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工作?再被多關幾年?

強制工作?再被多關幾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犯罪的後果,除了可能導致要入監服刑外,另有個較不常被注意到的「強制工作」,可能會造成實際上要「蹲兩次牢」!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一、強制工作,是什麼?

刑法第90條有規定「有犯罪之習慣或因遊蕩或懶惰成習而犯罪」者,可以在執行刑罰之外,另外再讓犯罪者「強制工作」,讓其學習一技之長及正確之謀生觀念。

強制工作,原則上為三年,但若執行1年6個月後,評估沒必要再執行的話就可以不用執行了

男性進行強制工作的話,會被送到台東縣東河鄉的泰源技能訓練所;女性的話則是在高雄女子監獄,在內不外乎是鋪貼、裝潢木工、電腦硬體裝修、縫紉、陶藝等技能或工作。

二、強制工作 = 坐牢?

犯罪者入監服刑並不是整天閒閒沒事幹,監所會為每個人分配工作,受刑人每個月也為有領到少的可憐的「監所作業勞作金」(就是薪水),那跟「強制工作」不是一樣嗎?

是的,「入監服刑」跟「強制工作」都是同樣被拘束在某個空間、也是同樣要勞動,本質上不就都是「抓去關」嗎?

而讓「入監服刑」的人,再讓他去「強制工作」,不就等於「關兩次」嗎?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疑慮,有沒有宣告強制工作,對於被告的權益影響相當重大!

三、組織犯罪條例的爭議,大法庭有處理:

強制工作多用在竊盜犯罪、贓物犯罪(這部分另有竊盜犯贓物犯保安處分條例詳細規定),另外最受矚目還有組織犯罪條例第3條規定「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應強制工作。

這規定的問題在於,一個犯罪組織的參與者往往眾人,有大咖也有小咖,首腦或是高階管理階層的人物,送去強制工作或許沒那麼有爭議,但如果只是組織中跑跑腿、剛加入沒多久去打雜的小弟,也一視同仁送去強制工作,真的有這個必要?

這項爭議,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有明白表示:強制工作這個規定沒問題,但在處理各別案件的時後,要衡量每個被告「行為之嚴重性、表現之危險性、對於未來行為之期待性,以及所採措施與預防矯治目的所需程度,於有預防矯治其社會危險性之必要,且符合比例原則」,來判斷要不要強制工作。

簡單來說,參與組織犯罪的被告,不是一律都送強制工作不可,要針對上一段粗體底線的部分仔細衡量,來決定要不要強制工作。

結論

強制工作仍存在於我國的刑法及相關法律,但在適用上已經很有彈性,現在實務上宣告強制工作的案件也減少了很多(畢竟任何犯罪組織裡面,還是小人物居多)。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聯繫我!


avatar-img
法律生活頻道(呂昀叡律師)的沙龍
54會員
99內容數
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法律事,了解越多當然越有保障,本專題會提供許多法律上必備的「豆知識」,讓讀者在生活上不吃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依刑法第185-4的規定,肇事逃逸的前提必須要有「人死」或「人傷」的結果。如果只是車輛間的單純擦撞,由於只存在車損,既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在法律上來說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刑責,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
警方偵查犯罪的手段偶爾會有爭議,尤其是「釣魚辦案」和「陷害教唆」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可能會使得被告被判無罪,本文會詳細說明兩者的區別!
在新聞中不時會看到「自首」與「投案」的用語,腦海中會不自覺的冒出「犯嫌走入警局」的畫面,但這個畫面究竟在法律上不見得會成立「自首」,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投案」而已,這兩者的影響重大,本文來帶你/妳看看詳細瞭解!
證人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簽了一份證人具結文件(宣誓自己所言為真),如果故意亂講話,很可能會構成偽證罪,而且責任並不輕!本文帶你/妳了解什麼情況會構成偽證罪!
新聞上偶爾可以看見,有人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卻發現這位客人根本沒有帶錢自身上,一陣爭執後,對於客人提告詐欺。不過,吃飯沒帶錢而已,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在新聞偶爾會看到,某A車輛突然加速、切換車道至B車輛前、再馬上減速或煞車,導致B車輛迫不得已跟著停車。更嚴重的情況是,B車輛整個撞上去,更可能導致嚴重的連環車禍。 這樣的逼車行為,難道沒有法律責任嗎?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
依刑法第185-4的規定,肇事逃逸的前提必須要有「人死」或「人傷」的結果。如果只是車輛間的單純擦撞,由於只存在車損,既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在法律上來說不會有肇事逃逸的刑責,本文將詳細進行探討。
警方偵查犯罪的手段偶爾會有爭議,尤其是「釣魚辦案」和「陷害教唆」兩者間只有一線之隔,若沒拿捏好尺度,很可能會使得被告被判無罪,本文會詳細說明兩者的區別!
在新聞中不時會看到「自首」與「投案」的用語,腦海中會不自覺的冒出「犯嫌走入警局」的畫面,但這個畫面究竟在法律上不見得會成立「自首」,有可能只是單純的「投案」而已,這兩者的影響重大,本文來帶你/妳看看詳細瞭解!
證人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簽了一份證人具結文件(宣誓自己所言為真),如果故意亂講話,很可能會構成偽證罪,而且責任並不輕!本文帶你/妳了解什麼情況會構成偽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