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修羅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待過大大小小的公司,經歷過不同文化洗禮,每每在會議之中,見識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許多招法。故名修羅場。

致勝者,未必氣焰高漲、自帶閃光,反而是言輕語軟、適時表達can-do,又懂得先行指導how to do之輩,最能脫身於萬千瑣事,面子與裡子倆無傷。

比如一個擺明多頭馬車的專案,還沒等到會議主事者發派號令之前,有人先給了下馬威,「所以這件事,老闆們都聚焦過、有共識了對不對?否則之後還要勞煩你去各個老闆面前賣,這太累了,你做重工啊。」翻成白話的意思就是,你想清楚、搞定老闆們再來吧,不然等我去老闆跟前疏通,你就吃不完兜著走。

比如自己不想做、覺得被趕鴨子上架,於是口頭合縱連橫,率先發難:「這個案子我覺得非常好,也同意絕對是刻不容緩的工程,但是據我所知,好像跟某某單位推行年度活動的時間衝突耶,這就影響很大了,還是能夠往後延個兩季?你們說是嗎?」身為被點名的單位,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不是。深深覺得自己的苦勞被當成了轉移砲火的鋼盔。

又比如吃力不討好的不想做,我也聽過很高明的甩鍋論述:「內容是王道,不能等閒視之,建議你找個coordinator來,把這些文本好好地梳理過一次,然後我們協助coordinator再做幾次校正,這樣你就輕鬆一點,也更精準。」到底輕鬆了誰?初階的文本工程若沒人願意接手,到哪裡去找另一個倒楣鬼當coordinator?外部發包找資源,站著講話不腰疼,預算誰出?

從二十幾歲清純一朵花的年紀,一路開會到了快五十歲,只剩老花是屹立不搖的。我如今算是從熱鬧中看清一點門道,有時,實力,真的不必賣力在會議上。很多會議的功能,不過抓交替、找借力罷了。

也為致勝者說幾句話,難道個個都以推事為樂嗎?也不盡然。他們只是懂得把力氣,花在自己喜歡、而且更容易取得認可的事情上。這幾天的流日,太陽地球依序在7與13號閘門盤桓,挑戰G中心的自我定位和觀點養成,要在群體中扮演甚麼角色、何時該挺身而進,何時需要暫隱其身;如何藉由聆聽和反芻,發展出具有價值的普世理念,選擇時機與夥伴登高一呼?

在會議修羅場,我看到了各種角色的競逐和消長,聽得明檯面語言的背光面。我但願自己足夠沉著,不要一下子就跳入細節,早年我最常詢問的,大概就是人力與資源調度,時間可行性與否等等執行要點。我的大老闆曾經說我,妳最大的長處,也是妳極為致命的短處。過分認真、海攬過界。人家都還沒明確交辦,何需先當領班?事情,不是只有「做」,還包括了「問」與「分」。

我也但願自己足夠勇敢。最後發言、甚至沒有發言,不等於沒有才情與貢獻。我發現會議中總是會存在第一個提問、第一個總結的好手,那就聽聽他們怎麼說,感受看看空氣的流動程度如何。有時會掠取到自己靈光閃爍的剎那之間,為會議畫上兩筆生動的眉眼。有時知道不是再妄自多言的場合,我就節省力氣,私下一一叩問不好言明的盤根錯節。

修羅場,維基百科註解為非常混亂的場面,一般用在形容事故、騷亂、戰爭。但它的核心場域,也許很簡單,懂得依境自處、自我維護,即便在會議修羅場敗了,也光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uru Fu-avatar-img
2022/08/10
現正處於修羅場中,喜讀此篇,有天降甘霖之感,身心順暢,同得收穫與定見,感恩修羅場的回饋。
職場裡的人類圖-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10
沒問題,彼此支持.祝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若不能立即得道,請適時裝聾作啞,務必全身而退.
avatar-img
職場裡的人類圖的沙龍
179會員
273內容數
2025/05/02
以員工的身分來講,我一直很「享受」績效面談的時光。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越慘烈的工作場域,越能激發我的鬥志昂揚。無論是為期多短或多長的績效評估區間,幾乎每一次,都把最佳評等收割入囊。
Thumbnail
2025/05/02
以員工的身分來講,我一直很「享受」績效面談的時光。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越慘烈的工作場域,越能激發我的鬥志昂揚。無論是為期多短或多長的績效評估區間,幾乎每一次,都把最佳評等收割入囊。
Thumbnail
2025/04/19
這一陣子,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全拜最新閱讀的〈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所賜。 因為上班的時間比較彈性,早上,等先生孩子出門之後,我會利用清洗早餐杯盤的零碎時間,來替自己準備午餐和晚餐的便當。
2025/04/19
這一陣子,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全拜最新閱讀的〈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所賜。 因為上班的時間比較彈性,早上,等先生孩子出門之後,我會利用清洗早餐杯盤的零碎時間,來替自己準備午餐和晚餐的便當。
2025/04/11
「今天,成為自己」,是我籌備多時的podcast節目,也是歷經去年震盪起伏之後,我認真想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開始時,我對這個節目抱持許多期待,就像是寫書一樣,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助到類似處境的朋友,更渴盼第一本書大賣特賣。
Thumbnail
2025/04/11
「今天,成為自己」,是我籌備多時的podcast節目,也是歷經去年震盪起伏之後,我認真想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開始時,我對這個節目抱持許多期待,就像是寫書一樣,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助到類似處境的朋友,更渴盼第一本書大賣特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總是把沒事掛在嘴邊,畢竟處理事情已經夠複雜,不需要再加入其他元素,攪亂原本就不平靜的一池春水。急事緩辦,即使波濤洶湧,也得彷彿平靜風海的耶穌,度過每一次的不平靜。 修羅場的心態調整 觀察著同事彷彿走進地獄門的心情面對這一年的行政實習,個人倒覺得只是修練的修羅場,精神時光屋中,不習慣的事物偶爾會讓
Thumbnail
總是把沒事掛在嘴邊,畢竟處理事情已經夠複雜,不需要再加入其他元素,攪亂原本就不平靜的一池春水。急事緩辦,即使波濤洶湧,也得彷彿平靜風海的耶穌,度過每一次的不平靜。 修羅場的心態調整 觀察著同事彷彿走進地獄門的心情面對這一年的行政實習,個人倒覺得只是修練的修羅場,精神時光屋中,不習慣的事物偶爾會讓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