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著名的企管大師在回憶中發現:「我回顧自己的人生,發現我父母給我最好的禮物並非他們為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沒有為我做的。」
假如我們夠誠實的話,我們過去從跌跌撞撞獲得的人生經驗與生命啟示,不都是因為父母親沒有為我們代勞,放手讓我們自己去嘗試,去犯錯,從失敗中學習,後來才擁有今天還算滿意的人生嗎?
那麼我們怎麼忍心剝奪孩子能獨立成長的機會?
更糟的是,幫孩子做完原本他應該要做的事,難道我們希望孩子像我們養的寵物一樣,永遠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一輩子依賴著我們?
孩子沒有自主選擇的經驗,就無從得知自己究竟要什麼?什麼是自己珍惜並想極力去追求或呵護的價值。
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羅威爾說:「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我們要去做的事,也不在於我們希望做到的事,甚至不是我們一直努力的事,而是去做值得做的事。」
但是從小被照顧過度,事事都被父母決定好的孩子,會失去生活的熱情,當然也就失去為值得的事去努力的機會,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值得做的事,那樣的人生是很蒼白,很恐怖的。

該教孩子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有人說,二十紀未是個焦慮的時代,到了二十一世紀,逐漸進入集體憂鬱的時代,其實不管是焦慮或憂鬱,都是反應出我們面對不確定時代的徬徨與恐懼。
的確,時代變遷愈來愈快,當一個人的努力認真或者優秀,愈來愈不能確保我們的前途,大家不免好奇的想知道:「到底成功的人有什麼秘訣?」
也因此這些年報章雜誌最熱門的就是報導那些成功的名人,書市裏最暢銷的就是告訴我們們有錢人怎麼想?有錢人做了那些事?學校老師父母長輩不斷跟孩子耳提面命的就是:「用功讀書才能考上好學校,有好的學歷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夠賺大錢!」
當孩子從大人言行與媒體的報導中,把賺大錢的人視為成功人物,建立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是我相當擔心的,當整個社會都在追求致富之道,總以為可以找到某個秘訣然後就可以複製成功的方法,也會產生許多後遺症。
我們都知道,要賺大錢也許必須努力,但是往往一個人即便再努力也不見得有機會賺大錢,而且當我們太強調秘訣與方法時,假如真的賺到錢,不免會認為這是我們比較聰明,比較厲害,成果是自己應得的,就無法看見一路上有多少貴人的幫忙與機緣的助力。
常會提醒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是否在言談舉止中會不經意地流露出對有錢有勢者的欽羨之意,我也在引領孩子探索未來時,要他們思考究竟什麼是成功?
我認為成功是有意義的過一生,這個意義與世俗的名利地位無關,而是關乎自己對生命與價值的看法,因此,也不須贏過別人才是成功,因為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意義由自己來定義自己過的快不快樂,人生幸不幸福,跟所賺的金錢多少,工作的職位高低其實都與別人沒有關係,而且也不見得對社會要有多大的貢獻人生才有意義,這些都不是由那些可以量化的數字來決定的。
因此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天賦,自己的熱情之所在,真的不必跟隨著周遭功利現實的輿論起舞,每個人都可以活出精彩完美的人生,每個人都可以是個成功者。
這個感觸也正是我六月底應邀到台中明道中學國中部畢業典禮致詞演講所告訴學生的:「大家千萬要小心提防父母長輩給你的建議,因為假如你們想要過個精彩,熱情的人生,就不該聽從父母長輩給你的生涯規劃,因為他們太愛你們,太關心你們,害怕你們受到挫折,怕你們太辛苦,所以一定會希望你們走一條安穩的路,但是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要過得快樂而精彩,一定要做自己!」
而且真實人生是變幻莫測的,這個世界變化愈來愈快,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現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那一些是將來能夠派得上用場的,那一些是很快被淘汰的,每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有可能適應未來的世界,因為勇於做自己所湧現的求知熱情,是我們所擁有最重要與最基本的能力啊!
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羅威爾說:「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我們要去做的事,也不在於我們希望做到的事,甚至不是我們一直努力的事,而是去做值得做的事。」但是從小被照顧過度,事事都被父母決定好的孩子,會失去生活的熱情,當然也就失去為值得的事去努力的機會,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值得做的事,那樣的人生是很蒼白,很恐怖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個關於團隊文化的研究發現,當團隊能信任伙伴,安全感越高,犯錯率也就越高。 最初的研究結論認為,心理上的安全感會滋生出自滿,而且當伙伴彼此信任時,反而不太會去質疑別人或仔細檢查自己的工作。 什麼是伙伴 #荒野文化絮語 互挺的荒野伙伴關係 松雀鷹回答:「這就是所謂的相挺吧!」 #荒野文化絮語
2012年初出版的「迷路原為看花開」書中曾提到我至今仍保持著用筆書寫的習慣,而且只要有朋友寄賀卡給我,不管熟或不熟,只要是親筆來函的,我一定親筆回覆,想不到許多讀者真的寄卡片來。 可惜的是,寫信的藝術也將在時代變遷中消失了,年輕人恐怕已經沒有人收過,甚至看過一封真正的信件。
荒野的志工絕大部分都有個自然名,很多非荒野人聽著伙伴彼此以動植物或各種自然現象來互稱,覺得非常有趣,而荒野伙伴也會好奇,究竟要求荒野志工取自然名的由來是什麼?荒野裡也有一些略有出入的版本在流傳著。 這個概念最早起源可以追溯二本書跟一部電影。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寫於2016年
相信每個中年以上的朋友,在年少時一定捧讀過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書,不管是世界文學名著,還是中國的歷史演義,不然就是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很高興東方出版社七、八十年來,仍然不斷推陳出新,舊版書除了重新編排之外,有的還會找作家重新改寫,以更符合新世代的閱讀習慣。 後面附上這一大類的總導讀。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24小時,相差不多的聰明才智以及力爭上游的決心,但是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努力堅持達成目標,又有人在懊悔中自暴自棄? 關鍵不在時間(人人都公平地擁有24小時),也不在聰明才智,更不在想把事情做好的動機不夠強烈,而是在於我們不清楚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出版了二本精彩的攝影集,都是由荒野的顧問,永遠不老的荒野行者陳維滄董事長所拍攝與撰寫,日前我在聯合報的專欄介紹過這位令人佩服的生命典範(文章附在後面),閱讀「鶴采」或者是「寰羽」,都可以帶給我們多重的感動。 用心靈之眼追尋鳥的故鄉―「寰羽」推薦序110.11.23
有一個關於團隊文化的研究發現,當團隊能信任伙伴,安全感越高,犯錯率也就越高。 最初的研究結論認為,心理上的安全感會滋生出自滿,而且當伙伴彼此信任時,反而不太會去質疑別人或仔細檢查自己的工作。 什麼是伙伴 #荒野文化絮語 互挺的荒野伙伴關係 松雀鷹回答:「這就是所謂的相挺吧!」 #荒野文化絮語
2012年初出版的「迷路原為看花開」書中曾提到我至今仍保持著用筆書寫的習慣,而且只要有朋友寄賀卡給我,不管熟或不熟,只要是親筆來函的,我一定親筆回覆,想不到許多讀者真的寄卡片來。 可惜的是,寫信的藝術也將在時代變遷中消失了,年輕人恐怕已經沒有人收過,甚至看過一封真正的信件。
荒野的志工絕大部分都有個自然名,很多非荒野人聽著伙伴彼此以動植物或各種自然現象來互稱,覺得非常有趣,而荒野伙伴也會好奇,究竟要求荒野志工取自然名的由來是什麼?荒野裡也有一些略有出入的版本在流傳著。 這個概念最早起源可以追溯二本書跟一部電影。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寫於2016年
相信每個中年以上的朋友,在年少時一定捧讀過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書,不管是世界文學名著,還是中國的歷史演義,不然就是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很高興東方出版社七、八十年來,仍然不斷推陳出新,舊版書除了重新編排之外,有的還會找作家重新改寫,以更符合新世代的閱讀習慣。 後面附上這一大類的總導讀。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24小時,相差不多的聰明才智以及力爭上游的決心,但是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努力堅持達成目標,又有人在懊悔中自暴自棄? 關鍵不在時間(人人都公平地擁有24小時),也不在聰明才智,更不在想把事情做好的動機不夠強烈,而是在於我們不清楚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出版了二本精彩的攝影集,都是由荒野的顧問,永遠不老的荒野行者陳維滄董事長所拍攝與撰寫,日前我在聯合報的專欄介紹過這位令人佩服的生命典範(文章附在後面),閱讀「鶴采」或者是「寰羽」,都可以帶給我們多重的感動。 用心靈之眼追尋鳥的故鄉―「寰羽」推薦序110.11.23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成功的人生」是什麼? 這是我一直以來很困惑的。 做為人一定要成功嗎?一定要成為「有用的人嗎?」   回想兒時的記憶, 學校的作文題目常常是「成功的人生」「理想的職業」「如何成為有用的人」, 從小開始,每個人都被這樣教導, 從小開始,我們就一直思考要麼樣有用、有理想、最後成功。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好先生、好太太、好兒女,變成沒用的某某,最後終於冠上了好沒用的外衣! 而這些人都是勇於為家庭付出,事事以家為優先,永遠佔在第一順位。自己的事能暫緩就暫緩,甚至擱下或放棄的,但是最終他們成了什麼樣的人呢? 一個真實的例子,老大拿到了外國的全額奬學金,但是為了父母,他選擇了就業。老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父母輩常將好的人生規劃為優秀學歷、優質工作。公司工作常需順從組織,年輕人渴望自主工作。然而,即使創業,仍受限於顧客需求。唯有資本市場投資可自主,但需承擔風險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成功的人生」是什麼? 這是我一直以來很困惑的。 做為人一定要成功嗎?一定要成為「有用的人嗎?」   回想兒時的記憶, 學校的作文題目常常是「成功的人生」「理想的職業」「如何成為有用的人」, 從小開始,每個人都被這樣教導, 從小開始,我們就一直思考要麼樣有用、有理想、最後成功。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見過太多的家庭,從好先生、好太太、好兒女,變成沒用的某某,最後終於冠上了好沒用的外衣! 而這些人都是勇於為家庭付出,事事以家為優先,永遠佔在第一順位。自己的事能暫緩就暫緩,甚至擱下或放棄的,但是最終他們成了什麼樣的人呢? 一個真實的例子,老大拿到了外國的全額奬學金,但是為了父母,他選擇了就業。老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父母輩常將好的人生規劃為優秀學歷、優質工作。公司工作常需順從組織,年輕人渴望自主工作。然而,即使創業,仍受限於顧客需求。唯有資本市場投資可自主,但需承擔風險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