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發泄,好開心。
偶然在別處翻到一篇短評,是在用康德的結構套用在現代事件上進行分析。這或者更類似於在純粹理性的感召下套用公式解題,或者更類似於固執地用漢謨拉比法典約束現代人的道德,雖然自實用性角度而言二者分別代表兩個極端,但就本質而言,無異於用萬有引力定律審視相對論:有時候有用,但沒人保證每次都有用。就跟背書的算命先生一樣,套中了書裡的內容,彷彿自己順便成就了寫書人一樣的偉大。
這也是我從不在非科學哲學的文章裡用庫恩意義的範式一詞的原因:非先驗的學問,怎麼就成為非修辭學意義上的範式了?同行出於行業保護的一致認定?還是簡單問題的玄學化處理?
之前有認識的哲學系優等生同學,令人匪夷所思地說道:理論就擺在那,套用就好了啊。 emmm,同學啊,用一個見識比你短了幾百年的哲人產生的思想套用在幾百年後的現實問題上,你到底是對你自己的思想多沒信心啊?還是因為沒讀過近百年的著作,唯“大”哲人馬首是瞻啊?背後的心理不得而知,但憑簡簡單單地“套用範式”就能讓外行人士看得云裡霧裡那背後的沾沾自喜,倒是可以略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