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寫005 「朕不給,你不能要」- 不給?自會有人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好,我是艾希。

忽然一場暴雨,世界縮為屋簷。 前面一個一起躲雨的妹子,看起來像是失戀。 是不是該一起來場,濕戀。

今天要講的主題其實不完全是面對新手。 主因是最近跟朋友聊天聊到一種狀況,於是我就把我的上一篇文章貼給他。 我的目標其實就是這樣,對於一些常被問到的問題直接產出一些東西紀錄,後續遇到相同問題就直接拋給對方。

但上篇其實是先建立可以離開的能力,比較是面對新手的。 但我後來想想,他的狀況比較是中手、甚至是一些高手偶爾也會遇到的狀況。 關於該不該去要求自己應得的東西。 當然這有個前提是「應得」,意思就是自己已經做出一些成績,已經提供一些價值了。


誰需要誰比較多

這幾乎是每一次我被問到類似問題時,會第一個反問的問題。 一段關係,不管是親人、伴侶、職場、朋友,都是會有一定的權力意志在其中暗潮洶湧,理想的狀態是處於一種動態平衡。 但如果失衡了,就會變成漩渦,把一人、兩人甚至周圍的人都攪進去。

而我個人認定相對理想的關係是,「我不需要你,但我想要身邊有你」。 也就是說,我有其他選擇,但在眾多選擇中我選擇你。 而在選擇後,我扛起我該承擔的,所以我享受我應得的。 誰都不欠誰,誰也不是真的擁有誰。

上面這段偏向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但同樣地,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在關係中詢問自己,「我想要在這段關係中獲得什麼」,然後問「我給了我能給的、我該做的都做了嗎?」。 如果這兩個問題都有答案了,對於自己「得到什麼是合理的」,也應該會有一個初步的答案。 接下來該做的,就是去驗證自己的答案。


被取代的雙重性

講一個很矛盾也很真實的話,「每個人都可以被取代,同時也無法被完全取代」。 也就是說,自己這類型、這種能力、這種個性和類似經歷的人可以直接分到一群,但自己作為個體又是唯一的,其他個體花在自己這個個體的經歷也是獨特的。 這段論述的辯證接近於小王子對於世界上的玫瑰和自己的玫瑰之間差別的理解。 那麼,問題就在於自己在同類型的品項中是否是具優勢的,其足以反映在這段關係應得的。

淺白點講,用職場的概念來舉例就是,我這種工程師市場一定找得到,但自己的性價比以及重新找一個新人的時間和磨合成本,是否高過於公司直接給自己加薪。 而這完全是可以經過市場驗證的,只要出去面試幾次就知道,自己值多少價、自己要的價合不合理。


世界要予以回應,首先自己要先發出請求

華人傳統習慣靜靜地做、等待被發現,如「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之類的說法。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敘述方式和思維結構會互相影響。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描述事情時,也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而我們對外界提出要求時,類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我們也會受到那對外要求的反作給驅動。會讓自己的行為開始配得上我們的對外要求,以達到外在與內在的一致平衡。

而如果自己的內在高於外在的給予,又會處於一種不均衡的痛苦中。 那麼就會回到上一篇所說的,需要嘗試讓外在環境配得上自己。 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改造現有的環境,另一則是直接前往到更好的環境。 以人生就是一場在世修行,所有的歷練都可視為一種練習的角度來看,會建議先嘗試改變現存環境,但也可以同時一邊對外物色其他更好的環境。


回到最初的問題,其實覺得自己不配有兩種答案:一個是以為自己不配,另一個是自己真的不配。 那麼,去問問身邊的人(比較理性客觀的那些),自己以為的是真的嗎? 如果他們的答案是自己配得上,那麼相信自己配得上,就如同相信身邊的這些人。 而如果明明自己配得上,卻還是不敢提出要求,那麼就要有個預期。 自己那些配得上卻不敢要求的獎賞,會給到那些配不上的人身上,只因為他們敢要求。

這樣的結果,自己可以接受嗎?


希望你在我的文字中,多看懂了自己一點點。

我是艾希,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工程師 - 艾希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大部分的ACG作品就跟《小王子》一樣,是一種成人童話,他在企圖撫慰的是,心中那些沒有好好長大的少年。
2022/09/03
今年的颱風來得比往年都晚,而一來就挑在我要去游日月潭的日子,真的是很棒呢。
2022/09/03
今年的颱風來得比往年都晚,而一來就挑在我要去游日月潭的日子,真的是很棒呢。
2022/08/24
2022/08/24
2022/08/20
今天的主題是探討社會上的一種主流說法,所謂的「你是誰不重要,你認識誰比較重要」。
2022/08/20
今天的主題是探討社會上的一種主流說法,所謂的「你是誰不重要,你認識誰比較重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常因害怕拒絕別人、試圖滿足大家的期待、而活得很累?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輩子為家庭、為身邊的人付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充滿怨念。結果身邊的人並不珍惜和感激。 在你把別人排優先時,就把自己排到後面去了,你忘了要愛自己。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關係,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愛
Thumbnail
你常因害怕拒絕別人、試圖滿足大家的期待、而活得很累?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輩子為家庭、為身邊的人付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充滿怨念。結果身邊的人並不珍惜和感激。 在你把別人排優先時,就把自己排到後面去了,你忘了要愛自己。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關係,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愛
Thumbnail
「我是為你好,我都幫你想,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是一種很隱微的軟性控制,不自覺地習慣說著這樣的話,無形中抹煞了對方的想法與發言權,還認為自己是施惠的、犧牲的那一方,最後導致對方越來越少表達、距離越拉越遠。
Thumbnail
「我是為你好,我都幫你想,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是一種很隱微的軟性控制,不自覺地習慣說著這樣的話,無形中抹煞了對方的想法與發言權,還認為自己是施惠的、犧牲的那一方,最後導致對方越來越少表達、距離越拉越遠。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對別人作出承諾,那麼對自己呢?我們何曾承諾過自己會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對別人作出承諾,那麼對自己呢?我們何曾承諾過自己會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NeONBRAND null on Unsplash 有人很關心我的感情狀況——我的同事,我的家人,甚至是第一次見面的人,不管認識與否,總是會問我,「你有女朋友嗎?」我一直說沒有,他們就會接連問,「為何不交一個女朋友呢?」我總是回答,「我很想,但沒辦法。」 我聯誼過,與女生聊天也沒問題,但是就是
Thumbnail
NeONBRAND null on Unsplash 有人很關心我的感情狀況——我的同事,我的家人,甚至是第一次見面的人,不管認識與否,總是會問我,「你有女朋友嗎?」我一直說沒有,他們就會接連問,「為何不交一個女朋友呢?」我總是回答,「我很想,但沒辦法。」 我聯誼過,與女生聊天也沒問題,但是就是
Thumbnail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這個道理乍聽起來好像是真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請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