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仍是「小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什麼是「大人」?什麼是「小孩」?有時候真的儍儍分不清! 24歲的看14歲是小孩,34的看24的又是「小孩」,44的看34的又「小孩」,84的看一個64的都是「小孩」啊!但這些「小孩」的形容是什麼意思真的只有當事人才聽得懂!所以就算84歲已經相當有人生經驗也好,當他面對一個104歲的時候,也會被說:你還「年輕」,再過一段時間你就會明白了!所以我才覺得不要用「數字」去把他們區分!特別今天看到了一段舊新聞,更令我覺這些所謂的「小孩」⋯⋯他們真的是小孩嗎?

小孩➡️童黨➡️魔鬼

這段新聞是我在Youtube看的一個專門講述舊案件的頻道
這是2011年發生的謀殺案件,而案中的主腦當時只是個15歲的女孩!15歲!你可以想像嗎?而被她殺的男孩也只是她15歲的同學!更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15歲的女孩子,可以煽動了三個比她大8-19歳的男人去幫她做這個事情!你說是女孩的智商高?還是三個男的智商低?
這些童黨的謀殺事件其實蠻多的,我看著、聽著的時候,案件一幕幕的在腦海重組起來,真的很心寒,像感覺到受害者的痛苦一樣⋯⋯心也一沉⋯⋯真的想像不了這些「小孩」在我們這些「大人」面前的那個「天真活潑的」另一個面孔!真的令我很心寒⋯⋯最後頻道主持人說這些童黨都是來自一些家庭破碎的孩子,沒父母看管等等一般單親家庭的問題⋯⋯真的坦白說,現在基本上在街上真的可以聽到八,九歲就已經滿口髒話和抽煙了⋯⋯

「分類的名稱」變了標籤

但說實在我並不太喜歡那些機構說又做了什麼什麼調查發現單親家庭的小孩或這些母親/父親他們也會怎麼怎麼!為什麼要這樣標籤他們?我更加不只特別說這些他們口中的單親家庭!就算是所謂的中產家庭,低收入家庭、甚至是有一種叫上流社會等等什麼的!為什麼要將「人」去分等級?這些名詞在我看來其實單純是因為想做一些統計或調查而暫時用一個名稱去分類而已!但為什麼最後會將這個「分類的名稱」跟他們劃上等號?

善用社區/學校資源

首先,因為社會的改變,父母本身的教育程度,學校的教育,資訊發達等等⋯⋯現在的小孩真的很早我們就已經看到他們成熟的一面,有些更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覺得只看你究竟有沒有留心上學和善用學校給予的資源,當然有些真的是拿社會資源生活的家庭是特別的艱難,但這不是一個去犯法的理由!就像電影裏看到因為沒錢的父母親去偷食物的給小孩一樣!這是犯法的理由嗎?這只是藉口!
比如的例子可能差别很大,但我想說的是社區已經有很多支援給家庭,他們會幫忙看管小孩,有食物銀行、而對於青春期的少年支援也不少,只差他們會選擇去這些中心還是喜歡連群結黨的去周圍的流連而已⋯⋯

判刑VS年齡

對於刑罰這個問題,我個人比較執著!
1)首先當知道犯法是無論何時都不被接受的話,這個「行為」根本就不該發生的
2)當這個「行為」發生了,就當誠實的接受懲罰而不是去找各種的所謂「證據」去脱罪!更加不可能用「年輕不懂事」這個藉口!
當你說你年輕不懂事時,給你虐殺的呢?他也是「年輕不懂事」的說了一句不知侮辱性這個大的說話而已!那為什麼他要用性命去補償對你侮辱!而你卻反而用這個作理由去減刑呢?

「人」就是面對恐懼才會醒覺

因為在報導說,當他們被捉了以後,在供詞裡他們也提到原來在虐打的過程中,死者曾經兩度求饒說:我知錯了,不要再打了,很痛!和:我真的知錯!求求你們不要殺我!但最後也逃不過,更是在未死的狀況下,用石頭綁在一起的掉下海裏⋯⋯

每個小孩心中的烏托邦

其實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在他們眼中的世界很簡單,沒有壞人,每個都是善良又喜歡他們的大人!真的像是日本的兒童卡通電視劇一樣。而我就算到現在還期待這個世界上有這麼的一個烏托邦存在⋯⋯

「年輕人」⋯⋯其實道理真的很簡單啊!想想平常借給朋友的東西,有多少人還你?還的時候完整無缺嗎?一個漂亮的包包(人生),只有你自己才會珍惜,借給別人之後(被利用),會不會還你(不會沒有問題的),還你時有沒有破損(只看要不要坐牢),你就會明白。夜䦨人靜時多跟自己聊天,「她」一定會告訴你想要的⋯⋯

avatar-img
2會員
9內容數
INFJ的人看出不一樣的東西 用不一樣的角度,能看出不一樣的意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水木大火 的其他內容
不要被「關係」束縛,把自己「關」在「關係」裡面,如果「關」在裡頭的你是不開心的,那麼就把籠子打開,讓自己飛出來吧!或是⋯⋯這個籠子其實是沒有關上?
五秒的呼吸 因為年青,我們可能都是衝動勝過冷靜,不論是購物或是聊天、做事。到現在每當我看到或是聽到一些令我憤怒激動的人或事,除了下班後去運動外,當下我學會立刻深呼吸,五秒!我發現真的能冷靜下來,而這個冷靜就能為我避免一些無謂的衝突了。 你們的方法又是什麼呢?
知道有句成語叫:鋤強扶弱,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世界感覺好像是鋤弱扶強⋯⋯ 希望我們都能做好自己,少一點自私,多一點無私
我常常被人說:放鬆點吧!不要要求那麼高⋯⋯ 但人愈大,愈不怎樣覺得自己要求高 我的格言是:執著是完美的開始
在我的世界觀裏,從來沒有對錯成敗,只看會否時不我予吧了! 其實當你不當失敗是怎樣的一會事,或是說學習「失敗」,某程度上來說失敗也是一種「享受」!
不要被「關係」束縛,把自己「關」在「關係」裡面,如果「關」在裡頭的你是不開心的,那麼就把籠子打開,讓自己飛出來吧!或是⋯⋯這個籠子其實是沒有關上?
五秒的呼吸 因為年青,我們可能都是衝動勝過冷靜,不論是購物或是聊天、做事。到現在每當我看到或是聽到一些令我憤怒激動的人或事,除了下班後去運動外,當下我學會立刻深呼吸,五秒!我發現真的能冷靜下來,而這個冷靜就能為我避免一些無謂的衝突了。 你們的方法又是什麼呢?
知道有句成語叫:鋤強扶弱,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世界感覺好像是鋤弱扶強⋯⋯ 希望我們都能做好自己,少一點自私,多一點無私
我常常被人說:放鬆點吧!不要要求那麼高⋯⋯ 但人愈大,愈不怎樣覺得自己要求高 我的格言是:執著是完美的開始
在我的世界觀裏,從來沒有對錯成敗,只看會否時不我予吧了! 其實當你不當失敗是怎樣的一會事,或是說學習「失敗」,某程度上來說失敗也是一種「享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週日讀書會,一開始自己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附帶是:「12歲的孩子是大人還是小孩?」 . 自問自答如下 . 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這個問題很很複雜,我個人以為背後有許多原因: 1. 青春期的轉捩點: 發展心理學的問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法律的界線其實很模糊而荒誕,十八歲的界定是藩籬也是保護傘,在那之前好像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但在那之後就變成大人了。要對人生負起全責,一夕之間沒有了庇護,在現實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又該何去何從? 殊不知以為孩提時代天真的話語,才最是能帶來沉痛的傷害,扭曲糾結的教養和教育,踏錯一步便會墜落深淵粉身碎骨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大人與小人的差別為何?法律上,民法12條規定:「滿20歲為成年」;刑法18條則規定:「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罰。14歲以上未滿18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滿80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傳統上,稱男性成年為弱冠之年(20歲),稱女性成年為及笄之年(15歲)。法律以年齡作為行為能力與負完全責任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週日讀書會,一開始自己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附帶是:「12歲的孩子是大人還是小孩?」 . 自問自答如下 . 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這個問題很很複雜,我個人以為背後有許多原因: 1. 青春期的轉捩點: 發展心理學的問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法律的界線其實很模糊而荒誕,十八歲的界定是藩籬也是保護傘,在那之前好像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但在那之後就變成大人了。要對人生負起全責,一夕之間沒有了庇護,在現實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又該何去何從? 殊不知以為孩提時代天真的話語,才最是能帶來沉痛的傷害,扭曲糾結的教養和教育,踏錯一步便會墜落深淵粉身碎骨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大人與小人的差別為何?法律上,民法12條規定:「滿20歲為成年」;刑法18條則規定:「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罰。14歲以上未滿18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滿80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傳統上,稱男性成年為弱冠之年(20歲),稱女性成年為及笄之年(15歲)。法律以年齡作為行為能力與負完全責任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