣,就如同一個國一升國二的 7/25 暑期考的必要性,以及為何國家教育體制可以允許這些「偷跑」、「違規」和「窄化」?!
Thumbnail
台北週日的美髮工作室,讓我原先氣定神閒悠哉開懷的心境徒然沈重不堪,雖然我的孩子已成年,雖然我早已遠離中學數十年,但我卻莫名的感到萬分心痛與難過。因為我知道,青春可以不一樣,就如同一個國一升國二的 7/25 暑期考的必要性,以及為何國家教育體制可以允許這些「偷跑」、「違規」和「窄化」?!
Thumbnail
再不久她就要進入國中了,剪短了的頭髮,像剪斷了那一份稚氣,我很想固執的將明日阻隔,我想霸道的不讓她長大,怎會有母親不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呢? 我在恐懼什麼?我在擔憂什麼?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我想保留的只是一份屬於我的眷念。
Thumbnail
再不久她就要進入國中了,剪短了的頭髮,像剪斷了那一份稚氣,我很想固執的將明日阻隔,我想霸道的不讓她長大,怎會有母親不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呢? 我在恐懼什麼?我在擔憂什麼?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我想保留的只是一份屬於我的眷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