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 一個定義上的邏輯問題

更新於 2022/08/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晚上讀Nicolaus Cusanus的De Quaerendo Deum時發現了一個定義分歧引發的邏輯錯誤(貌似)。然後在幾本中世紀哲學的邏輯模式的書裏也沒找到有關這一段的内容。手賤做了個邏輯轉寫,大部分用的古典邏輯,用了一句模態邏輯,寫了兩頁草紙論證后發現,啊我就是閑得……
問題出在第一章第六段,反正能看懂標題的人肯定能找到原文,對我就是懶得打字。
前提:這一段論證符號用了Nicolaus慣用隱喻,視覺代表上帝,顔色代表人,這個論證中引入了⌈概念⌋這個新概念,就是這個概念出的問題(貌似……)。與邏輯矛盾(貌似)無關的推論也轉寫了,但沒打上來(懶)。
邏輯轉寫:視覺-上帝-S;顔色-人-P;概念-名稱-C
假設 S→~P∧P→~S 【假設神無法認知人,人無法認知神,互相拒斥,無神論】
(S→P)∧~P→~(S→P)【由無顔色的視圖產生錯誤的像,神認知(或創造)人時捨棄人本身的屬性,拒斥認知(或創造)的過程】
推論 有~S→(S→~P);~S→~(S→P);S→(S→P)【神本質的重言式(神學體系日常操作)】
(S→P)→C【(主體)視覺認知顔色(客體屬性)產生概念,神認知人產生名稱(⌈人⌋這個名稱)】
C→P【每個概念都是顔色的函項,名稱用來闡釋人】
推論 有S→(S→P),(S→P)→C所以S→C,所以S→P【再次證僞假設中的前項S→~P】
貌似有問題的一句,用了模態邏輯
~∃C→S【沒有符合視覺的概念,神沒有名稱(神學體系定理)】
推論 ∀C→~S那麽C→~(S→P);C→(S→~P)【此推論與C本身的定義衝突了,可推出(S→P)→~(S→P)】
~(P→S)那麽P→~S【可視世界無法捕捉到任何視綫的名稱和本質,人無法認知神的一切屬性】
解決衝突
a. 改變C的定義,使C成爲P的固有屬性,P→C,而非神認知人過程中的產物。
b. ∃C→S,即神有名稱,使神的屬性可被認知和定義。
顯然a方法符合語境。
avatar-img
14會員
31內容數
微紀事Diario Micro,靈感來源於Umberto Eco的Diario Minimo,會在這個題材下寫一些仿諷體裁的短篇小說或其他體裁的文章。可能每周更新。本系列文章所有情節均係虛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野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神是否存在,跟人毛關係都沒有,但是有意義。
這或許是啟蒙時代理想化的愛情,犧牲,作為一個非祭祀、甚至反主題,直到今天還可以作為爛劇的老梗活躍在家庭主婦的閒暇時段。
康德的自在之物是個東西,不是個概念。就不引用了,當個隨筆寫,有同行來舉證挑錯就好了XD
神是否存在,跟人毛關係都沒有,但是有意義。
這或許是啟蒙時代理想化的愛情,犧牲,作為一個非祭祀、甚至反主題,直到今天還可以作為爛劇的老梗活躍在家庭主婦的閒暇時段。
康德的自在之物是個東西,不是個概念。就不引用了,當個隨筆寫,有同行來舉證挑錯就好了XD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由《流浪集》到《理想的下午》到《門外漢京都》,《台北小吃札記》大概是《孤獨美食家》出現前,讓人食指大動邊走邊吃的文學作品吧?
Thumbnail
於我而言無庸置疑的是,《送書人》即是一位作者向書本表達敬意的模範,亦是贈予所有愛書人的一份至寶。作者卡斯騰.赫恩運用滿溢的文字力量,歌頌出愛書人們的濃情蜜意,不只是對於書本,亦是愛書人與愛書人間的情分。而我很幸運能接收到這份禮物,再次點燃了我心底永不熄滅的聲音:「成為一輩子的愛書人✿」
Thumbnail
書中可以簡單的認識一些閱讀方法,但沒有太大的新方法與其他閱讀方法的書籍沒有太大差異。若是剛開始接觸閱讀的讀者,本書能為您介紹為什麼要讀書,能讓您獲得什麼,簡單的閱讀方法。 作者一開始先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看書。海量資訊時代,手機電腦隨時都能得到資訊,為什麼還要看書呢?確實,這句話曾經也在我心中是個
讀書的目的是能輸出,讓知識為自己所用。是否覺得讀了很多本書,覺得懂了,但又常忘記內容?想說出什麼卻又好像不知道怎麼說?作者書中告訴我們,質比量還要重要。沒有真正的學習輸出,讀再多書也還是忘記。 想要解決這樣的困境,要學習如何輸出。講書即是一種高效的輸出方式。 這本書,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分成了三個部
「你要說出來啊,我才知道啊」,「說了你還不是一樣」,「算了算了,跟你沒辦法做溝通啦」 這幾句話會不會覺得很孰悉?有時候一些狀況,就是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吵架小事。好像華人家庭的通病,都是如此-缺乏溝通。 一旦吵起來說話是最難聽也最兇。大部分是不知該如何開口,才造成隔閡。然而也是因為家人,容忍度能夠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安排,或是協助觀眾堆疊情緒的煽情配樂,這本僅僅是由一名慰安婦的現在與過去交織而成的作品,卻以最樸質無華的方式,串起了無數慰安婦的遭遇,藉由文字記錄了這段世界至今仍不願正視的歷史。
Thumbnail
文:陳芳蘭(本書責編的母親大人) 我把書拿給五歲的阿孫看,讀書名給他聽時,阿孫說:「我要穿藍色因為我媽媽知道我喜歡藍色」。我想,生死是從小就要開始了解並珍惜的,新聞社版才不會傷人砍人事件不斷的發生。 這是一本邊看邊想哭又有點好笑的書的,全家都適合閱讀。
Thumbnail
倘若讀大部頭的傳記,可能會對大師生命的事件、細節、脈絡,有更深入的了解,不過,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大概知道其代表作、創作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由《流浪集》到《理想的下午》到《門外漢京都》,《台北小吃札記》大概是《孤獨美食家》出現前,讓人食指大動邊走邊吃的文學作品吧?
Thumbnail
於我而言無庸置疑的是,《送書人》即是一位作者向書本表達敬意的模範,亦是贈予所有愛書人的一份至寶。作者卡斯騰.赫恩運用滿溢的文字力量,歌頌出愛書人們的濃情蜜意,不只是對於書本,亦是愛書人與愛書人間的情分。而我很幸運能接收到這份禮物,再次點燃了我心底永不熄滅的聲音:「成為一輩子的愛書人✿」
Thumbnail
書中可以簡單的認識一些閱讀方法,但沒有太大的新方法與其他閱讀方法的書籍沒有太大差異。若是剛開始接觸閱讀的讀者,本書能為您介紹為什麼要讀書,能讓您獲得什麼,簡單的閱讀方法。 作者一開始先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看書。海量資訊時代,手機電腦隨時都能得到資訊,為什麼還要看書呢?確實,這句話曾經也在我心中是個
讀書的目的是能輸出,讓知識為自己所用。是否覺得讀了很多本書,覺得懂了,但又常忘記內容?想說出什麼卻又好像不知道怎麼說?作者書中告訴我們,質比量還要重要。沒有真正的學習輸出,讀再多書也還是忘記。 想要解決這樣的困境,要學習如何輸出。講書即是一種高效的輸出方式。 這本書,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分成了三個部
「你要說出來啊,我才知道啊」,「說了你還不是一樣」,「算了算了,跟你沒辦法做溝通啦」 這幾句話會不會覺得很孰悉?有時候一些狀況,就是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吵架小事。好像華人家庭的通病,都是如此-缺乏溝通。 一旦吵起來說話是最難聽也最兇。大部分是不知該如何開口,才造成隔閡。然而也是因為家人,容忍度能夠
Thumbnail
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
Thumbnail
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安排,或是協助觀眾堆疊情緒的煽情配樂,這本僅僅是由一名慰安婦的現在與過去交織而成的作品,卻以最樸質無華的方式,串起了無數慰安婦的遭遇,藉由文字記錄了這段世界至今仍不願正視的歷史。
Thumbnail
文:陳芳蘭(本書責編的母親大人) 我把書拿給五歲的阿孫看,讀書名給他聽時,阿孫說:「我要穿藍色因為我媽媽知道我喜歡藍色」。我想,生死是從小就要開始了解並珍惜的,新聞社版才不會傷人砍人事件不斷的發生。 這是一本邊看邊想哭又有點好笑的書的,全家都適合閱讀。
Thumbnail
倘若讀大部頭的傳記,可能會對大師生命的事件、細節、脈絡,有更深入的了解,不過,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大概知道其代表作、創作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歷,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