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Q&A〉是生病,還是個性?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源:google
內容來源: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接線小組家屬夥伴
撰文:謝宜恩
「我兒子退伍後到現在,已經過了10年, 一開始還有在工作,他資管系畢業的啦,有做過一些公司網管,但都做不到半年。那時候他都說別人刻意跟他作對、刁難自己、在背後說他壞話,所以他才做不下去,因為主管都會弄他。現在每次問他要不要工作,他都說要,但其實26歲之後就沒賺過錢了啦,都在家啃老本,這樣我到底是要怎麼辦?」
當我們身邊的人開始出現一些「不合常理」、「不尋常」的狀態時,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會有自己理解的方式。所以在遇到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想想,我們怎麼想這件事。
以這個故事為例,媽媽是怎麼想兒子都不工作、別人都在針對自己的呢?是不是覺得是中邪(煞到),要帶去宮廟收驚喝符水;還是他從小脾氣就壞,跟人處的不好;或他就是懶惰,不願意負責任,想要媽媽養他;抑或者是孩子是生病了,需要有人協助?

到底是病,還是個性?

我們的家屬夥伴們,在自己陪病歷程還有接觸其他家庭的經驗之中,也總是來來回回的在思考,甚麼是病?甚麼是這個人的個性?我們以這個故事為例,一起整理出了一些我們覺得可以拿來思考的面向,與大家分享:

1、人際關係

身為家人,認識他以來,小時候到現在他跟其他人互動的經驗如何,有沒有朋友會來家裡玩?會不會收到朋友的邀約?現在有沒有比較親近的朋友?當他遇到困難時會跟誰討論?
以前容不容易跟人起衝突,起衝突後會不會和好,會怎麼和好,會不會主動接近別人?
他如果本來就比較內向,那可能更像是個性;抑或以前人際關係很好,但經歷一些階段或事件後,有了改變,那是不是更接近病?又或者是,曾經相信人性本善,但受過傷後,便開始對這個世界產生敵意,那這是甚麼?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判斷。

2、過往經驗

在這之前,他的工作經驗如何?是一兩份工作就如此,還是試了好幾十份工作,都覺得自己被刁難?是不是在職場或其他地方,曾經有過被錯待的經驗?例如同學霸凌、職場排擠、被過度要求卻沒有正向回饋等等。
其實現在社會,很多人在職場之中也時常遇到這些困難,只是每個人因應的方法因為個性、際遇跟經驗,會有所不同。他會不會不僅僅是病,甚至不僅僅是個人的處境,而是整體社會環境產生的困難?
不過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如果他曾有被錯待的經驗,或是歷經重要的人的離開,他在回應這些壓力時是如何?如果相對沒有彈性、無灰色地帶,可能更近似病;而在不同情境有不同處理方式的話,可能更是個性。這並沒有一定,但都可以多了解,幫助我們知道他的狀態。
(註:其實即使真的是「病」,真的是「症狀」,真的是「妄想」,也可能有其基礎,我們更多的了解他,才能一起討論他這些覺得被刁難的經驗是「想像」的,還是「事實」。如果他真的就是運氣這麼差,總是遇到刁鑽的上司,而對職場心灰意冷,此時藥物是會有幫助的嗎;如果他是適應不良,還並不知道如何在職場上與人相處、也可能是自信心不足、或不知道職場文化怎麼運作,我們是不是可以去討論怎麼貼近現實呢?)

3、更詳細的釐清與討論

去陪他更詳細的討論,例如他感受到不舒服的頻率,協助他區分狀況(像是他哪些狀況會覺得是在刁難自己,哪種狀況是在說他壞話,哪些人特別容易惹怒他或讓他害怕),去陪他釐清,一起面對這個令人不舒服的情境,也回頭幫助我們更靠近他的世界。

4、家族史以及家庭互動

雖然疾病的影響因素是多重跟複雜的,但也有些家庭的理論可以作為參考:例如去回想,家裡有沒有人有類似的狀況或是疾病經驗,依照壓力素質說,有相關體質的人可能會比一般人有生病經驗的機率稍高;或是生病的人的症狀其實反應的是家庭關係的困難;也有可能我們覺得奇怪的家人,在與其他人互動時並不如此。
家族有沒有疾病史,可能也會協助我們往病或個性的兩端,去思考位移。
(註)礙於篇幅限制,我們推薦可以延伸閱讀此兩篇文章
1、一位​精神病友家屬的告白:我會發病嗎?https://reurl.cc/D9WL3Q
2、台鐵殺警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病!父母精神病發40年、從小在社區無地自容...偏鄉教師文國士的第一手告白:https://reurl.cc/xZz49E

為什麼我們這麼擔心?

不過不論是不是病,在這樣的處境之中,我們面對親近的人如此,我們可能會有許多情緒,也許是害怕、生氣、無助、困惑,層層疊疊。在這些複雜的狀態之中,我們容易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思考:如果是有信仰的人,可能直接就會先帶去宮廟;如果知道有精神科的,可能會覺得要吃藥治病。但可能其實有更多選項,我們可以先停下來看看,我們的這些情緒有沒有來自於甚麼樣的期待或想法。

1、回看自己

以這個媽媽的故事為例,媽媽說兒子在「啃老本」,那媽媽是怎麼看待孩子不工作這件事的呢?我們是擔心他在我們走後沒辦法照顧自己;還是覺得一個男孩子怎麼可以沒有收入;或是我們希望他有生活重心,不一定要來自於工作?
我們對於家人的不工作,有沒有過甚麼其他討論,例如我們覺得應該學以致用,繼續朝資管方向尋找,還是我們可以接受在當事人的意願之下,一起去調整期待,也許從兼職、打工開始?我們會不會期待他至少要月薪4萬。我們自己對於兒子的這個狀態是怎麼想的呢?

2、其他家人的理解

一個家,或是一個人的社群網絡,通常不僅一個人。那其他人是怎麼看待這個狀態的?是不是妹妹覺得哥哥就是懶惰,媽媽寵壞他;爸爸覺得小時候的哥哥不是如此,應該是生病了;或是弟弟其實覺得哥哥有他的苦衷,哥哥有過很多不好的經驗;鄰居可能覺得雖然這個孩子都沒工作,但很有禮貌。家人或親友之間,有沒有過討論,大家的理解一不一致,能不能透過討論,有更不同的視角,豐富彼此的理解,也許可以更能協助彼此。

3、當事人的理解

當事人自己則是怎麼想的呢?很多時候我們會優先看見困難,看見他說他被針對所以不想工作,但他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想望?他對於自己生命跟未來的想像是甚麼?會不會其實很希望有自己的經濟收入,或是其實想要可以有人際交往,還是他期待能獨立不用被管。這些想像我們能不能陪他一起想辦法到達?而這可能就無關乎疾病,而是關於生活。

4、核對

在自己、當事人、跟其他關係之中,我們可能有各式各樣的解讀,回頭聽見不同的觀點後,我們才也更有機會核對此刻的擔心。
最後,我們並不是要在此做診斷,而且我們也終究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我們只希望在慌亂的情境中,能幫助家屬有思考可以讓人依循,而這篇QA的重點也在於不太快預設立場(他就是生病了)的討論。精神健康教育很重要,知道自己或身邊的人需不需要協助很重要,但也要避免總是病理化去思考,不是怪就是病。
我們會想要認下這是病,是因為想要治癒跟改變,而有了疾病的診斷跟標籤,才會有相對應的資源跟協助出現。思考後覺得可能是病,我們就去看醫生,如果覺得是卡到陰,也可以試試看,但在試誤中我們也要記得修正,我們可以用我們想要的方式去試看看,但也幫自己設一個停損點。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的作者Andrew Solomon曾提到,憂鬱症可區分為向度與類別兩種模式,對Andrew來說,兩者模式都對。怪可能是一種連續性的光譜,也可能怪就是一種疾病。我們面對這些都會相當著急,因為我們在乎、所以慌亂。但我們也可以慢下來,不要急著「用唯一的方式」去理解我們的家人,因為他無論如何都正在受苦。他可能有生病,但也可能只是一個人。
相關文章參考──如何接近/理解當事人
〈照顧者Q&A〉他說有人要害他,怎麼辦?:https://reurl.cc/z8m46k
───
〈照顧者Q & A〉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由在生活中嘗試與實踐照顧經驗的家屬們
討論並交流在陪伴中遇上的大小困擾及疑難雜症
藉由共同商議及經驗分享,整理出照顧者視角的照顧問答集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先對自己喊聲停,多疑是「病」還是「個性」 靠近對方的情緒 看見背後的擔心或害怕,聽見「與生活的關聯」 點出視野的差異,取代爭論真實 一起評估風險,討論可替代的行動或選擇
或許我們會疑惑,明明家人就有穩定服藥了,為什麼狀況卻不穩定?還是非常起伏? 第一,怎樣叫做穩定服藥? 第二,最近生活是否有重大改變? 第三,飲食習慣如何?
先對自己喊聲停,多疑是「病」還是「個性」 靠近對方的情緒 看見背後的擔心或害怕,聽見「與生活的關聯」 點出視野的差異,取代爭論真實 一起評估風險,討論可替代的行動或選擇
或許我們會疑惑,明明家人就有穩定服藥了,為什麼狀況卻不穩定?還是非常起伏? 第一,怎樣叫做穩定服藥? 第二,最近生活是否有重大改變? 第三,飲食習慣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星星兒的自控力差,就有在新冠狀病毒的環境具感染力。 因此,照顧者的訓練,就有必要。 確定星星兒的計時器和強化物 在確定星星兒的獎勵品,就可以進行引出星星兒的學習動機。 剛開始,以1秒的時間,協助星星兒做適應。 在進行漸進式的過程,甚至在星星兒的自控,務必要注意:以「未經允許」做重新計時和得
以今天來說,因為在聊天過程,反而下午的點名,就沒有顧到。 因此,想必在我適應彈性的過程,是新領域。 當然,在星星兒的學習速度慢,除非星星兒有注意到喜歡有興趣的項目,才會學得快。 相信各位照顧者有注意到,要活用星星兒的注意力,就有練習到彈性。 先建立關係,協助星星兒對照顧者有信任感 其實,在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在慈惠日間的社交課,看到今周刊影片,有提到,家長對孩童的不信任,導致出現孩童的無法改善老毛病。 因此,我由感而發,想必,照顧者也要相信星星禿一定做得到。 而在這同時,也要見到,星星兒的〝無法做到〞項目,就只有放下並接受。 這還能說,星星兒和地球人,是一樣嗎? 換成是我,我倒認為,不一樣。
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未來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是憑記憶的,也不確定。總之,是和身教有關係。) 事實上,真的要說,星星兒的自我振作,有部分是和照顧者的身教,必然有關係。 瑾心老師的立場,是以照顧者為主軸,才能順利協助星星兒理解,真正的自我振作 在瑾心老師的一篇文章之中,有提到,星星兒康
Thumbnail
古老民族的愚昧與睿智造成了一幅狂歡的三天的行樂圖。 閱後感想|2022.09.29
Thumbnail
太在意的 / 像煙霧繚繞 / 太期待的 / 像無端打擾 / 太美好的像海市蜃樓 / 太勉強的 / 像陽光下的泡泡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郁離子·捕鼠》
📷 注釋 (1)本文是李肇所撰《唐國史補》卷上中的一則。《唐國史補》記唐代開元至長慶問一百多年的史事三百零八件。王積薪:人名,唐朝著名圍棋手。棋:指圍棋。 (2)李肇(zhào):唐代元和年間翰林學士,官至中書舍人,著有《翰林志》及《國史補》。 (3)謂:認為。 (4)敵:敵人。 遣:消磨。
Thumbnail
深夜罩籠於小小的 路上 病毒罩籠於小小的 島上 見不著人只 見著了貓 孤獨的靈魂兀自徘徊 於鎮夜的閱讀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星星兒的自控力差,就有在新冠狀病毒的環境具感染力。 因此,照顧者的訓練,就有必要。 確定星星兒的計時器和強化物 在確定星星兒的獎勵品,就可以進行引出星星兒的學習動機。 剛開始,以1秒的時間,協助星星兒做適應。 在進行漸進式的過程,甚至在星星兒的自控,務必要注意:以「未經允許」做重新計時和得
以今天來說,因為在聊天過程,反而下午的點名,就沒有顧到。 因此,想必在我適應彈性的過程,是新領域。 當然,在星星兒的學習速度慢,除非星星兒有注意到喜歡有興趣的項目,才會學得快。 相信各位照顧者有注意到,要活用星星兒的注意力,就有練習到彈性。 先建立關係,協助星星兒對照顧者有信任感 其實,在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在慈惠日間的社交課,看到今周刊影片,有提到,家長對孩童的不信任,導致出現孩童的無法改善老毛病。 因此,我由感而發,想必,照顧者也要相信星星禿一定做得到。 而在這同時,也要見到,星星兒的〝無法做到〞項目,就只有放下並接受。 這還能說,星星兒和地球人,是一樣嗎? 換成是我,我倒認為,不一樣。
我曾經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未來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是憑記憶的,也不確定。總之,是和身教有關係。) 事實上,真的要說,星星兒的自我振作,有部分是和照顧者的身教,必然有關係。 瑾心老師的立場,是以照顧者為主軸,才能順利協助星星兒理解,真正的自我振作 在瑾心老師的一篇文章之中,有提到,星星兒康
Thumbnail
古老民族的愚昧與睿智造成了一幅狂歡的三天的行樂圖。 閱後感想|2022.09.29
Thumbnail
太在意的 / 像煙霧繚繞 / 太期待的 / 像無端打擾 / 太美好的像海市蜃樓 / 太勉強的 / 像陽光下的泡泡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郁離子·捕鼠》
📷 注釋 (1)本文是李肇所撰《唐國史補》卷上中的一則。《唐國史補》記唐代開元至長慶問一百多年的史事三百零八件。王積薪:人名,唐朝著名圍棋手。棋:指圍棋。 (2)李肇(zhào):唐代元和年間翰林學士,官至中書舍人,著有《翰林志》及《國史補》。 (3)謂:認為。 (4)敵:敵人。 遣:消磨。
Thumbnail
深夜罩籠於小小的 路上 病毒罩籠於小小的 島上 見不著人只 見著了貓 孤獨的靈魂兀自徘徊 於鎮夜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