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閱讀|從《因果螺旋》中學習邏輯思維

更新於 2023/08/3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今天我要來分享一本蠻新的書叫做《因果螺旋》,今年7月初才剛出版。看到這本書的資訊時我對它有興趣的地方有三點:

1.作者是前副總統—陳建仁聖騎士。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前副總統陳建仁擁有非常多的榮譽頭銜,不只有我們國家授予的,還有很多國際上的頭銜。所以在研究疾病發展以及科學邏輯上,我認為有一定的可看性。

2.內容剛好跟最近的covid-19疫情有關係。

  前副總統陳建仁也在時任衛生署署長,面對了SARS的風暴,所以在這非典型肺炎的疾病研究領域也有一定的經驗,所以也想要透過這本書來了解他對covid-19疫情的一些看法。

3.因果關係的邏輯思維是我認為現代人蠻缺乏且必需要訓練的。

  不以人廢言,別撇除掉宗教政治立場,以一個科學思維的角度來看,才能更好地認識事情發生的因果關係,以及對於事實發展的邏輯判斷。
  老實說這一本書對部分的人來說,或許蠻不好閱讀的,因為內容引用蠻多作者經歷過的疾病研究,牽涉到許多生物統計數據。
  有一句話說「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如果你也想閱讀這本書,要有這樣子的心理準備。
  接下來我的心得分享會比較著重在「因果關係」跟「邏輯思維」的這個部分,對於內文提及的疾病研究跟數據,就留給想要深入研究的人自己再來閱讀。以下是我想跟你分享五大因果關係的邏輯。

一、先入為主的陷阱

  在醫藥上有很多的研究都會先經過所謂的動物實驗,然而只要是實驗都會有一定的控制變因跟可變的變因。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像在實驗室的環境一樣,是被控制的實驗狀況。
  我們常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有許多人對於某些事情下面會有非常多的留言在做論戰,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間觀察,你可以看到有些人帶著非常先入為主的觀點去做批判;你也會看到有些人會引用相關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我們在針對一些事情進行討論的時候,最不佳的情況就是「先入為主」導致直接的論斷,尤其當我們在看待某些事件的時候,並沒有辦法很好地瞭解到全貌,有可能會「以偏概全」而下了錯誤的論斷。
  因果關係有時候就像種地一樣,不是說種下了種子就一定會發芽一定會有結果;也不是說你的地長出一顆果樹就是你播種的成果,有可能就是一隻鳥經過你的地上拉了一坨帶種子的屎。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保持開放的心胸,盡可能去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有些事情在當下看到的情況,或許是一種結果,然而把時間軸放長了之後,再回頭來看或許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2、因果倒置

「你覺得聽英文歌能夠提升英文能力嗎?還是因為英文能力不錯才會聽英文歌呢?」改編因果思辨《因果螺旋》
  看完上面這個問題,你覺得哪一個是因?哪一個是果呢?難道看起來有相關,就一定是有因果關係嗎?
  在科學邏輯上我們來認識三個字:相關性(association)時序性(temporality)以及因果性(causation)。簡單的舉例:A跟B有相關,且A發生在B前面(時序),才可能說A是B的原因,B是A的結果(因果)。
  當我們在討論某些事情的時候,不能因為看似有相關就把它們牽扯為有因果關係,我上面的舉例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一個狀況,真實情況更複雜,不只A跟B有相關,A發生在B之前,且會因為A的變化而影響到B結果。
  「相關不蘊涵因果(associ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希望大家能夠有這樣子的一個概念:「有相關性不一定有因果性」把這句話放在自己心中,在跟別人討論事情的時候,才不會把因果錯置,倒果為因。

3、見樹不見林

  「樹」是這座「林」的一部分,一棵樹發生的變化,能夠代表整座林的狀況嗎?有時候我們看事情只看到「分子」,而沒有意識到「分母」。
  所以我們不能「見樹不見林」,在一些社會事件的討論上,除了絕對的數據,還必須考量到當時的母群體的狀況。
  舉一個例子:新聞報導說,十年來犯罪人口中高學歷的佔比從4%增加到了7%,所以智慧型犯罪正在增加,高學歷的品德跟公民教育刻不容緩。但真的是這樣嗎?別忘了這十年來,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也增加啦!那當然在犯罪人口中高學歷的比例也會增加。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分母」,就是所謂的「母群體」或「參考對象」不同,那做出來的「XX率」也會影響到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這裡跟大家介紹兩個詞:「死亡率」跟「致死率」。簡單說死亡率就是(某一疾病的死亡人數)/(所有人口);致死率就是(某一疾病的死亡人數)/(該疾病的發生人數)。
  看到這裡沒有發現不一樣的地方嗎?所以當我們在討論這些議題的時候,要小心它呈現的「分子」「分母」個別是什麼,才不會被這些所謂的資訊帶風向。「張飛殺岳飛,殺得滿天飛」,提醒一點,分母不同的時候是不可以直接比較的。

4、巧合?假相關?

  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相關性嗎?在統計學上面,要證明兩件事情有相關,還需樣本數要足夠大,做出來的統計意義才會高。
  聽我舉個醫療臨床上的例子吧,最近來做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導管病人,有五個男性一個女性,所以我下判斷男性是這個疾病的好發性別。請問我這樣子的判斷合乎邏輯嗎?有沒有可能只是剛好送來我們醫院的男性比較多而已(巧合)?有沒有可能,在我們醫院的急救權責範圍,男性人口就是比女性人口多呢(假相關)?
  當我們把全國做急性心肌梗塞心導管的數據,跟全國的人口去做一個比較,當樣本數足夠大才好去證明性別跟這個疾病的相關性。
  看到這裡,如果你感覺到你腦袋中有混亂的感覺,那很正常。因為就算我的專業背景有所相關,但讀起這本書也是會覺得腦袋沒那麼好使。
  但我想跟你分享的是,我們在討論事情的時候,必需要思考它是巧合呢?還是我們取樣太少,比較參考對象不同,而產生假相關的偏差結果?

5、N因N果、因果螺旋

  這裡舉個例子,你知道嗎,像高血壓、高血脂、抽菸...這些原因都有可能產生缺血性心臟病,使發病機率的提升,多種的原因可能會導致同一種結果。再舉一個例子,抽菸這個行為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肺阻塞...甚至多種癌症,一個原因也可能引發不同的多種結果。
  就「疾病病因」的這個出發點來看,多重原因、多重結果,甚至交互影響。再加上我們前面有講到時間軸的概念,我們觀察的當下是一種結果,可是如果這個交互的影響時間線拉長了以後,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一個原因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又可能是原因,導致下一個結果,隨著時間軸的演進,因果之間的交互作用就像是一個螺旋狀的發展。
  我們所屬的真實世界,就是一個隨著時間軸不斷前進、許多狀況交互影響的世界。所以幫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或是與別人討論事情的時候,不只要有《底層邏輯》的思維,去看到表面之下的核心事實是什麼,也要培養判斷相關性、因果性,甚至《因果螺旋》的概念,讓我們能夠越來越接近事情的核心以及真相。

後記

  感謝你看完我的讀書心得分享,希望透過我的理解跟詮釋,能夠讓你對這本書有點興趣。我覺得這本書有一個不錯的價值在於說陳建仁聖騎士,他提供的研究案例是非常真實的,在科學的思考也是相對嚴謹的。
  如果你對於covid-19的一些問題,想要做一些探究,這本書是個不錯的參考書。書中也引用了一些關於霍亂、肝癌、砷暴露的研究,對於公共衛生發展有興趣的人,這本書也非常值得一看。
  最後我引用這本書的封底的一段話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原因,細細推究之後,會發現是結果;也有些時候,我們認為是結果,經過抽絲剝繭,才知道竟然是原因。」《因果螺旋》
希望大家都能夠學習並釐清因果的關係,幫助我們面對人生大小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6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肥龍的生活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工作前來杯咖啡提升專注力!   泡了杯咖啡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了word準備來寫今日的文案...叮咚!一則訊息通知跳出來,想說還沒開始撰寫,先來看有什麼訊息吧。   再次回到電腦桌前,嗯...今天要來寫什麼呢?看了一下時間,沃槽!怎麼要準備吃午餐了,難怪肚子空空腦袋也空空......
如果要我用一段話說這本書在談什麼,那麼會是:「和大家一樣很輕鬆並沒有錯,但如果想找到自我,就必須不斷對自己提問。本書分享了11個對自己提問的問題,幫助你找到人生自我的價值。」
我會推薦這三部曲給所有想要做文字工作者、藝術家或是個人品牌...需要創意的人,甚至你只是想要給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樣的色彩,也非常適合讀的三本書。
[小結] 我們都可以成為別人的「普羅米修斯」,只要我們願意分享我們創意的火種,就會激發出更多的創意火苗。
自從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的一個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官方定名了「文化創意產業」,這些年以來,文創這一個詞在台灣蓬勃發展到有點濫大街的感覺,文化創意市集、文青創意市集、文創展、文創中心......不勝枚舉。但很多內容似曾相識,甚至了無新意,不禁讓我思考,什麼是文化創意?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幹嘛要有趣?」對啊!為什麼我想要成為有趣的人呢?是想要去取悅別人還是...? 這裡我截取三個作者給我的啟示 1、避免後悔 2、看重自己 3、驅逐無聊 【如何成為有梗的人】 一、保有赤子之心 二、跨出舒適圈 三、樂於分享
工作前來杯咖啡提升專注力!   泡了杯咖啡坐在電腦桌前,打開了word準備來寫今日的文案...叮咚!一則訊息通知跳出來,想說還沒開始撰寫,先來看有什麼訊息吧。   再次回到電腦桌前,嗯...今天要來寫什麼呢?看了一下時間,沃槽!怎麼要準備吃午餐了,難怪肚子空空腦袋也空空......
如果要我用一段話說這本書在談什麼,那麼會是:「和大家一樣很輕鬆並沒有錯,但如果想找到自我,就必須不斷對自己提問。本書分享了11個對自己提問的問題,幫助你找到人生自我的價值。」
我會推薦這三部曲給所有想要做文字工作者、藝術家或是個人品牌...需要創意的人,甚至你只是想要給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樣的色彩,也非常適合讀的三本書。
[小結] 我們都可以成為別人的「普羅米修斯」,只要我們願意分享我們創意的火種,就會激發出更多的創意火苗。
自從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的一個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官方定名了「文化創意產業」,這些年以來,文創這一個詞在台灣蓬勃發展到有點濫大街的感覺,文化創意市集、文青創意市集、文創展、文創中心......不勝枚舉。但很多內容似曾相識,甚至了無新意,不禁讓我思考,什麼是文化創意?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幹嘛要有趣?」對啊!為什麼我想要成為有趣的人呢?是想要去取悅別人還是...? 這裡我截取三個作者給我的啟示 1、避免後悔 2、看重自己 3、驅逐無聊 【如何成為有梗的人】 一、保有赤子之心 二、跨出舒適圈 三、樂於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引言:今天的觀念解釋了你之所見何以不只影響你一個人 你會發現,思想層次的觀念有些時候會出現於知覺層次的觀念之前;而有時候,先後順序又正好相反。因為次序本來就無足輕重。思想及其結果實際上是同步的,因為因與果一向是不分的。
Thumbnail
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不同的人來來去去,如果中途有人離開了,那就是緣分到了 我認為「緣分」不是「玄學」,而是「科學」 因為「緣分其實是我們在每一個當下所做的選擇跟決定導致的最終結果」,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summation」(數學中毒🤣) 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原因,無論是人、事、物
2024/05/16 《因果關係的底蘊機能是自性,因果非獨立能存在的法則性質。》 認知在有一個「因果」制定也是著相 就像誤以為國家法律、學校規制是宇宙生成的必然產生 法律與規制都是因人多產生社會結構被動產生再以運行 因果是宇宙自然法則,任何起心動念和行為造作都必然在這個
根據佛經,前世的因將造就今世的果,我們應該遇到問題就嘗試解決, 解決不了就止念,不要讓自己產生更多情緒及因果的種子。 坦然接受,並心無波瀾的面對這些業力。
我很喜歡因果理論。我不知道因果是不是真的,但我是希望他是真的。 只是關於那樣的困惑,偶爾如同起浪時那般一陣一陣的打來 如果因果是真的,如果善惡有報,如果我們已經輪迴無數次, 那我們為何還學不會教訓,同樣的題目考一百次也應該會了 為何我們還會選擇所謂邪惡的想法或行為 如果因果是真的,
詮釋 ,歸因:用來解釋事情(行為結果)為何發生的某種因緣。 ,歸因的面向: 1位置: .內在原因(內在歸因) (1)自利偏頗: A人們傾向建立利己的歸因 B避免為自己負面的行為或失敗負責 (2)歸因錯誤: A當他人屌現不好時,我們傾向高估其行為的內在原因與低估外在原因。 B低估自
Thumbnail
原因と結果とは何か、簡単に言えば、原因(始まり)と結果(終わり)を分けて考え、原因を植え付け、何をするか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あなたと同じように、あなたは成長し、やがて死ぬ。   これが原因(始まり)であり、結果(終わり)ではない
Thumbnail
因果是什麼簡單而言要分開看因(開始)果(結束),而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然而為什麼有因果,為何要有因果,就如同你一樣,你的成長年紀逐漸往上最後死亡。    這不正是因(開始)和果(結束)嗎?然而在這個因果之下,我發覺它並沒有「過程」只有「開端」與其「結果」。    或許這能解釋為何不論是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引言:今天的觀念解釋了你之所見何以不只影響你一個人 你會發現,思想層次的觀念有些時候會出現於知覺層次的觀念之前;而有時候,先後順序又正好相反。因為次序本來就無足輕重。思想及其結果實際上是同步的,因為因與果一向是不分的。
Thumbnail
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不同的人來來去去,如果中途有人離開了,那就是緣分到了 我認為「緣分」不是「玄學」,而是「科學」 因為「緣分其實是我們在每一個當下所做的選擇跟決定導致的最終結果」,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summation」(數學中毒🤣) 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原因,無論是人、事、物
2024/05/16 《因果關係的底蘊機能是自性,因果非獨立能存在的法則性質。》 認知在有一個「因果」制定也是著相 就像誤以為國家法律、學校規制是宇宙生成的必然產生 法律與規制都是因人多產生社會結構被動產生再以運行 因果是宇宙自然法則,任何起心動念和行為造作都必然在這個
根據佛經,前世的因將造就今世的果,我們應該遇到問題就嘗試解決, 解決不了就止念,不要讓自己產生更多情緒及因果的種子。 坦然接受,並心無波瀾的面對這些業力。
我很喜歡因果理論。我不知道因果是不是真的,但我是希望他是真的。 只是關於那樣的困惑,偶爾如同起浪時那般一陣一陣的打來 如果因果是真的,如果善惡有報,如果我們已經輪迴無數次, 那我們為何還學不會教訓,同樣的題目考一百次也應該會了 為何我們還會選擇所謂邪惡的想法或行為 如果因果是真的,
詮釋 ,歸因:用來解釋事情(行為結果)為何發生的某種因緣。 ,歸因的面向: 1位置: .內在原因(內在歸因) (1)自利偏頗: A人們傾向建立利己的歸因 B避免為自己負面的行為或失敗負責 (2)歸因錯誤: A當他人屌現不好時,我們傾向高估其行為的內在原因與低估外在原因。 B低估自
Thumbnail
原因と結果とは何か、簡単に言えば、原因(始まり)と結果(終わり)を分けて考え、原因を植え付け、何をするか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あなたと同じように、あなたは成長し、やがて死ぬ。   これが原因(始まり)であり、結果(終わり)ではない
Thumbnail
因果是什麼簡單而言要分開看因(開始)果(結束),而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然而為什麼有因果,為何要有因果,就如同你一樣,你的成長年紀逐漸往上最後死亡。    這不正是因(開始)和果(結束)嗎?然而在這個因果之下,我發覺它並沒有「過程」只有「開端」與其「結果」。    或許這能解釋為何不論是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