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情緒不再是隨行的影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聽到的不只是哭聲

還記得你人生中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嗎?

不是「爸」,也不是「媽」,更不是笑聲,而是所謂的「啼哭」聲。

人在剛出生時的哭聲象徵新生命的誕生,那也是唯一一次你哭,身旁人卻面帶笑容為你感到開心。

其實,出生的哭聲只是單純嬰兒換氣所發出的聲音,並沒有任何含義,但是當解讀的人將自身經歷帶入,便有了不同的詮釋。

哭泣一開始被人們認定是健康及生命力是正向的表達,隨著時間的增長,因嬰兒受到語言限制,哭聲成為表達情緒的途徑,也因此哭聲的含義越來越多,例如:滿足、疼痛、生氣、悲傷也就是夾藏著“情緒”。而如此的情緒,可能造成人們不再為哭聲感到開心,反而對哭這件事情改觀,可能隱忍不哭,甚至忽略不去面對。然而或許人們更多想避開的不是哭的聲響,而是夾藏其中的情緒。

難以直視的情緒

人,為什麼不喜歡情緒?

情緒,只是一種發洩?

大部分的情緒被我們認為是「負面」,可能因為我們都只看到情緒帶來負面影響,而不是真正了解情緒的作用。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這導致我們難以正向看待和接受這些情緒,有時還會覺得情緒是多餘的。就如同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樂樂一直無法理解憂憂為何需要存在,只要有他在女主角萊莉永遠都在哭,甚至想把他趕出大腦總部。實際上憂傷這個情緒真的只有哭泣這個作用嗎?還是只是我們不了解這個情緒的作用呢?其實我們都知道各種情緒代表什麼,但我們只想到結果卻沒有想到過程情緒是怎麼發生的,情緒能為我們帶來什麼。例如:快樂使我們沈浸在美好的時光;恐懼使我們做事小心謹慎;憤怒使我們有宣洩情緒的管道;噁心使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憂傷使我們更了解快樂的可貴。有了這些情緒才讓我們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讓別人更了解我們也讓自己更了解自己。因此,情緒成了一種理解自我的途徑 。

《腦筋急轉彎》劇照

《腦筋急轉彎》劇照

別人不喜歡,所以我也不喜歡

我們常常為了要符合他人期待隱藏了自己的情緒。在動畫裡萊莉一直都是家裡的開心果,正向樂觀的她覺得美好的一天就應該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直到爸爸因為工作因素全家搬離了明尼蘇達州,雖然萊莉的心情已經被周遭不熟悉的事物影響不如以前樂觀,但她仍因為媽媽的一句話為了爸爸強顏歡笑,這時的她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轉變,還是覺得自己應該要樂觀繼續成為父母親心中的開心果,隱藏真實情緒 。

《腦筋急轉彎》劇照

《腦筋急轉彎》劇照

為了維持良好人際關係

同樣的,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時常隱藏自己的個性、愛好以及情緒,這些也是常常發生的,然而一再的迎合他人而隱藏情緒,這會在無形中形成壓力,時間長了我們就很難再辨識自己的情緒。動畫中,萊莉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漸漸變得無法辨識自己的情緒,只剩下討厭、驚恐和生氣來表達,造成後來放學第一天因為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不耐煩在餐桌上與父母親吵架;在曲棍球徵選因喪失對曲棍球的興趣因而失利憤而離場,這些事情都導致萊莉和其他人的關係日漸薄弱甚至連尚未建立的關係也隨之瓦解。

《腦筋急轉彎》劇照

《腦筋急轉彎》劇照

我想掌控一切,不想示弱

在現實中我們和萊莉一樣除了快樂,不喜歡主動將其他情緒表達出來,或許是因為我們不想被情緒掌控生活。在電影中,到新學校第一天樂樂將憂憂強制留在小圈圈裡為的是不讓憂憂破壞美好的一天。這樣的一個舉動讓我們知道其實自己不想被情緒掌控也不想因為表現出憂傷的情緒而被其他人討厭或向別人示弱,在萊莉出門前為了不想「備受矚目」選擇拒絕爸媽的好意自己一個人獨自上學。因為在意旁人的眼光、不想讓父母親擔心、坦露我們的弱點,這些因素使得我們無法坦然面對情緒。

《腦筋急轉彎》劇照

《腦筋急轉彎》劇照

在回朔經驗中轉念

《腦筋急轉彎》劇照

《腦筋急轉彎》劇照

每件事情的發生一定都有原因和結果,不管開心還是難過都一定有觸發這些情緒的關鍵點。只是當我們時常忽略或逃避某些情緒時,這些情緒只會累積的越來越多,等到哪天我們負荷不了就被這些情緒壓垮了。在動畫中,長期以來大多數時間都是樂樂在主導萊莉的各項行為,對樂樂來說憂憂只會破壞一切美好事物,但等到他掉進長期記憶垃圾區靜下心翻看核心記憶求才真正了解憂憂的作用,雖然萊莉的曲棍球隊輸了比賽,但因為憂憂的關係,爸、媽、球隊都來安慰萊莉,使原先憂傷的情緒變成開心的記憶。有時回憶可以使我們更了解情緒的作用,回憶也可以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解讀發生的事,透過「回憶」我們能夠解構,再建構對事物的理解,產生不同的想法使我們更能夠接受情緒並對情緒改觀。

《腦筋急轉彎》劇照

《腦筋急轉彎》劇照

擁抱情緒

情緒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從出生的那刻起我們的行為就受到情緒左右。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為了符合他人期許、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讓情緒主宰生活、隱藏自己的弱點等等導致我們無法好好的看待自己以及表達自己,逃避和壓抑是我們選擇對待情緒的方式,這只會使得我們無法辨識情緒漸漸迷失自我。人沒有永遠的快樂也沒有永遠的悲傷,情緒就像我們生活中的調味料,並非每道料理都會符合我們胃口,但有了調味料理才有味道,有了情緒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所以讓我們好好面對和擁抱情緒吧!一起創造更豐富的人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想家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在學習路上我們常常關注在學科內容的學習以及學習策略,也就是學什麼跟怎麼學,但我們往往忽略了更多重要的事情,透過這個專題讓我們共同學習那些被忽略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你還記得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嗎?」 「你覺得自己是個愛哭鬼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可千萬別覺得丟臉啊!我還很替你感到開心呢! 隨著不同經歷而成長,我發現自己對「哭」這件事的想法也會跟著轉變,而漸漸體驗到它的美好。
Thumbnail
「你還記得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嗎?」 「你覺得自己是個愛哭鬼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可千萬別覺得丟臉啊!我還很替你感到開心呢! 隨著不同經歷而成長,我發現自己對「哭」這件事的想法也會跟著轉變,而漸漸體驗到它的美好。
Thumbnail
情緒都是中性,沒有所謂正派反派,但在我們身處的世界,對於眼淚卻總是大驚小怪,或許是因為小嬰兒用哭泣來表達需要幫助,所以人類世界對眼淚總是會想要安慰或做點什麼讓對方停止哭泣…
Thumbnail
情緒都是中性,沒有所謂正派反派,但在我們身處的世界,對於眼淚卻總是大驚小怪,或許是因為小嬰兒用哭泣來表達需要幫助,所以人類世界對眼淚總是會想要安慰或做點什麼讓對方停止哭泣…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無可避免的希望,生活裡永遠有喜悅相伴,但現實是,生活裡不時有事件,讓我們心緒起伏,當悲傷、厭惡、恐懼等情緒讓我們不舒服時,也要試著去體會、思考,他們要告訴我們什麼?讓情緒成為路引,帶領我們更認識自己,並協助我們,成為愈來愈好的人,這是我一直在學習的,也是我想要帶著我的寶貝們一起要認識的人生功課。
Thumbnail
我們無可避免的希望,生活裡永遠有喜悅相伴,但現實是,生活裡不時有事件,讓我們心緒起伏,當悲傷、厭惡、恐懼等情緒讓我們不舒服時,也要試著去體會、思考,他們要告訴我們什麼?讓情緒成為路引,帶領我們更認識自己,並協助我們,成為愈來愈好的人,這是我一直在學習的,也是我想要帶著我的寶貝們一起要認識的人生功課。
Thumbnail
我們聽到的不只是哭聲 還記得你人生中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嗎? 不是「爸」,也不是「媽」,更不是笑聲,而是所謂的「啼哭」聲。 人在剛出生時的哭聲象徵新生命的誕生,那也是唯一一次你哭,身旁人卻面帶笑容為你感到開心。
Thumbnail
我們聽到的不只是哭聲 還記得你人生中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嗎? 不是「爸」,也不是「媽」,更不是笑聲,而是所謂的「啼哭」聲。 人在剛出生時的哭聲象徵新生命的誕生,那也是唯一一次你哭,身旁人卻面帶笑容為你感到開心。
Thumbnail
憤怒或悲傷本身,並沒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證明我們還活著,還感受著。但問題是,我們不想要這些情緒,這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Thumbnail
憤怒或悲傷本身,並沒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證明我們還活著,還感受著。但問題是,我們不想要這些情緒,這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