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看見「教育實踐」的力量—花蓮五味屋扎實的一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再次遇到顧老師...

去年(2022年)的暑假,跟著 #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的計畫,一起拜訪了花蓮五味屋。上午,我們先在壽豐鄉的活動中心,聆聽顧瑜君老師(顧老師)如何身體力行在花蓮投注大半輩子的「場域實習的行動研究」。
2018 年參加親子天下教育年會。當天遇到從花蓮上來的顧老師的分享。會後合影。
再次遇到顧老師,又是幾年過去。猶記得2016年因為 TFT (Teach for Taiwan 為臺灣而教)的機緣就已經上過一次課。當時的我坐在教室裡,與一群不太乖的大人們,或多或少帶著對自己的迷惘聽著顧老師在五味屋的故事。
那時的老師拿起麥克風,開始細數許多大小事。每一個故事對當時坐在台下的我,有一種「俠女」般的存在。不論是面對體制的繁文縟節,或是對許多孩子、家庭的溫暖陪伴。顧老師時而挺身而出,時而隱身其中,坐鎮與「生活」在花蓮壽豐鄉,用一雙「堅定而不失溫度」的手,「懇切且盼望」的眼神,帶領著大人小孩,創造出屬於五味屋的樣貌。
我印象最深,是老師當時在 2016 年鏗鏘有力的向我們說:「別與龐大的制度硬幹,因為每個問題背後都有非常複雜的問題。」當時對每個坐在台下幾乎都有著對教育體制不服氣的我們,就像是被一根棒子敲醒。顧老師要我們學會「找方法」、「找資源」、「找機會」來達到與解決你心中的問題,那個才是關鍵。
於是,我似乎有因為這句話,踏上了一條「教育不歸路」。用自己的方法與意志,找自己的路,闖自己的夢。兜兜轉轉了幾年,在體制內外一會兒,又因為好奇而申請了「實驗教育」,終於來到五味屋遇到老師。
2022/08/22 花蓮壽豐鄉豐裡活動中心 - 顧老師親自上陣幫我們上了一堂課。
比起前幾年,今年跟著一群又是不太乖的教育工作者,踏進顧老師的「地盤」,我的心情略顯放鬆與興奮。放鬆是,伴著東台灣的好天氣談教育更接地氣;興奮是這次再上一次老師的課,我更堅定自己在教育上想要的風景。
以下是我當日邊聽邊紀錄有感覺的段落與句子。在7個月後,我重翻筆記,認為應該分享出來。不只是給自己的紀錄,更是鼓勵同為教育工作者的每個人。

場域實習的行動研究 - 8/20 顧瑜君 老師

  • 在五味屋(甚至我們不熟悉的地方)不只是跟孩子有單一關係。你需要和父母、和社區、和學校、和心理師合作,以孩子為中心出發,和周遭的系統溝通。
  • 行動研究中很重要的是,你是如何理解你的對象(學生)?
  • 不要忘記,你對他們(學生)只是一個工具。
  • 成人學習者是為自己負責;非成人學習者是無法完全為自己負責,由家庭(長)來加/減分。
  • 何謂教育工作者?注意喔,他不等於老師。教育工作者是社會學式,老師只做教學,是教育工作者中的教育學式。
  • 「文化資本不應該被量化。」例如一年讀多少本書,應該參加幾場研習(但現在我們的教育充斥著這樣的數字目標)。
  • 當一個老師要記得:「很多老師在面對孩子無意間是成了殺手,且是“殺人不償命,殺人不見血”的那種。」請你(老師)要記住:「切記不能急,應該用最輕柔的手接住他(學生)。」且必須時時問自己,你是一個「老師」還是一個「壓迫者」?

現象學 - 自我練習

以下是顧老師給大家的練習:「遇到問題要先發現(覺察)自己的反應(現象學) ,因為通常你會發現你會很快的定義他(但不是像定義一個實體東西的“實體化”)。而你要學習看見「你自己怎麼看見它(他)」。

*練習1:拉開“你”跟那個東西的空間。

  • 常都是我們把自認為的事,把應該的現象帶到另一個不是真的的現象。
  • 人會習慣把不是實體發生的事,用自己的解讀帶到實體世界中。
  • 退後一步,看你怎麼去看事情的?

*練習2: 跳脫原來的框架思考

  • 在五味屋,對顧老師來說:「稻米是媒介。」
  • 試著想有主題性的教育(e.g. 鄉村教育)。
  • 斜槓的出現與火紅,真的是這個世代才有的嗎?

*練習3: 解決問題要先「找資源」

  • 實驗教育的出現是一些巧合。應該不是稱為實驗教育,是「實踐教育」。因為實踐是 Keep Going,讓自己家鄉跟自己共好。
  • 顧老師說她不喜歡給老師工具。她建議老師,你可以自己去「製造自己的工具。」(但可以用別人的工具來產出屬於自己的工具)e.g. 點名系統。老師提了一個例子,是她以前常常無法將人的名字與臉記起來,常發生尷尬的事。後來她發明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工具,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 班級經營最好的狀態是沒有這件事。應回到教學,教學品質提升,班經就跟著穩定起來。
  • 「關係」要如何到「合作與互動」? 可以試著從你要去「建立那個關係」轉變成「決定“他”怎麼回應你」去思考。
  • 注意一些常看到建立關係的技術與技巧:不要鑽到其中被技術框住來建立關係。

五味屋的經營之道

  • 記住:老師永遠都是贏的人。
  • 資源拿來是要來接著孩子的。
  • 在五味屋是跟著節氣的學習。夏在內;秋春在外。
  • 改變環境,把無用的東西變有用。贏得模式取代補救模式。
  • 不建議用雜貨店概念複製來看待五味屋。
  • 資訊落差是有無能力判讀資訊,並不是多少的硬體與軟體的差距。
  • 這麼多年來,我發現,用理念募款的形式在台灣不work;用計劃去競爭,去達成目標。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有個選擇。
  • 主動是 Teach (調整);被動是 Caught(接) 。這會不斷循環。如果你到一個組織,你要很請楚“真知”他們。接住後,策展、編織(用資源,創造資源幫他發展網絡)。
  • 何謂行動研究?我是這麼告訴我的學生:「把自己丟進裡面,置身所在。」
  • 不要折損自己,有一套邏輯支持自己。
最後。顧瑜君老師這麼多年來,從台北到花蓮,到現在成為在地花蓮人。她說她的目標是:
「跟我們的孩子有機會一起照顧他們的孩子。」
    18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看見與詮釋看見問題的光明面,而非聚焦在陰暗面, 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詮釋和理解, 它可以是自我挫折的那道坎,也可以是收獲與淬煉智慧的跳躍。
    Thumbnail
    avatar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2024-06-20
    由食農教育帶孩子看見世界要孩子深耕土地,在教育上必須引領他們看見。
    Thumbnail
    avatar
    帳號不存在
    2024-02-24
    看「親子繪本」學教育AI 應用|演講分享:ChatGPT,你的個人化學習教練故事中小旭(兒子)向爸爸分享:「他想開一間『適合』自己的學校。」 故事的開始,小旭說學校引進了一個稱為 Aria 的小鳥型 AI 學習助理。小旭很開心分享與 Aria 一日共學的故事。故事中穿插了多元的 AI 應用學習場景,還能看到只有爸爸(教育工作者) 才能給予的「有溫度地」陪伴💕。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avatar
    樂尼
    2023-12-12
    為何大家總是特地花錢買票進戲院,看動作片的主角一直殺人?《私刑教育Equlaizer 》 的『價值平衡架構』。小時候進戲院看《第一滴血3》,看約翰藍波開著坦克跟雄鹿攻擊型直升機對衝硬幹,腹部中彈還在傷口塞滿火藥點燃來止血,看一團火光從腹肌縫隙中噴湧出來,小男孩真的看呆了,同時也崇拜極了。 兒時看完藍波,一度幻想長大成為軍人,但仔細想想,應該是這部暴力電影給予我延伸的想像——成為螢幕中綁著頭帶,裸著結實上身
    Thumbnail
    avatar
    喬書培
    2023-10-10
    為何選擇華德福教育幼兒園?台北文山區彩虹屋家長感想與評價一次看我們是一群今年小朋友從彩虹屋畢業的家長。這篇文章集結了我們這群家長的見證。在這裡,每一個家庭出一個代表,寫下對以下兩個問題的回答。 1. 當年為何選擇彩虹屋? 2. 小朋友畢業了,回想種種,您對彩虹屋的感想與評價。
    Thumbnail
    avatar
    rainbowhouse
    2023-07-28
    從學校教育裡所受的傷,看見孩子的生命課題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Thumbnail
    avatar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
    2022-06-13
    為偏鄉教育付出的那六個月—我在誠致教育基金會實習的看見  2021年八月,我加入「誠致教育基金會」成為實習生,這篇文章描述我擔任實習生,參與偏鄉教育的學習與看見。
    Thumbnail
    avatar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2022-02-02
    從《受壓迫者教育學》看臺灣教育困境(二):提問式教育的實踐Freire 在第二章中談到了「囤積式 (Banking) 教育」與「提問式教育」的概念與比較。在囤積式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上對下的,並且由教師來決定課堂中的學習內容、目標、進行方式。在提問式的教育場域中,師生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被打破,雙方透過平等的對話、溝通,一同建立起學習內容與方向。
    Thumbnail
    avatar
    江彥辰
    2021-05-19
    雙語教育之我見:看了李家同的文章有感首先小學教育階段,很多科目均著重在基礎能力的奠定,全英文教英文科尚可接受,但是要用英文教學生學數學?用中文教學生數學,小學生都不見得學得會了,而師資來源呢?是找英文好的數學老師嗎?還是要英文老師去學怎麼教數學?
    Thumbnail
    avatar
    Grace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