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成功:有捨才有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到這個題目,我沈澱了許久,在思考到底我想要的成功是什麼?對我而言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個成功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還是父母想要的成功?怎麼樣可以成功?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做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小時候對大人的失落,是我前進/成功的動力,但是好像也忘記了自己是誰?
記得自己的成長與就學經驗,印象中自己在國中時期也多是很常被媽媽罵、被嫌棄、被指責、被批評,鮮少是被讚美的,對當時的我確實感到很失落,讓我最有感覺的是小時候只要被大人稱讚、就會覺得很開心,有一種被認可、這樣做對了的感覺!
一直渴望被大人看見、被稱讚的我,我想這或許會是我小時候想要的成功,於是就開始努力!努力的聽話、努力的要乖、努力順從、努力的要成績好,時間久了,我好像開始忘記自己是誰?自己為什麼要那麼聽話?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感覺又是什麼?好像就這樣把自己壓抑了很久,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你也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
為了找到自己要的成功:選擇對抗與抗爭
直到開始大學唸了社工系,媽媽總是說念這科系以後沒有用….於是我又開始繼續研究所之路,我媽又開始研究所什麼時候要唸完?我又開始努力寫寫寫….社工師執照什麼時候要考到,我又繼續想辦法考到,最後出社會了不變的還是我媽….繼續說道薪水那麼少,真不知道怎會選這科系,不如去考公職..不然就去當兵吧!
記得高中到研究所的時候,內在就開始有許多的衝突,一個是我自己的聲音,另一個是我媽的聲音,很像天使與惡魔,為了爭取自己想要的總是不段地與我媽衝突、對抗、不想被約束,其實為的是成為自己!雖然看起來最後都有一個一個實現,但同時也發現媽媽的期待也永遠不會停止,更是永遠得不到讚美,現在回頭想來很慶幸自己早早在大學時期就決定離家唸書,最後會到沒想過的地方「台北」唸書、生活、工作,直到現在。
從內在的渴望與母親的身上,找到自己想要成功的基石
我想也因為這股不想被約束的勁,讓我顯得特別叛逆與堅持,總喜歡不一樣!同時也渴望自由、做自己、不一樣、創意、其實也形成了我追求成功的北極星,讓我不會迷失了方向。我回想起來,雖然我的媽媽不是如此地完美,但是我也是從她的身上學到了許多,像:是負責任、努力、忍耐、刻苦、未雨綢繆、做就對了,這些也都是幫助我通往成功道路上很寶貴的資源。你自己有從自己的身上或是父母的身上看見這些資源嗎?值得你去想想。
現階段對你是成功?還是滿意?
現階段的我成功嗎?我想我是很滿意的!但對我而言還不是成功,還年輕的時後我當然也會希望自己要在30歲前可以做到很多事,不知道這是哪來的要求,首先當然要身體健康、努力安排自己要考到社工師、快點研究所畢業、做好準備可以當主管、做自己不想太被約束的工作,檢視以上其實都有按自己的規劃加上一點幸運而達成。
我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快什麼是慢,我很做自己、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於是就順天意跟隨自己的步調,很踏實的走自己想要走的路、想要的成功,可能也需要邊摸索邊繼續走,允許自己此時此刻就是這樣,路途一定會有障礙,但我想這都是老天想要帶給我的提醒與忠告吧!不會是讓我退縮的理由,所以對我來說覺得什麼事都有無限的可能,只有你自己要不要。
成功要有捨才有得,才能成就現在的自己
我想要的成功是什麼?我覺得可能是一種狀態或是一種態度,我想像的是自己身體健康、人生自由、財富自由、做自己喜愛做的事、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夢、過自己喜歡的人生,就是如此,因為你就是自己的超級巨星,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著實不易,正因為如此我覺得人生才有意義,是充滿希望的,總有人會問我,這樣的你不累嗎?說真的!我真的很享受也很喜歡,因為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所以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生活可以總是充滿動力。
現今的我也已是33歲,距離我想要的成功,我覺得自己一直仍在那條路上奮鬥著,我一路走來覺得人生其實就是有捨才有得,就看你如何選擇,有時候真的必須要捨棄一些正常的生活,才能成就現在的自己,可能不是顯而易見、也可能不是很聰明的、可能也不是最快速的、但我覺得自己是很踏實的。
即使你的堅持和努力,不能讓你成功或是成為你最嚮往的人,但那些付出,一定可以讓你變成這世上獨一無二的自己。
📷
回覆轉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27內容數
您好,我叫陳振穎,同時我也是一位青少年社工師/認證NLP專業執行師/社工專協督導認證/教練學院結業教練/家族治療師培訓累計165小時。這裡是我的生活、專業、工作、學習的札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3/03/19
好學精神令人敬佩! 向您看齊
振穎的異想世界 的其他內容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立界線得自由)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是一個貼近每一個人生命經驗與日常的理論 花了半年的時間學習客體關係理論(ORT),我會學習這個理論是基於對人、關係的好奇,ORT理論是一個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發展理論,是很貼近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日常,覺得對助人者也蠻推薦去學習的理論,可以協助在個案概念化更加清楚。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那些在我生活裡,最難忘的貴人們」 對我而言什麼是貴人。我認為一個支持你的人,是貴人;一個陪你一起努力,為你加油的人,是貴人;一個在你需要時陪在你身邊的人;一個願意跟你講真話,希望你越來越好的人,是貴人;一個在你困頓時拉你一把、給你提醒的人..
這個題目我真是花了一些時間來想《創作》這個主題,回顧過往的創作歷程,心想我自身好像沒有特別厲害的專長與才華,只有一顆真誠的心,所以真的沒有特別的創作經驗。 我想想我的創作,大概就是從我的工作中,陪伴我的青少年們的歷程去發想,回想起當初還是社工員的自己,是很投入於陪伴工作…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關係中多有困擾、衝突、糾結、混亂,我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別人都不改變!為什麼都是自己那麼苦?我說了怎麼都沒有用?自己為這段關係感到無奈、無力與沒有用。接下來想跟大家提到的是為什麼建議閱讀這本書(立界線得自由)
人的抗拒多半來自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恐懼、害怕、擔心、焦慮。但是我想AI不太可能真的取代人,反而是無法與AI共事的人,最終才會被淘汰。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善用AI,與它成為夥伴,而不是抗拒它,也只有做到接納,才能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
是一個貼近每一個人生命經驗與日常的理論 花了半年的時間學習客體關係理論(ORT),我會學習這個理論是基於對人、關係的好奇,ORT理論是一個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發展理論,是很貼近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日常,覺得對助人者也蠻推薦去學習的理論,可以協助在個案概念化更加清楚。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那些在我生活裡,最難忘的貴人們」 對我而言什麼是貴人。我認為一個支持你的人,是貴人;一個陪你一起努力,為你加油的人,是貴人;一個在你需要時陪在你身邊的人;一個願意跟你講真話,希望你越來越好的人,是貴人;一個在你困頓時拉你一把、給你提醒的人..
這個題目我真是花了一些時間來想《創作》這個主題,回顧過往的創作歷程,心想我自身好像沒有特別厲害的專長與才華,只有一顆真誠的心,所以真的沒有特別的創作經驗。 我想想我的創作,大概就是從我的工作中,陪伴我的青少年們的歷程去發想,回想起當初還是社工員的自己,是很投入於陪伴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EC 在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 33 歲就達成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成功案例,並詳細描述了他的資產配置、每月被動收入及生活成本。並從這個案例中反思了自己對於退休的看法,對比兩者間的差距和挑戰,提出了對生活型態和購房考量的思考,希望跟更多人一起討論提早退休及財務自由的策略。
前一陣子,其實有好一陣子了。 做為一個三不五時要鑽牛角尖的人,我常常覺得如果時光可以往回10~30年,我可以重新過一遍我想過的生活有多好。 這一題在我的人生裡,每隔幾週就會出現。 但是時間沒有辦法倒轉,我現在幾歲就是幾歲,我還沒有更老,但我也沒辦法騙自己我可以跟年輕的時候一樣。 曾經看過一個
Thumbnail
《龍族前傳》第二季對原作的改編裡,引發最多討論的角色,就是Daemon Targaryen,原作黨認為他被改得面目全非,非原作黨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哪裡是什麼遊俠王子,根本就是夢遊王子」,一整季都在夢遊。 前幾天,我的好朋友,「金巴馬獎」得主,跟我聊起了Daemon,受他的啟發,我決定...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實現你的願景? 實現願景是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實現心中夢想的過程。這不僅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獲得滿足和成就感的源泉。當我們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景時,不僅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提升自我價值,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如何實現你的願景? 保持專注 設定明確的目標: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Thumbnail
成功是夢寐以求 成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無論是在事業上、學業上,還是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然而,成功並非垂手可得,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奉獻。這種努力和奉獻,不僅體現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更體現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所展現的堅韌和毅力。 努力的重要性 首先,成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這種努力包含
「成功的人生」是什麼? 這是我一直以來很困惑的。 做為人一定要成功嗎?一定要成為「有用的人嗎?」   回想兒時的記憶, 學校的作文題目常常是「成功的人生」「理想的職業」「如何成為有用的人」, 從小開始,每個人都被這樣教導, 從小開始,我們就一直思考要麼樣有用、有理想、最後成功。  
Thumbnail
『 我其實喜歡這樣過生活』 如果你願意且有時間那歡迎你耐心的把我的文章看完,也許可以提供你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與認識。這首歌跟你分享,2004 創作的時候是這樣的心情,現在依然還是這樣的心情。 各位見到我的時候身邊幾乎都是有人陪著,那是因為我尊重我的工作,也因為我重視所出席的場合,更是不想麻煩別人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EC 在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 33 歲就達成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成功案例,並詳細描述了他的資產配置、每月被動收入及生活成本。並從這個案例中反思了自己對於退休的看法,對比兩者間的差距和挑戰,提出了對生活型態和購房考量的思考,希望跟更多人一起討論提早退休及財務自由的策略。
前一陣子,其實有好一陣子了。 做為一個三不五時要鑽牛角尖的人,我常常覺得如果時光可以往回10~30年,我可以重新過一遍我想過的生活有多好。 這一題在我的人生裡,每隔幾週就會出現。 但是時間沒有辦法倒轉,我現在幾歲就是幾歲,我還沒有更老,但我也沒辦法騙自己我可以跟年輕的時候一樣。 曾經看過一個
Thumbnail
《龍族前傳》第二季對原作的改編裡,引發最多討論的角色,就是Daemon Targaryen,原作黨認為他被改得面目全非,非原作黨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哪裡是什麼遊俠王子,根本就是夢遊王子」,一整季都在夢遊。 前幾天,我的好朋友,「金巴馬獎」得主,跟我聊起了Daemon,受他的啟發,我決定...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實現你的願景? 實現願景是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實現心中夢想的過程。這不僅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獲得滿足和成就感的源泉。當我們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景時,不僅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提升自我價值,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如何實現你的願景? 保持專注 設定明確的目標: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成功是多樣且主觀的,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可能是名聲、感情、或內心的平和。對我而言,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選擇理想的職業,並找到愛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應由社會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標準,唯有你自己能決定什麼是成功。
Thumbnail
成功是夢寐以求 成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無論是在事業上、學業上,還是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然而,成功並非垂手可得,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奉獻。這種努力和奉獻,不僅體現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更體現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所展現的堅韌和毅力。 努力的重要性 首先,成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這種努力包含
「成功的人生」是什麼? 這是我一直以來很困惑的。 做為人一定要成功嗎?一定要成為「有用的人嗎?」   回想兒時的記憶, 學校的作文題目常常是「成功的人生」「理想的職業」「如何成為有用的人」, 從小開始,每個人都被這樣教導, 從小開始,我們就一直思考要麼樣有用、有理想、最後成功。  
Thumbnail
『 我其實喜歡這樣過生活』 如果你願意且有時間那歡迎你耐心的把我的文章看完,也許可以提供你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與認識。這首歌跟你分享,2004 創作的時候是這樣的心情,現在依然還是這樣的心情。 各位見到我的時候身邊幾乎都是有人陪著,那是因為我尊重我的工作,也因為我重視所出席的場合,更是不想麻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