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修忍辱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兩天看到的一個故事。一條蛇被地上的一把刀劃傷了,它就轉頭用嘴去咬刀,結果嘴又被割傷了。於是,蛇憤怒地用身體緊緊地纏住了刀,它感到身體一陣劇痛,它以為刀在攻擊它,它把身體纏的更緊了,直到用盡了最後一口氣。
蛇的死是因為它誤會了刀也好,或是蛇的本性使然也罷,都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了。我想這條蛇臨死的時候肯定是為自己的愚癡和衝動後悔不已。日常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因為無法容忍或為了爭那口氣,最後傷害到我們自己呢?
“忍字上面一把刀,為人不忍禍自招,能忍得住片時刀,過後方知忍為高。”阿王諾布帕母於《入法門論》中如是開示:“忍辱者,逆我者不怒,恨我者不憤,氣我者不惱,辱我者不恨。任其外境濁浪滔天,虐濤狂瀾,我忍辱者,必泰然處之,無撓於心,無惱於己。”所以說我們的情緒才是我們自己最無情而且是最無形的對手。
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就連釋迦世尊涅槃前給弟子們做最後的說法時都曾說道:“諸比丘弟子!假如有惡人前來傷害你們,你們當自攝心,不要起嗔恨的念頭;更要護口,不要說惡毒的語言。你們要知道放縱嗔恚的心,就能妨礙修道,破諸善法,壞好名聞,失去一切功德之寶。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夠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歡喜之心,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就不能稱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在佛門中有“火燒功德林”的說法。雖不正確,但意思就是叫人不要隨便發脾氣、發火、更不要撩人發火。這個火指的就是嗔恚之火,如果遇事不順,埋恨於心,發怒於形,導致脾氣爆發,乃至引發殺害災禍。而且嗔心不斷,我們煩惱、無明一定也會隨之增長。
所以一個修行人如果隨意發火,那不論他所積的功德有多少都不在修行中。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極聖解脫大手印》中說法:“凡傷害我者皆是助我成道之緣起,此時鑒析菩提道果是忍辱第一,如果他人對我無謗、無嗔、無害,我怎麼練出忍辱性體無生證量?若遇怨對時,我還在生報復嗔恨,那麼這就是我執未斷……凡是忍辱慈悲利他,自擔他人黑業者,皆是解開輪回結步向解脫登地聖位的方向,實行菩薩的大悲行為種因。”如果他人對我無謗、無瞋、無害,我們怎麼知道自己修忍辱了沒有?要想成就解脫,必須修忍辱。真正的忍辱必須建立在大悲菩提心的基礎上,忍辱慈悲利他,自擔他人黑業。
忍辱是在止息瞋心,並不是逃避。我們無論如何都應善學忍辱,止息瞋心,消除主宰欲的我執。如果有人對我們不講理,要原諒他的無明愚癡,修持自己的忍辱來悲憫他,不應該瞋恨他。
撰稿:在路上
編輯:西邊的彩虹

『歡迎分享、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佛教相關文章。學佛,學習「如來正法」。 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人都在做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學佛後日漸有了正向的改變,有些人卻不見進步?如何辨別真假佛法?學佛單位是否如實遵循佛陀教法,依教奉行,還是假借名義真行騙? 就讓我們透過文章來了解筆者們在學佛路上所遇、所見、所感、所聞的一切經歷與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們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自己,每當事情不順利,幾乎都是往外思考,責怪名字、風水,責怪別人,責怪神明不保佑…一、明信因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二、觀照你的起心動念,佛菩薩也在觀照你。三、持戒守戒正行為並修正懺悔。四、隨時提起無常心,加緊腳步當下修行。五、最好的加持來自於自己的修行,修補自身法器。…
……人們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自己,每當事情不順利,幾乎都是往外思考,責怪名字、風水,責怪別人,責怪神明不保佑…一、明信因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二、觀照你的起心動念,佛菩薩也在觀照你。三、持戒守戒正行為並修正懺悔。四、隨時提起無常心,加緊腳步當下修行。五、最好的加持來自於自己的修行,修補自身法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哪裡錯、哪裡比較弱,就要準備好緣境來,用這個方法。有的人比如說是情慾淫欲的問題,老是犯這個事情,情慾淫欲的緣境一來,就要準備好,就是要有辦法,好好地去對治處理。不能每次緣境一現前,就栽跟頭,就輸在那裡,就敗在那裡,老是違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哪裡錯、哪裡比較弱,就要準備好緣境來,用這個方法。有的人比如說是情慾淫欲的問題,老是犯這個事情,情慾淫欲的緣境一來,就要準備好,就是要有辦法,好好地去對治處理。不能每次緣境一現前,就栽跟頭,就輸在那裡,就敗在那裡,老是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