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星空吟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看完了哲青的《星空吟遊》。

知道爲什麼欣賞他了,除了「行走的百科全書」般的知識淵博,還對藝術、音樂、占星等都有深入研究,而且他強調人文素養,在世道一片追求西方式的成功顯學中,這點深得我心。

曾在網上看到有人留言,說很厭倦世界的物質性,如果不是還有孩子要養,真的不想活了。看了有點心驚,但可以理解被物質主義束縛的感覺。

剛好也才聽完《書房裡的小旅行》直播回放,他講到,西方國家對人文科系很苛刻,十年前在西方國家聽到年輕人想唸哲學、藝術、文學⋯之類的科系,會對年輕人說,你要想清楚,你唸這些可以唸得很開心,但以後只能在便利商店和速食店打工。

他對這點很不認同,說很多世界知名企業的顧問,都是古典文學出身的。

人文科系強在抽象形而上的問題思考力,對於曖昧混沌的未來,能夠有暫定性的推論假說,而這和未來的事實相去不遠。

理工科系倚賴數據和資訊,在以上兩者稀缺的時候,無法有判斷。

而現代行銷講求故事力,但要講好故事,除了靠拆解的SOP流程和技巧外,人文類的涉獵和吸收也很重要,有了文化的底蘊,和自我經驗的融合,寫出來的故事就會不一樣,我是這麼想的。

在書中末章,我學到一個詞「語意饜足」(或「語意飽和」),這種現象,出現在單調重複出現的機械性背誦裡,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把一個字詞說很多遍或寫很多遍後,會發現自己好像對這詞的意思開始懷疑或遺忘,如果是字,甚至會感覺不認得。

這種情況「同時也在日常之中重現。例如在報章雜誌、社群媒體中大量出現的『夢想』、『成功』、『經濟成長』、『折扣』、『安全』等字眼,淹沒了我們對生活的想像,喪失理想的立定與追求。

頻繁的重現,只會讓事物的本質模糊,蠶食我們對現實的細膩感受。」

我覺得這段可以很好的說明,爲什麼有些人對物質性會厭倦,包括我,也對社群裡沒完沒了的商業思維感到厭煩,難怪很多年輕孩子對未來沒有夢想,連大人都只求能過好日子,安身立命就行了。

觀念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更偏好的,是能讓心安靜的人文。

我想,他走過世界許多地方,體驗過許多不同文化,其眼界和格局,想來是不一樣的。

書中以星星為主題,介紹了文學、建築、藝術、占星學、音樂、科學、天文的故事,告訴我們無用之為用,因為無用,所以純粹,更接近「美與神性」,而人作為一個屬靈的生物,天生就有對美與屬靈的追求。

夏日炎炎,在光害嚴重的現在,我們看不到滿天燦爛繁星,但可以看看這本《星空吟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宜思的觀察筆記的沙龍
71會員
180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6/22
這幾天慢慢在看《大武山下》,看到其中一小段: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日前在想關於「孤獨」的事,心裡浮現莊子的無何有之鄉,覺得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塊不被任何人所了解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4/05/31
你知道植物也有意識嗎?而且也能和其他生物,甚至自然現象溝通? 前陣子看完這本有趣的書,讓我對於植物有更多的認識,並且覺得動植物溝通挺有趣的,還曾動念想學學看,但發現好像要花不少時間和心力練習,覺得目前沒有這樣的條件(畢竟興趣太多了),所以打住。 緣起是看了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節目中,訪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2023/12/17
看到今天的《生命之書》,又覺得很有共鳴。 從ㄧ月看到十二月,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這個月的主題和宗教、上帝、冥想有關,是我有興趣了解的部分,看了之後,和我的以往的觀察還很ㄧ致,難怪我無法進入任何一個宗教體系。 以前年少時就好奇,如果爭戰的雙方都有宗教信仰,那神會幫誰?後來才明白,所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從最早的神話、聖經、國家本位、神秘劇、乃至於現代文學等等,自各種不同的面向搭配歷史脈絡來談論文學的發展。
Thumbnail
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從最早的神話、聖經、國家本位、神秘劇、乃至於現代文學等等,自各種不同的面向搭配歷史脈絡來談論文學的發展。
Thumbnail
🏵️ 當今加速且多變的社會, 人文修養將成為橫跨領域的武器 ~ 愛因斯坦、達爾文、維根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達文西...等人,都是靠著求知慾與自學成材的,當我們內在有求知的熱情,便能轉化外在知識成為靈感與創意的泉源! 目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人類壽命增長,退休時間也拉長到7、80歲,
Thumbnail
🏵️ 當今加速且多變的社會, 人文修養將成為橫跨領域的武器 ~ 愛因斯坦、達爾文、維根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達文西...等人,都是靠著求知慾與自學成材的,當我們內在有求知的熱情,便能轉化外在知識成為靈感與創意的泉源! 目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人類壽命增長,退休時間也拉長到7、80歲,
Thumbnail
經常有人問,中華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世界的? — — 仿佛中華文明有過超越全球的輝煌時刻。我不知道文明“領先”的標準如何定義,但是我知道,如果從文明,或者從更廣義的文化思考的話,我們積累至今的思想真沒有什麼可以自豪的。
Thumbnail
經常有人問,中華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世界的? — — 仿佛中華文明有過超越全球的輝煌時刻。我不知道文明“領先”的標準如何定義,但是我知道,如果從文明,或者從更廣義的文化思考的話,我們積累至今的思想真沒有什麼可以自豪的。
Thumbnail
看完了哲青的《星空吟遊》。 知道爲什麼欣賞他了,除了「行走的百科全書」般的知識淵博,還對藝術、音樂、占星等都有深入研究,而且他強調人文素養,在世道一片追求西方式的成功顯學中,這點深得我心。 他對這點很不認同,說很多世界知名企業的顧問,都是古典文學出身的。
Thumbnail
看完了哲青的《星空吟遊》。 知道爲什麼欣賞他了,除了「行走的百科全書」般的知識淵博,還對藝術、音樂、占星等都有深入研究,而且他強調人文素養,在世道一片追求西方式的成功顯學中,這點深得我心。 他對這點很不認同,說很多世界知名企業的顧問,都是古典文學出身的。
Thumbnail
對於要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非常在意源頭是否乾淨,但是對於要吸收到腦袋裏的知識與觀念卻不在乎是從哪裏來的,難道沒有人發現這個矛盾的事實嗎?
Thumbnail
對於要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非常在意源頭是否乾淨,但是對於要吸收到腦袋裏的知識與觀念卻不在乎是從哪裏來的,難道沒有人發現這個矛盾的事實嗎?
Thumbnail
「人文瑰寶」、「文化資產」,等字句常常被拿來形容文學在社會上的貢獻,雖然從以前就聽過了,但從沒真正去理解這些話的涵義。 直到前陣子,為了寫故事,我開始蒐集資料去翻看歷史相關資料。 各種困惑湧了上來。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蜂擁而至,導致我難以下筆。 文學作品,何止是文化瑰寶,也是一台歷久不衰的時光機呢。
Thumbnail
「人文瑰寶」、「文化資產」,等字句常常被拿來形容文學在社會上的貢獻,雖然從以前就聽過了,但從沒真正去理解這些話的涵義。 直到前陣子,為了寫故事,我開始蒐集資料去翻看歷史相關資料。 各種困惑湧了上來。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蜂擁而至,導致我難以下筆。 文學作品,何止是文化瑰寶,也是一台歷久不衰的時光機呢。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Thumbnail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