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 讀莊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用coursera上了第二遍莊子,內容都一樣,這次比較偏拾遺補漏性質。
我還是無法悟到莊子開篇逍遙遊第一段,「生物之以息相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明明知道生物之以息相吹,我見到別人好還是會不自覺的忌妒。
明明知道不為物喜己悲,今天早上忘記拿作業,差點遲到我卻還在公路上飆車。
明明莊子講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沒辦法像老子一樣,孔子見到之後,覺得深藏不露、就像一條龍,不管天上天下陸地人間,什麼樣的環境都能怡然自得。
大鵬鳥需要外在事物配合,才能夠搏扶搖而直上,當我沒有外在事物配合時,卻會止不住悲傷。
今天去諮商。
跟老師講完自己的情況後,他說,你為什麼來諮商,我聽你規劃的蠻清楚的阿,我這邊能給你的建議就是,盡量善用你的時間,暑假把資料準備好就好了。
接下來就盡人事聽天命吧。
雖然老師講的道理我99%都聽過,但從別人的角度來分析我自己,卻是不同的一個體驗。
同時,我也再度了解到我表達能力的匱乏。
寫出來,以文字表達,這個我擅長,每天都在做,能夠不擅長嗎?
可是,我就連中文都說不好,跟同學聊天常常中英日夾雜,講出來再翻成中文給同學聽。
更何況是要我去面試呢?
厚臉皮的推銷自己,爭取從沒想過的名利,我心裡那道坎到底過不過的去呢?
尤其是讀了莊子之後,對於外在事物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不過這也只是調適方法而已,實際要怎麼做,道家沒有跟你說。
要成功就名,還是一般而論的社會科學比較有用。
後來出來的哲學思想,多特化世俗方面的成就,坊間有很多書籍可供參考。
不過,那些方法,大多數也都出自於舊的經典,所以還不如學好中華傳統思想就好。
找到一個好老師,有免費的資源就盡量使用,俯仰無愧於天地就好了。

最後附上我莊子課的作業。
問題一:鳥與樹。外在與內在的辯論。
問題二:舉出近期你做的三件事,是否與外在事物有所牽連。
問題原文不是這個,但大致上意思差不多。
今天,身為學生,就連拳腳抱負都未能施展的我,我可能會想追逐身外之物。
飛鳥,不論是在哪個地方盤旋,又或者是等待每六個月的風暴,這樣也好。
或許,有一天,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於無何有之鄉扎根,這或許也不錯。
交換學生、應徵兼職、升學考試。
考試算是9成操之在己吧,考到哪裡是哪裡。
其他則是操之在人,面試的結果總是不盡人意,如何調適,這則是莊子給我們的課題。
逍遙遊,主要在講個人如何在世間生存的綱領,所以與社會連結的點會比較少。
比較多著重於個人處世的通論,整體而言,第一篇要結合時事的話,寫起來會太空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385內容數
明治到昭和時期,日本誕生了一本預言書,叫日月神示。 這本書的著書過程有些離奇,有點類似於筆仙附身所撰。為了拋磚引玉,以及後世更好的理解這部著作,我將以最快的速度翻譯。第20帖以前的翻譯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可以移駕至別地觀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廚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後來我才發現,蘇東坡他「也無風雨也無晴」、「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這些千古名篇的思想竟與莊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可惜的是,台大開放式課程只有講完「德充符」,大宗師跟應帝王,還有外篇雜篇都沒有講。 這還是得仰賴我自身的修練,去網上爬文。
我剛剛去矯正牙齒,當器械發出吱吱聲,在我的牙齒上面作動之時,我馬上凝其神,再大的動靜也驚不了我分毫,這就是莊子處變不驚的智慧。
在這邊推薦一套書,我小時候常看,是兒童文學作家林哲璋所撰寫,名為仙島小學。 小時候沒什麼書,有趣的書就讀3~4遍,沒想到那系列就是由莊子改編。 可能對大人,長大的人來說稍嫌幼稚了一些,不過確實圖文並茂、情節緊張刺激有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後來我才發現,蘇東坡他「也無風雨也無晴」、「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這些千古名篇的思想竟與莊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可惜的是,台大開放式課程只有講完「德充符」,大宗師跟應帝王,還有外篇雜篇都沒有講。 這還是得仰賴我自身的修練,去網上爬文。
我剛剛去矯正牙齒,當器械發出吱吱聲,在我的牙齒上面作動之時,我馬上凝其神,再大的動靜也驚不了我分毫,這就是莊子處變不驚的智慧。
在這邊推薦一套書,我小時候常看,是兒童文學作家林哲璋所撰寫,名為仙島小學。 小時候沒什麼書,有趣的書就讀3~4遍,沒想到那系列就是由莊子改編。 可能對大人,長大的人來說稍嫌幼稚了一些,不過確實圖文並茂、情節緊張刺激有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是從書上得到的道理,而自己領略到的,卻是鴻鵠焉知燕雀之樂? 北冥有魚,但是莊子沒有說,總共有幾條魚?每一條都能化為鵬嗎?更多的魚都變成鯤的食物了吧! 曾經我很積極樂觀的勸人向善,行正事。後來我發現,那個事情,交給出家人吧!我只管好自己行善,走在正道上就好。教畜牲禮義廉恥,溫良恭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前言 看著視頻學修馬桶的領悟是:實做是檢驗是否真懂的標準。會和懂是兩回事,懂了不見得會,會了也不一定懂。看著視頻以為已經懂了,結果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修完馬桶突地想到莊子有則寓言與此有關,搜尋了一下,原來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章,有則與學習有關的寓言是這樣寫的: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莊子說:「我一輩子說了那麼多的話,但是,我實在沒有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本身就是道路。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是從書上得到的道理,而自己領略到的,卻是鴻鵠焉知燕雀之樂? 北冥有魚,但是莊子沒有說,總共有幾條魚?每一條都能化為鵬嗎?更多的魚都變成鯤的食物了吧! 曾經我很積極樂觀的勸人向善,行正事。後來我發現,那個事情,交給出家人吧!我只管好自己行善,走在正道上就好。教畜牲禮義廉恥,溫良恭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當我們的慾望無法被滿足時,反而會被慾望所累。人生進入50+,是否應該崇尚樸素與簡單,或許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物質方面,過多的追求往往帶來更多的困擾,最終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止境的購物和不滿足的循環中。一位朋友曾經熱衷於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前言 看著視頻學修馬桶的領悟是:實做是檢驗是否真懂的標準。會和懂是兩回事,懂了不見得會,會了也不一定懂。看著視頻以為已經懂了,結果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修完馬桶突地想到莊子有則寓言與此有關,搜尋了一下,原來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章,有則與學習有關的寓言是這樣寫的:
莊子要我們成為沒有用的人?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莊子說:「我一輩子說了那麼多的話,但是,我實在沒有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本身就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