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也能吃出道理

2022/08/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找美食的方式可能與別人不大相同,一般多從網路爬文、美食網紅的介紹,甚至靠著 米其林指南,就跟著人群到現場排隊嘗鮮。除了老饕級朋友推薦,還常從地方刊物或文學作品提及的線索中,逐一拆解、尋味
之前讀《父後七日》作者 劉梓潔 的《愛寫》,寫到黑膠蒐集狂人老闆五哥帶著一堆人在凌晨吃道地雲南早餐,還寫到:「巫雲是全世界最接近雲南的地方,也可能是全世界。」我就開始尋覓這家遷址的小店。
為什麼這麼費事?因為自己愛吃。平面或網路媒體的多為純粹介紹特色餐廳、以折扣訊息為主,屬於報導性的資料,業配成分高也影響了味道的真實;但 #飲食文學 或 #飲食書寫 是作者真心誠意地體會,自然更有番道理。
非常欣賞的散文名家 舒國治很會旅行,對小吃更有獨到心得,被稱為「小吃教主」,我常要從各種刊物,或是《臺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臺灣小吃行腳》這些書籍,甚至量不多的訪談中,才能跟著「孤獨美食家」的腳步,沾染一些閒雲野鶴的文人風情,近期則迷戀 #洪愛珠 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還特別北上到蘆洲吃一碗切仔麵。

愛吃之後的愛看

為了給「愛吃」賦予正當性,更可以名正言順的吃喝,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在台灣,早期寫吃的名筆包括唐魯蓀、逯耀東、吳魯芹,琦君、夏元瑜、林文月、林海音、林太乙等人,多數是「玩票」寫飲食,到了後來,有一些以轉寫飲食文學為職志的作家如焦桐、蔡珠兒、朱振藩、韓良露、王宣一、徐國能等,還有一些已有名氣的作家,例如簡媜、亮軒、黃寶蓮、張讓、劉克襄、方梓、凌拂、張曼娟、廖玉蕙等,也紛紛跨足飲食文學。 
加入個人人生體驗、進入舊時隧道、以及留存對食物的情感,這些散文完全容易入口也易於消化,因為飲食是日常性的活動,也會帶有濃厚的個人記憶及家族文化,可以任由自己進行解讀品味。但飲食行動會將體驗轉化成身體感官的記憶,甚至是對文化、國族認同。這些作家的美食視野包含飲食的感官層次、心理感覺、人生滋味、文化觀察與飲食資訊等,這樣的飲食書寫,藉由「食物」訴說記憶與歷史、味覺與情感,更多了生活方式、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食物變身為想念的媒介及傳遞,透過吃喝或飲食的過程,讓我們能咀嚼著過往想留存的記憶。
致力推動提升飲食書寫文化的作家 焦桐,從2007年開始,每年都會彙集出版年度飲食文選,他編選飲食的場景就是生活的場域,《2018飲食文選》是 二魚文化 出版較近期的選集,搜羅31篇不同主題的精彩作品。博客來的書介寫著:「家常吃食的眉角,緊扣關係與記憶;異地旅途探險,展開文化與品味的刺激,隱然織就向度豐富的感官地圖,今日味覺隨著個人越洋遠行的日常化融於他鄉的風土氣息。」
扣緊「故事」、「廚房」、「蔬果」、「飲料」、「品味」、「回味」、「雜論」等主題脈絡,焦桐說希望年年出版飲食文選,就像行之多年的文學選集、詩選、小說選、散文選一樣,建立起飲食文學的寫作脈絡與傳統。他認為飲食文學的精神在於對萬物、對人的真心。

欣賞吃的經典,會吃得經典

焦桐寫:「天下的桌子以餐桌最迷人,坐在餐桌前,往往充滿了幸福感。對我來講,走進餐廳像走進教堂,總是帶著虔敬、期待的心情。」之前出國旅行或國內走踏,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多相當短暫,許多美好的風光早已忘得乾乾淨淨,唯獨記得某種菜肴的滋味。我竟用味覺在記憶風景。
飲食,不再停留於單純滿足口腹之欲的物體,而是成為一種媒介,進一步地到了情感的層次,文字記載的也不再止於食譜或吃美食打卡的記錄,更是將生活與文化的元素作為作品的食材。
面對食物,也不只是口舌的味覺、嗅覺,更是一種審美品味,「品」字三張口,對美食家來說,知味、辨味,賞味是品味的全部。而品味並非與生俱來,需要點點滴滴地養成,飲食不能簡化為人的本能和生理需求,若僅能滿足生理需求的止飢解渴,卻無法滿足精神需求的審美活動,是虧待了食物,也矮化了精神層次。

真正的美食家難為,要講話誠實、要味覺靈巧、要心思敏銳

生活不能沒有美學,美學的表現之一是美學,文學不能淡出生活,但有人在飲食裡重新發現了文學,文學裡的美食帶著懷舊況味,令人迷戀不已,讓人咀嚼再三。美食也屬於記憶,曾經嚐過的美好食物,保存在記憶裡徘徊,回味,所以我們常常在「吃」記憶的好感覺。
但飲食也跟人生一樣,是無常的,學生時期常去某高職後巷的小麵店吃兩位榮民伯伯的大滷麵,雞高湯熬煮的香氣就是與眾不同,畢業後某一天看店門深鎖,原來其中一位過世,另一位覺得煮麵已無趣味,後來竟連招牌也拆了,聽說不久就不敵病魔謝世了,我的青春記憶也隨之黯淡。
正因吃喝非小事,透過飲食文學,我們才有邁向美好生活的可能。從一粒米,到一碗糜;從一杯茶,到一畝田;從個人生活形態,到集體生命的演變過程,食物,連接了土地、記憶與情感,表現出一種不折不扣的人情味。飲食文學的書寫題材儘管不斷的翻新,其目的都是想把即將忘記的人事物,透過味覺找回來,飲食文學不寫口感,沒有菜譜,它牽引著食物、與人、與歷史的交會,讓人五感生津,意猶未盡。
想在混濁世間尋個清新極樂地,似乎只能來碗心靈雞湯,滋養內在小宇宙,抵禦喧囂只剩下吃食是最寧靜的避風港。「雞湯」二字,可以滋補人們飢渴的靈魂,它不只勵志,而且態度正確,不易招致批判。在這多數人講到政治就分藍綠、講到經濟就仇富、講到民生就要求CP值,又怕被網路霸凌,很難有安全話題,此時,只有談吃是中道,哥哥牽妹妹,樓上揪樓下,好吃不好吃,聊聊美食最容易得到好人緣。文學不能淡出生活,也有人在飲食裡重新發現了文學,文學裡的美食總是帶著懷舊況味,令人沈思,令人咀嚼再三。美食屬於記憶,曾經嚐過的美好食物,保存在記憶裡徘徊,回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會員
104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