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02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raw-image


1.1 句子成份

中國第一本系統地描述漢語語法的作品是馬建忠寫的《文通》(後人習慣稱之為《馬氏文通》19),於清光緒廿四年出版 (公元1898年),正值戊戌政變之年。行內人都知道,《文通》曾經長期被批評照搬西方的語法 (其實馬建忠以拉丁語為本),用西方語法的規則或觀點套在漢語之上,進行詞類劃分。依此看法,馬建忠的漢語語法延續了耶斯迦-狄俄尼索斯-瓦羅-布洛卡的線索﹔其實卻不盡然。

《文通》的第一部份系統地對一些語法概念做了界說,然後劃分字詞。字分實字和虛字,實字下分名字﹑代字﹑靜字﹑動字﹑狀字五類,虛字下分介字﹑連字﹑助字﹑嘆字四類﹔故字共九類。詞有七種,分別為起詞﹑止詞﹑語詞﹑表詞﹑轉詞﹑司詞和加詞。這個分類很了不起。字在《文通》中按漢語的最小語言單位定類。「字分九類,足類一切之字。無字無可歸之類,亦類外無不歸之字矣 ... 字各有義,而一字有不止一義者 ... 義不同而其類亦別焉。故字類者,亦類其義耳 ... 字無定義,故無定類,而欲知其類,當先知上下之文義可如耳。」(馬建忠1988: 8-9)

關於字的分類方法,大概以語意為主,但字無定義,故需按其用法判定 (欲知其義,當先知上下之文義)﹔換句話說,要分析一字在其出現的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這便相當接近句法的處理了,與單純用屈折變化來做詞類區分非同一回事。歐語的屈折變化屬於詞的形態學,但涉及一字在其出現的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則屬語構的範圍了。

《文通》稱「意達於外曰詞」,並將詞定為七種,分別為起詞﹑止詞﹑語詞﹑表詞﹑轉詞﹑司詞和加詞。「外」字有歧義,但卻是重點所在。所謂「意達於外」中的「達於外」描述的可以是指稱,但在原文脈絡中似乎沒有什麼關聯。「達於外」中的「外」的另一個詮釋應該指句子的其他構成部份,因此一個字的意義要按這個字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 即與其他句子構成部份的關係 —— 來決定。這個看法應該比較接近原意。

按後者的詮釋 (應是《文通》的用法),詞實在是句子成份,也就是在一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恰恰呼應了一字在一句中的「欲知其類,當先知上下之文義」的要求。

在西方的語法傳統中,「語部」往往與句子成份混為一談,比如英語「parts of speech」(語部) 的拉丁語為「pars orationis」,原義為句子成份。[Haspelmath 2001: 16539] 公元二十世紀上半葉,結構語言學者才首次引入「word class」(「詞類」) 一詞,「句子成份」則在後布龍菲爾德 (Leonard Bloomfield: 1887-1949) 的短語結構語法中正式脫離詞類的概念而成為一個描述句法的概念。

馬建忠在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似乎意識到字類 (約同於現代「詞類」的用法) 和詞種 (約同於現代「句子成份」的用法)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並且予以明確的界定和劃分,這便十分重要了。字類/詞類本身不能說明句子的結構或構成規則。要說明句子的結構或構成規則,需要分析句子成份之間的關係。比如名詞,它可以是起詞,也可以是止詞,甚至語詞。我們只能在一名詞用於某句中的位置才能判定這個字類 (譬如名詞) 用得對不對或句子是否合乎語法規則。

總的來說,《文通》的成就有四個方面。

首先,它是中國第一本系統分析漢語的現代語法書 (不是文字學的重述﹗)﹔

第二,它不單劃分詞類,更另辟句子成份這種描述方法﹔

第三,創造適合/用於描述漢語的工具名稱如「靜詞」﹑「止詞」﹑「轉語」等﹔

第四,按拉丁語的結構來辨析和拉丁語有別的漢語結構,以此來呈現漢語的特徵。

__________

19 一說《文通》的作者為馬建忠的兄長馬相伯,另一說則稱該書為馬相伯和馬建忠兩兄弟合著。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畢業的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巽昌先生寫了一篇簡短清晰的考據文章〈《馬氏文通》作者是馬建忠嗎﹖〉,刊在《中國文化史500疑案》網站 (http://ds.eywedu.com/500/index535.htm ﹔讀取日期﹕2014年09月19日),指出兩說皆源自馬相伯之口,再由第三者引述推測。本書沿用傳統說法,以馬建忠為《文通》的作者。

待續

avatar-img
7會員
350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六 公元十六世紀末,威廉.布洛卡 (William Bullokar) 出版了英語的第一本語法書,名為《簡明英語語法》(Bref Grammar for English)。他花了十年才完成了他的語法書,自創了一套正字法。這套正字法以英語發音為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五 西方的第一本拉丁語語法書可能是馬庫斯.特倫提烏斯.瓦羅的《論拉丁語》,寫成於公元前一世紀。 瓦羅著作繁多,書寫的範圍包括法紀﹑城市事務 ﹑羅馬人的國籍﹑農業﹑諷刺文學﹑地理﹑哲學﹑數學﹑天文﹑教育﹑戲劇﹑詩歌﹑演說﹑人神之間的事情等,共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四 在柏拉圖和阿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中,一個句子被劃分成兩個部份﹕主語和謂語﹔劃分的標準是句子的一部份述說句子的另一部份,而被述說的部份想當然地是主語。這個簡單化的詞類觀念要到狄俄尼索斯•特拉克斯 (Dionysius Thrax: 公元前二世紀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三 在柏拉圖的影嚮下,亞里士多德的詞項邏輯 (term logic) 只處理一種句式,就是主語-謂語結構的句式。他的邏輯提出了一個有的效論辯理論,稱為「συλλογισμος」,嚴復 (1854-1921) 在節譯約翰•史都華•密爾 (Joh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二 在西方,語言學傳統大概始於約公元前五/四世紀的柏拉圖。柏拉圖對語言的興趣來自他的本體論和知識論。他直接談論語言的篇章似乎只有《克拉底魯斯》(Cratylus)。在這篇作品裡,討論的對象是名的含義﹑作用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克拉底魯斯》以赫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一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法的研究,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構 (syntax) 的研究。研究語法的一個方法始於對一個語言的詞彙集裡的成員進行分類,也就是以詞類或詞彙範疇為研究的對象。9 因此如何分類或應該按什麼原則分類似乎是一個重要議題,但傳統語法學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六 公元十六世紀末,威廉.布洛卡 (William Bullokar) 出版了英語的第一本語法書,名為《簡明英語語法》(Bref Grammar for English)。他花了十年才完成了他的語法書,自創了一套正字法。這套正字法以英語發音為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五 西方的第一本拉丁語語法書可能是馬庫斯.特倫提烏斯.瓦羅的《論拉丁語》,寫成於公元前一世紀。 瓦羅著作繁多,書寫的範圍包括法紀﹑城市事務 ﹑羅馬人的國籍﹑農業﹑諷刺文學﹑地理﹑哲學﹑數學﹑天文﹑教育﹑戲劇﹑詩歌﹑演說﹑人神之間的事情等,共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四 在柏拉圖和阿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中,一個句子被劃分成兩個部份﹕主語和謂語﹔劃分的標準是句子的一部份述說句子的另一部份,而被述說的部份想當然地是主語。這個簡單化的詞類觀念要到狄俄尼索斯•特拉克斯 (Dionysius Thrax: 公元前二世紀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三 在柏拉圖的影嚮下,亞里士多德的詞項邏輯 (term logic) 只處理一種句式,就是主語-謂語結構的句式。他的邏輯提出了一個有的效論辯理論,稱為「συλλογισμος」,嚴復 (1854-1921) 在節譯約翰•史都華•密爾 (Joh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二 在西方,語言學傳統大概始於約公元前五/四世紀的柏拉圖。柏拉圖對語言的興趣來自他的本體論和知識論。他直接談論語言的篇章似乎只有《克拉底魯斯》(Cratylus)。在這篇作品裡,討論的對象是名的含義﹑作用和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克拉底魯斯》以赫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一 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法的研究,語法的一個分支是對語構 (syntax) 的研究。研究語法的一個方法始於對一個語言的詞彙集裡的成員進行分類,也就是以詞類或詞彙範疇為研究的對象。9 因此如何分類或應該按什麼原則分類似乎是一個重要議題,但傳統語法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這回我們說古漢語文法。初學者會先碰到幾個問題:倒裝、連接詞、省略。有了這些基本概念後,可以幫助你看懂更多文言文的句子。覺得文法很難嗎?沒關係,告訴你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熟讀課本,用課本類推!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Thumbnail
新年第一天,考驗一下國學常識,你知不知道中國文學上的各種「第一」部著作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這回我們說古漢語文法。初學者會先碰到幾個問題:倒裝、連接詞、省略。有了這些基本概念後,可以幫助你看懂更多文言文的句子。覺得文法很難嗎?沒關係,告訴你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熟讀課本,用課本類推!
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就文字而言,周取代商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呈現像是「黑盒子」的狀態。 像《尚書》和《詩經》這兩套公認時間最早的上古傳世文獻,後世認為最早的內容整理者是西元前6世紀的孔子,這時跟周人最後使用甲骨文的時間,相隔已500年;雖說當中的內容在西周勢力範圍內的流傳時間應當早於孔
Thumbnail
新年第一天,考驗一下國學常識,你知不知道中國文學上的各種「第一」部著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