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程式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詞,靈感來自特洛伊木馬攻城的故事,這個詞彙相當具現化我們內在的隱藏的恐懼、憤怒、哀傷以及潛意識中的那些不明運作。有時候越是正向的信念,越有可能藏著木馬程式。像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可能牽引到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信念。
追求成長的年代,我們好像很難接受「停滯不前」的想法。每個人都需要努力、上進、有目標,似乎這樣是一個優秀代表,符合社會期待與潮流。
我們內在藏有多少木馬程式?如何判斷?
木馬程式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詞,靈感來自特洛伊木馬攻城的故事,這個詞彙相當具現化我們內在的隱藏的恐懼、憤怒、哀傷以及潛意識中的那些不明運作。如同巨大木馬中其實隱藏了敵國的士兵,許多話語、信念其實也「被包裝」成另一種美好良善的模樣,但卻在我們的內心中發散出負面情緒能量。
每個人的木馬程式有所不同,而且面向極廣,包含個人的、關係的、金錢的…。這些木馬程式所連結的,通常都是某些負面情緒。因此,透過
情緒能量表,是《人類木馬程式》中用來判定木馬程式是否存在的依據。
當我們對一句話、一個事件產生的情緒,並非正向之時,這句話或事件,可能就牽連到了我們內在的木馬程式,或是它本身就含有木馬程式。在訪談中不難發現,許多看似正向、勵志的話語,其中都可能含有木馬程式。
「成為更好的自己」隱藏了什麼?
「成為更好的自己」,看似沒有不對,滿滿的正向意含,激勵我們不斷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但也正是這種「不斷」、「更高、更遠」的追求,稍微流露出了一些訊息。
我想,每個人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多少都曾經有過迷茫時刻。加上現今我們身處資訊爆炸的環境下,是不是很容易發生「別人在做什麼,我也要做什麼」的心情呢?看到大家都在說網路創業,好像也應該學習一下;看到朋友在曬健身照片,好像也要參與一下。好像不這樣做,就會被時代拋下,被朋友拋下。內心具現化的場景是,大家都在往前跑,如果我不跑、或是用走的,就會被留在原地。所以,即使我不想跑,我也必須跑。
感受到了嗎?這句話背後連結的,是「恐懼」。恐懼自己跟不上時代,恐懼自己被丟下。
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則是代表著「對現在的自己沒有信心」。因為不滿意現在的自己,所以一直想著要學些什麼。我們真的對於這些技能感到興趣嗎?其實也不是,我們只是透過「學習」這件事情,壓下自己對於現實不滿意的焦慮。
難道所有的學習與成長,都如此負面嗎?我有一個正向的例子,也許可以參考,感受不同。《臣服實驗》中,主角並非因為看到大家都在學習電腦,而覺得自己「應該」要來學習電腦的使用。而是一種彷彿被召喚般地,購入了當時不甚普及的電腦設備。
當時我在看這個段落的時候,內心覺得滿好笑的:一個住在深山裡,每天冥想持修的人,居然也會被電腦召喚。但這是他正確回應了內心渴望的結果,並且成為他的事業,並且也在後續為他帶來了一些麻煩。
然而,回到最初的原點,他並非是因為「對於自己有所不滿」,或是「看到了大家都在使用」,而決定學習使用電腦。他與電腦的機緣,單純就是被吸引、感受到神奇,因此學習。
由高維的角度來看,我們終究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若是由身心靈的角度來看,「成為更好的自己」則是一件註定的事情,無須追求。
人生像是一場闖關冒險遊戲,在靈魂的層次上,我們無論成功或失敗,經驗值都只會成功,不會被扣分。換句話說,無論世俗認為我們的成就是「成功」或「失敗」,對於靈魂來講,得到的都是加了絕對值的「正數」。靈魂對於失敗無感,但它追求「體驗」,各種體驗都會讓它得到成長,成功與失敗只是三維世界的「標籤」。
當我們註定成為「更好的自己」時,是不是可以撕下「標籤」,去做一些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呢?真正地放下「成敗」、「得失」、「利弊」,察覺自己的熱愛為何,放下被恐懼指引學習,而是被喜悅指引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